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北京30名院士專家齊聚十堰傾獻智慧,他們都是誰?

2020-10-24 十堰廣播電視臺

原標題:2020年「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活動院士專家簡介

編者按

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和2020年京堰對口協作工作的總體安排,10月26日至30日,2020年「北京院士專家十堰行」活動將正式拉開帷幕。今年共邀請來自北京的1名院士、29名專家到我市開展人才智力服務,為我市企業轉型升級「傳經送寶」,為十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院士(1名)

王恩哥

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 Kavli 理論科學研究所榮譽所長,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教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在納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長動力學以及受限條件下水的複雜形態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響的工作。曾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德國洪堡研究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先進材料終身成就獎、亞洲計算材料科學成就獎、世界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專家(29名)

陳東敏

男,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講席教授,固態量子計算、MEMS、RRAM片、AI 晶片集成、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專家。美國矽谷連環創業者美國矽谷司的首席科學家,核心技術發明人,美國矽谷Miradia Inc 公司創始人和董事CTO。

趙衛

男,國際高速成像專業委員會中國國家代表,現任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長、陝西省科學院院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超快光子學、超快光電子學、光子集成及光子製造等領域專家。發表SCI論文300餘篇,引用5000餘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 多項。

付超

男,東莞先進陶瓷與複合材料研究院院長。先進陶瓷材料、金屬基陶瓷複合材料以及環境與公共安全等領域專家。近三年申請專利19項,在新型環境材料應用領域開發了4類10餘款新產品,有效解決了我國節能環保領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等問題。

武勝軍

男,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新技術部材料技術科長,高級工程師。主要負責組織對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有害物質管控、車內空氣品質管控以及輕量化實驗室規劃、流程梳理及標準體系建立等工作。

侯長林

男,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塗裝車間高級技術質量工程師。主要從事塗裝生產組織方案、工藝方案、技術改造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塗裝車間技術、質量、設備管理,塗裝車間現場重大技術、質量、設備問題的解決,汽車底盤零部件鏽蝕改進工作。

郭麗麗

女,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數據平臺系統開發科長,高級工程師。主要負責「面向智能網聯駕駛的協同互聯雲平臺研發與示範應用」項目。參與了2018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進行雲端監控功能展示。

馬小喆

男,北汽福田總部製造本部衝壓工藝規劃副總工藝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專用機械研發,研發衝孔、整形一體化的機器,降本增效,零部件件研發創新,承接學術部門的科技轉化需求,現有的衝壓工藝優化,提高模具壽命工作。

倪明

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垂體瘤、幕下腫瘤方面專家。

王偉

男,北京安貞醫院副主任醫師。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心律失常團隊骨幹術者,每年完成房顫、房撲、室上速、室早及室速等各類快速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手術超過800例,參與房顫冷凍消融術、左心耳封堵術超過200餘例。累計至今完成各類快速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手術近3000例。

王學玖

男,北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整形創傷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擅長正頜外科、頜面部輪廓整形、口腔頜面部創傷、顳下頜關節疾病及口腔頜面部腫瘤的診治。

張青

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擅長通過積極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疑難腫瘤。

馬健駒

男,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主持和參加完成各種汙水處理工藝設計及工程40餘項。

曾慧慧

女,北京婦產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北京婦產醫院懷柔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對兒童及新生兒的常見疾病診治、危重症搶救、病毒感染母嬰阻斷具有豐富臨床經驗;持續致力於感染(傳染)性疾病醫療質量管理及臨床診治科研工作。

單瑩

女,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婦科中心衛健委副主任醫師。擅長婦科腫瘤手術,精通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CT磁共振等影像解讀。

楊光

男,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技質量部業務主管。承擔過多版藥典修訂、多個國家級或北京市級科研項目的研究。牽頭中藥六類新藥-疏風止咳顆粒的臨床前藥學研究,並獲得了臨床試驗批件。

車有榮

男,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從事調味品行業20年,特別是在任北京市釀造研究所所長期間,積極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生料固態發酵食醋工藝,為行業提高產量、節省能源、降低排放起到了積極作用。

陸軍

男,北京愛拔益加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畜牧師。主要從事白羽祖代肉種雞的育種、飼養管理以及白羽父母代肉種雞和商品代肉雞的售後技術服務工作,曾編寫《AA祖代肉種雞飼養管理手冊》及《AA父母代肉種雞飼養管理手冊》。

呂賢軍

男,北京二商京華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全面負責公司的茶葉質量安全工作,是公司的質量負責人、北京茉莉花茶拼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國家級高級評茶師、茶葉精製工高級技師、質量工程師。

馬挺軍

男,北京農學院食品學院副院長。主持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課題「活性稻米、雜糧等食品加工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與示範」課題3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100餘篇,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7項。

王蘭青

男,北京欣寶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農藝師。從事食用菌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發20餘年,發表論文10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北京市通州區「運河計劃」領軍人才,重慶市國家「三區」科技人才。

武書庚

男,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黨委委員、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家禽健康的評價與營養調控、禽產品品質形成機理與營養調控、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有效性與組裝、飼料組方與調製。

何曉彬

男,北京歌劇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室導演、編導,一級導演。曾兩次獲得國家文化部文華「編導獎」;作品曾三次獲得蒙特卡洛國際馬戲藝術節最高獎——「金小丑」獎;兩次獲得「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四次獲得國家文化部「文華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眾多榮譽。

張大玉

男,建築專家,北京建築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土木建築學會常務理事。

張杰

男,建築專家,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明城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理事、北京城市設計與古都風貌保護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

楊建偉

男,車輛工程專家,北京建築大學人事處處長,北京建築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高謙

男,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書記、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致力於高端裝備製造、機器人、磁懸浮列車等高新技術產業研究、產品研發與產業化中涉及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和管理難題的研究與工程應用。

周恢

女,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製造業服務部部長,副編審,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特聘專家、研究生導師,北京智能製造創新聯盟秘書長。長期從事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科技項目管理與實施工作。聚焦儀器儀表、數控工具機、3D列印、智慧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領域。

蘇建濤

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中科凱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中科院軟體工程研製中心CAD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製造、智能工廠、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及物流仿真。

張文熊

男,高分子材料、水處理專家,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兼職教授。長期從事高分子液晶合成及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在生物高分子材料膠原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受到國外皮革技術領域的高度評價。(十堰廣電)

相關焦點

  • 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舉辦 24名院士齊聚合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常印佛、龔知本、郭光燦、郝希山、張裕恆、王紅陽、崔向群、鄭永飛、鄭裕國、袁亮、楊善林、趙政國、謝毅、杜江峰、李建剛、陳學東、田志剛、王運敏、俞書宏、方家熊等24位院士,以及有關高校、科研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等共450人齊聚一堂,開展深入研討交流。
  • 院士專家齊聚研討作物學科領域前沿問題
    本網訊 9月22日,恰逢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趙振東、陳溫福、萬建民、張洪程、胡培松、官春雲、印遇龍、鄒學校;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謝道昕;美國科學院院士鄧興旺等12位院士,20餘名國內作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湖南農業大學,研討作物學科前沿問題,共同探討加強作物學學科在科技創新引領中的作用,為切實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獻計獻策
  • 這位院士與160位博士齊聚寧波,他們為何而來?
    英才齊聚梅山、科技服務寧波。11月21日,來自中國工程院的李椿萱院士和國內外160位博士齊聚寧波,參加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這場高規格的論壇的舉辦,將為北航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寧波科技創新及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12位院士,100餘名專家齊聚南航,共同紀念學會原副理事長「航空先驅...
    光陰荏苒,春華秋實百年滄桑,培育英才薪火相傳,澤及後人今年,是張阿舟先生誕辰100周年今日,12位院士、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金陵,共同紀念航空先驅,百年阿舟2020年9月27日,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振動工程學會主辦的張阿舟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暨力學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南京市鐘山賓館舉行。
  • 40位院士齊聚創新港 共話創新 攜手未來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任娜 實習生 孫雨花)9月5日上午,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月」院士會見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圖領獎獲得者姚期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心澄等40名院士齊聚創新港,共話創新,攜手未來。
  • 十堰歷史文化|「鄖縣人」震驚中外 改變「人類起源說」
    一顆是左上中門齒,其餘3顆為臼齒,齒冠都保存完好。從牙齒形態分析與北京人、瓜哇相近似,時間早於北京人,距今70萬至80萬年,為研究人類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物證。與此同時,考古工作者在此還發現了一些經過人工打擊,痕跡清楚的礫石石核,以及獼猴、豺熊、大熊貓、獾、貓、狐、水獺、馬、貘、犀牛、小豬、鹿、河狸、豪豬和龜等二十多種伴生動物化石。其中部分種類仍屬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
  • 3位院士帶隊、5支中醫國家隊集結 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3日訊(記者劉睿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發揮中醫智慧,彰顯中醫力量,成為武漢戰疫的另一支主力軍。
  • 「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活動現場,為啥來了多名工程院院士?
    翻看與會嘉賓名單,交匯點記者發現,除了6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中科院59家院所的上百名專家外,還有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國內27所高校的專家教授參會。吸引這麼多院士專家齊聚一堂,海安憑什麼?「其實從第六屆『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開始,參加活動的就不局限於中科院的專家了。」海安市市長於立忠介紹,2014年海安牽手中科院舉辦首屆「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活動,6年來,先後有70個中科院項目紮根海安,為該市解決數百個技術難題。
  • 16國180餘名專家齊聚「龍鄉」嘉蔭 探討化石保護和文旅開發
    16國180餘名專家齊聚「龍鄉」嘉蔭 探討化石保護和文旅開發 2019-08-18 17:42: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01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為國家海洋管理、開發
  • 【院士專家山西行】聚焦轉型發展 貢獻專家智慧
    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為陽泉提供諮詢服務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材料與化學研究部主任俞書宏。 氣凝膠是新材料中的「塔尖」。俞書宏院士此次考察了華陽新材料集團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項目,並就二氧化矽氣凝膠工藝優化等問題進行了指導。
  • 30多位諾獎獲得者和院士將齊聚煙臺
    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如何……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的30多位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30多位醫科大學校長、醫院院長和健康領域的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12月3—4日在煙臺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
  • 直擊2019中國材料大會:院士專家齊聚 共謀新材料新發展
    四川在線消息(王若曄 記者 朱雪黎)7月11日,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協辦的2019中國材料大會在成都開幕,20餘名中外院士和8000餘名國內外知名新材料科研院所、企業代表齊聚,共謀新材料產業發展。
  • CNCC首批KN講者:圖靈獎得主、院士、名企專家將做特邀報告
    CNCC2020將於10月22-24日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主會場)、多個城市分會場以及線上舉行。首批特邀講者官宣確認,圖靈獎得主、院士、名企專家將在CNCC2020做特邀報告。屆時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產業界代表將齊聚一堂,在科研和學術領域對資料庫、新基建、知識圖譜、智慧城市、5G、醫療健康等眾多焦點話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 北京交通大學實驗爆炸致3名學生死亡,他們每個人都有諾貝爾的夢
    今天網上一則消息登上了百度熱搜,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2號樓一實驗室發生爆炸,在爆炸中,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進行垃圾滲濾液汙水處理科研實驗,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事故具體原因尚不明確,但是血淋淋的事實是三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為了祖國的環保事業死在了科研的道路上。
  • 院士專家大咖齊聚,助陣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推進
    院士專家大咖齊聚,助陣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推進2020-10-19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10月1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下工程裝備數字樣機及數字孿生技術與系統研發」項目啟動推進暨學術研討會在鐵建重工隆重召開。
  • 專家齊聚共話第三代人工智慧演進路徑丨CNCC大會論壇
    論壇邀請到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家張鈸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教授、依圖科技CTO顏水成、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鄧柯以及論壇主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崔鵬,可謂是全明星陣容。院士、教授、企業專家將會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第三代人工智慧的演進路徑,相信不論是學者還是企業都將在這一論壇中受益頗深,值得期待。
  • 中國材料大會首次來廈舉辦 二十餘院士齊聚廈門
    包括20多位院士專家在內的約6000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參與了這一全國材料界最具影響力的高水平學術研討會――「中國材料大會2018暨廈門國際材料周」活動。大會展示了當前材料界中國乃至全球最高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並使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家等建立更廣泛的聯繫。這是我市持續引進高端會展活動,推動會展業走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又一次實效性行動。
  • 美貌與智慧 父母誰的遺傳更大
    原標題:美貌與智慧 父母誰的遺傳更大 對父母來說或許是大眼睛,或許是皺眉的動作,總能在寶寶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那麼,寶寶的美貌與智慧,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決定的呢?快來了解一下吧。
  • 「人文廣東」中國工程院九院士齊聚汕頭,探討隧道技術
    錢七虎、周福霖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齊聚汕頭,研討穿江越海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創新與突破等重大問題。此次論壇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中信城市開發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周福霖、聶建國、杜彥良、鈕新強、鄭健龍、任輝啟、謝先啟、李術才以及上百名行業權威和專家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