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的通知》(環大氣〔2020〕31號),在全國部署開展加快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I/M制度)。為便於更好學習領會《通知》主要精神,本報專訪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
在我國全面建立實施I/M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答:建立實施I/M制度,是貫徹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一項重要舉措和制度建設。聚焦超標排放車輛全面實施I/M制度,統籌法律、政策、經濟、技術、市場等各種手段,形成汽車排放「檢驗—維修—復檢」閉環管理,意味著建立形成了我國針對在用汽車汙染防治的一項重要長效機制,必將促進我國汽車排放性能「健康」狀況大大改善,將超標排放汽車數量和排放總量控制在較低水平,從源頭上削減我國在用汽車汙染物排放。美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國內部分城市地區試點經驗表明,I/M制度是低成本、成效好、易實行的在用汽車排放汙染治理管理制度,實現了對在用汽車排放汙染治理的閉環管理,將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建立實施I/M制度,是交通運輸部門主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主動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全社會汙染防治作出貢獻的重要實踐。
什麼是I/M制度?
答:I/M制度是指依法對在用汽車排放進行定期檢驗、監督抽測和維護修理,使汽車排放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管理制度。
建立實施I/M制度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55條、第60條、第113條等有關規定,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三部門聯合建立I/M制度。
I/M制度適用於哪些車輛?
答:I/M制度適用於國內所有已取得號牌在用的汽油車、柴油車及燃氣車等。
機動車所有人(車主)是實施好I/M制度的關鍵一環。每一位車主都要自覺為保衛我們共同的藍天、主動減少汙染排放作出貢獻。按照法律規定,在用機動車排放大氣汙染物超過標準的,應當進行維修;經維修或者採用汙染控制技術後,大氣汙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國家在用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應當強制報廢。其所有人應當將機動車交售給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由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登記、拆解、銷毀等處理。
除社會車輛外,營運車輛特別是柴油貨車排量大、使用強度高、行駛工況惡劣,是汽車排放汙染控制的重點。因此,地方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大重視,將其列為I/M制度實施、加強治理的重點對象。
哪些維修企業可以開展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業務?
答:取得汽車維修經營備案的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和從事發動機維修的三類汽車維修企業,可作為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M站),開展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業務。
I/M制度設計實施中,對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M站)有什麼政策要求?
答:M站應充分發揮「汽車排放性能醫院」的作用,對超標排放汽車進行故障診斷、維修治理,使超標排放車輛的排放性能恢復到達標水平。
一是M站應按照《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有關技術標準規範、汽車生產(含進口)企業公開的維修技術信息、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單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記載信息等,對超標排放車輛進行科學診斷和合理維護修理。
二是M站在完成排放超標維護修理後,要按照規定向託修方交付維修結算清單,並通過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將汽車排放維護修理信息及時上傳到當地交通運輸部門,並註明是超標排放維護車輛。對於屬於二級維護、總成修理、整車修理作業的車輛,維護修理完成並維修竣工質量檢驗合格的,應籤發《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
三是超標排放汽車經診斷後確實無法修復的或維護修理後仍然無法達到規定排放標準的,M站應如實告知託修方,由託修方決定是否繼續維修。
四是M站應重視和持續加強排放超標汽車診斷和維護修理能力建設,加大技術投入和人員培訓力度,穩定提升超標排放汽車維修技術。
如何實現汽車排放檢驗與維修治理的閉環管控?排放超標汽車不維修或未修復的,能復檢、上路行駛嗎?
答:實施I/M制度,通過部門聯動和信息化閉環,從制度和技術兩個層面來實現對超標排放汽車的閉環管理。
各省級生態環境、交通運輸部門要充分發揮汽車排放檢驗信息系統和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作用,通過信息閉環管理來實現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聯動,以及對超標排放汽車的閉環監管。具備條件的地市可通過地市級相關系統實現閉環管理,並將數據上傳至省級系統。
超標排放汽車到汽車排放檢驗機構復檢的,汽車排放檢驗機構應通過系統查詢其維護修理記錄作為復檢憑證。暫不具備信息化條件的地區,汽車排放檢驗信息系統和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實現聯網前,可以將維修結算清單或者《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作為復檢憑證。
汽車未經檢驗合格或未取得檢驗合格標誌上路行駛的,應當由有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和處罰。
各地交通運輸部門要從哪些方面加強M站管理?
答:地方交通運輸部門要依法依規以及按照本《通知》要求加強對M站監督管理。
一是加強行業信息系統運用。要充分發揮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作用,提升行業數位化監管能力,規範M站汽車排放性能維修經營行為。
二是規範市場經營秩序。對於不具備維護修理能力、用強制或者虛假信息誘導欺騙的方式向託修方違規搭售排放維護修理項目或配件裝置、有意誇大配件裝置性能或維修效果、群眾舉報投訴多的M站,要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和處罰,規範淨化汽車排放超標維護修理的市場秩序。
三是嚴厲打擊違法經營。對使用假冒偽劣配件維護修理、破壞汽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採用臨時更換汽車汙染控制裝置等弄虛作假方式通過排放檢驗等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道路運輸條例》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四是嚴格規範技術示範站。對M站技術示範站存在違法違規情形的,除依法依規處罰外,還要撤銷其技術示範站稱號。
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如何貫徹實施好I/M制度?
答:建立實施I/M制度是列入國家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規定動作」,要提高行業站位,認真嚴肅地執行好實施好。
一是加強部門聯動。要落實交通運輸部門職責,與生態環境等部門建立健全定期會商、信息通報、聯合監管等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和人員保障,確保I/M制度有效落地。近期,各省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快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與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排放檢驗信息系統的聯網對接,加快形成信息化管理閉環。
二是加強政策宣傳。要積極開展政策宣傳,通過網際網路、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開展專家解讀、專題宣傳活動,保障制度順利實施。
三是提升行業素質。要指導汽車維修行業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培訓制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I/M制度和汽車排放維修治理有關專業技術知識和維修技術培訓,持續提升維修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素質。鼓勵各地及相關行業協會組織開展汽車排放診斷維護修理技術比武和技能競賽。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中,有哪些具體條款規定與I/M制度有關?是如何規定的?
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中,有第55條、第60條、第113條相關規定直接與I/M制度的建立實施有關,具體規定為:
第55條(部分)機動車維修單位應當按照防治大氣汙染的要求和國家有關技術規範對在用機動車進行維修,使其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加強監督管理。
禁止機動車所有人以臨時更換機動車汙染控制裝置等弄虛作假的方式通過機動車排放檢驗。禁止機動車維修單位提供該類維修服務。禁止破壞機動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
第60條(部分)在用機動車排放大氣汙染物超過標準的,應當進行維修;經維修或者採用汙染控制技術後,大氣汙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國家在用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應當強制報廢。其所有人應當將機動車交售給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由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登記、拆解、銷毀等處理。
第113條違反本法規定,機動車駕駛人駕駛排放檢驗不合格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試點經驗
I/M制度的落實離不開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部門的通力合作,形成「環境部門檢驗取證、交通部門監督維修、公安部門實施處罰」的聯合監管執法模式。《通知》出臺之前,多地已先行先試,通過技術示範站引領行業建設、建立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共享機制、提升「網際網路+」監管能力等方面,形成監管閉環,為I/M制度在全國推廣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經驗。
江蘇張家港
維修治理快速準確
「張家港地區經過M站維修治理後,汽車3種主要汙染物(HC、NOx和CO)平均減排率達到40%以上,柴油車煙度減排率達到50%。」江蘇省張家港市機動車維修管理處主任錢進估測,實施I/M制度每年可減少汙染氣體排放87.9噸,節省燃油35.16噸,高效解決機動車汙染防治難題。
I/M制度簡單說,就是I站檢測時發現的排放超標車輛,必須到M站進行維修治理後,方可進行復檢。然而,在推動構建I/M制度初期,各地面臨著M站分布不均、部分站點把關不嚴、能力不足等挑戰,導致維修治理過程繁瑣,有時還存在車主花費大量時間和費用後,卻沒能通過復檢的情況。提升M站維修能力迫在眉睫,也是打造監管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知》明確指出,地方交通運輸部門要依法依規監督指導汽車排放維護修理工作,遴選技術示範站,加大技術投入和人員培訓力度,提升維護修理技術。
2015年6月,張家港市遴選了第一家尾氣專修技術示範站,分別設置尾氣檢測、診斷、維修3個工位,配置不同尾氣檢測方法的檢測設備及汽車不解體檢測診斷設備,配備完善的軟硬體設施及專職尾氣治理人員。此後,張家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陸續挑選了12家符合條件的企業作為M站,使M站總數達到了13家,分布於各個鄉鎮,基本形成了全市網格化布局。
在M站的診斷技術方面,張家港市重點採用了「汽車不解體檢測診斷技術」,該技術能快速準確引導維修技師定位尾氣超標故障原因,有效避免了人為判斷的隨意性和模糊性,減少對高級維修技術人員的過度依賴,達到快速、準確、科學治理尾氣的目的。
「考慮到目前部分M站不具備工況檢測,在治理過程中的數據採樣與I站不相符,我們研發了可攜式車載排放檢測儀,能準確地對排放進行量化。」錢進介紹。
提升M站硬體設施的同時,軟實力也同步建設。張家港運輸管理部門聯合該市職業技能鑑定中心組織所有M站的尾氣治理人員進行了126個課時的I/M專項技術培訓,經市職業技能鑑定中心考核,發放了培訓合格證書,並全體籤訂了服務承諾書。
浙江寧波
信息互聯雙重閉環
病人看病需要建病歷,便於醫生了解該病人的病史並進行診斷。同樣,尾氣排放不符合標準的汽車進站維修時,需要建立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
「超標排放汽車的排放檢驗信息和維護修理信息,按照生態環境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的要求,通過汽車排放檢驗信息系統和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上傳至各自省級系統,並進行數據交互,達到信息閉環管理。」浙江省寧波市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洪磊介紹。
寧波市在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了寧波市機動車尾氣排放維護維修服務平臺(簡稱行業公共服務平臺)App,並將該平臺與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平臺平行對接於環保檢測綜合資料庫。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和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信息交換,可實現交通、環保數據的多渠道共享,進一步提高政府精準施策、對企業的精準管理和對車主的精準服務。
據了解,車主在獲知超標排放汽車維護修理告知書後,通過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和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均可在地圖上獲取附近M站的定位信息,同時可查詢該企業的備案情況、車主評價、收費標準、技術力量、質量信譽等信息。維修完畢後,亦可在平臺上對本次維修的企業進行點評,供其他車主參考。
M站可以任意從兩個系統平臺提取車輛排放檢驗不合格信息,在對車輛維修維護,排除超標排放故障後,可選擇用手機終端的行業公共服務平臺或電腦終端的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將車輛修復相關信息進行上傳,該兩個平行系統會自動實施數據交換,並最終反饋給環保檢測系統。
寧波市在I/M制度閉環中加入了平行的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管理部門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為管理部門、維修企業、車主帶來了三方共贏。利用公共服務平臺,管理部門可查詢到車輛維修情況(關鍵過程信息)及M站服務質量,並做動態監管更新。有了全面詳細的企業信息,車主可選擇信譽度高的M站就近修車。對中小型維修企業而言,通過手機App可將車輛維修信息即時上傳至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減少了電腦端的操作,節省時間和人工成本。目前,寧波市已在部分城區完成I/M制度實施試點,並計劃年底前在全市範圍全面實施。
貴州黔南州
維修過程動態監管
「早期在與生態環保部門聯合調研和明察暗訪中發現,一些地方的車輛尾氣排放初檢不合格或者車主覺得車輛尾氣檢測難以過關時,通過找黃牛或是臨時更換尾氣處理裝置等方法企圖矇混過關。」貴州省道路運輸局車管科科長陳章宇說,以這種不合法的方式通過復檢,對於尾氣超標排放治理有很大負面影響,建立I/M制度就是要實現汽車尾氣排放的真正治理。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貴州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聯合省生態環保管理部門,採用「網際網路+」監管的模式,加強對M站的維修過程和結果進行遠程動態監督。
據了解,貴州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以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為基礎,在機動車排放汙染維修治理系統中添加數據通信接口。陳章宇介紹:「尾氣排放不合格車輛的進廠檢驗單、過程檢驗單、竣工檢驗單、配件管理、維修治理的關鍵環節照片,全過程維修作業視頻錄像、現場照片等,形成維修治理檔案,並具備實時遠程調閱功能。這一做法扣緊了監管閉環,也得到車主和維修企業的一致認可。」
各級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通過自有的監管軟體系統,遠程調閱機動車排放汙染維修治理的視頻和作業情況。這一作法為維修的質量問題提供溯源依據,有效杜絕尾氣超標維修過程中應付了事的僥倖心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用科技補充執法力量,有效填補現場監管檢查的空缺。
「作業視頻在M站企業的系統內可以保存一年,對我們的作業規範起到了監督作用,也對作業水平的提升起到督促作用。」黔南州都勻市東勻汽車修理廠(M站)負責人郭東旭說,「I/M制度實施,企業多了一項經營收入,還為環境保護做了一份貢獻。」「網際網路上傳和保存治理過程保護了我們消費者的權益,特別是視頻監控管理,讓我們消費者對維修過程沒有顧慮。車輛治理後,油耗降低了、動力增強了,這幾年明顯感覺城市空氣好了不少。」貴J6LXXX號車主說。
據悉,遠程調閱維修治理視頻和作業情況的功能,還運用在都勻市人民法院機動車維修糾紛速裁法庭的案件辦理中,這是全國首家針對迅速處理機動車維修糾紛案件的法庭。在以往的糾紛處理中,車主普遍反映,機動車維修行業涉訴案件專業性強、技術複雜程度高,即便是較小的案件,都不得不依賴於司法機構的鑑定,有時候鑑定費甚至比維修費還高。面對維修質量不達標的情況,許多消費者要麼「認栽」,要麼不了了之。如此一來,不光消費者權益受損,尾氣排放治理的質量依然得不到保證。「現在我們通過調閱視頻和維修單證的手段,既為速裁法庭提供可靠證據,更為汽車排放檢驗、維護和違法處罰聯動的信息閉環管理提供了新的支撐。」黔南州道路運輸發展中心主任柏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