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天問一號傳回了地球和月球的合照,此時探測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目前已經飛出300萬公裡之外。在信號傳輸期間,天問一號實現了精確軌道修正,說明我國的深空遙測能力在300萬公裡之內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05期
近日,已經處於地火轉移軌道上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了地球和月球的合照!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球和月球呈現出半圓的景象,另一半沒有獲得光照,處於黑夜中。此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大約120萬公裡,還沒有達到拉格朗日點的距離。此時天問一號還不是飛得最遠的中國探測器,因為這嫦娥2號才是中國目前飛得最遠的探測器。
圖片解讀:由天問一號拍攝到地月合照,此時探測器距離地球大約120萬公裡
圖片解讀:天問一號目前距離地球300萬公裡以上,正處於地火轉移軌道上
嫦娥2號在2012年12月,抵達了距離700萬公裡之外軌道,與圖塔提斯小行星軌道交會,通過嫦娥2號上搭載的觀測相機,拍攝到圖塔提斯小行星的一些光學圖像數據。嫦娥2號在2014年的時候距離地球1億公裡,目前處於一條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每隔8至9年回歸地球一次,下一次回到地球附近的時間為2029年。
有了嫦娥2號的經驗積累,天問一號的深空之旅也便捷許多,這次往回拍攝地球和月球的合照曝光了兩個關鍵技術。第一,我們在深空探測領域的遙測技術得到了全面發揮,在這張合照拍攝之後的數天,8月1日,天問一號啟動3000N發動機,持續點火20秒,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此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公裡。在這個距離上完成遙測,修正太空飛行器的軌道,這是一項關鍵技術。第二,天問一號這次拍攝的圖像來自光學導航傳感器,並不是拍攝火星而搭載的高解析度和中解析度相機,說明中國的光學導航傳感器技術有了進步,可滿足在行星際之間的深空飛行需要。
圖片解讀:鵲橋中繼星的圖像
圖片解讀:鵲橋中繼星拍攝到地球和月球的合照,完整的藍色是地球,右側是月球的表面
天問一號在到達火星之前還將進行4至5次軌道修正,看具體情況而實施,第二次軌道修正在10月之前進行。預計在2021年2月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成為火星的衛星,預計在4月至5月的時候著陸。這個時間要比毅力號火星車要慢一些,因為美國宇航局在登陸火星方面技術較為成熟,2021年2月18日抵達火星之後,就直接選擇降落。天問一號首次抵達火星,還需要藉助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作為中繼器,完成與地球的通訊。等軌道器完成分離之後,由軌道器充當中繼器,期間還需要一次通訊上的交接。
圖片解讀:嫦娥5號TI實驗飛船拍攝的地球和月球的合照
從深空遙望地球,天問一號並不是第一個。嫦娥5號TI實驗飛船也拍攝過,在嫦娥4號任務期間,鵲橋中繼衛星在第二個地月拉格朗日點拍攝了地月照片。隨鵲橋中繼星升空的龍江2號微衛星也拍攝過地球照片,還有風雲4A氣象衛星也拍攝過地球照片。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