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4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莫成 通訊員 易果)「去年最高賣到每克350元,今年爭取賣到500元!」4月21日上午,保靖縣呂洞山鎮黃金村種茶大戶、「黃金二號茶」創始人向天頌一邊炒茶,一邊和記者聊起其「茶經」。
黃金村是保靖黃金茶發源地,這裡常年雲霧繚繞、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黃金地帶,所產黃金茶素有「一兩黃金一兩茶」之美譽。該村用足資源優勢,全村種茶麵積達到2.2萬畝,去年種茶收入達到1.18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村」,村裡2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靠種茶全部穩定脫貧。
據了解,保靖縣先後出臺「發展脫貧產業幫扶方案」「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明確產業布局、政策支持、獎補標準等,全力打造以「兩茶一果」(黃金茶、油茶、柑橘)為主導的特色產業。按照「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的總體規劃,分類指導,因戶施策,確保鄉鎮、村有穩定脫貧的主導產業,建檔立卡戶有穩定脫貧的當家產業,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2014年至今,保靖縣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0.7億元,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41個,覆蓋貧困戶400643人次。截至當前,該縣種植保靖黃金茶11萬畝、柑橘15.6萬畝、油茶4.9萬畝。該縣還發揮當地優勢,發展優質稻、蔬菜、烤菸等近20萬畝,累計帶動4.3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目前,全縣160個行政村均建立了產業扶貧合作社,做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行政村全覆蓋;9276戶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佔全縣貧困戶總數45.18%。
如今,沿河種植的柑橘,環山栽種的茶葉與油茶,成為保靖縣一道靚麗風景。以前的荒山灘涂,逐漸變成保靖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