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國內 POCT 領先企業,業績快速增長。1)公司專注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儀器。公司產品線涵蓋 POCT、生免、血球、血凝、血氣等多個技術領域,覆蓋心血管、炎症、腎臟、甲功、激素、糖代謝、腫瘤、血細胞、血凝等多個檢測領域,廣泛應用於臨床檢驗、基層醫療、急診等領域。2)業績快速增長,盈利能力強。公司近幾年業績保持快速增長,營收方面,2016-2019年 CAGR 為 37.91%;歸母淨利潤方面,2016-2019年的 CAGR 為 34.90%。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有一定程度下滑,隨著二季度國內疫情開始好轉,醫院診療服務逐步恢復,公司業績明顯改善,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均實現同比高速增長,分別同比增長 102.01%、124.78%。
2016-2019年,公司收入核心來源的試劑業務毛利率一直維持在 86%以上,盈利能力強。3)建立七大技術平臺,初步實現全產業鏈布局。公司目前已建立了膠體金免疫層析開發平臺、螢光免疫層析開發平臺、生化檢測試劑開發平臺、化學發光免疫分析開發平臺、分子診斷開發平臺、校準品、質控品開發平臺和診斷原材料開發平臺在內的七大技術平臺,初步實現全產業鏈布局,同時,通過吸收外部團隊,涉足血細胞檢測領域,形成了完善的研發體系,已經具備系統化的儀器、試劑、校準品、質控品、生物原材料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確保公司的市場競爭優勢。
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增長穩定。近年來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增長穩定,Allied Market Research 數據顯示,全球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從 2013年 533億美元上升至 2018年 684億美元,並將以約 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增長,預計在 2022年達到 840億美元。從市場結構來看,2018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包括儀器與試劑)主要由即時診斷(POCT)、免疫診斷、生化診斷、微生物學診斷、分子診斷、血液學診斷及組織細胞學診斷等構成,其中即時診斷(POCT)和免疫診斷市場佔比最高,分別達 27%及 24%,生化診斷市場佔比為 13%,位列第三。
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快速發展,免疫、生化診斷佔比較大。 《2019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末我國體外診斷生產企業接近 1200家,流通企業達 24,000多家,匯總國內外有關中國體外診斷市場信息,去除非工業口徑的數據,2019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在 900億人民幣(折合超過 128億美元),同比增長 15%左右,未來有望達千億人民幣規模。其中進口產品佔比達55%左右。Frost&Sullivan 報告顯示,2020-2023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規模將以 19%左右的年均複合增速持續增長,在 2023年行業規模將達到 1730億元人民幣,其中,免疫診斷、生化診斷、血液學及液體診斷市場規模佔比排名前三,分別為 33.18%、16.82%、14.22%,POCT 診斷位居第四,佔比為 14.16%。
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公司 2020-2022年的淨利潤分別為 3.66/4.72/6.11億元,EPS 分別為 1.41/1.81/2.35元,當前股價對應 P/E 分別為25/19/15倍。目前醫療器械Ⅲ P/E(TTM)中位數為 52倍,考慮公司作為國內 POCT 領先企業,積極布局生免、血球等其他技術領域、大檢驗布局初現雛形,精細化營銷助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心衰中心等建設,我們首次覆蓋給予其「增持」投資評級。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