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區的小年。可能很多北方朋友就有疑問了,難道南方不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嗎?
沒錯,南方的小年比北方要晚一些,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因為古代人的等級觀念很強,所以就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意思是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臘月二十四過,水上人家臘月二十五過。
後來由於政治中心大多處於北方,所以北方的風俗習慣受官氣影響嚴重,所以北方人民大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受官僚氣息影響弱一些,所以臘月二十四過。
但也不是所有的南方地區都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南京把正月十五叫做小年,雲南的一些地區是正月十六,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過小年。
不過無論是哪天過小年,都是沿襲傳統民俗的好事,不必因為時間不同而爭執~
了解完南北方小年的差異,我們再來看看從小年開始,過年都有哪些風俗吧!
臘月二十三:祭灶。
臘月二十四:大掃除。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糊窗戶。但是現在人們都不用做這些了,所以有些地區有接玉皇、千燈節等活動。
臘月二十六:殺豬燉肉,置辦年貨。
臘月二十七:殺雞、洗澡、趕集。
臘月二十八:貼窗花。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天,又稱作小除夕,需要打酒,置辦酒宴。
臘月三十:吃年夜飯,貼春聯,放鞭炮。
大年初一:走親戚。
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三:老鼠嫁女兒,為使老鼠降低繁殖速度,所以大家要早早關燈睡覺,使老鼠沒法結婚。不過現在也不是很講究了。
大年初四:迎灶王爺。
大年初五:接財神。
大年初六:送窮鬼。
大年初七:人節,據說人類在這一天誕生的。人們吃麵條,撈魚生來祈求平安。
大年初八:穀子的生日。要珍惜糧食,祈禱這是一個豐收年。
大年初九:玉皇大帝的誕辰。這一天辦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七不出八不歸」的說法,意思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沒辦好不能出門,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沒做好不能回家。
大年初十:石頭神生日,又叫石頭節。這一天不能動任何石器,否則會傷了莊稼,影響收成。
正月十一:請女婿。
正月十二:搭燈棚。
正月十三:買燈籠。
正月十四:猜燈謎。
正月十五:吃湯圓。
雖然生活質量越來越好,有很多風俗習慣我們已經不再沿用,但我們還要知道傳統文化是怎樣的。畢竟這是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統,我們不做也要知道有這麼回事,不能把老祖宗的根都丟了。過年回家後,記得給孩子講一講這些傳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