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多數植物都是通過「吸收天地精華」才得以生存的,它們深埋於土地汲取養分,飲用雨水與露水,通過光合作用來呼吸。
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也廣泛存在肉食性植物,它們能像動物一樣,大口吃肉。
植物是怎麼進化出肉食性的呢?如果能探討出其中的原因,是否也可以通過某種方法讓非肉食性植物也能「吃上肉」?最近科學界的一項發現,給出了答案。
揭開食肉植物吞食動物之謎!科學家發現食肉植物進化關鍵點
身邊的食肉植物其實有很多,如豬籠草、捕蠅草、葉茅膏菜等,它們捕獵的方式各種各樣,有的通過分泌黏液製造「陷阱」,有的長出毛刺等待獵物的到來,有的張開雙嘴,為昆蟲搭建好囚牢……
為什麼這些「小妖精」與普通的植物不一樣?它們到底是怎樣進化的?最近,《當代生物學》中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計算與進化生物學家Jrg Schultz和植物生物學家Rainer Hedrich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對某些食肉植物進行了基因測序。
結果發現,食肉植物之所以食肉,是因為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大約生活在6000萬年前,由於食肉植物「繼承」了祖先完整的基因組,這些基因可以讓植物感覺、檢測、消化獵物,從而讓它們也能像動物一樣「大口吃肉」。
不過,這項發現目前是爭議不斷,有人認為證據不足,但德國理工大學植物基因組學家Luis Herrera Estrellau認為,這項發現或許有助於科學家研究基因是怎樣重組的,從而讓「植物吃肉」成為可能。
食肉植物會以人為食?這些植物「無肉不歡」,看到躲遠點!
在科幻小說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節出現:探險家在叢林中被食人花吞食,不慎命喪黃泉。
世界上真有以人為食的的食肉植物嗎?雖說食人花是人類虛構出來的,但這並不代表世界上的食物植物不會食人。
一般來說,食肉植物只會誘捕一些小昆蟲,但在熱帶雨林中,也有一些食肉植物會捕捉青蛙、老鼠、壁虎等比較大型的生物。
世界肉食性植物保護協會負責人巴裡·賴斯曾說過,肉食植物若想要吃掉脊椎類動物恐怕是件危險的事,因為這會讓它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消化,從而影響它們捕獲其他食物。
但這並不代表肉食植物不會把人當作食物,他曾做過一項實驗,把傷員的截肢放進食肉植物陷阱中,一周後發現截肢已被完全消化!也就是說,人類如果碰到這些肉食植物,也有可能會成為它們的「大餐」!
因此,在野外活動,碰到肉食植物,我們應該儘量躲遠點!下面簡單介紹三種食肉植物:
1、熱帶有袋植物「豬籠草科」
豬籠草是一種常見的食肉植物,一般長有一個長圓形的「瓶子」,瓶子上有蓋,能自主開關。豬籠草內壁有很多光滑的蠟質,分布著N多個消化腺。
豬籠草散發出來的香味能誘惑小蟲子進入,一旦進入瓶身,蓋子會迅速蓋住,倒黴的小蟲子只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2、死亡陷阱——「茅膏菜科」
捕蠅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這類植物莖很短,葉子的構造很奇特,葉端以中肋為界分成左右兩半,呈月牙形狀,類似貝殼,而且每一半葉子上都會有多根剛毛。
這類植物通常會張開誘捕器等待獵物進入,一旦獵物進入,誘捕器就會閉合,將獵物囚禁其中
3、有袋植物「瓶子草科」
這些植物因長得像瓶子而得名,一般只分布在美洲。在瓶子草科植物的「瓶子」中,會分泌出誘餌吸引小蟲子,一旦蟲子經受不住誘惑,就會失足跌落到裡面去,並被裡面的毛毛粘住,以及被裡面的黏液淹死。
互動:你還知道哪些食肉植物?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