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發生了一件令全中國人民興奮的大事。
一個叫楊利偉的男人,從浩瀚的太空回到了中國,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
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為此,美國人試驗過8次,前蘇聯人試驗過5次,中國人試驗過4次。
而楊利偉的太空21小時更讓中國圓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1965年,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葫蘆島的一個沿海的小城鎮裡面。當時,家家都不富裕,日子也過得苦。
楊利偉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頓頓吃細糧,他想著,如果當兵或者當個飛行員或許就可以實現這個願望。
很多年過去了,楊利偉進入高三,恰巧空軍到他所在的中學招飛行員。
楊利偉想都沒想就報了名。
可報名後,楊利偉才知道原來飛行員的審核標準是極其苛刻的,其中有一項是測試者坐在360°旋轉的椅子上,等椅子快速旋轉幾圈後,需要馬上站立並且可以行走。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這些考核對於楊利偉來說卻是出奇的簡單,那一年,楊利偉成為五名通過複選的同學之一。
1992年,已經是一名出色飛行員的楊利偉在新疆馬蘭機場照常執行著訓練任務。
可就在戰機飛上天空的瞬間,突然一聲巨響,發動機轉速急劇下降。
這時,他可以選擇跳傘逃生,但他不甘心,於是楊利偉一邊向地面報告情況,一邊沉穩操作。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當戰機接近機場跑道時,發動機卻不工作了,他當機立斷應急放起落架,將完全失去動力的戰機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
也因為這次出色的應對,楊利偉獲得了三等功。
四年後,楊利偉參加了航天員選拔,在全軍初選的886名最頂尖的戰鬥機飛行員中,楊利偉和其他11名飛行員組成了中國第一代航天員隊伍。
他們知道,從這一刻起,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進入訓練中心後,楊利偉面臨的是魔鬼式的訓練和生活。
他不能外出、不能暴露身份、不能與身份不明者接觸、不能抽菸喝酒,所吃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嚴格的規定。
為了適應天空狀態,楊利偉每天都要進行八個G的加速度訓練,而這些力量相當於把8個成年人全部壓在一個人身上。
由於壓力過大,楊利偉的臉經常會因此變形,甚至控制不住流淚。
除此之外,他還要每天接受十五分鐘的連續旋轉,接受立位耐力的訓練和下體負壓的訓練。
最難受的還有剝奪睡眠訓練:楊利偉要三天三夜,在密閉的環境中,一個人在裡面不允許睡覺,只能工作。
在訓練的時候,航天員手裡都會拿著一個報警器,如果身體不能承受可以按下報警器。
但自從1998年中國航天員大隊成立以來,中國的太空人沒有一個按下過這個報警器。
經過多年的訓練,楊利偉順利完成了8大類58個專業的訓練任務。
在神舟五號發射的前一天晚上,楊利偉才正式接到上級通知,確定由他執行任務。
2003年10月15日6時15分,楊利偉接到了進艙命令。
就在關艙門前,一位工程師還跟楊利偉開玩笑說:「你知不知道當年給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關艙門的工程師現在在幹什麼?」
楊利偉說:「不知道。」
工程師說:「他現在是俄羅斯航天博物館的館長。」
楊利偉笑著說:「那好,館長,咱們明天見。」
9點整,神舟五號飛船正式點火起飛,火箭的不斷加速讓壓力不斷加大。
那時,楊利偉的整個身體都好像要被撕碎了。後來,他回憶說,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而此時在地面的工作人員也十分緊張,因為大家在大屏幕中看楊利偉一直處於的是靜止狀態,直到整流罩打開,強烈的光線讓楊利偉眨了一下眼。
這一下眨眼,讓工作人員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瞬間歡呼一片:「楊利偉還活著!」
在太空的時間,楊利偉數位相機拍了100多張照片,當他第一次能夠把手套摘下來、能夠用筆寫字的時候,楊利偉鄭重的寫下了:「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在太空的21小時23分中,楊利偉按照規定一共有6小時的休息時間,但他只睡了半個小時。
他說:「我實在是不捨得睡,因為在太空的時間實在太寶貴了。」
2003年10月16日4時31分,楊利偉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楊利偉知道,他將面臨的是又一次的生命考驗。
因為,自從人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來,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著陸過程中犧牲的。
楊利偉極力的安慰自己,但讓他擔心的一幕還是發生了。
在飛船距地面100公裡,逐步進入大氣層時,飛船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把舷窗外面燒得一片通紅,飛船瞬間變成了一團大火球。更為恐怖的是飛船右側的舷窗竟然開始出現裂紋。
等到右邊舷窗裂到一半的時候,楊利偉轉頭看了一眼左邊的舷窗,當他看到左邊的也開始出現裂紋後,心裡竟然稍微穩當了一些。
「可能沒什麼問題,因為如果是故障,兩邊同時出現的概率並不高。」
後來,楊利偉才知道,裂開的不是舷窗而是外面的防燒塗層。
離地面5公裡的時候,座椅自動提升起來,打開減震裝置。
楊利偉固定好自己,等著飛船接地。
離地面1.2米時,緩衝發動機點火。接著飛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但飛船在著地後又彈了起來,因為沒有緩衝,楊利偉的嘴角被麥克風撞破了。
「飛船落地時我感到嘴上一麻,心想壞了,肯定磕破了。我把面窗打開,伸手一摸,血流了下來。手邊沒有別的東西,我就開始用裡面的布手套在那裡擦,擦了半天也沒能止住。」
但他顧不上這些了,楊利偉打開信號發射器向指揮部鄭重報告:「我是神舟五號,我已安全著陸!」
當楊利偉從返回艙中走出的那一刻,全國沸騰!
他說:「這是祖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也是我生命中最偉大的一天。」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中國正式成為全球第三個獨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楊利偉也成為了「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
如今,我們的載人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而這一切成績背後站著的是一代代像楊利偉一樣的航天人。
楊利偉曾說: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烈士陵園內,有六百多位烈士安息於此,中國航天的發展不僅承載了汗水,還有生命。
他們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四歲,最小的只有十七歲。現在那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管是哪來的車輛,在路過烈士陵園的時候都會鳴笛。」
後來,有記者問楊利偉::「如果神舟五號再來一遍,還願意嗎?」
他說:「沒有問題,就算付出生命,去實現一個民族的夢想,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