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腫瘤患者「爭分奪秒」 燃石「黑科技」讓NGS實驗室落地更多醫院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幫助腫瘤患者「爭分奪秒」 燃石「黑科技」讓NGS實驗室落地更多醫院

  基因檢測已經成為精準診療的基石,讓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罕見病患者獲益。

  對於患者來說,早一分鐘拿到用藥指導報告,就多一分鐘治療的希望,而隨著高通量測序的興起與普及,越來越多的醫院內建起NGS實驗室,患者的基因檢測樣本無需送至院外,大大節省了遞送的時間成本

  但是,在院內的NGS實驗室,卻會因為各種因素髮展受限。江蘇省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張智泓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高通量測序的步驟比較繁瑣,僅就第一步的文庫構建來說,不僅需要經過反覆訓練過、非常專業化的技術人員,還要多人操作、團隊操作。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基因檢測的完整測序流程包括樣本採集、樣本提取、樣本文庫製備、上機測序、分析檢測結果和出具報告等幾大環節。其中,樣本文庫製備作為前期的關鍵步驟,它的質量會對測序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目前,各個實驗室主要採用手工方式進行文庫製備,不僅方法步驟多,還耗時長,平均需要24-36個小時,製備結果高度依賴實驗工作人員的操作專業度與穩定性,對人員的要求非常高。

  要想讓NGS實驗室的發展不再受限,需要更加簡單、方便的文庫製備方法。11月15日,廣州燃石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下稱「燃石醫學」)聯合安捷倫科技,發布了一款「黑科技」——高通量測序全自動文庫製備系統 Magnis BR。

  「黑科技」更快、更準、更簡單

  Magnis BR旨在打通NGS檢測自動化全流程,是中國首款可支持探針捕獲法的NGS全自動文庫製備系統,與傳統手工方法相比,其更快、更準,也更簡單方便。

  從人力成本來看,Magnis BR能夠把手工操作流程「化繁為簡」,將人工操作時長減少90%,系統運轉後可實現「無人值守」;從時間成本來看,Magnis BR可以將建庫時間由傳統手工方法的24-36小時減少至9個小時,在醫院內的NGS實驗室檢測,最短3天可以生成報告,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診療時間;從佔用空間來看,Magnis BR機型大小為0.317立方米,小巧靈活,功能高度一體化,能夠減少實驗室整體使用面積45%;從結果準確程度來看,在相同樣本量的情況下,Magnis BR的DNA轉化率可以穩定超越傳統手工方法40%左右,讓失敗率更低,結果更準確。

  同時,Magnis BR的檢測通量靈活,支持不同類型的樣本同時建庫,可以實現單輪8個樣本量,周處理最多112個樣本量,單臺機器即可滿足醫院對於NGS檢測體量的差異化需求,醫院也可以購買多臺進行組合。

  張智泓所在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是首批用上Magnis BR的醫院之一。她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她個人對這款儀器還是非常滿意的,「該儀器的『無人值守』,可以把我們的技術人員從繁重的工作當中解脫出來,從而更關注建庫的質量和後續的報告解讀。」

  在張智泓看來,在建庫過程中需要保證質,也需要保證量,「現在,病人越來越尋求小的操作,比如微創,我們獲得的腫瘤標本非常少,在非常有限的標本情況下想要達到高通量的測序,第一步就是建庫,建庫的質量對後續所有NGS的流程至關重要。而Magnis BR裡面有一個攝像頭,我們可以回溯追溯標本的每一個過程,使它的質能保證。同時,跟傳統方法相比的話,它的量也能增加40%。」

  讓NGS檢測走進更多醫院

  「全自動的建庫儀出來,可以讓NGS在更多醫院的病理科落地,從而促進中國病理科在NGS檢測上走在國際前列。」張智泓說。

  燃石醫學創始人兼CEO漢雨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NGS行業起初是走中間實驗室的模式,在三年多前,燃石醫學致力於推動NGS向醫院終端落地,「我們感覺至少在中國的大型三甲醫院,NGS的醫院終端落地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從患者等候報告的時間來講,在院內做一定會比外面要省很多時間,至少少了運輸的時間。」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排名前100的醫院裡面,目前燃石醫學已經跟將近50家醫院有平臺搭建的合作。「我們相信未來有這個機器之後,我們不僅可以在前100家醫院裡面去做NGS實驗室落地,還可以擴展到200家、300家甚至500家醫院,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的NGS實驗室。」漢雨生說。

  對此,安捷倫副總裁、生物分子分析事業部總經理Kevin Corcoran表示:「我們十分期待讓雙方合作的成果——Magnis BR以快速準確的方案提升中國的腫瘤研究水平。」

  目前來看,不僅僅是文庫製備,測序行業全流程的自動化已經成為趨勢。各家公司都致力於讓基因檢測更加簡單、快速,讓技術更加可及。

  由此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從腫瘤用藥基因檢測行業來看,當測序「化繁為簡」、NGS檢測落地更多醫院,就可以快速、高質量地為患者和醫生提供用藥指導報告。

  對於腫瘤中晚期患者來說,基因檢測提供的用藥指導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梁乃新教授曾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此前患者就醫,往往需要等待檢測報告郵寄到家,再拿著檢測報告來找醫生。在既往的診療過程中,少部分患者甚至病情重到連檢測報告都沒等到就去世了。對於這些患者來說,早一分鐘知道報告中的檢測結果及潛在的用藥信息,就多一分治療的希望。」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燃石醫學聯合安捷倫推出Magnis BR黑科技,革新NGS檢測自動化全流程
    ,實現醫院端的NGS檢測最短3天可以產生報告,幫助醫生和患者可以更早基於NGS檢測結果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Magnis BR,「黑科技」讓NGS檢測走進更多醫院  目前,腫瘤精準醫療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分子標誌物被寫進國內外診療指南,多基因平行檢測的NGS已經成為臨床剛需。
  • 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赴美上市
    2014年也是諸多腫瘤NGS企業在中國的起步之年。借鑑美國模式,絕大多數企業成立後紛紛布局中央實驗室模式。但基於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燃石醫學判斷中國模式的NGS格局——未來伴隨著行業規範化的成長,將腫瘤NGS檢測帶入醫院將是市場趨勢,同時,將腫瘤NGS檢測的能力植入醫院將極大地助力並提速這個過程。
  • 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登陸納斯達克,市值25億美元
    2014年,燃石醫學推出了首款NGS檢測產品燃石朗康,正式開始商業起步。隨著公司有序運轉,燃石醫學洞察NGS行業趨勢,建立了 「臨檢+入院」雙管齊下的業務模式,通過中央實驗室業務解決小型醫院的需求、通過院內業務解決大型醫院的檢測壓力,並對產品註冊和研發進行大量投入。其三大收入來源分別為中央實驗室業務、院內業務和藥物研發。
  • 燃石醫學推出Magnis BR,革新NGS檢測自動化全流程
    Magnis BR在檢測通量上的靈活性以及檢測流程的自動化程度上均超越既有的NGS自動化解決方案,可望將高質量標準化的NGS檢測平臺帶入醫院的檢測實驗室,實現醫院端的NGS檢測最短3天可以產生報告,幫助醫生和患者可以更早基於NGS檢測結果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 紅杉成員企業燃石醫學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腫瘤NGS第一股
    作為燃石醫學的重要股東之一,我們一路陪伴它努力打造技術科研優勢和優質齊全的產品線,成長為腫瘤診斷相關領域的領軍企業。相信在創始人兼CEO漢雨生及管理團隊的帶領下,燃石醫學未來將繼續致力於創新產品的開發,讓高質量NGS檢測惠及更多腫瘤患者,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 燃石醫學獲批中國首個腫瘤NGS檢測試劑盒
    該試劑盒是中國首個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NGS)以及伴隨診斷標準審批的多基因腫瘤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將用於幫助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精準選擇靶向藥物治療的方式。2016年9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該試劑盒作為中國首個腫瘤NGS檢測產品進入 「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
  • 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中心實驗室處理來自全國醫院提供的癌症患者的組織和液體活檢樣品,並發布測試報告。目前,燃石醫學已經與國內602家醫院的4162位醫生建立聯繫。此外,燃石還通過中心實驗室與國內外知名藥企進行合作。根據CIC的數據,按2019年接受測試的患者人數計算,基於NGS癌症治療的中央實驗室領域,燃石醫學的市場份額為17.5%。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由於一開始就劃定了自己的細分領域——腫瘤治療的NGS服務,燃石醫學在這一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從2018年獲得「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第一證」,到如今成為「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對外的品牌形象是國內腫瘤NGS服務的第一。具體到商業模式,燃石醫學開創了由中心實驗室和院內檢測雙管齊下的商業模式。
  • 燃石醫學登陸納斯達克: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獲追捧
    上市前,燃石醫學完成過四輪融資,募資總額超 13 億元人民幣,投資方陣容也非常有實力,包括紅杉資本、招銀國際、聯想之星、北極光創投、禮來和 GIC 等。圖|燃石醫學融資歷程基於 NGS 的癌症治療選擇測試產品可幫助醫生為癌症患者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 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赴美上市,開盤漲幅一度超過50%
    中心實驗室模式下提供腫瘤基因檢測是燃石醫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該業務主要處理從中國各地醫院交付給燃石醫學的癌症患者的組織和液體活檢樣本,並發布檢驗報告。2017年、2018年、2019年和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內,燃石醫學中心實驗室模式銷售腫瘤基因檢測的收入分別佔其總收入的79.1%、77.3%、72.4%和68.6%。
  • 廣州藥企燃石醫學首個腫瘤NGS檢測試劑盒上市
    廣州基因檢測產品獲頒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腫瘤NGS第一證」。   8月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廣州燃石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下稱「燃石醫學」)的創新產品腫瘤NGS檢測試劑盒,今日在全國主要三甲醫院及腫瘤專科醫院正式上市。
  • 腫瘤NGS第一家中概股或將誕生!燃石醫學赴美IPO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燃石醫學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最具臨床價值的二代基因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幫助醫生為癌症患者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從商業模式來看,燃石醫學採用中央實驗室模式+院內模式。燃石醫學中央實驗室處理從中國各地醫院提供的癌症患者的組織和液體活檢樣品,並發布測試報告。這使其成為中國最大的NGS癌症檢測服務商。據招股書介紹,公司與國內602家醫院的4162位醫生建立了聯繫。
  • 紅杉資本投資企業、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BNR.US)上市首日高...
    APP獲悉,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BNR.US)周五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開盤交易時便大漲超40%,盤中走勢平穩,收盤時漲49.27%,報24.63美元。公司此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癌症早檢技術的研發、其他腫瘤伴隨診斷產品的註冊認證(包括完成相關的臨床試驗)以及其他經營管理支出。燃石醫學成立於2014年,公司成立後推出了首款NGS檢測產品燃石朗康®,正式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燃石醫學此後還推出了肺癌核心基因高效檢測燃石朗克®以及晚期肺癌患者液體活檢方案燃石朗清®。
  • 燃石醫學上市首日大漲近50%!納斯達克迎來首個中國腫瘤NGS企業
    燃石醫學中央實驗室業務部分數據 燃石醫學的中央實驗室業務以位於廣州的臨檢所為核心,向全國輻射。2019年,燃石醫學為23075名患者提供了伴隨診斷服務,較2017年增長了143.8%。同時長期合作的醫院和醫生也持續增長,保持頻繁使用燃石醫學服務(平均每月至少一次)的醫生達到了1632名,醫院335家。
  • 從「腫瘤NGS第一證」到「第一股」 燃石醫學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自2018年拿下「腫瘤NGS第一證」後,燃石醫學再度搶跑,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檢測第一股。從交表到上市,僅隔了短短的20天。燃石醫學創始人兼CEO漢雨生表示:「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整個業務的形態,合規的程度,增長的穩定性以及後續的產品線,都可以支撐我們上市。此外,考慮到我們後續業務的發展,確實需要二級市場注入更多資金。」
  • 燃石醫學明年啟動赴美IPO,獲批NGS檢測試劑盒為全國首家
    2018年燃石醫學-CTONG聯合實驗室在中國首批通過衛健委臨檢中心「高通量測序實驗室」技術審核。同年,公司成為首個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NGS檢測試劑盒。公司已與全國400多家頂尖醫院開展了深度合作,並積累了中國最大的實體瘤基因組資料庫之一,同時也與安捷倫科技、 珀金埃爾默、Illumina、凱傑等製藥公司達成戰略性合作。
  • 武漢解封 燃石醫學聯合中國抗癌協會攜腫瘤基因檢測接棒火速馳援
    武漢2020年4月8日 /美通社/ -- 廣州燃石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燃石醫學」)聯合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湖北省抗癌協會承辦的公益活動「接棒英雄城市,腫瘤患者檢測馳援」 -- 湖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基因檢測無償援助計劃宣布正式啟動。
  • 燃石醫學三季度財報:多項關鍵指標穩健增長,腫瘤患病人群業務和泛...
    分業務看,燃石醫學營收主要由中心實驗室和院內檢測兩部分構成。中心實驗室業務持續領跑行業,營收達8,990萬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9.7%,檢測患者數量顯著增長至8,644人,同比增長27.7%。 院內檢測模式實現營收3,17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
  • 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患者在醫院交費、樣本由醫院送至與檢測公司合辦的院內實驗室,屬於院內市場;患者直接交費給檢測公司,樣本在中央實驗室檢測,屬於院外市場。相比而言,院外市場準入門檻低,而院內市場的渠道粘性更強。   關於銷售費用,一部分是花在「跑馬圈地」、搶佔醫院渠道、布局院內市場上。一方面,腫瘤NGS檢測相較一代測序技術門檻高,醫院迫切需要高性能、高度標準化的技術和產品;另一方面,檢測公司需要通過醫院,來獲取大量、穩定的患者群體。因此,兩者之間的合作水到渠成。
  • 燃石醫學赴美IPO,四年虧損超5億,基因檢測公司盈利難在哪?
    2018年7月,燃石醫學生產的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的腫瘤基因測序試劑盒經過兩年審核,終於獲得國家食藥總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批此證的產品。該試劑盒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初診初治及復發時的診斷與治療,可為患者提供靶向藥的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