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如何用中藥進行調理

2020-12-06 騰訊網

人們為了治療癌症這種極難治療的疾病,採取了多種方法。肝癌是高發惡性腫瘤疾病之一,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和放化療。對於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療,常規的治療方法很難使患者改善生命質量,此時有患者會選擇中醫藥調理這種對身體有好處的治療,那麼肝癌如何用中藥進行調理呢?

中醫腫瘤專家秦旭東指出肝癌的中醫藥治療,大體上可分為早、中、晚期。其治療原則,可宗《醫宗必讀·積聚》篇指出的:「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者,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魔經久,邪氣侵凌,正氣消殘,則任受補。」根據上述原則,在治療方面初宜行氣活血、消症散結,繼則攻補兼施,後以疏肝健脾,扶正祛邪為大法。如晚期出現腹脹如鼓之腹水徵,則應配合利水消腫;如合併有黃疸則應配合利溼退黃,如合併有消化道出血則應加強凝血止血。

疏通血瘀法分型證治分述如下:

一、氣滯血瘀型:

【病理】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或感受外邪,氣滯不暢,「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日久,必致血瘀,漸結腫塊。

【症狀】表現為肋下赤痛或脹痛,疲乏無力,納食低下,噯氣呃逆,失眠心煩

【診斷】舌質正常或偏暗,有時舌邊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或澀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二、溼熱蘊結型:

【病理】飲食不節,嗜酒過度,損傷脾胃或肝氣橫逆,損及脾胃,或脾胃虛弱,運化不健,水溼停聚,鬱而化熱,溼熱蘊結與肝膽,日久見漸及而成腫塊。

【症狀】表現為肋下腫塊,堅實,通入錐刺,脘腹脹滿或腹大如鼓,目膚黃染,日漸加深,煩熱口感,小便赤黃,大便乾結

【診斷】舌紅可見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澀

【治法】清熱利溼,解毒破解

三、肝腎陰虛型:

【病理】情志失調,肝鬱化火,溼熱結合,損傷脈絡,津液外溢,蓄於腹中,或陰液濁竭,肝陰不足,窮則及腎,氣化不利,水溼內停,居於腹內,發為膨脹,久之成瘤

【症狀】表現為口乾欲飲,煩熱盜汗,腰酸肢軟,形體消瘦,肝區隱隱作痛

【診斷】舌紅、少苔或光剝有裂紋,脈弦細或細數或細澀

【治法】滋養肝腎,化瘀清熱

四、熱毒傷陰型:

【病理】情志不暢,肝鬱化火,熱毒聚積,陰液濁竭,肝陰不足,水溼內停,久之成瘤

【症狀】腹大脹滿,形體贏瘦,頭暈耳鳴,潮熱盜汗,間或高熱煩渴,或牙宣鼻衄,大便乾結,小便短赤

【診斷】舌紅少津,苔薄黃或光剝,脈弦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化瘀

中藥單獨作用於肝癌患者,由於全部使用中草藥,安全、副作用小,不會損傷機體,對於年齡大、身體弱、廣泛轉移的患者也能耐受。中醫治療肝癌注重全面調節患者的機體,恢復氣血、陰陽、臟腑功能的平衡,去除癌細胞生存的環境,控制病情的發展,改善患者的飲食、睡眠、精神狀況,補充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達到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的目的。因中醫治療從整體出發,即注重治標。

相關焦點

  • 吃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就會得肝癌?權威機構發聲了
    近幾年人們越來越崇尚我國中醫學,也會開始通過中藥材來調理身體,並且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中藥的毒副作用小於西藥,因此也會放心的服用中藥。王女士聽完就嚇了一跳,但是王女士也十分疑惑,何首烏這類中藥真的會誘發肝癌?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中藥調理身體應該注意什麼
    身體不舒服很有可能是疾病侵害了,所以大家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更是要小心,特別是不少的人會選擇使用藥物來進行調理自己的身體,只有做好和注意這些才能確保自己有個好身體,那麼,中藥調理身體應該注意什麼?下面趕緊來了解下吧。1、服用甘草、蒼耳、烏梅、桔梗、黃連、吳茱萸忌食豬肉。2、服地黃、首烏忌食蔥、蒜、蘿蔔。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與肝癌有關?這幾種藥,你家可能有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的韓澤廣團隊在小鼠的身上進行實驗,發現了馬兜鈴酸所介導的基因組,若發生了改變能夠引發肝癌雖然中國肝癌的發生率很高,但是否與馬兜鈴酸直接相關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馬兜鈴酸除了導致肝癌的發生,還會對我們的身體有其他的影響。比如還會引起腎衰竭的發生。我們熟悉的中藥如龍膽瀉肝丸,因為當中含有的關木通中含有馬兜鈴酸,引起了多起的尿毒症案例的發生。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導致肝癌高發? 專家:非直接因果
    近日,一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Medicine》上的探討馬兜鈴酸與肝癌關係的論文,引起廣泛注意。圍繞這篇論文,一些相關文章也在網絡朋友圈裡熱傳,有的還提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導致中國人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甚至全盤否定中藥。那麼,這篇論文究竟寫了什麼?
  • 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基因組和外顯子組分析發現,馬兜鈴酸引起小鼠肝癌中典型的DNA鹼基A>T顛換。這個顯著的特點就像「指紋」一樣,可以被用來鑑定癌細胞裡的基因突變是不是由馬兜鈴酸導致的。而早在2012年,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
  • 中藥助你調理腸胃
    我們又該如何有效治療呢?你知道胃噯氣是怎麼回事嗎?胃噯氣,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打飽嗝」,其實是由於胃部氣體上逆排出所發出的聲響,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很多人都有過胃噯氣的症狀,比如喝碳酸飲料、大笑、咳嗽等情況下,都有可能刺激膈肌,引起反射性呃逆。
  • 遇見奇蹟:晚期肝癌「雙藥聯合」,腫瘤消失了!
    孫先生最初確診為原發性肝癌的時候,其肝部病灶體積為12.4cm×13.3cm×19cm,也是一個巨大型肝癌,一起伴有門脈癌栓,伴少數出血。沒有手術醫治的時機,傳統醫治方法無能為力,悉數看起來都不是那麼樂觀。但奇蹟是一年左右的時刻這一巨大肝部病灶簡直悉數壞死了。咱們來從孫先生整個醫治進程來看一下,這終究會是怎麼回事。
  • 證實了,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而早在2012年,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 也就是說,馬兜鈴酸導致小鼠肝癌的致癌機制和人類肝癌中的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其機制相同。因此,有此類基因突變的肝癌很可能就是馬兜鈴酸導致的。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發生嗎?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也就是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馬兜鈴酸是存在於一些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其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中藥調理養生,這些中藥是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病症的良藥,值得收藏
    而且懂得用中藥調理養生的人,在生活中經常會根據自身的體質挑選一些中藥材搭配食物烹飪出好吃又養生的藥膳,既可以養生,又可防病治病。中藥調理養生,下面這些中藥是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病症的良藥,值得收藏。中藥調理養生,並不是在出現某些疾病時才有用,也不是在有病時才需要養生。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某些身體不適,如果我們懂得一些中藥常識,那麼及早預防才是養生保健的真正精髓。
  • 吃中藥的注意了:「馬兜鈴酸」可致肝癌!
    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 為什麼舌頭上會有齒痕 該如何調理
    當身體出現脾虛或者氣虛時,會導致體內的水溼無法代謝出體內,因此舌頭會變得胖大,舌頭表面會呈現出淡白色,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應如何調理,讓它恢復常態呢?1、飲食調理既然是脾虛氣虛導致的病症,那麼多吃一些補脾益氣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胡蘿蔔、薏米、山藥、牛肉等等都是很好地選擇。避免食用大量生冷的食物,這會加重體內的水溼。
  • 想吃中藥調理?慢著,先搞清楚自身體質
    想吃中藥調理? 黃芪和人參不是人人都能用來進補 許多中藥是藥食同源的,既是中藥,也是食材。寒則用溫祛風寒的食材,如體質虛寒的人,建議吃生薑、紅糖、乾薑、黃芪等可補氣又可驅寒的食材;熱則用清熱潤肺的食材,如桑葉、菊花、沙參、麥冬等;而虛則要補,要根據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來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還能用嗎?
    該文章稱,研究人員通過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中國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印記明顯高於北美和歐洲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那麼,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究竟還能不能用,如何看待中藥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人們理清問題,走出誤區。何為馬兜鈴酸?危害有多大?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肝癌新發現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門統計,全臺每年新增1萬1000名肝癌患者,導致超過8000人死亡,高居島內癌症十大死因第二名。長庚醫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用3年時間分析臺灣98名肝癌患者的基因,發現有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而馬兜鈴酸致癌能力比抽菸、紫外線更強,且主要靠人體的肝臟、腎臟代謝。
  • 你吃的中成藥,正在害你得肝癌|中藥|馬兜鈴|腎衰竭_網易新聞
    你和父母吃了這麼多年的中藥和中成藥,可能正在增加你們患上肝癌的機率。馬兜鈴科的植物是中醫最愛用的原生藥材之一。中國大陸有47%的肝癌案例,都很有可能是由馬兜鈴酸引起的——吃中藥吃的。世界上有一半左右的肝癌發生在中國,2015年,約45萬中國人死於肝癌。在這篇論文出現後,還有人心存僥倖,認為馬兜鈴酸攝入少就沒問題。但其實早在2013年,科學家就研究出了馬兜鈴酸致腎衰竭的機制。
  • 馬兜鈴酸真的是中國肝癌元兇?臨床醫生眼中的網紅馬兜鈴
    記者 章貝佳 葛丹娣 攝影 章貝佳 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徐驍: 我從醫21年接診數萬肝病病人 並未見過直接相關病例 作為肝移植專家 我深切體會到中藥不可或缺的調理和輔助作用 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徐驍主任醫師,從醫21年,接診過許許多多肝病患者。
  • 馬兜鈴酸與肝癌事件述評之二,開噴中藥副作用的套路和正確姿勢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我們並不缺健康信息,而是需要時刻用理性去分辯真偽。用您的一雙慧眼,去把握各種說辭的虛實,釐清其中的脈絡。如此,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之路。近幾天,中藥成分馬兜鈴酸再次被爆炒,《健康思通》帶您去看看,中藥副作用的開噴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