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世界——蒿屬植物篇

2021-01-19 園林綠化之家

   

      植物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創造者,製造氧氣、提供食物、能源,殺菌防塵、保水減噪。植物的花開花落、旖旎多姿,裝點著我們的美好生活。生活中植物無處不在,人類的生活絕對離不開植物,但是有些植物的某些器官是有毒的或會致人過敏,接觸、吸入或食用會造成嚴重後果。

      蒿草影響鼻炎患者是眾多植物對人體致敏說法中的一種,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蒿屬植物吧!

1、大籽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si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形態特徵:一、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單生,直立,具縱條稜,多分支,被灰白色微柔毛。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大,半球形或近球形,具短梗;雌花20-30朵,兩性花80-120朵。瘦果矩圓形,褐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為田間、道旁雜草。生於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灘、草原、幹山坡或林緣等地,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優勢種。在我國除華南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2、黃花蒿

別名: 草蒿、青蒿、臭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annua L.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有濃烈的揮發性香味,高100cm左右。莖枝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葉紙質,中部葉二至三回櫛齒狀的羽狀深裂。頭狀花序球形或半球形,有短梗;雌花10-18朵,兩性花10-30朵。瘦果橢圓狀倒卵形,稍扁,有縱紋,暗褐色。花果期8-10月。

生境:生長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緣、草原、森林草原、幹河谷、半荒漠及礫質坡地等,也見於鹽漬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區可成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

3、艾

別名:艾蒿、家艾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argyi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具濃烈香氣,高30-100cm,莖枝均被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裂片2-3枚;頭狀花序橢圓形形,每數枚至十數枚在分支上排列成小型的穗狀或複穗狀花序,在莖上組成狹窄尖塔形圓錐狀花序;雌花,6-10朵;兩性花,8-12朵。瘦果長圓狀或長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作為雜草也進入農田、路旁、村莊附近。

4、野艾蒿

別名: 陰地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斜生的花序枝,被密短毛。下部葉有長柄,頭狀花序,橢圓形或長圓形,花序凸起;花冠狹管狀,紫紅色,花柱線形,兩性花,花葯線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多生於底或中海拔地區的路旁、林緣、山坡、草地、山谷、灌叢及河湖濱草地等,作為雜草也進入農田、路旁村莊附近。

5、冷蒿

別名: 小白蒿、兔毛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frigida Willd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10-50cm。莖直立,莖、枝、葉及總苞片背面密被淡灰黃色或灰白色短絨毛。中部葉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半球形,球形或卵球形,具短梗;雌花8-13朵,兩性花20-30朵。瘦果長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生於草原、荒漠草原及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山坡、路旁、礫質礦地、固定沙丘、戈壁、高山草甸等地區,常構成山地乾旱與半乾旱地區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主要伴生種。

6、豬毛蒿

別名: 茵陳蒿、阿榮、濱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高40-130cm。莖紅褐色或褐色,有縱紋。葉長卵形或橢圓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小,球形或卵球形;雌花5-7朵,兩性花4-10朵。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褐色。花果期7-10月。

生境:生於半乾旱或半溫潤地區的山坡、林緣、路旁、草原、黃土高原、荒漠邊緣,局部地區構成植物群落的優勢種。產於內蒙古,遍及全國各地。

7、沙蒿

別名:漠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90cm。莖單生,淡褐色,具細縱稜。中部葉長卵形或矩圓形,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葉柄短,基部有假託葉。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2-3mm,具短梗或近無梗;雌花4-8朵,兩性花5-10朵。瘦果倒卵形或矩圓形。花果期7-9月。

生境:多生於草原、草甸、森林草原、高山草原、荒坡、礫質坡地、幹河谷、河岸邊、林緣及路旁等,局部地區成片生長,為草原地區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

8、龍蒿

別名: 狹葉青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dracunculus L.

形態特徵:亞灌木狀草本,高20-100cm,莖成叢,褐色,具縱稜。葉無柄,中部葉條狀披針形或條形,先端漸尖。頭狀花序近球形,排成復總狀花序,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稍窄圓錐花序;雌花6-10朵;兩性花8-14朵。瘦果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生於森林帶和草原帶的沙質和疏鬆的沙壤質土壤上,散生或形成小群聚。作為雜草也進入農田、路旁、撂荒地和村莊附近。

9、蒙古蒿

別名:蒙蒿、狹葉蒿、狼尾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mongolica(Fisch. ex Bess.) Nakai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20-90cm。莖直立,具縱稜,多分枝。葉紙質,葉一至二回羽狀深裂。頭狀花序多數,橢圓形,直徑1.5-2毫米,無梗,直立或傾斜,有線形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稀少為略疏鬆的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窄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雌花5-10朵,中央兩性花8-15朵,簷部紫紅色。瘦果短圓狀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多生於闊葉林下、林緣、山坡、草地、山谷、灌叢及草原帶的沙地等。作為雜草也進入農田、路旁、村莊附近。

10、蒔蘿蒿

別名:偽茵陳、小鹼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

形態特徵: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高30-90cm。分枝多,具小枝;莖、枝均被灰白色短柔毛。中部葉寬卵形或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近球形,多數,具短梗;雌花3-6朵,兩性花8-16朵。瘦果倒卵形,花果期6-10月。

生境:多生長在幹山坡、河湖邊沙地、荒地、路旁等,鹽鹼地附近尤多,在草原、半荒漠草原與森林草原附近也有,在低溼、鹽漬化的局部地區可成為區域性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次優勢種,常侵入到旱田裡,成為田間有害的雜草之一。

11、鹼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anethifolia Weber

形態特徵: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高20-50cm。莖單生,具縱條稜,多分枝。中部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寬卵形,具短梗;雌花3-6朵,兩性花18-28朵。瘦果橢圓形或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常生於海拔800-2300米附近的幹山坡、幹河谷、鹼性灘地、鹽漬化草原附近、荒地及固定沙丘附近,在低溼、鹽漬化地常成區域性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

12、裂葉蒿

別名:菊葉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tanacetifolia L.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20-75cm。莖少數或單生,有縱稜,莖上部與分枝通常被平貼的短柔毛。葉質薄,微有凹點;上部葉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全裂。頭狀花序球形或半球形,有短梗;雌花8-15朵,兩性花30-40朵。瘦果橢圓狀倒卵形,略扁,有縱紋。花果期7-10月。

生境:多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森林草原、草原、草甸、林緣或疏林中以及鹽土性草原、草坡及灌叢等處,局部地區形成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

13、柔毛蒿

別名:變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pubescens Ledeb.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20–70釐米。莖多數,叢生。葉紙質,中部葉卵形或長卵形,二回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圓球形,具短梗及小苞葉;雌花8-15朵,兩性花10-15朵。瘦果長圓形或長卵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生於山坡、草地、沙質地。

14、白蓮蒿

別名:鐵桿蒿、萬年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 Artemisia stechmanniana Bess.

形態特徵:半灌木狀草本,高50-100cm。莖多數,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稜。莖下部與中部葉長卵形、三角狀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二至三回櫛齒狀的羽狀分裂;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2-3.5毫米,有短梗。瘦果狹橢圓狀卵形或狹圓錐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路旁、灌叢地及森林草原地區,為內蒙古山地半灌木群落的主要建群種。

15、黑沙蒿

別名:油蒿、鄂爾多斯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

形態特徵:半灌木,高50–100釐米。莖多數,具縱條稜,多分枝。葉柄短,中部葉卵形或寬卵形,一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卵形,直徑1.5-2.5mm,具短梗及小苞葉;雌花5-7朵,兩性花10-14朵。瘦果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生於荒漠與半荒漠地區的流動與半流動沙丘或固定沙丘上,也生長在乾草原與乾旱的坡地上,在荒漠與半荒漠地區常組成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

16、圓頭蒿

別名:白沙蒿、籽蒿

科屬: 菊科蒿屬

拉丁學名: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形態特徵:半灌木,高80–150釐米。莖多數,灰白色,叢生。短枝上葉常密集著生成簇生狀;莖下部、中部葉寬卵形或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球形,具短梗;雌花4-12朵,兩性花5-20朵。瘦果卵形或長卵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生於荒漠地區的流動、半流動或固定的沙丘上,也見生於乾旱的荒坡上,局部地區常形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優勢種。為西北、華北沙荒地區良好的固沙植物之一。

    據《內蒙古中草藥》記載「莖葉:去風溼,清熱消腫。治風溼性關節炎、咽喉腫痛。」黑沙蒿性味辛苦微溫,全草可用於醫治尿閉;根可止血;莖葉、花蕾可醫治風溼性關節炎和瘡癤癰腫;果實能消炎、散腫、寬胸利氣、殺蟲,外敷患處能治療腮腺炎和瘡癤癰腫,內服能治疝氣等。白沙蒿種子有消熱、去溼、疏膽、利尿等防病功效。

相關焦點

  • 蒿屬植物與過敏性疾病,您了解嗎?
    蒿屬植物是引起這一疾病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那麼,蒿屬植物到底是怎樣一類植物呢?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蒿屬植物,屬於雙子葉植物綱,菊科。我國蒿屬花粉有186種44變種,遍布全國,西北,華北,東北及西南省區最多,華東、華中、華南略少,多生於荒坡、曠野路旁。
  • 夏秋季的蒿屬花粉過敏
    蒿屬植物的適生性強,城市裸地上、道路旁以及公園裡也常有該類植物的分布,部分種類,如黃花蒿等,有明顯的伴生性,在人類活動的區域分布廣泛。 蒿屬植物(Artemisia)屬於菊科,在北京、內蒙、山西等華北地區分布量大,是夏秋季最重要的過敏原,常見種屬為青蒿(Artimisia annua)、大籽蒿(Artimisia sieversiana) 和艾蒿 (Artimisialavandulaefolia) 蒿屬的花粉為直徑大多數在19~25 μm之間的粒球形或近球形,能結合人體特定免疫細胞並激發其產生組胺分子
  • 染料植物——內蒙黃花蒿
    黃花蒿黃花蒿(學名:Artemisia annua Linn. ),是菊科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釋名」臭蒿「集解」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時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與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綠帶淡黃,氣辛臭不可 人家採以罨醬黃酒麴者是也。 黃花蒿入藥,作清熱、解暑、截瘧、涼血用,還作外用藥,亦可用作香料、牲畜飼料。黃花蒿含揮髮油,並含青蒿素 、黃酮類化合物等。青蒿素,為抗瘧的主要有效成分。
  • 染料植物——內蒙黃花蒿
    黃花蒿(學名:Artemisia annua Linn. ),是菊科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釋名」臭蒿「集解」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時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與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綠帶淡黃,氣辛臭不可人家採以罨醬黃酒麴者是也。 黃花蒿入藥,作清熱、解暑、截瘧、涼血用,還作外用藥,亦可用作香料、牲畜飼料。黃花蒿含揮髮油,並含青蒿素、黃酮類化合物等。青蒿素,為抗瘧的主要有效成分。
  • 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罌粟科綠絨蒿屬?
    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罌粟科綠絨蒿屬?綠絨蒿花色豔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它的種類較多,有些種類還可入藥治病。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罌粟科,綠絨蒿屬。它花大而美麗,花色藍色、紫色、紅色或黃色,稀白色,花期6~8個月。其中藍花綠絨蒿耐寒,在冬季需土壤乾燥、夏季要溼潤涼爽的氣候。此植株喜富含有機質和排 水良好的土壤,不般不耐移植,喜歡的友友們可在秋季直播繁殖。栽培的時候選通風良好而較為蔽蔭處的地方,因為它怕夏季強光照射!
  • 草藥黃花蒿的用處及與其他蒿的區別
    不過,她認為「黃花蒿」是另一種蒿屬植物,具體是哪個種有待另作考證,這個結論卻不正確。正如其他人的考證,《本草綱目》和《植物名實圖考》中的「青蒿」和「黃花蒿」實際上是同一種植物。無論宋人所謂「青色與深青色兩種」、「一種黃色,一種青色」,還是李時珍所謂「色綠帶淡黃」,都不過是同種植物在不同生態環境中所產生的變異罷了。
  • 角蒿丨名為蒿,卻不是蒿
    紫葳科  角蒿屬  角蒿角蒿中的「角」,猜測是指它的蒴果形狀像是動物的角,民間就有稱做「羊角蒿」、「羊角草」的。角蒿名為蒿,卻不是蒿,說「蒿」可能因為它的葉子羽狀分裂,和菊科的蒿類很像。角蒿的葉子紫葳科的植物大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且只有少數為草本,因此角蒿作為溫帶的草本植物,也算是紫葳科中的一枝奇葩了。
  •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D豆科 長柄山螞蝗屬
    熱愛生活,走進大自然,學習植物並保護植物。
  •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H禾本科 畫眉草屬
    本記錄的科、屬以中國植物志為準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A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B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C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D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F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牆角下,有1種野生的「植物」,人稱「播娘蒿」,結出的種子很珍貴
    隨著春天的到來,天地萬物開始復甦,進入新一年的輪迴中了,每當這個時節,就有許多人會趁著清明小長假的機會進入農村,不為遊玩,只為採摘農村常見的花花草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牆角下,有1種野生的「植物」,人稱「播娘蒿」,結出的種子很珍貴,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播娘蒿?
  • 《漢字的圖畫》第九篇:蒿中意,蒿裡行
    其實蒿類有很多,僅在我國就有186種,而全球則有300多種,平常我們所熟知的就有艾蒿、蘆蒿、茼蒿、香蒿、牡蒿、白蒿、臭蒿等多種,其用途功能也大不一樣,有可以吃的,也有用來治病的,而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更是把從蒿類中提取的青蒿素推到了一個世界醫學應用的高端。 但是,蒿除了吃和藥用之外,其在漢語的使用意境中卻被賦予了更多的涵義。
  • 水中植物只認識荷花?賞水景不能錯過的好看植物,建議收藏
    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些比較常見的水邊或者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耐水溼草本篇耐水溼植物又稱喜溼植物。這類植物生長在水池或小溪邊沿,溼潤的土壤裡但是根部不能浸沒在水中。喜溼性植物不是真正的水生植物,只是它們喜歡生長住有水的地方,根部只有在長期保持溼潤的情況下,它們才能旺盛生長。
  • 我的世界:新模式星際探險不懵逼,發現這顆樹還能掉鐵錠,植物篇
    話說《我的世界》新模式星際探險才更新沒多久,但是有玩家已經通關了,這就是無法想像的肝帝世界,我看著手裡的木斧子,突然就覺得不香了。不過還有很多萌新不斷湧入這個模式,才進入的朋友感覺一臉懵逼呀!不過各位萌新不用怕,不會玩的朋友,可以看看上期我的文章,本期將繼續給大家說說一些基礎,好讓大家在這個星球生存下去。
  • 山地實習|| 植物篇(3)-豆科、菊科
    苜蓿屬 苜蓿 Medicago sativa苜蓿屬 天藍苜蓿 Medicago lupulina菊科 Asteraceae被子植物 第一大科。草本或灌木,極少為喬木或藤本。植物體有些具乳汁。全緣、有齒或分裂,無託葉或具假託葉。
  • 內蒙古有一株植物,當地人深惡痛絕見到就想拔,而它的用途大著呢
    在內蒙古,有一株植物,讓當地人深惡痛絕,見到就想拔除。它就是強致敏植物,蒿草等蒿屬植物。這種有著濃烈的揮發性香氣的植物,由於生長面積大,加上氣候乾燥,花粉在空氣中大量漂浮,在內蒙古引發了一種地方性疾病,那就是蒿屬花粉引發的過敏性鼻炎,讓當地百姓難受不已,甚至很多小寶寶都戴上了「豬鼻子」。
  • 植物所等在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性狀反映植物對環境的適應策略。植物生物量是重要的生產性狀,其分配模式是植物生態學和進化學研究的重要問題。目前對決定植物各器官間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生態機制仍有爭議。最優分配理論認為,植物優先將生物量分配給可獲取更多限制性資源的器官以促進生長,因此生物量分配會對環境中資源的可利用性做出響應;異速分配理論認為,生物量在各器官間的分配與環境變化無關,是僅與植物大小有關的冪函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黃振英研究組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Johannes H.C.
  • 《我的世界》萌新必備合成表第一彈:植物篇
    網易《我的世界中國版》開啟不限號測試已過去約48個小時,相信已有不少小夥伴沉浸於其中。那對於萌新朋友們來說,過了48小時,對生存模式漸漸已有了一些熟悉,也開始獲得了各種各樣的道具,嘗試照著網上的攻略合成一些有用的東東。
  • 青島植物專家發現1.6米高扁莖青蒿 到底啥是青蒿?艾蒿?艾草?
    半島記者看到,黃花蒿、青蒿、艾草等同屬於菊科蒿屬。蒿屬植物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半灌木或灌木,通常有強烈氣味。蒿屬約300餘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的溫帶、寒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少數種分布到亞洲南部熱帶地區及美洲地區北部、東部、南部及中美洲和大洋洲。我國有186種,44變種,各省均有分布,西北、華北、東北及西南省區最多。山東有23種,4變種,嶗山有18種,1變種。
  • 80種南方常見的水生植物你認識幾種?
    圖譜共分為六篇章:耐水溼草本篇、挺水植物篇、浮水植物篇、漂浮植物篇、沉水植物篇、水八仙篇,清晰全面地為大家介紹了常見水生植物的識別要點和適生環境,有的還可以吃哦,趕緊看吧。
  • 山地實習||植物篇
    翩翩飛舞的蝴蝶,停落在石竹花之上~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石竹科的代表植物不一樣的我~同樣屬於蜜源植物蜜源植物(honey plant,bee plant),主要為蜂類提供大量花粉或花蜜的植物,這些植物一般數量多、面積大、花期長及泌蜜量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