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科學》雜誌邀請,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依託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柯院士和李秀豔研究員撰寫了關於晶界調控實現材料素化的展望性論文,於當地時間5月24日在線發表。
材料素化旨在通過跨尺度材料組織結構調控實現材料性能提升,替代合金化,減少合金元素的使用,促進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儘管這一概念原理上可行,但納米結構的本徵不穩定性導致納米金屬材料熱穩定性差,在較低溫下即發生晶粒長大;機械穩定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出現軟化;難以規模製備納米金屬等,從而給材料素化帶來困難。
近期,盧柯和李秀豔團隊在塑性變形製備的納米晶純金屬中發現了臨界晶粒尺寸下的晶界自發馳豫以及由此導致的材料熱穩定性和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這一效應的發現,使得製備極小晶粒尺寸超高強度超高穩定性的金屬成為可能,為納米尺度調控組織獲得高強度帶來了新的機遇,使得材料素化成為可能。
該論文以晶界調控實現材料素化為主線,闡述了素化的原理以及晶界調控方面的最新進展。文中提出,與傳統的合金化強化原理即阻礙位錯運動不同,純金屬或低合金化材料可通過抑制位錯形核來提高材料強度,從而達到減少合金元素使用,提高材料可持續性的目的。材料素化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材料性能,而且還將對材料及器件的製造產生深遠影響。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126/science.aaw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