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紅心柚,養顏又益壽」,如今三元鎮的紅心柚遠近聞名。三元鎮灘山壩社區是當地的紅心柚種植基地,這些天正是柚子成熟口感最好的時候,前來採摘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灘山壩社區十一組村民熊傳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熊傳貴抱著柚子洋溢幸福的笑容
轉型種柚子 未來亦可期
熊傳貴今年已經65歲,從1990年開始種植紅心柚,至今已有30個年頭。從最開始的2畝地,發展到現在的10畝,熊傳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紅谷田柚園,其中有4畝左右的柚子還未掛果,一年下來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
「家裡原來是種莊稼的,後來聽說種柚子收益還可以,也就心動了。」熊傳貴告訴筆者。
熊傳貴家從1990年開始,從自家的土地裡劃出了2畝地來試種紅心柚,經過了6年的時間培養,柚子樹上總算是掛上了初果。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是多擔心的,我們也沒得什麼技術,萬一種得不好,這2畝地就等於是白白浪費好幾年。」熊傳貴告訴筆者,看到黃橙橙的果子,這才感覺到多年的培養還是沒有白費,心裡也是十分的歡喜。
種植有困難 政府來幫忙
雖然柚子是長出來了,但還有許多問題得不到解決。「我種了半輩子的莊稼,頭一回去種柚子,還以為就和其他的種植一樣,就施施肥、除除草、捉捉蟲,柚子就能長得好,結果才不是那麼回事。」熊傳貴告訴筆者,柚子是長出來了,但是收成並不好,一眼望去,樹上的果實屈指可數。自家的柚子雖然又大又圓,看上去也金黃誘人,但口感上就差了。
因為收成少、口感一般,再加上銷售的路子也少,這些困難擺在面前,讓熊傳貴的心裡打起了退堂鼓。
「面對這些問題,當時真的是不想種柚子了,想要把這2畝地重新種莊稼,心裡特別糾結。」熊傳貴說。或許是對於親手培養了6年的柚子樹的不舍,亦或許是對柚子樹後續的掛果還有期盼,熊傳貴最終還是繼續種植了下去。
就在熊傳貴感到為難的時候,三元鎮政府邀請技術人員為全鎮紅心柚種植戶開展培訓的消息又讓他的心又活絡了起來。
「真的要感謝政府的支持,如果不是那次培訓,我可能現在也就沒有種植柚子了,也不會有我的『紅谷田柚園』了。」對於缺乏柚子種植技術的熊傳貴來說,那次培訓就如及時雨一般,他家的柚子樹又「活」了。
之後,熊傳貴懷揣著希望回到了家裡,按照培訓學到的技術對自家的柚子開始了新一輪的培養。有了技術的支撐,熊傳貴家的柚子是越長越好,口感也是越來越好,經濟收益也是越來越好了。
柚子不愁賣 日子有盼頭
有了不錯的經濟收益,對於自家的柚子發展前景熊傳貴是越來越看好。為了更好地發展,熊傳貴將自家剩餘的8畝土地也都種上了柚子。2017年,他家的紅谷田柚園被評為三星級柚園。
現在的熊傳貴不再是種植柚子的門外漢了,對於柚子的管護,熊傳貴很有一套,每年的一月到五月是最忙的時候。「一月開始給果園除草,雖然要除草,但也不能除得太乾淨了,如果除太乾淨反而會讓土地越來越貧瘠,在除草的同時要對果園進行翻土施肥,五月就得給果樹進行疏果,每棵樹上留二三十個果子,多的果子都要摘掉,不要捨不得,留多了反而長不好。」
熊傳貴一家6口人,兩個孫子,一個在打工,一個還在上大學,兒子兒媳在三元鎮上做裝修,家裡的果樹就靠熊傳貴和他愛人蔡成碧兩人管護。熊傳貴兩人每年都在為柚子忙碌著。辛勤的人總是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熊傳貴家每年都能收穫幾噸金黃的柚子,一年通過賣柚子就能收穫2萬元。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豐都紅心柚的名氣越來越響,許多遊客都自發前來遊玩,會自己過來挑選柚子,看上哪個買哪個,而且還有很多的回頭客,不愁賣不出去。」熊傳貴樂呵呵地告訴筆者,再過幾年另外4畝地也要開始掛果了,這日子是越來越紅火,越來越有盼頭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