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食肉」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揭曉了!

2020-12-04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首先,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植物食肉真的存在嗎?其實這個現象並不罕見,像豬籠草、金星捕蠅草、茅膏菜等等。而像金星捕蠅草這樣的食肉植物已經進化成為熟練的昆蟲獵手。那麼關於植物食肉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它們的進化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大約7000萬年前,當恐龍在地球上漫遊時,一種基因異常使一些植物變成了肉食動物。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一個神秘的行為完成的:即重新利用基因的根和葉,用它們來捕捉獵物。吃肉的轉變給了這些植物帶來了許多好處。事實上,食肉植物通過捕獲和食用富含營養的動物獵物,使它們在營養貧瘠的土壤中茁壯成長,從而扭轉了瀕臨滅絕的局面。

總結下來,科學家分析了一些非食肉植物花了數千萬年才變成飢餓食肉動物的進程。為了研究食肉植物是如何進化的,德國某大學副教授領導的一個由植物學家和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對三種現代食肉植物的基因組和解剖學進行了比較。這三種都是相關的食蟲植物,它們都是茅膏菜科的成員。

其中一種植物是熟悉的金星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原產於卡羅萊納州的溼地,看過神奇寶貝的朋友都知道裡面也有一種捕食昆蟲的植物,叫做捕蠅草,其實是受了金星捕蠅草的啟發。而與金星捕蠅草密切相關的水生水車植物(Aldrovanda vasculosa)幾乎佔據了所有大陸的水域。它有細長的水下襟翼,在毫無戒心的海洋動物周圍迅速收緊。第三種被調查的植物,是一種美麗但致命的太陽花植物(Drosera spatulata),在澳大利亞很常見。主要是用甜味引誘受害者,太陽花在捕獲物周圍捲起一條粘條進而來捕捉獵物。

植物「吃肉」演變過程

在分析了這些植物之後,研究小組發現了向肉食動物發展的三個步驟。首先,大約在7000萬年前,三種現代植物食肉動物的早期非食肉祖先經歷了全基因組複製,產生了其整個DNA或基因組的第二個副本。這種複製釋放了葉和根基因的一個拷貝過程,使其發展更加的多樣化,使它們能夠發揮其他功能。一些葉片基因發展成為陷阱基因,而食肉動物的營養和吸收過程則是由基因引導的,否則這些基因將為從土壤中尋找營養的根系服務。

當植物開始從獵物那裡獲得新的營養時,它們食肉過程的第二步就發生了。那時,傳統的葉子和根不再是必要的了。許多與肉食性營養無關的基因開始消失。例如,水生水車植物的幼苗會獲得一個最原始的原根,但它不能隨著它們的成熟而發育,最終會失去。由於失去了這個基因和其他基因,在這項研究中觀察到的三種植物是迄今為止被測序的基因最差的植物。

2013年,其他科學家小組的兩項早期研究顯示,其他食肉植物也有類似的基因缺陷發現。他們發現,除了南極洲之外,所有大陸上都生長著一個水生球囊植物,以及原產於巴西的一種螺旋狀地被植物,與非食肉植物相比,它們的基因組都非常小。據此,科學家推測這些食肉動物可能也經歷了同樣的基因脫落過程。

在向食肉動物轉化的第三步中,植物經歷了特定於環境的進化變化。研究人員發現,根和葉進化成了陷阱特異性。根的基因曾經被用來從土壤中尋找和吸收養分,現在被用來製造消化和吸收獵物養分所需的酶。曾經用於分泌花蜜以吸引授粉昆蟲的腺體的基因被轉移到陷阱中,在那裡它們產生一些誘人物質來吸引獵物。

總結下來,大多數有葉子和根的植物含有成為食肉動物所必需的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綠色植物慢慢轉變成了如今的摸樣!

相關焦點

  • 食肉植物為什麼食肉?
    ,包含囊泡貉藻、葉茅膏菜等,此外瓶子草、豬籠草、兔狸藻都屬於食肉植物。2015年,波羅海的琥珀中發現的捕蠅幌科食肉植物的葉片,據研究者推測,可能起源於9000萬年的岡瓦納古陸,如若被證實,迄今發現最早的食肉植物當屬此植物,生物地理歷史也需要重新評估。
  • 不可思議的食肉植物,是什麼導致植物會去食肉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不僅美化了我們的環境,而且也給我們帶來了充足的氧氣。不同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功能,有些植物具有觀賞價值,有的有實用價值,有的也有醫用價值,各種各樣的植物我們都見過了許多,當然,我們也發現有些植物竟然是食肉的。按照常理來說植物都是靠進行光合作用,並且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此來維持生長,可是為什麼會有的植物會使食肉呢?
  • 不可思議的食肉植物,是什麼導致植物會去食肉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不僅美化了我們的環境,而且也給我們帶來了充足的氧氣。不同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功能,有些植物具有觀賞價值,有的有實用價值,有的也有醫用價值,各種各樣的植物我們都見過了許多,當然,我們也發現有些植物竟然是食肉的。
  • 食肉植物,我們都誤解你了,對不起!專訪要不然,替食肉植物討說法(章末有福利)
    6年前了,那時候玩食肉植物的人很少,許多品種都不好找,兩年前他正式開始種植食肉植物,在北京昌平區。說到這,張先生不免好奇,印象裡那些水嫩水嫩的食肉植物感覺就是泡在水裡長大的,沒有空氣溼度,怎麼可能養得活,食肉植物就是南方花卉的代名詞。「要不然」告訴張先生他那裡最低溼度為15%,食肉植物長的照樣沒問題,張先生能說自己家現在溼度都70%上下嗎……所以要不然說:植物都有適應性,所以他這裡的食肉植物在北方很吃得開,到了南方養,狀態也會更好。
  • 美科學家: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有可能進化出食肉習性的可能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植物的習性背離人類的想像,比如有一些植物是吃肉的,這到底有什麼原因讓植物變成肉食性生物呢?植物是如何進行食肉進化的?在遊戲世界中很容易,但在現實生活中,這需要花費更多。現在,對三種緊密相關的食肉植物的研究表明,右旋遺傳改組幫助它們發展了捕獲和消化富含蛋白質食物的能力。
  • 自然界十大食肉植物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都是不盡相同,大家都對哪些植物比較了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自然界的食肉植物,看看都是哪些竟然還要吃肉生存,下面小編會給大家說到十類食肉植物,大家可不要錯過。2、茅膏菜茅膏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食肉植物,它們葉子上的腺毛頂部能夠產生黏性分泌物,就像陽光下的閃耀的露珠。茅膏菜不僅生長在沼澤地區,在沙地、缺少氮、磷的礦質土壤中也較常見。這種微小的植物是如此神奇,以至於達爾文在書中用了285頁紙來描述關於它的實驗。
  • 植物也開葷!世界上六大食肉植物,胃口好到能吞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植物除了每天喝露水,吸吸陽光以外,有的也是可以吃肉的。這些食肉植物不僅能吃一些昆蟲,有的還能吞下一頭牛!那麼今天花花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世界上有名的食肉植物都有哪些吧。
  • 除夕節的神秘惡獸「夕」到底是什麼生物?其實就是普通的食肉動物
    那麼這個傳說中充滿神秘感的夕獸到底是什麼生物?其實,「除夕」中,充滿神秘色彩的惡獸——「夕」,就是老虎、獵豹等普通的食肉動物。為什麼呢?讓小編給你們分析分析。第一、它們的生活習性十分相似。傳說夕獸喜歡在冬季出沒,尤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臘月,經常到附近的村莊作惡。
  • 食人植物沒見過,但神奇的食肉植物就在這裡
    很小就聽說過吃人植物的恐怖故事,一旦你觸碰到它們的枝條,或者進入到它們的勢力範圍,它們就會用藤條把你緊緊箍住,越收越緊,最後把你分解吃掉!很可怕是不?不過後來知道雖然有很多食人植物的傳說,但至今沒有發現地球上有這種植物的存在。食人植物也許不過就是個傳說吧。
  • 食肉植物如何構造三維「陷阱」?
    近年來,除了多肉植物,千姿百態的食肉植物也逐漸受到植物愛好者的青睞,成為陽臺盆栽大軍中的一員,其華麗、不同尋常的外衣和炫酷的捕蟲技能背後,暗藏了一段段傳奇故事
  • 全球四大肉食植物,原來食肉不只是動物的專利
    一些看起來很平常的植物,也許正「暗藏殺機」。《植物大戰殭屍》遊戲裡有一口吃掉殭屍的食肉植物大嘴花。科幻電影中也經常出現食肉植物吃人的情節。那麼,食肉植物真的能吃人?食肉植物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本期,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全球四大食肉植物。
  • 食肉植物的秘密:強悍的生存能力,抵不過生存區域的減少!
    其實,像它們一樣的食肉植物總共有600多種,其中包括300多個屬捕捉獵物但是不具備消化能力的種類。在這些植物中,捕捉和消化獵物的能力至少已經獨立進化了6次!它們為什麼食肉!如果其他植物能靠空氣中的氣體和土壤中的水分生長,為什麼這些植物要吃昆蟲呢?實際上食肉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獲得了大量的能量。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陽的能量來推動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糖和氧的反應。
  • 3個最危險的食肉植物,它專門以肉食為生!可能就在你身邊隱藏著
    如果能探討出其中的原因,是否也可以通過某種方法讓非肉食性植物也能「吃上肉」?最近科學界的一項發現,給出了答案。揭開食肉植物吞食動物之謎!它們到底是怎樣進化的?最近,《當代生物學》中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奧秘。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計算與進化生物學家Jrg Schultz和植物生物學家Rainer Hedrich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對某些食肉植物進行了基因測序。
  • 食肉植物的「高科技」:捕蠅草如何知道吃的是蒼蠅,而不是石頭?
    相比於長著眼睛能移動的動物,自然界中的植物好像都不怎麼有趣,它們只會呆呆地立在那,什麼都不做。當然,植物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的懶漢,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生產者,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一些植物是相當有趣的,比如一經碰觸就會害羞的含羞草,跟著太陽轉的向日葵等等。但是植物中最能激起人們的興趣的要屬食肉植物了,小學課本上的豬籠草應該是大多數人知道的第一種食肉植物。其實食肉植物的種類還是比較多的,目前已知的食肉植物大概有600多種,它們主要分布在溼地附近。
  • 食肉植物的「高科技」:捕蠅草如何知道吃的是蒼蠅,而不是石頭?
    ,什麼都不做。當然,植物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的懶漢,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生產者,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一些植物是相當有趣的,比如一經碰觸就會害羞的含羞草,跟著太陽轉的向日葵等等。但是植物中最能激起人們的興趣的要屬食肉植物了,小學課本上的豬籠草應該是大多數人知道的第一種食肉植物。
  • 最新研究發現食肉植物奇特習性:與蝙蝠共生
    北京時間4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然界中,食肉動物很常見,其生活習性也往往為人們所熟知,而對於食肉植物,人們往往了解甚少。豬籠草就是人們已知的少數幾類食肉植物中最著名的代表。氮是植物生產蛋白質和DNA的關鍵成分,因此植物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口味,尋找氮含量豐富的肉類作為食物。近期的研究成果顯示,自然界其實還有很多種大型食肉植物。有些大型食肉植物,莖幹可達6米長,花朵可達1米高,捕蟲籠深度達40釐米,其中可以裝多達2升的肉類消化液。有些食肉植物是以昆蟲為食,而還有些會與其它動物配合捕食,比如它們為捕食的動物提供經停的場所。
  • "食肉植物"了解一下?「吃人」的那種~
    圖源:《恐怖鮮花店》中食肉的奧黛麗二世食肉植物,在早年的影視劇中常常被渲染成那種生長在恐怖的史前森林中巨大的食人樹、食人藤蔓或者食人花。不僅如此,在世界各地,也都流傳著很多不同版本的食人植物傳說。全世界有 400 多種食肉植物,「誘捕天性」是它們分類的標準。所有食肉植物都具葉片偽裝的陷阱,並配以各種誘餌或引誘劑。擁有這類陷阱的植物在捕捉獵物時動作極快,片葉的兩面都具有腺毛。一旦觸碰腺毛,陷阱就會將獵物緊緊包裹。代表植物:捕蠅草和狸藻。
  • 「瞬時記憶」「逆天生長」,來自沼澤地的食肉植物——捕蠅草
    如果說黑猩猩和海豚是動物中的"高等族群",那食蟲植物絕對是植物家族中的"高等植物"了,它們捕捉昆蟲、甚至吞食小型動物,擁有奇特的外觀,造物主賦予了它們獨特的生存技能,讓他們在這個星球上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存。
  • 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同時我們的好奇心也是我們追求宇宙真相的最原始的動力,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很多的人都在尋找宇宙的真相,大家都想要知道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宇宙這樣一個浩瀚的空間中,人類能夠認識到的地方是在比較少,同時人類雖然已經發現了很多的星系,當時卻一直都沒有發現宇宙的邊界。同時我們人類雖然思想已經飄到了很遠的地方,但是我們身邊的現實卻是,我們連地球都還沒有走出去。
  • 熊貓從食肉進化進食植物了,有些動物卻似乎相反
    目前也有少數動物具備這樣的趨勢,有科學家研究發現河馬這種食草為主的動物有固定的食肉習性,若它們熬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沒準也能進化為純食肉的動物。進化是適時、適應環境的變化,對生物而言食草或者食肉都是能量的來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