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原因有這三個

2020-12-05 如風輕似雲淡

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一世,莫不追名逐利,以求改天換命,富足圓滿。

可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及至他們老去,會無奈地發現,自己什麼都沒能改變,指不定孩子們也要重走自己的路。

這種悲涼,在外人看來,也莫不哀婉嘆息,其實,他們並不是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而是一次又一次錯過了。

01

沒有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沒有把學習當成出路。

表弟阿偉與我同年,今年也邁過了四十歲的門檻,前天打電話給我,找我借錢,說新房建到二層了,沒錢了。他知道我是個窮光蛋,但還是忍不住開口,肯定是借遍了其他人,猶豫再三,我還是答應借一萬元給他。

阿偉連聲說著感謝,我趕忙掛斷了電話,心中五味雜陳。

小時候,我和阿偉一起上小學,在同一個班。不同的是,我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而阿偉總是倒數幾名。

阿偉家那時有個大果園,姑姑和姑父忙於種果樹,對於阿偉在學習上的心不在焉顯得束手無策,加上一年四季都很忙,也就隨他去了。

我家實在太窮,加上是個女孩,父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不會讀書,就回家種田。」所以,每天我得緊趕慢趕,幫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再利用空餘的時間搞學習。

我至今都記得,每一篇語文課文,都能倒背如流,就連哪個字在哪個位置,哪句話後面用什麼標點符號,都清清楚楚。

靠著學習好,我終於考入省城的師範大學,成為了一名老師。又憑藉著不服輸的勁,成為教學骨幹,並考入了市區一所公立學校的教師編制,遠離了家鄉,圓了進城夢。但依然不敢有絲毫懈怠,每天除了教學,還要堅持學習。

阿偉初中畢業後,沒能考上高中,也不願去讀職高,原本想去學一門手藝。當時家用汽車還不多,姑姑和姑父送他去學汽修,但學了一個星期,阿偉嫌累,就回來了。

後來,阿偉像很多年輕人一樣,進廠打工,並在那裡認識了比他小六歲的妻子。兩人結婚後,生下大女兒才三個月,就把孩子託付給姑姑和姑父,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

前兩年,他們又生了二孩,在外打工多年,並不足以讓他們租個好點房子,索性就回來了。

可老家的房子已經太舊了,不拆掉重建,會有坍塌的危險。夫妻二人把所有積蓄拿出來,也只夠建好一層。

原本,我們都勸阿偉,先搞好裝修,住進去再說,等以後有錢了,再來加層。但阿偉媳婦卻說太沒面子,死活要把二層建好。

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去哪裡打工,做什麼工種,阿偉都得聽他媳婦的。至於賺來的為數不多的錢怎麼花,也都由她媳婦說了算。

看到阿偉的迷茫和無助,我也愛莫能助。之所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怪誰呢?只能怪他年少不懂珍惜,年輕不懂改變,從來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也沒想過,還是可以去學一門手藝,作為安身立命之本。

如今,阿偉的大女兒馬上就要初三了,糟糕的成績,想要考上高中,幾乎是不可能。按照阿偉媳婦的說法,她畢業後就可以去打工了,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重複著父母們的路,悲哀無從訴說。

他們缺乏知識和才幹,在就業的時候,幾乎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在最底層的服務行業,出賣勞動力,一旦整個行業不景氣,被淘汰就是毫無懸念的結局。

因為自己沒有見識,眼界狹隘,不僅他們自己只能困頓一生,還會影響孩子,重複他們的老路。

02

從事的工作沒有成長性,越老越不值錢。

就算是累苦力,有的人,年紀越大,越受歡迎,成為人人尊敬的老師傅。有的人,卻只能憑藉著年輕力壯,賺點辛苦錢。

阿強是我在老家的鄰居,比我小一歲。他比一般人都要愚鈍,小學都沒讀完就不願去上學了。阿強的父母只好讓他跟著到建築工地一起幹活。

阿強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跟隨母親為建築隊做飯,並做些其他力所能及雜活。後來開始挑磚,再後來,學著砌牆,抹灰,手藝也日漸成熟。

及至阿強成年,已經是個很能吃苦耐勞的泥水匠了。他迎娶了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為妻,並肩負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每天早出晚歸,灰頭土臉,但每天兩三百元的收入,讓他很是滿足。

但這兩年,阿強能夠攬到的活越來越少了。原來,很多施工隊,都添置了機械設備,不僅效率提高了,安全性也提高了不少。阿強和他父母的施工隊,年齡都偏大,願意僱請他們的人越來越少。

阿強想加入其他施工隊,但在一個小地方,每個施工隊都有自己的砌牆師傅,還有很多比他更年輕,做事更麻利的人,阿強的劣勢就更明顯了。

辛苦了大半生,賺的都是辛苦錢。可如今,就算甘願吃苦,也很難再有市場能夠接納自己了。阿強很是困惑,很是無助,卻又不知道,自己除了砌牆,還能去幹點別的什麼。

這種高強度、重複性的工作,拼的是體力,越老越不值錢。因此,就算是累苦力,也要給自己找個有「升職空間」的工種才好。

03

缺乏冒險精神,不敢闖出一條新路。

阿偉和阿強,他們不努力嗎?當然不是的,他們是很多處在社會底層的打工人的縮影。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正應了那句話「行動上的努力,解決不了思想上的懶惰。」

就像阿偉,和他一起去打工的很多同村人,早就不做流水線工人了。他們把打工攢下的錢,帶回老家,有的開了店,有的學了新的技藝,漸漸都找到了自己發家致富的門路。再不濟,就是把家裡的田地,用來種菜賣,也漸漸成為了有技術的菜農。

而阿強,受制於智力障礙,他的父母壓根就不敢讓他再去嘗試另一個行業。哪怕活越來越少,他們也堅信,總還會有人來僱傭他們,賺錢少一點也無所謂,只是日子過得再節省點罷了。

其實,阿偉和阿強,如果下定決心,去闖一條新路,一切都還來得及。但他們對此,卻有著種種擔憂,生怕自己一腳邁出去,就跌入了一個無底深淵。

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想要改變,就需要無懼無畏的勇氣和敢闖敢幹的魄力,還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一個辛勞一生,卻依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在面臨著改變命運的機會時,採取的是逃避的態度,以求能夠僥倖過完這一生。

越是這樣,也越是走下坡路,再也無法實現人生的逆襲。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付出就有回報?錯!勤奮就能成功?更錯!普通家庭的孩子通過努力想改變自己的命運?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去試試……為什麼很多人勤勞一生,還在社會底層?因為如果僅僅通過努力就能成功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窮人了, 二八原則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
  • 具有這三種表現的人,難有出息,永遠是社會底層人物!
    具有這三種表現的人,難有出息,永遠是社會底層人物!文/小夫子大智慧一塊大石頭叫一個人扛,非常吃力,拿一臺推車,立刻變成非常簡單,所以成功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找到成功的規律,具有這三種表現的人,難有出息,永遠是社會底層人物!
  • 一個社會底層人的尊嚴
    文/於凡諾一我見過了太多次,當一個社會不那麼高大上的人,那些底層職業,那些社會底層的人,被人提起的時候。我想,看著最親的人在生活重擔下,遭受不可想像的巨大的苦,那一瞬間的感受,沒有經歷過,也許一個人真的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無助的疼?
  • 從社會底層爬到社會上層真的很難嗎
    很多人,感覺自己處在社會底層,生活的比較痛苦,因此,很想爬到社會上層去,但他們往往也心知肚明,這種難度非常大,基本不用妄想。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他們眼中的上層社會實際上並不是指大資本家的生活,而是類似於一種城市小資產階級的生活,具體而言,就是每天出入高級寫字樓的高級白領、金領,以及賺得盆滿缽滿的各類小企業主和個體戶。想要成為這些人,往往,要麼就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要麼,就要有聰明的經商頭腦,愛折騰,肯於在市場上摸爬滾打。
  • 為什麼有些人很聰明,卻一輩子在社會底層?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高考,然後經過大學塑造才進入社會的,雖然在智力上的確有些差距,但也僅僅是100和95的差別,真正智商低的人只是少數。但是受過同樣教育的兩個人,或者是一群人,進入社會後即使受聘於同一家企業,最終的地位卻天差地別,而可怕的是這絕非少數現象。
  • 《無名之輩》裡的平凡人「幹大事」,底層人民頂起整個社會
    相信我們大家都有同樣的一個感受,那就是你我都是無名之輩。在當今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可就是平凡人。最近有這麼一部電影,無名之輩講的好像就是社會裡的你我他。但是有一句都得說,那就是平凡人也能幹大事,底層人民才撐起了整個社會。《無名之輩》裡面的男主角,讓我們想起了在生活中慘遭失敗的人。
  • 剩男都是「社會底層」?剩女都是「社會頂層」?真的是這樣嗎
    所謂的「剩」即剩餘的、剩下的,從性別來看,剩男較為常見,也比較多見,畢竟從全國範圍來看,男性要比女性多出3000多萬人,這也就決定了在理想的一對一匹配之後,仍然有3000多萬人找不到對象,最終成為光棍。
  • 什麼是社會底層?
    我國已經消滅了剝削階級,那麼有社會底層嗎?從理論上來說,勞動不分貴賤,職業不分高低,共產主義沒有社會底層。可這話說的連小孩都不相信,如果有兩個人,一個當官的,一個挑大糞的,連小孩都知道,挑大糞的人很臭。
  • 為什麼寧死也要遠離底層社會?
    以前老人家經常說,人分三六九等,嫁人要看老少三代,感覺迷信。姐姐當年和一個男孩子戀愛,媽媽天天罵姐姐,我就當特務,給傳情書,可媽媽後來找到姐姐的單位,讓領導說這個事,後來讓媽媽攪黃了。姐姐現在倒是很幸福,有一次我問媽媽,為啥那麼做呢?媽媽說,不是因為他貧窮,那時都差不多,主要是他爺爺就家暴奶奶,他爸爸又是打媳婦,因為一棵樹,就能拿鐵鍬打鄰居。所以我現在明白了,媽媽在爸爸去世後,拼命的讓我們讀書,走出去,遠離底層社會。
  • 他信出現,泰國社會底層的甦醒!
    他信在從政前,就已經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是屬於泰國社會金字塔頂端的那一撥人。2001年2月9日當選為泰國第23任總理,成為泰國史上第一位任期滿四年的總理,也是第一位通過選舉連任的總理。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政變,他信被迫下臺,並於2008年流亡海外,此後一直遭泰當局通緝。
  • 何謂社會底層?原生家庭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上限
    我們時常說一個人處於社會底層,到底何謂社會底層?普通人家的孩子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這光怪陸離的花花世界?何謂社會底層?說直白點,就是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毫不誇張地講,我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位於社會底層,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日子過得相對較好,這是符合「二八定律」的。而這其中僅僅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處在社會的金字塔頂端,享受著奢華的生活。社會底層出身差,人生起點低其實筆者一直比較認同一句話,那就是「原生家庭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上限」。為什麼這麼說?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在這場社會變遷中,最能體現出處於社會底層人面對新生活時所表現出的價值取向和情感,當家園沉沒於江水之下,總想通過鏡頭記錄和懷念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也能表現出普通老百姓的辛酸和無奈。從山頂飛過的飛碟,發射升空的三峽爛尾樓,在屋頂鋼絲上行走的人,都在訴說著普通人生存壓力下的各種殘酷苦難和荒誕,這就是生活。影片的現實意義:如何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社會變遷帶來的各種挑戰,生活不易,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諺語泛指世事的盛衰交替,也展現出世事的變化無常。
  • 開捷達VS5一般都是什麼人?屬於社會底層嗎?
    好像也不見得,身邊很多人收入不同,開的車卻沒有太大的差別。月收入七八萬和收入幾千的人,差不多都是開著10來萬的車上下班,極少有人上下班開很貴的車,除非人家是真的,窮得只剩下錢了。回家的路上聽到人們閒聊,說的好像是開捷達VS5的人,一般都是社會底層,這有些太以偏概全了吧。買不起車的還有那麼多,買上車的倒成了社會底層,這就尷尬了。
  • 人到中年,女人過日子,一定要有這三個手段
    ,生活的地位和層次基本已成定型,人與人之間在這些方面的差別就會非常明顯的體現出來。有的女人擁有豐厚的物質生活,有來自老公和家人的愛和呵護,有自己獨立的事業,所以她們總是周身散發著自信美麗的光芒;而有的女人生活貧瘠物質匱乏,丈夫粗暴自私;自己一事無成、一無所有,所以一眼看上去有著遠超於年齡的滄桑和破敗感,而後者總是在羨慕前者的。
  • 釣不同水層魚,它們生活在上、中、底層是有原因的
    魚種不同,生活的水層也不同 。鯽魚、鯉魚、鯰魚生活在水的下層;草魚、鰱魚、鱅魚生活在水的中層;而翹嘴鮊、鰷卻生活在水的上層。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魚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同,也叫耐氧力的差異。水中氧氣的分布並不均勻,下層少,上層多。
  • 他從監獄走出,他用鏡頭讓我們看到綻放在底層人臉上的生命之花
    原標題:他從監獄走出,他用鏡頭讓我們看到綻放在底層人臉上的生命之花 現年47歲的卡米洛(Donato Di Camillo)是紐約的一位著名街頭攝影師,獨特的捕捉視角與小眾的選材選擇使得他在攝影圈中名聲大噪。
  • 辛勞的「小蜜蜂」(李萌陽)
    辛勞的「小蜜蜂」(李萌陽)作者:李萌陽河北學習平臺我的家鄉在「河北大米之鄉」唐山,萬畝稻田養育了家鄉人。藉助現代化農業技術、智慧農業技術,今年我家水稻的產量再創新高,我家也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今年,我家租種了100多畝稻田。
  • 阻礙我們進步的原因有三個,這三個原因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
    在生活中,阻礙我們進步的原因往往有三個,而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三個原因的存在。01限制在自己的小世界局限於我們自己的小世界,在這裡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與他人交談,常常是獨自一人,這裡的局限不是與他人交談的局限,也不是我們自己思想的局限,而是自我認知的局限。
  • 決定未來財富風口的,仍然是這三個最重要的力量
    縱觀人類經濟發展和財富變遷的歷史,我發現,有三個力量至關重要:一是交通工具的改變;二是通訊工具的改變;三是知識傳播的方式。這三大力量的變化都能引發人類經濟和財富浪潮的顛覆性變化。在汽車出現以前,人類社會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城市裡到處都是馬糞的汙染,汽車的出現讓人類出行方式顛覆性的變化。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和汽車相媲美。在通訊工具上,電話的出現和網絡的出現都是劃時代的。
  • 社會底層的人們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些你根本無法想像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是廉價衛生巾的問題,一片衛生巾三毛錢,很多人說那麼便宜質量能過關嗎,誰會買那麼便宜的東西。其實在你我看來,現在社會還有人缺錢買這麼便宜的生活用品,可答案是有很多人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他們也許連吃飯都成問題,我的朋友公司在甘肅有扶貧項目,那裡貧窮山村基本上頓頓吃馬鈴薯,可以填飽肚子,但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也只能叫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