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傳回地球月球合照曝光兩大技術:300萬公裡內可百步穿楊

2020-08-11 宇宙印象

編者按:天問一號傳回了地球和月球的合照,此時探測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目前已經飛出300萬公裡之外。在信號傳輸期間,天問一號實現了精確軌道修正,說明我國的深空遙測能力在300萬公裡之內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05期

近日,已經處於地火轉移軌道上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了地球和月球的合照!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球和月球呈現出半圓的景象,另一半沒有獲得光照,處於黑夜中。此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20萬公裡,還沒有達到拉格朗日點的距離。此時天問一號還不是飛得最遠的中國探測器,因為這嫦娥2號才是中國目前飛得最遠的探測器。

圖片解讀:由天問一號拍攝到地月合照,此時探測器距離地球大約120萬公裡

圖片解讀:天問一號目前距離地球300萬公裡以上,正處於地火轉移軌道上

嫦娥2號在2012年12月,抵達了距離700萬公裡之外軌道,與圖塔提斯小行星軌道交會,通過嫦娥2號上搭載的觀測相機,拍攝到圖塔提斯小行星的一些光學圖像數據。嫦娥2號在2014年的時候距離地球1億公裡,目前處於一條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每隔8至9年回歸地球一次,下一次回到地球附近的時間為2029年。

有了嫦娥2號的經驗積累,天問一號的深空之旅也便捷許多,這次往回拍攝地球和月球的合照曝光了兩個關鍵技術。第一,我們在深空探測領域的遙測技術得到了全面發揮,在這張合照拍攝之後的數天,8月1日,天問一號啟動3000N發動機,持續點火20秒,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此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公裡。在這個距離上完成遙測,修正太空飛行器的軌道,這是一項關鍵技術。第二,天問一號這次拍攝的圖像來自光學導航傳感器,並不是拍攝火星而搭載的高解析度和中解析度相機,說明中國的光學導航傳感器技術有了進步,可滿足在行星際之間的深空飛行需要。


圖片解讀:鵲橋中繼星的圖像

圖片解讀:鵲橋中繼星拍攝到地球和月球的合照,完整的藍色是地球,右側是月球的表面

天問一號在到達火星之前還將進行4至5次軌道修正,看具體情況而實施,第二次軌道修正在10月之前進行。預計在2021年2月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成為火星的衛星,預計在4月至5月的時候著陸。這個時間要比毅力號火星車要慢一些,因為美國宇航局在登陸火星方面技術較為成熟,2021年2月18日抵達火星之後,就直接選擇降落。天問一號首次抵達火星,還需要藉助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作為中繼器,完成與地球的通訊。等軌道器完成分離之後,由軌道器充當中繼器,期間還需要一次通訊上的交接。

圖片解讀:嫦娥5號TI實驗飛船拍攝的地球和月球的合照

從深空遙望地球,天問一號並不是第一個。嫦娥5號TI實驗飛船也拍攝過,在嫦娥4號任務期間,鵲橋中繼衛星在第二個地月拉格朗日點拍攝了地月照片。隨鵲橋中繼星升空的龍江2號微衛星也拍攝過地球照片,還有風雲4A氣象衛星也拍攝過地球照片。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郭超凱 葉雨恬)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離地球120萬公裡的拍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
    新聞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知,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精英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緊密配合,操縱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多公裡處回顧地球,利用光學導行敏感器器對地球、月球顯像,獲得了地月合照。
  • 120萬公裡外,天問一號發回照片,看到的地球、月球是這樣的
    月球的直徑大約為3476公裡,雖然看起來很大,但是我們在地面看到的月球就很小。由於月球與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為38萬公裡遠,當夜幕降臨時,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們只能看到一輪皎潔的月亮。同樣的道理,地球的直徑雖然也很大,但是在外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也是很小,隨著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看到的地球也越來越小,最後達到足夠遠的距離時,甚至可能就看不到地球了。
  • 發射成功近一月後,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823萬公裡處,傳回消息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航天技術水平迅速提升,並不斷取得傲人的成就。無論是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還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宇宙空間站,都是航天人這幾十年來的勞動成果的集中展示。在今年4月24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並於7月14日被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等待合適時間進行發射。
  • 發射成功近一月後,天問一號在距地球823萬公裡處,傳回新消息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航天技術水平迅速提升,並不斷取得傲人的成就。無論是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還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宇宙空間站,都是航天人這幾十年來的勞動成果的集中展示。在今年4月24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並於7月14日被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等待合適時間進行發射。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中國這點第一
    在飛往火星的第四天,七月二十七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飛往離地球一百二十萬公裡的途中,深情地看著這個家。由於距離遙遠,地球似乎只有指甲蓋那麼大,而月亮則更小。《天問》離開家,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回來,趁她還沒有飛出視野,她迅速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去後的第一個平安。圖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上留言,有人問「是不是已經飛出了星系?」有的人鼓勵她「不要怕」,也有的人好心提醒「看路慢走」!
  • 「天問一號」探測器衝向火星,離地球120萬公裡回眸傳來地月合照
    這張圖片顯示了兩個天體在空曠的黑暗空間中是小月牙,是在周四發射「天文一號」任務三天後,距地球120萬公裡(74.6萬英裡)的距離拍攝地。,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300萬公裡太空傳來喜訊,天問一號發動機點火,奔向火星無人能擋
    圖為天問一號探測器此前,中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該探測器已經飛行了一段時間,離地球已經有300萬公裡遠,而在近日,300萬公裡外的太空傳來喜訊,在進入軌道後,天問一號發動機又點火,完成軌道修正,繼續飛向火星,這次再點火,讓天問一號再次亮出了實力,因為天問一號可以從300萬公裡外發回信號,其發動機還能自主點火,體現了中國先進的航天技術,看來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已經無人能擋了。
  • 一天飛30萬公裡!天問一號已來到823萬公裡外,最近做了什麼
    公裡/秒第二宇宙速度飛向火星,來自中國探月工程與深空探測網消息,天問一號在8月19日23時20分已來到823萬公裡外,也就是說每天飛行距離約30萬公裡,如果按該速度計算,即將突破1000萬公裡。從120萬公裡外拍到首張地月合影照片在升空後第4天(7月27日),天問一號來到120萬公裡外,在我國團隊精心操控下,使用光學相機對準後方地球與月亮,獲得首張地月合影照,儘管照片上只有白色和黑色兩種顏色,但清晰顯示了兩個月牙狀天體
  • 一天飛30萬公裡!天問一號已來到823萬公裡外,最近做了什麼
    ,天問一號在8月19日23時20分已來到823萬公裡外,也就是說每天飛行距離約30萬公裡,如果按該速度計算,即將突破1000萬公裡。 從120萬公裡外拍到首張地月合影照片 在升空後第4天(7月27日),天問一號來到120萬公裡外,在我國團隊精心操控下,使用光學相機對準後方地球與月亮,獲得首張地月合影照,儘管照片上只有白色和黑色兩種顏色,但清晰顯示了兩個月牙狀天體,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它們就像兩艘月亮船漂浮在太空之中,它們是地球和月亮
  • 「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最新好消息,已飛行150萬公裡,首張照片成功傳回地球
    當前,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升空後各項飛行和運轉指標都良好,已經脫離了地球引力影響區域,進入到了地火轉移軌道,在距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的深空穩定飛行。而在天問一號飛抵距離地球120萬公裡距離的時候,還專門對地球和月球進行了合影「拍照」(利用的是光學導航敏感器),這也是天問一號首度在深空拍攝照片,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成功發射近1個月後,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823萬公裡處,傳回新資料
    今年7月,中國首次執行名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火星探測任務,搭載探測器的"長徵5號"在海南發射場成功升空。中國"天問一號"發射後傳回消息,已完成相關自檢據新華網客戶端報導,"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近1個月後,又有了新進展。據報導,8月19日晚,"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823萬公裡處,傳回新資料。
  • 最前線|「天問一號」探測器按下快門,給地球和月球拍了張合影
    7月28日,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傳來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地球120萬公裡的一次回望,給地球和月球留下了一張合影。 照片中,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小的是地球,大的是月球。圖為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這是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五天。這次任務主要有三個階段——環繞、著陸、巡視。目前天問一號還處在第一階段。
  • 天問一號發射一個月,在離地球超過800萬公裡外!傳回新消息
    撰文:佳華編輯:小懶上個世紀,中國的航天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故意對中國封鎖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導致我國在航天領域上一直落後於他國。天問一號發射一個月近日,天問一號有傳回新消息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現在這顆探測器在距離地球超過800萬公裡的地方,並且天問一號已經完成了自檢,狀態正常。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麼該探測器將會成功落到火星,這無疑是中國航天史上一個重大性的突破。
  • 天問一號飛了8650萬公裡,離地球僅只有927萬公裡,為何?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近狀怎麼樣了,又以怎樣的雄姿在遠離我們,距離有多遠了,這可能是國人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有一條關於它的好消息來了,「天問一號」在8月23日12時已經來到927萬公裡遠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如果按每天遠離地球約30萬公裡速度來計算,那麼預計在8月26日與地球距離將突破1000萬公裡,刷新我國航天紀錄。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地球月球一大一小,相互守望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