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他測出了地球的圓周

2020-12-01 七月旅行

測量地球圓周,是古希臘地理學家埃拉託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將天文學與測地學結合起來,第一個提出設想在夏至日那天,分別在兩地同時觀察太陽的位置,並根據地物陰影的長度之差異,加以研究分析,從而總結出計算地球圓周的科學方法。

個人簡介

埃拉託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生於希臘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今利比亞)。他在昔勒尼和雅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一位博學的哲學家、詩人、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他的興趣是多方面的,不過他的成就則主要表現在地理學和天文學方面。

人物生平

埃拉託色尼曾應埃及國王的聘請,任皇家教師,並被任命為亞歷山大裡亞圖書館一級研究員。從公元前234年起接任圖書館館長。當時亞歷山大裡亞圖書館是古代西方世界的最高科學和知識中心,那裡收藏了古代各種科學和文學論著。館長之職在當時是希臘學術界最有權威的職位,通常授予德高望重、眾望所歸的學者。埃拉託色尼擔任館長直到他逝世為止,這也說明了他在古希臘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埃拉託色尼充分地利用了他擔任亞歷山大裡亞圖書館館長職位之便,十分出色地利用了館藏豐富的地理資料和地圖。他的天才使他能夠在佔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作出科學的創新。埃拉託色尼在地理學方面的傑出貢獻,集中地反映在他的兩部代表著作中,即《地球大小的修正》和《地理學概論》二書。前者論述了地球的形狀,並以地球圓周計算為著名。他創立了精確測算地球圓周的科學方法,其精確程度令人為之驚嘆;後者是有人居住世界部分的地圖及其描述。在該書中,他系統地提出了採用經緯網格編繪世界地國的方法,全面地改繪了愛奧尼亞地圖。他以精確的測量為依據,將得到的所有天文學和測地學的成果儘量結合起來,因而他所編繪的世界地圖不僅在當時具有權威性,而且成為其後一切古代地圖的基礎。雖然埃拉託色尼的這兩部地理著作不幸都失傳了,但是通過保存下來的殘篇,特別是斯特拉波的引文,後世對它們的內容,以及作者的精闢見解有一定的了解。

描繪新的地球

《地理學概論》一書致力於研究有人居住的世界。全書分三卷,第一卷先是一段簡短的緒言,對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作了歷史的回顧,然後著重闡述地球的結構和演變以及水的運動(潮汐、海峽中的海流等);第二卷為數理地理學。主要探討天空、大地和海洋的形狀和結構、地球的區域和地帶的劃分以及已知世界的範圍等問題;第三卷是論述世界地圖的改繪,包括一幅新編繪物世界地圖以及區域描述。埃拉託色尼的這本書總結了希臘地理學的成就,標誌了這個時期地理學的最高水平,是古代地理學寶庫中的一個重要文獻。

埃拉託色尼繼承和發展了亞里斯多德的居住適應地帶學說,將世界分為歐洲、亞洲和利比亞(非洲)三大洲和一個熱帶、兩個溫帶、兩個寒帶等五個溫度帶。他改進了亞里斯多德的分帶法,對五個地帶的南北界線,均給予緯度的嚴格劃分。埃拉託色尼的區域和地帶的劃分,與前輩學者相比,科學性和系統都要強得多。他的地球分帶已同現代地理學的「地帶」概念相當接近。他確定的回歸線位置,與其實際位置(23°30′)僅差半度,其精確性令人為之讚嘆。不過,埃拉託色尼關於世界陸地三大洲的劃分,與實際情況相差甚大,顯然這是受到當時認識論和科學水平的局限。

埃拉託色尼認識到,古老的愛奧尼亞地圖必須全面地改繪。他的目標是運用幾何學的方法,依據精確的天文學和測地學新數據,來繪製更合理的世界圖象。他毫不含糊地屏棄了亞歷山大以前的資料,大量採用畢提亞斯遠航和亞歷山大遠徵以及其他新近的地理考察的成果。在使用資料時,他並不是一味盲從,而十分注意分析判斷,力求去偽存真。例如,他在處理路線測量資料時,考慮了地勢起伏和道路彎曲等因素,對資料提供的裡程數據,平均減去了1/15,來加以訂正,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地圖的精度和資料的準確性。

為了編繪新的世界地圖,埃拉託色尼首先估算了有人居住世界的寬度和長度。寬度數值是沿通過亞歷山大裡亞城的子午線測算出來的,結果是38000希臘裡;長度數值則是沿著從赫爾克列斯之位至恆河河口一線來估算的,結果是78 000希臘裡。長度線與寬度線組成了地圖的基礎坐標,它們在羅得島相交,然後,他在這兩條基礎座標線上,各選了一系列地點,如經線縱座標上的阿羅馬提斯(Aromates,今索馬利亞)、麥羅埃(Meroe)、西恩納、亞歷山大裡亞、赫勒斯灣、波裡斯丹尼河(Borysthene,今第聶伯河河口)和圖勒等七處;緯線橫座標上的印度河、「裏海之門」、幼發拉底河上的塔普薩克(Thapsa-que)、羅馬和迦太基(Carthage)等處,分別劃出橫向的緯線和縱向的經線,組成了地圖的經緯網格。埃拉託色尼創立經緯網系統,是地圖學發展中的一項重大的突破和飛躍,有著深遠的意義,它為投影地圖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是投影地圖學取代經驗地圖學的先驅。

埃拉託色尼在他的基礎經緯網之上,還疊加了一套被稱為「普林特」框格(Plinthes)和「斯弗拉吉德斯」框格(Sphragides)的幾何圖形。前者呈長形條帶狀,後者呈不規則形狀。它們組成了地圖的第二級網格系統,作為一級經結網格的補充,其作用是便於標明《地理學概論》一書中所描述的各地區的位置和範圍。這種將世界劃分為不同地區的思維方法,似乎可視為現代地理學術語中的「區劃」的雛型。同時,他將地理描述中的分區敘述與地圖編繪緊密結合起來,也是一種創新嘗試,成為描述地理學與數理地理學相結合的又一種範例。

顯然,埃拉託色尼的地理學思想比前輩地理學家更臻成熟。他對地理空間表現了極大的興趣,不僅因為它是一個地理實體,也不僅因為它是一個包含各種特性的地域,而且因為在地理空間中,存在著特徵鮮明的自然環境同改造利用這一環境的社會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繫。埃拉託色尼的地理學著作和成就標誌了古代希臘地理學的最高峰和結束。

2000多年前,有人用簡單的測量工具計算出地球的周長。這個人就是古希臘的埃拉託色尼(約公元前275-前194)。

埃拉託色尼博學多才,他不僅通曉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詩人、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曾擔任過亞歷山大博物館的館長。

細心的埃拉託色尼發現:離亞歷山大城約800公裡的塞恩城(今埃及亞斯文附近),夏日正午的陽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這時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應該沒有影子。但是,亞歷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卻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認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亞歷山大城的陽光與直立物形成的夾角所造成。從地球是圓球和陽光直線傳播這兩個前提出發,從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亞歷山大城引兩條直線,其中的夾角應等於亞歷山大城的陽光與直立物形成的夾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係,已知兩地之間的距離,便能測出地球的圓周長。埃拉託色尼測出夾角約為7度,是地球圓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長大約為4萬公裡,這與實際地球周長(40076公裡)相差無幾。他還算出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為1.47億公裡,和實際距離1.49億公裡也驚人地相近。這充分反映了埃拉託色尼的學說和智慧。

埃拉託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學"名稱的人,從此代替傳統的"地方志",寫成了三卷專著。書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狀、大小和海陸分布。埃拉託色尼還用經緯網繪製地圖,最早把物理學的原理與數學方法相結合,創立了數理地理學。

測量背景

在埃拉託色尼之前,也曾有不少人試圖進行測量估算,如攸多克索等。但是,他們大多缺乏理論基礎,計算結果很不精確。埃拉託色尼天才地將天文學與測地學結合起來,第一個提出設想在夏至日那天,分別在兩地同時觀察太陽的位置,並根據地物陰影的長度之差異,加以研究分析,從而總結出計算地球圓周的科學方法。這種方法比自攸多克索以來習慣採用的單純依靠天文學觀測來推算的方法要完善和精確得多,因為單純天文學方法受儀器精度和天文折射率的影響,往往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測量方法

古希臘地理學家埃拉託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將天文學與測地學結合起來,他選擇同一子午線上的兩地西恩納(Syene,今天的亞斯文)和亞歷山大裡亞,在夏至日那天進行太陽位置觀察的比較。

在西恩納附近,尼羅河的一個河心島洲上,有一口深井,夏至日那天太陽光可直射井底。這一現象聞名已久,吸引著許多旅行家前來觀賞奇景。它表明太陽在夏至日正好位於天頂。與此同時,他在亞歷山大裡亞選擇了一個很高的方尖塔作參照,並測量了夏至日那天塔的陰影長度,這樣他就可以量出直立的方尖塔和太陽光射線之間的角度。

獲得了這些數據之後,他運用了泰勒斯的數學定律,即一條射線穿過兩條平行線時,它們的對角相等。埃拉託色尼通過觀測得到了這一角度為7°12′,即相當於圓周角360°的1/50。由此表明,這一角度對應的弧長,即從西恩納到亞歷山大裡亞的距離,應相當於地球周長的1/50。

下一步埃拉託色尼藉助於皇家測量員的測地資料,測量得到這兩個城市的距離是5000希臘裡。一旦得到這個結果,地球周長只要乘以50即可,結果為25萬希臘裡。為了符合傳統的圓周為60等分制,埃拉託色尼將這一數值提高到252 000希臘裡,以便可被60除盡。埃及的希臘裡約為157.5米,可換算為現代的公制,地球圓周長約為39375公裡,經埃拉託色尼修訂後為39360公裡,與地球實際周長引人注目地相近。

歷史意義

埃拉託色尼巧妙地將天文學與測地學結合起來,精確地測量出地球周長的精確數值。這一測量結果出現在2 000多年前,的確是了不起的,是載入地理學史冊的重大成果。該實驗被評為「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

相關焦點

  • 2000多年前,他就測出了地球的周長!
    人類最早知道地球的大小是在什麼時候?500年前,1000年前?是大航海時代,還是日心說理論創立後?比那個還要早!2000多年前,一位古希臘地理學家就測量出地球的周長,且精確程度令人驚嘆,比中國的僧一行早了近一千年。他的名字叫埃拉託斯特尼。
  • 2000多年前,一位古希臘天才用一根棍子,成功測出了地球周長
    他是如何測出這個數據的呢?接下來就一起說一說吧。在2000多年前,測出地球周長無疑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壯舉,而做到這個壯舉的天才是一位叫做艾拉託斯泰尼斯的希臘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成功測出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40年,而他當時也只是一名圖書管理員。
  • 二千多年前,古埃及科學家靠步行就測出了地球周長
    畢達哥拉斯和亞里斯多德是耳熟能詳數學家、哲學家,但緊隨其後靠步行就測量出地球的周長的這位科學家卻不被大多數人所知。,通過影子的長度,可以測出兩地的長杆所成角度,是七度(大約是360度的1/50);那麼如果地球是球形,假設這兩個長杆可以延伸到地心,而他又知道兩個城市的距離(怎麼知道的呢?
  • 熱血傳奇:那個啥也不發達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傳奇火的時候是01到03之間,這幾年可以說是啥也不達的年代。但這樣的年代卻也是最讓人懷念的年代,也是我們永遠也回不去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傳奇也是最讓人懷念的傳奇,熱血傳奇起初遊戲的難度是挺大的,不僅升級很難升,遊戲裡面的裝備也是極其難打,怪物掉率也是低得可怕。為了爭奪一件沃瑪裝備在遊戲也能掀起激烈的戰鬥。只有經歷過的才知道要湊齊一套沃瑪裝備也是要玩很久才能湊齊。特別是戰士,戰士在前期都挺弱,而且裝備也難爆。
  • 天文學家如何測出恆星的質量?
    但由於那些恆星遠離地球,我們在地球上無法感受到它們的熱量,只能勉強看到它們。事實上,恆星本身又大又熱,而且距離我們非常遙遠,那麼,天文學家是如何測出恆星的質量呢?太陽的質量關於如何測出恆星質量的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太陽的質量是怎麼測出來的。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測出它的質量還是比較容易的。
  • 測出你是左腦發達還是右腦發達!
    測出你是左腦發達還是右腦發達!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A:骷髏 B:兩個女孩 C:兩隻眼睛 A:如果你看到的是骷髏,說明你是左腦發達
  • 【物理定律】1687年萬有引力定律就已問世,為何直到1798年才測出地球質量
    扭秤當然了,實驗原理說著容易,但因為引力實在是太弱了,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困難:金屬絲的扭轉過於微弱,如果單用肉眼盯著金屬絲,想要測出它的轉動角度精準值,是不可能的。亨利·卡文迪許最終卡文迪許測出了的引力常數數值為6.754*10^-11N·m2/kg2(現代值為6.67408*10^-11N·m²/kg²),由此就能得出地球的質量(這個推導過程,只需簡單的中學物理知識即可完成
  • 測出你左腦發達還是右腦發達!神準
    測出你左腦發達還是右腦發達!神準哈嘍,小夥伴們好呀,很高興又見面了~這裡是愛畫畫的小柳,小柳每天都會更新各種有趣的測試,歡迎隨時瀏覽~覺得準的話隨手給個biu唄~謝謝支持1、2、3、答案解析:1、你的左腦相對發達。也就是說,與普通人不同,你可以用左手吃飯,用左手寫字。
  • 他不像阿基米德用支點撬動地球 但他是第一個稱出地球體重的人
    不過他一點也不吝嗇。有一次,他的一個僕人因病生活發生困難,向他借錢,他毫不猶豫地開了一張一萬英鎊的支票,還問夠不夠用。並且為了搞科學研究,把客廳改作實驗室,在臥室的床邊放著許多觀察儀器,以便隨時觀察天象。也因此他在科學方面做到很多世界第一!
  • 為什麼1300多年沒人質疑地心說,只因他解釋的太有道理
    只知道他出生於2000年前左右,是地心說的集大成者,可能有人會問,在2000年前的古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那麼地心說的提出,就相當於我們把一些,科學常識整理成冊而已,有什麼值得讚揚的,何況地心說還是當時,無法驗證的偽科學,真正的大佬難道不該是,哥白尼那種不懼強權,打破固有思想的科學引路人嗎,先別急著,想要了解託勒密有多牛,就必須要知道,'地心說
  • 地球表面的物體隨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是多大?
    不停旋轉的地球地球在不停地朝一個方向轉動,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地球的自轉。地球的自轉比較穩定,可看做勻速轉動。受地球自轉帶動,處在地面(及附近)的物體,都隨著地球自轉而轉動。這些隨地球轉動的運動,我們可把它看做勻速圓周運動。
  • 高一必看|拋體運動、圓周運動、萬有引力的全部知識點總結
    (3)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量:線速度:描述質點沿圓弧運動的快慢,V=S/t=2πR/T=R·w角速度:描述質點繞圓心轉動的快慢,w=θ/t=2π/T周期:質點繞圓周運動一圈所用時間.國際單位s,T越小,運動越快. T=1/f向心加速度:只改變速度的大小,而不改變速度的方向。
  • 測出你左腦發達還是右腦,太準了!
    測出你左腦發達還是右腦,太準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 A:你的右腦比左腦更發達。我不允許任何事情發生。我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性領導者。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你都可以理智地處理它們。我對事物和人總是錯誤的。因此,我周圍的人非常信任你。
  • 人類現在科技不發達,實現長生不老會引發什麼問題?
    本人在1985年夏天去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球生活了一個月時間。掌握了他們許多超前的科學技術,以及與宇宙核心秘密有關的方程。特別是他們的人工場掃描技術,一旦被我們社會所重視,立即可以引起人類天翻地覆的變化。我現在在業餘時間研究、宣傳外星人人工場掃描科技,至今已經堅持了36年。很遺憾,一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能夠引起社會的重視。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看不見的粒子,任何物體之間都像蘋果和地球之間一樣,具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定律雖好,要想派上實際用場,還得知道G的值。然而,這個值到底是多少,連牛頓本人都不清楚。  300多年來,不少科學家在努力測量G值並讓它更精確。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新聞—科學網
    有人說這個發現得益於一顆砸到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也有人說這種說法純屬虛構,但無論如何,牛頓成功地讓世界各地的中學課本裡多了一個描述萬有引力的公式:F=G(m1m2)/r2,其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看不見的粒子,任何物體之間都像蘋果和地球之間一樣,具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定律雖好,要想派上實際用場,還得知道G的值。然而,這個值到底是多少,連牛頓本人都不清楚。 300多年來,不少科學家在努力測量G值並讓它更精確。
  • 我科學家測出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G值
    我科學家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羅俊團隊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採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歷經10多年的努力於1999年得到了第一個G值,被隨後歷屆的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錄用。科學探索的腳步沒有就此止步,該團隊對實驗方案進行了一系列優化以及對各項誤差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於2009年發表了新的結果,相對精度達到26ppm。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克卜勒是第一個敢於打破2000年來人類對天球理論模型的那種毫無置疑的崇拜,以及對勻速圓周運動的那種毫無道理的喜愛與偏見。哥白尼不是那個第一人嗎?其實還真不是,聽我慢慢道來。地心說最早提出的人根據考證是公元前6世紀的阿那克西曼德,他最早有地球不動為中心的思想,這個時間非常早,他是古希臘最早一批哲學家,是哲學之父、天文學之父泰勒斯的學生。公元前4世紀哲學家歐多克斯也提出過同樣的想法,亞里斯多德繼承發展了地心說,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與之世界觀相符的物理學理論。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你可能會認為,天球宇宙模型不就是地心說麼,大球套小球,小球套地球,造物主在這個嵌套的模型之外掌控一切;這個模型不是被哥白尼的日心說最早否定的嗎?哥白尼不是那個第一人嗎?其實還真不是,聽我慢慢道來。地心說最早提出的人根據考證是公元前6世紀的阿那克西曼德,他最早有地球不動為中心的思想,這個時間非常早,他是古希臘最早一批哲學家,是哲學之父、天文學之父泰勒斯的學生。公元前4世紀哲學家歐多克斯也提出過同樣的想法,亞里斯多德繼承發展了地心說,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與之世界觀相符的物理學理論。
  • 公元前3世紀的天文學家如何判斷地球的大小和形狀?
    但是,他也認為太陽從來不可能到達頭頂正上方,以至於直接照進深井的底部——至少這在亞歷山大城不可能。所以,他為這個描述感到震驚和難以置信。不過,這封信的作者言之鑿鑿,在象島的夏至前後,太陽就是會經過天頂,所以在那個時候如果你想伸頭去看井底的陽光,頭的影子就會把井底的陽光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