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承岐
編輯:初夏
歸脾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七,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效。主治心脾兩虛和脾不統血所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歸脾丸由黨參、白朮、茯苓、黃芪、龍眼肉、遠志、木香、當歸、炙甘草、炒棗仁、生薑、大棗組成。該方黃芪、黨參健脾益氣,使氣旺血生,為君藥;輔以當歸、龍眼肉養血補心,白朮、炙甘草補脾益氣,助參芪補脾以資生化之源共為臣藥;佐以酸棗仁、茯苓、遠志養血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之補而不滯;生薑、大棗調和脾胃,以助生化。使以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配,以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
歸脾丸的應用指徵主要是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多夢、食欲不振、內臟出血、婦女月經異常、舌質淡、脈細弱。各科疾病凡是以上述徵象者,應用歸脾丸都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治療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的症狀複雜多變,但只要有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失眠多夢、記憶力衰退、食欲不振、自汗多汗、精神萎靡不振、舌質淡、脈細弱等症狀者都可應用。兼有腰膝酸軟、怕冷、四肢不溫者,可配桂附地黃丸,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夢遺盜汗者,可配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自汗較甚、神疲氣短者配人參精或參芪精。
治療心悸怔仲等心臟疾患
心悸怔仲,是心臟疾患的主要表現,歸脾丸養心安神、補氣養血,是治療氣血雙虧、心神失養所致的心臟疾患的常用藥物。若胸悶、胸痛配複方丹參片或血府逐瘀丸;心律失常、脈結代者,配參松養心顆粒或穩心顆粒;胸悶較甚、舌苔白滑者配冠心蘇合丸。
治療失眠、健忘
失眠、多夢、健忘屬氣血雙虛者,臨床多用歸脾丸治療,失眠較甚可配香夢片;健忘較甚配柏子養心丸。
治療食欲不振
歸脾丸,有黨參、白朮、茯苓健脾益氣,木香醒脾,是治療脾虛食欲不振的常用中成藥之一。若消化不良、大便完谷不化者,可配保和丸或健胃消食片;腹脹厭食配四磨湯。
治療月經過少、周期錯後或經期延長
婦女月經周期延期不至、量小、經色發淡,多屬氣血不足,歸脾丸氣血雙補,是治療月經不調常用藥物,臨證時常配益母草顆粒;若月經淋漓日久,超過正常的行經日期屬氣不攝血,應用歸脾丸治療更是藥證相符。
治療婦女崩漏或人體內臟出血
「崩」,是指婦女非月經期突然陰道大量出血或月經量超出正常範圍;「漏」是指月經淋漓不斷,超過正常行經日期甚至與下一月經周期拉不開間隔日期或非月經期陰道有少量出血淋漓不斷。
若無明顯瘀血徵象可用歸脾丸治療,臨床多與宮血寧、雲南白藥配合應用;若胃出血、咳血、便血、鼻衂、齒衂等內臟出血屬氣不攝血者,也可用歸脾丸配雲南白藥治療,療效不錯。
喜歡我,就點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