魚有多聰明?
在大多數人認可的動物界智力排名中,猩猩狒狒猴子,靈長類動物霸佔了前3位,前10名的位置也由大家喜愛的海豚、大象、貓狗等哺乳動物佔據。水裡遊蕩的魚類,根本沒能進入初選站。
演化等級排序中,不要說跟哺乳動物比了,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的地位都排在了魚類前邊。當你想起低等級魚類時,你關心的只是觀賞魚好不好看,野生魚好不好吃,至於智力,不會納入考慮範疇。可正是被你忽略的低等魚類,不僅擁有不亞於哺乳動物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感知力,還有狡詐嫻熟的社交智慧。
今天代表魚類登場的是清潔魚,只有手指頭那麼長的小魚,大腦還沒有黃豆大,但它在智力競技中,打敗了同臺的紅毛猩猩、黑猩猩和捲尾猴,一舉奪冠。
清潔魚(Labroides dimidiatus)智力測試
清潔魚,海洋裡常見的小魚,每天在珊瑚礁上等候著大魚顧客上門,為顧客們清理皮膚上、口腔裡、魚鰓縫隙間的寄生蟲。
上圖是藍帶清潔魚,不超過10釐米的身長,淺藍色的背脊,淡黃色的肚皮,一道黑色條紋貫穿整個身體,從眼睛蔓延到尾巴,這條由細變寬的黑帶正是清潔魚的標誌性制服。
依賴其他魚類身上寄生蟲生活的普通小魚,在海洋裡平淡無奇,在實驗室裡卻大放異彩。
清潔魚測試開始,試驗由瑞士納沙泰爾大學主導。參試的是6條從海洋裡捕捉到的成年清潔魚,平均身長只有6.5釐米。
清潔魚面前同時放上兩隻盤子,一隻盤子紅色,另一隻黃色,盤子裡面裝有同等數量的碎蝦肉。如果清潔魚選擇紅盤子,它吃盤子裡蝦肉的時候,黃盤子就被收走。如果清潔魚選擇黃盤子,它吃盤子裡蝦肉的時候,紅盤子不會被收走。清潔魚吃完了黃盤子,還可以接著去吃紅盤子,獲得兩份獎勵。
測試的難點在於,無論清潔魚選擇哪只盤子,它都能即刻得到完全相同的獎勵,吃到蝦肉。只有在清潔魚優先選擇臨時性的黃盤子後,它才能獲得額外的獎勵。
測試共進行100次,10次為一組,一天測一組,10天完成實驗。剛開始測試時,清潔魚都在隨機選擇盤子,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能吃到雙份。隨著測試次數的增加,清潔魚發現了其中的蹊蹺所在。6條清潔魚中,第1條清潔魚在第30次測試中成功解密,第2條清潔魚在第40次測試中成功,剩餘有3條清潔魚在第50次測試中成功,最後1條清潔魚在第100次測試中成功。所有參試的清潔魚都解開了謎題。
你是不是在想,紅黃盤子測試沒什麼稀奇的,次數多了總能找到規律。好,現在來看看捲尾猴、紅毛猩猩、黑猩猩參加同樣測試的表現。
靈長類動物智力測試
8隻捲尾猴參試, 平均年齡10歲,試驗由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語言研究中心主導。兩隻不同顏色的盤子裡裝著香蕉片,測試100次,10次一組,一天測一組,10天完成實驗,結果沒有一隻猴子解開盤子的秘密。
4隻紅毛猩猩參試,年齡範圍7到33歲,試驗者來自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兩隻不同顏色的盤子裡裝著燕麥圈,測試100次,沒有一隻紅毛猩猩解開盤子的秘密。
4隻黑猩猩參試,年齡範圍25到40歲,試驗由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語言研究中心主導。兩隻不同顏色的盤子裡裝著蘋果片,測試100次,第1隻黑猩猩在第60次時成功解密,第2隻黑猩猩在第70次時成功,另外兩隻黑猩猩失敗。
還有一次更有趣的家庭試驗,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的貝沙裡教授,回家把M & M 巧克力豆放在兩隻不同顏色的盤子裡,測試4歲的小女兒。100次測試過後,小朋友依然沒有發現永久性盤子和臨時性盤子的區別。
靈長類動物完敗清潔魚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永遠不缺食物。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圈養動物不需要為生計奔波,測試裡的香蕉蘋果巧克力只是他們的零食甜點,多一份少一份都沒關係。
海洋裡來的清潔魚就不一樣了,它的每一份食物都是自己掙來的,一分力氣一分收穫,每一口糧食來之不易。在生活的實戰中,清潔魚磨練出找食物的智慧,打敗了靈長類競技對手。而更加讓人讚嘆的是:找食物並不是清潔魚的智力巔峰,它最強大的本領是跟各種魚類打交道。
瑞士納沙泰爾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海洋生物研究團隊,持續觀察清潔魚的衣食住行,慢慢解開清潔魚跟被清潔魚之間的博弈智慧。
清潔魚的生活智慧
清潔魚每天要與各種各樣的魚類顧客進行超過2000次的互動,跟其它魚類打交道的次數多了,混跡於市井的清潔魚有了自己的「看魚」經驗,不會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條顧客,而是「看魚下菜碟」,提供不同的服務。
先為誰服務?清潔魚遵守的是「殺熟」規則。
來珊瑚礁等待清潔魚服務的顧客分兩種:老顧客和新顧客。有超過一條以上的魚類來訪時,新老顧客都有,清潔魚要做出選擇:先為哪位顧客服務?
遵守公平的次序有利於促進合作,最好的選擇不是按照先來後到的排隊原則嗎?不,並不是,清潔魚會先為新顧客服務,如果不理會新顧客,它等不及就會跑去找另外一條清潔魚了。而老顧客嘛,熟門熟路的老臉講個面子,不好意思當場翻臉,那就煩勞它在旁邊多等一會兒了。
之前測試中的紅盤子和黃盤子,跟新、老顧客一樣,如果先服務老顧客,新顧客就跑了。清潔魚在生活中觀察到這個現象,在測試中加以運用,不會跑的排在後面,先抓住會跑的那隻盤子。
要佔誰的便宜?清潔魚遵守的是「欺善怕惡」規則。
清潔魚最喜歡吃的食物不是寄生蟲,而是其他魚類身上的黏液。
魚身上分泌的黏液可是個好東西,含有天然免疫成分,能阻擋病菌侵入身體。魚兒裹了一身均勻的黏液,就像穿上一層鎧甲,不僅隔離了病菌,還能減少水流對身體的摩擦衝擊,以及幫助魚類維持體內穩定的滲透壓,抵抗海洋裡鹽度和溫度的變化。
魚的黏液裡含有豐富的氮源,裡面有許多有益因子,比如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蛋白酶等,營養豐富的黏液很對清潔魚的胃口。可是顧客來找清潔魚的目的,是要求清潔魚去除自己身上的寄生蟲,而不是從自己身上撈走油水。
在寄生蟲和黏液兩個選項之間,清潔魚兩者都選了,不過,針對不同的顧客有不同的策略。身上寄生蟲多,脾氣暴躁兇猛的大魚來了,清潔魚會多吃點寄生蟲,少嘬點黏液。身上比較乾淨,寄生蟲少,溫柔和善的大魚來了,嘿嘿不客氣,清潔魚要多嘬兩口黏液了。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魚善被魚嘬。
提供怎樣的服務?清潔魚遵守的是「旁觀者在場做得更好」規則。
兇猛的大魚得到最優等的服務,這個很自然,黑老大用拳頭掙來的地位,清潔魚小心翼翼伺候,不敢怠慢。
其他普通顧客得到的待遇也不均等,當你身邊還有另一位等候者時,你會得到質量更好的服務。有第三者在場,在旁觀者的目光注視下,清潔魚表現得更賣力。仔細檢查顧客身體,跟顧客的互動頻繁,最重要的是,清潔魚不會找機會去嘬吸顧客的黏液。
表面工作誰都會做,市井小魚做起來輕車熟路。佔顧客便宜這種事,背地裡說不清,可在明面上,正派的清潔魚才不會去自毀聲譽呢。
我們要怎樣定義「智力」一詞?演化等級的高低,演化路上接近人類的分支,大腦容量的大小,這些外在條件都沒法精確判斷智力高低。
清潔魚的市井智慧再次提醒我們:智力不是一種統一屬性,它在不同的方向上,有著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自然界賦予生命各種可能,每一條生命都擁有磨練智慧的機會,抓住機會,小魚也能打敗靈長類。
紙上得來終覺淺,生活才是磨亮智慧的那把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