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工業建築診治院士嶽清瑞:世界建築診治看中國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國首位工業建築診治院士嶽清瑞:世界建築診治看中國
2017-12-07 15:3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劉辰瑤 張文絞)2017年11月,嶽清瑞獲得他人生中一項重要的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中國僅67人榮獲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僅8人,工業建築診治研究方向僅1人,不僅如此,此前中國工業建築診治研究方向從未有人獲得這一榮譽。

  「以前,中國工業建築診斷以經驗定性為主,離散性大,常常會導致浪費或不安全,而鋼結構疲勞損傷及事故也經常發生。」嶽清瑞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和團隊的科研實踐成果,正在改變這一現狀。

  診治,顧名思義就是診斷與治療或治理,工業建築診斷是針對工業建築的鑑定、評估和加固、性能提升等的總稱,工業建築診治簡而言之就是為既有工業建築「看病」並「治療」,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

  自1988年進入冶金工業部建築研究總院(現「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工作至今,嶽清瑞在工業建築結構可靠性評價、結構加固修復改造、纖維復材土木工程應用及細晶高強鋼筋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並將相關成果應用於包括武鋼、寶鋼、鞍鋼、二重等大型工業企業的廠房和構築物,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等重大歷史建築,國家體育場、中央電視臺等大型公共建築,北京天津地鐵、京滬高鐵橋梁等重要基礎設施,使中國的工業建築診治技術開始在世界掌握話語權。

  同時,嶽清瑞主持完成國家標準《工業建築可靠性鑑定標準》的修編,建立了工業建築可靠性評價的技術體系,該技術體系不僅指導了中國工業建築的科學診斷,還推廣應用到了民用建築的可靠性評價。2011年,他主持完成了太鋼二煉鋼吊車梁剩餘疲勞壽命評價工程,經過系統科學評價,該工程避免了90%以上82根吊車梁的拆除,延長吊車梁使用壽命15年以上,節省改造工期6個月。

  碳纖維作為一種輕質、高強材料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等領域,嶽清瑞揭示了碳纖維加固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疲勞的界面作用機理,建立了中國碳纖維結構加固的設計方法和施工工藝、檢驗方法,形成了高效碳纖維加固的成套技術,開創了碳纖維土木工程應用的新領域。據統計,自2010年後,中國國產碳纖維約三分之一的產量應用於結構加固補強,打破了國外壟斷,有力地促進了國產碳纖維這一戰略性新材料的發展。

  嶽清瑞還確定了細晶高強鋼筋設計強度等系列參數,明確了鋼筋時效、低溫、耐蝕及疲勞等服役性能指標,並納入到相關產品國家標準中,指導了細晶高強鋼筋的規模化生產。在此之前,中國鋼筋強度遠低於世界上主要國家,如今,僅2016年全國細晶高強鋼筋用量達8000萬噸以上,當年節省鋼筋達950萬噸,細晶高強鋼筋應用技術為中國節能減排和鋼鐵工業結構調整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工業建築承擔的任務和繁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其診治的難度也是最大的,目前中國工業建築診治的技術水平處於世界前列,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延伸,嶽清瑞團隊先後完成了蒙古奧雲陶勒蓋銅金礦、斯裡蘭卡300MW普特拉姆燃媒電站工程、安哥拉羅安達國際機場等工程的結構檢測鑑定和加固設計,工業建築診治技術正逐步走出國門,為世界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提供中國方案。

  談及工業建築的綜合應用及未來發展,嶽清瑞直言,「工業建築的裝配式及綠色節能、大數據和物聯網是重大發展方向」,目前他正帶領團隊在智慧建築、大數據平臺、建築工業化、性能提升等領域和方向積極開拓。(完)

相關焦點

  • 嶽清瑞院士加入深圳安全研究院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工程結構專家嶽清瑞正式加入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擔任該院名譽院長、首席科學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出席聘任儀式,並為嶽清瑞頒發聘書。嶽清瑞是我國工業建築結構領域頂尖專家,長期致力於工程結構診治理論研究、技術開發、標準編制、工程應用和產業推廣,為推動解決國家、行業重大工程技術難題攻堅突破作出卓越貢獻。嶽清瑞加入安全研究院後,該院將充分發揮院士團隊科研引領和技術帶頭作用,進一步聚集整合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優質資源、前沿技術和高端人才,努力實現「匯聚資源、科研攻關、安全支撐」三位一體、齊頭並進。
  • 中國工程院院士嶽清瑞全職加盟北京科技大學
    > 官方報導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結構專家嶽清瑞近期全職加盟北京科技大學,並被任命為城鎮化與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長。
  • 嶽清瑞院士、滕錦光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哈工大報訊(劉發起/文)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嶽清瑞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做客科學家講壇,分別為師生作了題為「工業鋼結構疲勞診治關鍵技術研究」和「新材料組合結構」的報告。
  • 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方廷勇會見嶽清瑞院士一行
    2020年12月20日,受廳黨組書記、廳長賀懋燮委託,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方廷勇攜廳建築節能與科技處主要負責人在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安徽巢湖富煌工業園區,會見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嶽清瑞一行。
  • 9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附詳細名單)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王運敏、毛新平、 劉正東、李衛、張躍、邵安林、嶽清瑞、唐立新、謝建新九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鞍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鞍鋼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鐵礦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領導小組組長,中國礦業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冶金礦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直接還原鐵和鐵礦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1985年 鞍鋼東鞍山鐵礦 技術員、採掘計劃員。 1993年 東鞍山鐵礦 採掘計劃科副科長,工程師。
  • 中國工程院院士嶽清瑞調研光威復材
    6月14日,中國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嶽清瑞到光威復材調研,先後考察了碳纖維產業園、高強高模碳化線、千噸級生產線,對公司在國產碳纖維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創新發展給予肯定。在陳亮董事長的陪同下,嶽清瑞院士來到碳纖維產業園,了解光威復材碳纖維、預浸料、風電葉片碳梁、復材製品、裝備的發展情況,對以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為依託,建設碳纖維產業園,實現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同發展,集聚資源、集成創新、集群發展的發展模式表示讚賞。
  • 20年「啃」下前列腺癌診治「硬骨頭」
    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近年來急劇上升,年增幅居男性惡性腫瘤首位,現已成為最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惡性腫瘤。  前列腺癌系列研究成果已寫入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療指南及28部英文專著;獲美國泌尿外科年會十大科研成果;被美國三院院士和國際系統生物學創始人Hood(赫德)教授,智利、丹麥雙國籍科學院院士Celis(塞利斯)教授,世界基因領域研究的引領者Esteller(伊斯特勒)教授認可。成功治療20588例,發表論文257篇。
  • 總結呈現中國肺癌防診治特色及成就,我國專家論文登上國際期刊
    文章對我國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全國登記數據進行展示,並對我國肺癌篩查防控現狀、規範化診斷流程策略,以及手術治療、全身系統性治療、放射治療等治療方式進行詳盡描述,對標國際水平,分享中國經驗。從而使中國肺癌工作者的創新、改革和相關成就展現於世界舞臺,促進肺癌防診治領域國際合作的廣泛開展。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大家科普講堂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大家科普講堂於2015年正式啟動,以「匠人精神」為精神主旨,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設計,以為未來建築師、在職青年建築師解決從業困惑,培養其作為一名中國建築師的職業素養和態度、幫助其更好的了解多元產業下的前沿發展為主要目的,幫助青年一代建築師更好的勝任城鎮建設者的角色!
  • 中國工程院院士嶽清瑞:山東城市化發展應重視城市功能和品質提升
    齊魯網6月17日訊 17日上午,「智匯齊魯 科創未來」2019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在山東大廈召開。
  • 中醫診治受「熱捧」,頂尖科學家論壇邀請了哪位著名中醫學者呢?
    >羅傑.科恩伯格與中醫學者朱小飛結緣,源於一次「中醫診治」。由於在此次中醫診治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朱小飛也因此結識了羅傑.科恩伯格,並為其進行中醫診治。(圖:著名中醫學者朱小飛先生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世界諾貝爾獎協會會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Roger Kornberg
  • 邱冠周院士、嶽清瑞院士受聘建龍集團院士專家工作站
    5月25日上午,建龍集團董事長張志祥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邱冠周先生一行,雙方就企業未來發展及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方面的合作展開了深入交流。  會上,張志祥為邱冠周院士頒發了建龍集團院士專家工作站聘書。
  • 助中國心血管疾病診治與防控人才教育 醫學泰鬥傳記正式發布
    Lee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教授等14位專家出席戰略合作籤署儀式,見證嘉會醫學研究和教育集團引進並翻譯的中文版圖書《從醫生到醫學泰鬥:尤金?布勞恩瓦爾德與現代醫學的興起》發布。
  • 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發布!
    《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主要針對我國自發性腦出血(SICH)中最常見、診治爭議較多的HICH進行介紹,指南主要推薦意見如下。急救處理和神經影像學檢查1.HICH診治涉及多學科,具體流程見附圖。
  • 20年填補國內外乳腺癌診治差距:腫瘤醫院探索中國方案至今惠及國內...
    今天召開的第十五屆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上傳出消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深耕20年,探索出一套適用於我國乳腺癌患者的診治規範。3.5萬例術後患者隨訪顯示,15年內生存率持續走高,術後5年總生存率達93.8%,媲美國際頂級中心。而今這套國人適用的診治方案已在國內惠及30餘萬人。
  • 中國建築學會2019年工作總結
    (二)組織2019年度兩院院士推薦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織推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19〕1號),中國建築學會開展了2019年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經專家委員會研究,最終確定推選了3位2019年度院士推選中國建築學會候選人。
  • 院士在重慶探討中國建築未來發展 呼籲「向天借地」
    院士在重慶探討中國建築未來發展 呼籲「向天借地」 2020-11-20 17:50:31 重慶建築科技職業學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11月20日電 (記者 鍾旖)從事建築結構設計57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20日在重慶呼籲推動「天空城鎮」建設,以「向天借地」方式,在緩解城市建設用地緊缺同時,構建普通百姓住得起,又兼具和諧、綠色、開放、共享的社區。
  • 中國十大醜陋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是又一個奇蹟
    中國十大醜陋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是又一個奇蹟 (2/10)小孔密布的狀態,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了會起雞皮疙瘩。
  • 後天,北京30名院士專家齊聚十堰傾獻智慧,他們都是誰?
    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德國洪堡研究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先進材料終身成就獎、亞洲計算材料科學成就獎、世界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 中國建成世界唯一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檢驗建築抗震等性能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8月11日消息,歷經10年攻關,中國建築技術中心啟動的「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於近日建成,正式投入試運行,成為當前世界上唯一的垂向加載能力上萬噸的六自由度工程結構實驗設備,可為國內外工程領域巨型複雜結構進行足尺實驗,避免因實驗系統加載能力和空間不足導致的「尺度效應」,真實反映結構受力狀態,從而科學客觀地了解其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