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高級翻譯理論與實踐:「山水相連」的英語表達
一、案例:「山水相連」的英語翻譯
我們先來看」案例」,然後我做點評:
中蒙兩國山水相連,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近鄰勝遠親,患難見真情。我們將進一步鞏固中蒙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傳統,助推中蒙關係取得新的更大的發展。Link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 Mongolia and China are good neighbors, good friends and good partners. A close neighbor means more than a distant relative and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I believe such bonds of mutual assistance will cement traditional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and move forward our bilateral relations.(來源: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出處:微博「學霸的英語筆記」
二、點評處:
本案中把中文「山水相連」直接處理成了英語:Link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
三、點評:
我們說,不管是英漢翻譯,或漢英翻譯,它們都有一把刀上兩側都必須同樣鋒利的「雙刃」。這個「雙刃」,就是「理解」與「表達」。
需要強調的是,「理解」又可「理解」為:原語內「換詞理解」,而非「翻譯式理解」。
換句話說,翻譯的第一要務是「理解」,而「理解」的解釋則是在原語內你能用其它的「原語」表達它的意思,或者「換句話來說就是。。。」,表達得通說明你「理解」了,「換句話來說」能「換」,說明你「理解」了。
如果缺失了這一重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步驟,直接在字面上用「另外一門語言」來「理解」,那不叫「翻譯」,那依然是一種「理解」範疇,但往往是「不妥」甚至「錯誤」的「理解」,也就是說:一味追求字面對等不是「翻譯」,是「不妥」的「理解」,甚至「錯誤」的「理解」。
本案中把中文「山水相連」直接word for word處理成Link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顯然暴露出了譯者在「理解」環節出現的一些紕漏:
1、中文表示兩個國家邊境相連的「山水相連」是一句帶有語言之外的引申的「文化信息」的,它的隱含的文化信息是:關係密切。它是一句省略的中文表達,即:兩國的親密關係就如同兩國在國境線上接壤的山水一樣,代表著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這裡的「山水」是特指「國境邊境」一帶的山山水水,而不是別的地方的山水。這點沒有點破的語言信息是一定要「理解」單到位的,
這就是對中文常用語原語「山水相連」的準確「理解」,我們的「理解」是在中文原語內完成的。
任何一個接受英語高級翻譯的學生都應該先不要急著「表達」,也就是雙語之間的「翻譯」,而是要嚴格接受這項「理解」能力訓練,而且訓練的時間還不應該太短,要對一些平時看起來「都已經懂」了的原話做透徹的「理解」訓練,養成習慣,形成能力。
2.英語Link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字面沒有中文同樣的「文化信息」,只有赤裸裸的語言信息。
也就是說西方人的英語裡,沒有通過語言Link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表達東方文化裡We are intimate的「文化信息」。如果只說Link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就更讓人費解:任何兩個國家就算相隔再遠,哪個又不是被山水連接的?總不能被空氣隔開吧?
所以,英語語言 mountains and rivers的省略信息,更沒有東方語言文化中的表示「親密密切」的深層含義。
所以,在透徹理解原文後,在「表達」上,就應該採用「加注釋法」表達才合適,否則就是一句讓英語為母語的人聽得一頭霧水的句子。我們可以,但不限於我下面的英語:
Just like the same mountains and rivers that cross our borders,that trascend our borders to show our intimacy,we are good neighbors blablabla,這樣的「表達」,把中文或者東方語言習慣了的隱含文化信息直白的表述出來,大家也就都互相明白:為什麼兩國關係好卻非得提一提那似乎風牛馬不相及的mountains and rivers呢?英語是直白的,就好比我們中國人發言表示歡迎時先來這段「在這四季如春,瓜果飄香,萬象更新的美好季節」,在這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時刻,我們迎來了我省有史以來第一次最大規模的博覽盛會。會只聽得英語聽眾喘不過氣來的體驗:歡迎就歡迎,你扯那麼一大桶無關的花花草草幹什麼?
最後,作為接受英語高級翻譯訓練的學生,最容易產生的一種deceptive認知,就是:我的中文母語「都懂」的「理解」不成問題。這正是一位中文高級翻譯受訓者最容易被假象欺騙的地方:要知道,「懂」得,「會用」,不代表「理解」你所說的語言。老百姓說中文可以只滿足於「懂」了,「會用」了,翻譯則還需要理解:你理解了嗎?
最後最後,不要跟我拿我的譯文「說事」:難道你的這個英語就沒問題了嗎?也許有,但是,我今天的討論有一點是肯定一點問題都沒有:那就是我們通過某個具體問題的探討和解決看看你的思路是不是有問題,也就是你的方法論首先走對了沒有,不要糾結具體知識的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