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妙在後臺陸陸續續收到了讀者的私信:
「醫生,我太瘦了是不是脾虛?」
「醫生,我大便很稀,是不是脾虛?」
「醫生,我總感覺很疲倦,是不是脾虛……";
還有人問:"我脾虛應該吃補中益氣丸,還是歸脾丸?」
其實脾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要想搞清楚還需要詳細辨證分清脾虛的類型,然後根據脾虛具體類型選擇相應的治法、方藥。
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沒有優劣之分,它們的藥材組成不同,對人體的主要作用也略有不同,對脾胃臟器的療效各有千秋。
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在中醫藥上有著悠久的歷史,由炙甘草,炙黃芪,黨參,炒白朮,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八種藥材組成。炙黃芪,黨參有助於調理胃脾器髒,提高人體的抵抗能力,增強肌肉的伸張力度以及治療虛汗症;甘草,白朮對脾胃好;陳皮順理體內氣血,調和脾胃;當歸補血,升麻和柴胡則提昇陽氣。這八種藥材共同使用,使得補中益氣丸調理脾胃,提升人體氣機的功效顯著。
補中益氣丸富含功效不一的藥材,適用於因脾胃器髒虛弱,體內寒熱引起的頭暈頭痛,易出汗,厭言懶語等症狀的人群。雖然補中益氣丸的功效神奇,但它也有嚴格的禁忌:感冒發燒,高血壓,易過敏的人群不宜服用。患有嚴重的慢性疾病,諸如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和糖尿病等。以及兒童,懷孕婦女,正在哺乳期的婦女需要謹慎用藥,最好在大夫的指導下使用藥物。
補中益氣丸新用途
脾胃是人體血氣來源的主要器官,脾胃虛弱或受損,容易導致血虛氣虛。補中益氣丸因治療脾胃器髒效果顯著,而成為數百年來經久不衰的藥方。隨著中醫藥理學的深入研究,發現補中益氣丸還具有治療脫肛,年老因氣虛引起的感冒,白細胞變少,褥瘡,腸易激綜合症,眼瞼下垂等症狀的功效。
歸脾丸
歸脾丸是由歸脾湯發展而來,歸脾丸的成分有白朮,炙黃芪,龍眼肉,酸棗仁,黨參,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大棗。其中黨參補氣效果佳;黃芪可以強健心臟,抗氧化衰老效果明顯;酸棗仁安神養性;甘草清熱祛毒,止咳化痰,有利於脾胃器髒;龍眼肉和當歸有助於養血。歸脾丸富含功效多樣的藥材,是對身體大補的藥物,常用來治療失眠多夢,心悸,肢體無力,抑鬱症,脾胃虛弱引起的長期腹瀉,氣虛引起的血崩等症狀,平衡疾病引起的身體失調症狀。
現代中醫分析發現,歸脾丸還具有治療小兒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竇性的心動緩慢,陣發性心動過快,慢性的苯中毒,胃十二指腸發生潰瘍,冠心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的作用。歸脾丸適合脾臟虛弱的患者服用,但患有感冒,脾臟溼氣嚴重,氣滯,有血瘀,支氣管發炎,感染引起的腹瀉等症狀的人群不適宜服用歸脾丸,有嚴重的慢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疾病,肝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等人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服用。
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的區別
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功效相似,主要治療脾胃的虛弱症狀,且都具有益氣養血的作用。很多人喜歡把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互為服用,實際上兩者的成分不同,對人體的功效也有所差別。補中益氣丸注重提升人體的陽氣,歸脾丸則偏重健脾活血。補中益氣丸,顧名思義主要用於人體補氣,它還能夠治療脾胃氣虛,易發熱和器髒下垂等症狀。歸脾丸所含有的藥材不僅可以益氣還能補血,具有治療過度憂慮引起的心脾損傷,消化不良的作用,有益於養心和安神。古代醫師習慣早晨服用補中益氣,晚間服用歸脾。
很多人因為沒有正確區分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的功效,以致沒有對症下藥,結果造成治療效果不佳,甚至還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為了發揮它們各自的療效,在選擇服用這兩種藥物的時候,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
參考資料:補中益氣丸[J].中國結合醫學雜誌:英文版,2000:孫清廉.歸脾丸的新用途[J].中國保健食品,2015:69.
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