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著名男星阿米爾漢自導自演的首部作品,於2007年推出後很快獲得熱烈響應,獲得印度本土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故事三項大獎,在出品大量電影的印度,官方選擇此片出徵奧斯卡。影片的主人公伊夏,正值八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就像其他孩子一樣,他天真、爛漫,具有敏銳的覺察力。
喜歡動物,專注自我。他喜歡用畫筆來認識和描繪他所見的世界,世界在他眼中是簡單的、鮮活的、五彩的。然而伊夏在學校裡的表現卻讓老師和家長頭疼。伊夏數學只考了三分;伊夏擅自逃課並祈求哥哥幫忙代籤假條;伊夏的哥哥約翰常常是年級第一,而伊夏已經在學校讀第二個三年級了。
(不幸的童年如此相似,除了考的糟糕的試卷需要家長籤字,身旁還總有個別人家的孩子,當然也可能是自己家的。)伊夏找人代籤假條的事件暴露了,校長「為難」地要將他逐出學校。心痛不已的父親決心將小伊夏送往遠方的寄宿學校,以為獨立能讓他有所成長。
然而年紀過小的伊夏在失去了父母照顧的同時又無法適應嚴格苛刻的老師們的教學,對學習徹底失去了信心,變得孤僻、膽怯,不再講話,不再繪畫。當父母聞訊從家裡趕來看望他時,伊夏已經拒絕與人交流了,連家人也不例外。孤立無助的小伊夏失去了內心最後的信任。直到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庫巴突的出現。
他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了每一個學生,而伊夏卻不為所動,呆呆地坐在一邊。後來,他發現伊夏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懶惰、不認真,而是他存在閱讀和書寫方面的障礙,因此他會將相似的字母搞混,把b寫成d,不幸的是家長和老師並沒有覺察到這一點,簡單粗暴地認為是伊夏粗心、懶惰、不愛學習。
在尼庫巴老師的特殊指導和關心下,伊夏終於找回自信,重拾畫筆。最後,在繪畫大賽上脫穎而出。阿米爾汗電影的魅力之一在於深刻的現實主義題材,主題鮮明、引人深思,感情真摯動人而毫不虛偽矯作。在《地球上的星星》中,阿米爾汗不僅呼籲關注患有閱讀障礙症的此類兒童,並且映射到需要人們關愛的殘障、智障兒童。
通過小伊夏性格由開朗變為消沉的過程間接批判了印度教育制度的現狀,表達了對功利社會的反思。阿米爾汗藉助影像的表現力來呼籲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對弱勢群體以及對人的內心的關注。他把印度最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公然展現在鏡頭前、擺在大屏幕上,毫不迴避來自全球的眼光,但這一切並沒有讓人覺得是醜陋的。
反而使人們心中流淌著一股人文關懷的溫情,令人動容。最平凡的角色、最通俗的故事在阿米爾·汗的鏡頭下從來都不矯情,無論好壞都是人物最真實的一面,然而小人物們曲折的成長曆程卻依然如此動人,令人潸然淚下。《地球上的星星》不僅展現出由演員嚮導演轉型的阿米爾汗不輸專業導演的流利的鏡頭敘事與抒情。
同時還具備非常豐富的想像力。影片通過形式豐富的動畫、音樂以及印度經典的歌舞段落,使創作不失單調、充滿生機,同時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了患有閱讀障礙症的小伊夏的內心世界的歷程,可謂是兒童電影展現孩子內心的典範。小伊夏的繪畫才能最終得以嶄露頭角,贏得了人們的掌聲和理解。
伊夏對自己的證明激勵著屏幕前的每一個人:即使孑然一身仍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去贏得世界的目光。我們中間一直都有那樣的人,想要改變世界運行的規律。因為世界在他們眼中,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們想法很獨特,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們,他們被孤立了。但是他們中間,出現了最後的贏家,於是世界被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