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處於食物鏈最底端,植物也要「吃肉」,自然界十種肉食的植物

2020-12-05 何趣從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一直遵循的一種準則。

自然界弱肉強食的殘酷,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在人們的印象中,植物似乎一直處在食物鏈的最底端,然而有少數植物卻不甘心處於食物鏈最底端,他們能夠捕食昆蟲,如蒼蠅、蚊子等,以往只有在電影中才能看到的場景,在自然界中真實的發生。

十大吃肉植物

本期我就帶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十種可以吃動物的植物。

十,豬籠草(Tropical Pitcher Plant)。

豬籠草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屬於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豬籠草雖然在廣東的三嶺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應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引進中國豬籠草的優良品種才主要用於花卉展覽。豬籠草葉的構造複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鬚。卷鬚尾部擴大並反卷形成瓶狀,可捕食昆蟲。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開綠色或紫色小花,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泌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九,眼鏡蛇瓶子草(Cobra Lily)。

眼鏡蛇瓶子草

眼鏡蛇瓶子草主要分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與俄勒岡州。眼鏡蛇瓶子草是非常知名的食蟲植物品種,因其酷似眼鏡蛇而得名,是許多食蟲植物玩家及收藏者的目標。眼鏡蛇瓶子草有匍匐的根狀莖,葉單型,筒狀,形似昂頭髮怒的眼鏡蛇,眼鏡蛇瓶子草的魚尾狀附屬物背側會分泌大量糖蜜,並散發出強烈的氣味。黃蜂及蒼蠅等昆蟲會被這種氣味吸引至瓶口。順著蜜腺爬行的昆蟲可能被引入捕蟲瓶內,而捕蟲瓶內透光的斑紋又會迷惑昆蟲,使其將這些斑紋誤認為出口而被困在捕蟲瓶內。由於捕蟲瓶蠟質的頂部及帶下向毛的中下部,昆蟲會逐漸落入捕蟲瓶基部的消化液內。之後,其屍體被消化,植株即可從中吸收分解出來的營養物。

八,盾籽穗葉藤(Triphyophyllum)。

盾籽穗葉藤

盾籽穗葉藤分布於象牙海岸、賴比瑞亞以及獅子山的熱帶雨林中。盾籽穗葉藤是一種不被眾人所知的食蟲植物,據說,在全世界也只有3個植物園能見到它們的蹤影,而由於其生長周期中短暫的捕蟲期,想見到其捕蟲葉更是難上加難。盾籽穗葉藤一生中會生長出3種形態的葉片,即幼苗期呈波浪狀的梭形葉片,此時植株呈蓮座狀生長,莖節短,當株徑生長到30釐米左右時會生長出一些較小的葉片,在葉尖長出類似於露松的鞭狀捕蟲葉,直立於空中,周圍密布黏稠腺體,其腺體類似於茅膏菜和露松的腺毛體,但要更大一些。能黏住一些小昆蟲,並且能分泌一種酸性的消化酶將其分解和吸收。

七,露葉毛氈苔(Portuguese sundew)。

露葉毛氈苔

露葉毛氈苔,別名露松,一種食蟲植物。主要生長在乾燥的鹼性土壤地帶,葉長20-40釐米,葉子可以分泌甜味的黏液,吸引昆蟲,花體型大,直徑有4釐米,黃色。植株直立生長。種子水滴狀。露松毛氈苔算是國內比較少見的食蟲植物,大部分的植株來自國外的種子養起,因為露松有著移盆就死的習慣,所以大部分人都會使用大盆播種。露松腺體體型比茅膏菜的腺體大,腺柄卻比茅膏菜的腺柄短,且不會像茅膏菜腺體那樣會動。露松腺體分兩種,有柄腺和無柄腺,有柄腺會分泌黏液,黏液有特殊氣味,會吸引昆蟲,昆蟲被粘後,無柄腺會分泌消化酶,分解昆蟲軟組織,再將其營養吸收。

六,蛇發捕蠅幌(Roridula)。

蛇發捕蠅幌

蛇發捕蠅幌只限分布於南非,枝條表面的絨毛上沾滿了分泌出的一種超級黏性的樹脂黏性物質,只要是小型類昆蟲沾上去沒有逃脫的可能,但這種食肉植物吸收養分並非是將獵物的蛋白質分解再吸收,而是靠朋友的支援分工合作才能夠達到目的。刺蝽是一種食肉性昆蟲,跟蛇發捕蠅幌是共生互利的關係,刺蝽一生的時間都會寄生在捕蠅幌身上,超級黏性物質對於刺蝽不起作用,一旦獵物粘上捕蠅幌,刺蝽的大餐機會就來了,刺蝽吃掉了獵物必須要把糞便留在捕蠅幌的枝葉上,那才是捕蠅幌所需要的真正大餐。捕蠅幌沒有消化腺體無法直接消化獵物,而是跟刺蝽合作交換了利益需求達到了各有所需的目的。

五,螺旋狸藻(Genlisea)。

螺旋狸藻

螺旋狸藻主要分布於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熱帶地區。它們大多生長於沼澤附近的溼地中或者淺水中。螺旋狸藻的捕蟲器很特別,是迷宮式的陷阱型,獵物一旦進入它的「迷宮」,就很難再次走出來。螺旋狸藻的捕獵是在地面或者水面以下完成的,主要以水中和泥土中的小型爬蟲為食,其捕蟲器為「人」字型,在「人」字型的下部分,有兩條中空的管子,這兩條管子上有螺旋狀的開口,當有獵物爬入、或者被水流衝進開口時,會因為管子內部向上的毛髮阻擋而只能向上活動,這兩個通道匯合到一起,一直通往上面一個脹大且中空的囊狀物,獵物會因為毛髮的作用一直往上走,並最終被困在囊狀物中,而這個囊狀物便是消化獵物的地方。

四,囊泡貉藻(Waterwheel Plant)。

囊泡貉藻

囊泡貉藻是多年生水生漂浮的食蟲植物,葉片自中肋內折呈囊狀而生感應性剛毛,腎狀圓形,主要分布在歐洲中部、南部,亞洲北部和東南部,大洋洲北部,囊泡貉藻為浮水草本,長6~10釐米。其頂部不斷生長,末端不斷衰老壞死。其生長速度很快,每天可長出一輪或更多的輪生葉。囊泡貉藻的捕蟲夾由兩片葉片組成,類似於捕蠅草的捕蟲堇,但體型更小且位於水下。 葉片具腺毛和感應毛,受刺激時兩半以中肋為軸互相靠合,外圈緊貼,中央形成一囊體,以此捕捉昆蟲。當昆蟲死亡後,即分泌消化酶分解屍體,並吸收養份維生。囊泡貉藻捕蟲夾關閉的整個過程耗時10~20毫秒,是植物界中運動速度最快的植物。

三,花柱草(Trigger Plant)。

花柱草

花柱草,是一類以澳洲為分布中心的食蟲植物。這種植物的花梗、花萼,以及花冠外面的基部,都生長著具有黏性的腺毛;這些腺毛不僅能夠將小昆蟲粘住,並且能夠分泌出消化酶,將被粘住的小昆蟲慢慢消化掉。花柱草的最特殊之處還在於它高速運動的花蕊。當昆蟲的頭部碰到位於花蕊的「敏感區」時,花柱草猛地揮動合蕊柱,在人眼無法看清楚的一瞬間之內,將合蕊柱的末端狠狠地打在昆蟲身上。通過這種高速「打蟲子」的動作,花柱草就可以有力地自己的花粉噴射在昆蟲身上,並且讓受了驚嚇的昆蟲儘快帶走。面對形形色色的昆蟲,在同一朵花的時空範圍內,花柱草就可以精準地做到「弱的宰了吃,壯的留下用」。

二,捕蠅草(Venus flytrap)。

捕蠅草

捕蠅草是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說因為葉片邊緣會有規則的刺毛,那種感覺就像維納斯的睫毛一般,所以英文名稱為Venus Flytrap,意思是「維納斯的捕蠅陷阱」。捕蠅草的葉緣部份含有蜜腺,會分泌出蜜汁來引誘昆蟲靠近。當昆蟲進入葉面部分時,碰觸到屬於感應器官的感覺毛兩次,兩瓣的葉就會很迅速的合起來。生長於葉緣上的刺毛是屬於多細胞突出物,沒有彎曲的功能。當葉子很快速的閉合將昆蟲夾住時,刺毛就會緊緊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蟲脫逃。成功捕食後夾子關閉數天到十數天等待消化。捕蠅草獨特的捕蟲本領與酷酷的外形,使它成為了國內外深受人們寵愛的食蟲植物。

一,瘦縮布羅基鳳梨(Brocchinia reducta)。

瘦縮布羅基鳳梨

瘦縮布羅基鳳梨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和蓋亞那,生長在海拔約1000米的貧瘠溼地平原上。瘦縮布羅基鳳梨的葉子呈直筒狀直立生長,緊密的套疊在一起,高度可達半米以上。葉腋和中央形成不漏水的「水槽」,葉面光滑,表面覆蓋白色蠟質,呈明亮的黃綠色。瘦縮布羅基鳳梨為陷阱型的食蟲植物,通過其筒狀葉形成的陷阱捕捉昆蟲。葉片表面覆蓋蠟質,則讓陷落的昆蟲不易爬出。它的水槽能分泌一種類似花蜜的香味來吸引獵物,其亮黃色的外觀也能幫助吸引獵物。槽內的液體中包含食蟲鳳梨分泌的消化酶,其PH值為3.0左右,呈強酸性,獵物在這些強酸的液體中很快便會淹死,最終被消化和吸收。

相關焦點

  • 兔子吃草是常識,野兔卻突然喜歡吃肉,地球的食物鏈要轉變?
    兔子吃草是常識,野兔卻突然喜歡吃肉,地球的食物鏈正在轉變?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每個物種的生活習性都是各不相同的。這都是物種在地球上出現之後,經過進化所得到的結果。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內,地球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食物鏈。
  • 它們是小動物的厄運,是會吃肉的植物,我敢說你一種也不想遇到
    大家都知道我們要從不同的食物中獲取所需的營養,而且如果想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但是,自然界裡也存在一些植物,它們是吃肉的。 當然這裡所說的肉,並不是指雞塊或者漢堡,是小型動物,比如昆蟲、蜘蛛或者青蛙。
  •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吃人的肉食植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肉食植物的世界
    不過人的心理活動不是我們要探討的主題,我們要說的是肉食植物,因為大多數的人對此都充滿了好奇。一說到肉食植物,很多人在腦子裡馬上就會閃過吃人植物這一概念。不過,肉食植物和吃人植物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別的不說,一個肉食植物要想吃人,首先它得足夠大,世界上有這麼大的肉食植物嗎?
  • 千姿百態的食物鏈之:食物鏈—食物網—生態平衡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不可能與其它的生命物質割裂開而單獨生成和發展。因此,地球某一種生物的增加、減少和消失或滅絕,都會影響到其它生物的增加、減少甚至滅絕。同時,由於人類也是生命世界中的一分子,故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種群的動態變化,或多或少地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農業蟲害(如蝗蟲)的爆發會導致作物產量銳減,從而影響人類的糧食安全。
  • 在食物鏈中,蚊子處於哪個等級?它與人類在食物鏈中是什麼關係?
    人類作為當下地球的「主宰者」,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這其實要得益於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中選擇是大腦的進化,而不是肢體的進化,所以人類即使沒有尖利的爪子、龐大的體型以及鋒利的牙齒,也能站在食物鏈最頂端。 但是,人類在自然中並不是無敵的存在。
  • 地球食物鏈正發生突破性改變?野兔吃肉,科學家已獲得充分證據!
    然而,科學家今天卻突然宣稱野兔正在開始吃肉,地球食物鏈可能在發生突破性的改變!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有一種野兔,叫做「雪鞋兔」。這種尋常的加拿大野兔,目前正在成為研究氣候變化對動物食性造成何種影響的科學家團隊的研究對象。三年前,該研究團隊就在加拿大克盧恩湖區的野兔——「雪鞋兔」進行了紅外線夜晚監視。他們在湖區投放了200多具動物的屍體。
  • 我們了解的肉食動物都是要吃肉的,你知道幾乎不吃肉的肉食動物嗎
    也就是說一般來講,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肉食動物,它們至少有一些作為肉食動物的標誌性共同之處。用爪子捕獵,鋒利的牙齒撕扯肉再吃肉!但是有一種動物,也是肉食動物,但是它們卻似乎打破這個我們以為肉食動物該有的一些特徵認知。它們就是——蜜熊。
  • 生命世界中的食物鏈
    所以,食物鏈(生態金字塔)揭示生物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規律,指出物質和能量從一種生物轉化到另一種生物時,後者(高營養級)的生物量約為前者(低位營養級)生物量的十分之一。由此,組成食物鏈的各級生物,按照一定量的關係,由大到小列成金字塔。自然界的所有食物鏈,依據食物類型的不同,可分為捕食食物鏈(放牧性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屑性食物鏈)、混合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四種類型。
  • 素食動物恐怖吃肉記:牛吃兔、馬殺雞、松鼠吃小鳥……
    大熊貓其實是一種處於肉食動物向素食動物過度的雜食動物階段。在兩百萬年前,它的祖先可是實實在在的肉食動物。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仍然保留著一些肉食動物的遺傳痕跡。別看如今的大熊貓基本只吃竹子,看似飲食單一,但它們吸收的營養成分可未必輸給肉食動物。最近的一項研究就分析了大熊貓全竹飲食的營養成分。
  • 植物也「吃肉」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獲得生長發育必需的養分。不過,有些植物竟然發展出了「吃肉」的習慣。那麼,沒有爪牙又不會運動的植物是怎樣「吃肉」的呢?有些植物就像人一樣,在長期的進化中根據自身的特點逐步形成了屬於自身的覓食方法。大家知道,蟒蛇等蛇類動物具有纏繞捕獵的本領。有趣的是,有些植物也同樣具有這種本領,而且還相當厲害呢!
  • 植物也「吃肉」,這十種植物你知道幾種
    在漫長的自然進化過程中,地球上創造出超過35萬種植物,有些植物能開出豔麗花朵,有些植物能結出美味果實,有些植物能散發香氣,有些植物卻身含巨毒。在這個奇妙的植物世界裡,存在著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植物,今天,小象給大家介紹十種神奇的捕蟲(或食蟲)植物。
  • 這部漫畫裡,人類成為了食物鏈的最底端
    雖然我們中的絕大部分人也知道,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渺小的不值一提,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驕傲的作為地球食物鏈頂端而存在。自然界裡也有諸如老虎獅子等猛獸,大海裡也有鯊魚藍鯨等生物,但是,人類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通過科技的力量徵服這一切。所以,雖然我一直對自然懷有崇高的敬畏,但是這也不妨礙我作為一名人類而感到自豪。
  • 作為地球的頂級生物人類,在食物鏈中位置其實並不是站在最頂端
    要知道大自然中存在的食物關係是十分複雜的,大多數動物的食物來源都是非常多樣化的,而這些多樣化的食物鏈是互相交錯的,形成一張實物關係網,可以說食物鏈並不僅僅只有一條。因此片面的將人類稱之為處於食物鏈頂端,這樣的說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如此,存在於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並非是一直固定不變的,在地球生物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動物,在食物鏈中的位置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改變。
  • 3個最危險的食肉植物,它專門以肉食為生!可能就在你身邊隱藏著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多數植物都是通過「吸收天地精華」才得以生存的,它們深埋於土地汲取養分,飲用雨水與露水,通過光合作用來呼吸。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也廣泛存在肉食性植物,它們能像動物一樣,大口吃肉。植物是怎麼進化出肉食性的呢?
  • 浮遊植物在北極瘋狂生長,食物鏈或會出現變化,引來更多食肉動物
    在自然界中,出現過不忍直視的血腥場面,兇殘老虎一口咬住野牛脖子,直到野牛倒下才肯鬆口,一頭潛伏已久的鱷魚將跨過河流的藏羚羊拖入水底,瞬間不見蹤影。 不論是老虎、鱷魚,還是野牛、藏羚羊,它們都在自然界食物鏈中佔有重要地位,少了誰都有可能打破當然平衡,搞不好讓整個食物鏈崩塌,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 非素食植物
    其實人無論是吃葷還是吃素,有些其實只是習慣使然,然而動物卻不一樣,常識中有的是植食動物,有的則是肉食動物,而他們的植食性和肉食性,卻是多少年來,進化出來的本能!但是,自然界億萬年的進化,總有些超出我們常識以外的生物,今天我們盤點一下,那些能吃動物的植物,也就是吃葷的植物!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植物,男子剪開豬籠草,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植物,男子剪開豬籠草,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大家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耶叔看世界。大自然的世界總是神奇無比,自然界裡面有著自己的食物鏈,在底層就當然會有頂層捕食手,植物界裡也有著捕食獵手,這些植物靠著自己非凡的手段,在這個食物鏈裡站在了頂端。它就是豬籠草,它擁有一個獨特的捕蟲籠,這個籠子下寬上窄,頂端還有一個籠蓋,因為形似豬籠,因此而得名。
  • 科學研究表明:吃素的動物智商更高,為什麼人類還要吃肉?
    吃草的智商高還是吃肉的智商高?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從通過鏡子測試的7種動物來看,吃草的佔兩席,雜食性的佔2席,肉食類的3席,看來還是肉食動物比較多一些,那麼真的是肉食類的智商高嗎?吃肉的智商真的比吃草的要高嗎?
  • 兩個重大發現:嬰兒處於生酮狀態,多吃肉的孩子更聰明
    但是,有2項研究發現,斷奶後,吃肉的嬰兒發育的更好。 第一項研究發現,用肉食餵養的嬰兒,頭圍增加更大,這個和智力增加有關係(和出生時的頭圍無關),出生後大腦的生長量,比妊娠期大腦的生長量更好地預測了智力。
  •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植物肉?
    人類生物學意義上的近親猩猩的食譜中有90%是素食,10%是肉食,相比於這個比例,人類確實是更喜歡吃肉,而且食肉的量也更大,肉類在人類的飲食中是可以作為主菜的重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