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術結論要依據「利益無涉」原則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學術公信力,可說是社會信任體系中最堅實的一個基礎。如果這個基礎也發生動搖,被公眾質疑,那還能指望人們相信什麼?維護學術公信力的責任,主要不在接受與享用學術成果的公眾,而在搞學術的廣大科研人員。因此,謹言慎行、嚴拒炒作,應當是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銘

  「曹操墓找到了……」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考古大討論」。並不是大伙兒忽然對考古來了興趣,而是疑心這件事被「高調宣布」的「操作過程」,暗藏著當地政府催動旅遊熱、拔高當地GDP的目的,疑心這個發現是「利益使然」的炒作而非嚴肅的科學結論。即使後來不斷有大專家出面表態「這是真的」,仍難平息質疑。

  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至少說明,公眾以往對學術、學者的「篤信」,已漸漸被「疑慮」取代。學術和學者如果「涉嫌」沾上經濟利益,就可能影響學術結論的嚴肅性,甚至損害學術公信力。

  有些學術就是不能沾上經濟利益

  當然,對「學術沾上經濟利益」當作兩面觀。發展經濟、造福社會本是學術研究特別是科研開發的目標之一,在我國有許多科研成果成功地轉化成產品、擁有了專利,推動了產業進步,科研人員也由此致富,這沒什麼不對;但問題是有些人、有些科研單位,沒能堅守住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信條,甚至違背誠實做人的根本原則,搞出許多似是而非、虛虛實實的「短平快」。比如納米技術還處在實驗室開發階段時,中國幾乎衣食住行卻都有了「納米產品」,出現速度之「快」、功效廣告之「神」,實在讓人生疑,這怎會不影響學術和科研的公信力?近年在社會科學領域,也冒出了「商業化學術」,比如當考古和古代名人行蹤遺蹟的考證同開發旅遊掛上鉤,問題就來了。許多「發現」和「認證」引發爭議,而拍案而起的那方也拿不出真憑實據,誰都能一眼看清那是在爭旅遊賣點。這樣可笑可憐的口水仗頻頻開打,公眾又怎能不對學術的公信力生疑?

  必須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學術研究都以經濟功利為目的,許多研究就是人類求知求真的探索,但同樣有意義、有價值。這類研究,理應遠離世俗利益的幹擾與誘惑。考古學就其學術準則與規範來說,顯然與經濟無關。2010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2009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論壇,對引起爭議的這座東漢大墓,並沒有稱為「曹操高陵」,而稱作「安陽西高穴大墓」,這反映了主辦方的謹慎,也體現了學術定論的千鈞分量——即使已有許多專家認為「墓主的身份基本確定」,但只要沒有完全確定、不到「毫無疑問」,結論是下不得的。

  下學術結論要依據「利益無涉」原則

  學術研究,最根本的要求是嚴謹,講究「言之有據」,在各種「利益博弈」中保持「立場中立」。學術公信力,可說是社會信任體系中最堅實的一個基礎。如果這個基礎也發生動搖,被公眾質疑,那還能指望人們相信什麼?所以學術一旦喪失公信力,危害的不僅僅是學術!

  維護學術公信力的責任,主要不在接受與享用學術成果的公眾,而在搞學術的廣大科研人員。公眾是通過科研人員的一言一行來感知和掂量學術的分量的。因此,謹言慎行、嚴拒炒作,應當是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銘。以筆者之見,特別要堅持以下兩條原則:

  一是「立論必嚴」。科學研究的這個原則,也叫「破寬立嚴」,即如果要完全確認一個結果,必須不存在任何疑點和反例;反之,如果推翻一個結論,則只要一個反例就足夠了。科學史上有個著名的個案:在17世紀的歐洲,「天鵝都是白色的」被看做一項科學「鐵律」,但後來有人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儘管世界上絕大多數天鵝是白色的,但那個結論已被徹底推翻。

  因此科學研究可以大膽假設,但務必小心求證。立論者自己首先要嚴肅認真地尋找和研究反例,讓形成中的結論先過自我否定關。比如這次安陽西高穴大墓的發掘者,如果自己能更多地關注確定為「曹操高陵」的反面的疑點;如果除了舉出有利證據「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等文字外,還向公眾說明尚有「黃豆二升」等等更像倉庫裡說明牌的石牌無法解釋,質疑的聲音也許會輕些。因為公眾看到了你的嚴謹。

  二是「利益無涉」。依據這條原則,凡可能涉及當事人利益的研究結論,都應當請利益無關單位進行確認,以保持學術的公正和可信。2008年11月,由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等單位專家組成的「清光緒皇帝死因」研究小組,向外界正式公布了「光緒帝被毒殺」的結論。應當說,這個結論也很驚人,但並沒有引起什麼質疑——因為「利益無涉」。設想,這次如果不是由地方政府部門發布「確認安陽曹操高陵」,而由與當地利益無涉的學術機構發布,情況也許就會不一樣。

  孫紹榮(為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博導)

相關焦點

  • 論智慧財產權制度中的利益平衡原則
    在這樣一個簡單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結論:智慧財產權制度應當在信息的生產、信息專有和信息的接近之間達成一個適當的平衡。  平衡論特別是強調利益平衡的平衡論是智慧財產權制度的理論基礎。   二、智慧財產權利益平衡原則的內容  1、對創造者從事智力創造的激勵與對智力創造物的傳播的激勵的平衡。
  • 高校「指揮棒」下學術研究如「掙工分」(圖)
    第1頁:「指揮棒」下「掙工分」的學術研究 第2頁:浮躁風降低科研含金量  高校「指揮棒」下學術研究如「掙工分」(圖)  目前的評價機制,動搖了研究人員進行原始創新的信心和動力,也浪費了不少科研經費  「十年磨一劍」,常常用來評價一個人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最終取得的豐碩成果
  • 淺析混合過錯的歸責原則
    因此,早期羅馬法就形成了著名的「不履行—責任」歸責原則的形成,適用了客觀責任原則。由此違約方僅僅依據債權人提出的,客觀存在的單純不履行事實承擔責任。合約責任直接產生於債務人的不履行行為。不履行與責任是直接的因果關係,這一責任的構成要件就是不履行契約義務的事實的存在,其後果是無一例外地受到判決。所以,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給付不能對於債務人來講後果都是一樣的,沒有倖免的可能。
  • 概論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依據合同責任相對性的理論和合同法的有關規定,上述兩個案例表面上是因第三人的過錯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問題。實際處理中,一般不會出現不同結論,均由合同相對當事人之間承擔責任,為什麼不考慮第三人過錯等其它因素呢?這就是合同違約的歸責原則所要討論的問題。
  • 周末漫談丨科學技術研究與運用須堅守公眾利益優先原則
    現如今,我女兒在萬裡之遙的美國讀書,我要想了解她的情況,只需要掏出手機打開微信,就不僅能聽到她的聲音,還能看到她的模樣。她的一舉一動就在我的眼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拉近了我與女兒之間的距離。我上中學時,住學校的同學除了要帶米外,還要向食堂交柴火費。
  • 劉憲權:涉人工智慧犯罪中的歸因與歸責標準探析
    最終的結論就是,經過了雙重篩選之後的原因和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係。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前沿性和涉人工智慧犯罪的複雜性,人們對人工智慧技術和涉人工智慧犯罪的認識未必會全面、準確。嚴格責任原則確立的初衷主要有兩方面:其一,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關係趨於複雜,社會整體面臨的威脅更加多元和緊迫。嚴格責任的確立是個人利益向公共利益的讓步,以保證社會生活的安全這一社會最大利益的實現。「實行嚴格責任,可以有助於保證社會團體或組織的負責人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去貫徹執行有關社會福利方面的重要法規。
  • 盤點典型冤錯案:聶樹斌案複查多年無結論
    但是,河北聶樹斌案、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當「真兇」浮現,儘管輿情滔滔,複查多年仍無明確結論。今年以來,在新刑訴法實施和中央強調「個案公正」的背景下,多起陳年冤錯案件得以平反與糾正,目前尚有多起重大疑案正在複查、審理之中。法院系統也從上至下展開反思,最高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親撰《我們應當如何防範冤假錯案》,傳播甚廣。
  • 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
    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作品標題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參評項目︶    彩票業是以國家信用作擔保的特殊行業,福彩發行機構——中彩在線公司被中國福利彩票中心稱為內設部門,但名義上是國有控股企業的中彩在線公司卻悄然轉變為高管曲線控股的企業,並在經營中涉嫌向其高管參股的第三方公司利益輸送數十億元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6]這種精神與協商民主的基本原則——「包容性政治價值趨向」相契合,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無疑需要堅持包容貴和的理念。一方面,在思想意識、社會精神層面倡導社會寬容,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看到社會差異的存在,正視利益主體的多元化;面對具體矛盾衝突時,要接受他人價值觀念的合理性,承認社會不同聲音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具體的矛盾調處上也要秉持包容的心態,尊重參與者的權利。
  • ...之策——國際人士積極肯定中國全國人大涉港決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這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充分體現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整體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堅決維護和最大關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涉港國家安全立法符合法律法理、情勢需要、人民期待、國際慣例,有利於維護中國國家安全,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任何希望香港明天更好的人都應支持中國全國人大的決定。
  • 食品檢驗機構單獨抽樣無執法人員在場,檢驗報告能作為定案依據嗎?
    本案中,某食品檢測研究所有限公司受某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委託對原告經營的油條進行抽樣檢驗,檢驗結論為不合格。被告提供的證據證明某食品檢測研究所有限公司經該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可以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具備資質認定。被告認定原告經營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對被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該被訴行政行為並無不當。
  • 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應體現利益平衡原則
    其中,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確立的利益平衡原則能夠為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提供一個很好的方向。一是數據流動與數據保護之間的價值平衡。《條例》第一條明確規定,「本條例制定關於處理個人數據中對自然人進行保護的規則,以及個人數據自由流動的規則。」意即《條例》是對信息保護和信息流動進行規制,不能為了信息保護就「限制或禁止」個人數據的「自由流動」。
  • 網絡傳香蕉米飯催眠實驗 專家稱結論無依據(圖)
    「看看,看看,再不吃要爛了。呶,這裡,已經有點爛了吧。」  「什麼,是用來做實驗的。每天被你們罵,多可憐。摸摸小可憐,被我吃掉好不好?」  路人甲被眾人踢出辦公室。  第二天晚上10點,「讚美組」的香蕉皮,已沒有昨天那麼飽滿,出現少量缺水紋,表皮有些暗沉。  而「咒罵組」的香蕉已開始發灰,冒出許多斑點。
  • 越南無法律依據宣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越南無法律依據宣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2014年06月13日10:39  人民網坎培拉6月13日電 (記者李景衛 鮑捷)《澳大利亞人報》13日在評論版發表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馬朝旭的文章,題為「越南無法律依據宣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 試論國家賠償歸責原則之反思與完善
    此外,在國家管理的很多領域,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規範作為行使權力的依據 ,法律精神和基本原則是判斷職權行為的主要標準,如果以具體的法律規範作為依據或 標準,必然造成很多實際受害人無法取得國家賠償的結果,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四)違法責任原則缺乏靈活性  國家賠償法調整的是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國家賠償的歸責過程實質上是一 個利益衡量的過程。
  • 中星技術帶病闖IPO:核銷關聯方超千萬應收款 無償受讓專利或涉利益...
    原標題:中星技術帶病闖IPO:核銷關聯方超千萬應收款 無償受讓專利或涉利益輸送   今年7月,中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星技術)在深交所披露招股書,該公司擬登陸創業板
  • 涉港國家安全立法具有不可挑戰的地位和權威
    與會專家指出,中央果斷出手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十分必要涉港國家安全立法是香港年輕人未來所系是深入理解「一國兩制」重要步驟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發言時說,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國兩制
  • 環境侵權歸責原則客觀化探討
    可見,「違法視為過錯」所主張的過錯,無非是利益權衡的結果,與傳統過錯主義所強調的心理狀態或預見可能性已完全脫離關係,在實質上,與無過錯責任原則已無甚差別,屬脫離過錯責任原理的過錯責任。   所謂「過錯推定」,乃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方法,它通過將民事責任主觀要件的舉證負擔以否定的形式分配給加害人一方,從而避免了受害人因不能證明對方的過錯而無法獲得賠償的情形。
  • 僱主責任歸責原則之比較法研究
    【2】因此,首先從理論上研究僱主責任產生依據,就能在理論上為僱主責任歸責原則的合理確定奠定基礎。  僱主責任制度是一項重要的侵權法律責任制度。現在,無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都確立了僱主責任法律制度。因此,僱主責任已經成為一項在理論上無可爭議的法律制度。關於僱主責任的依據何在說法不一,但綜合起來有以下幾種:第一,控制論說。
  • 淺議合同相對性原則
    合同關係的相對性是合同關係不同於其他民事法律關係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合同規則和制度賴以建立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合同立法和司法所必須依據的一項重要規則。合同相對性就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約束力,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基於合同向對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而不能向與其無合同關係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請求,也不能擅自為第三人設定合同上的義務,合同債權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