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商報》網站5月12日報導,在西南交通大學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導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完成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測試。這一項目由鄧自剛博士領導,他已經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數年研究。
《科技世界》報導稱,去年3月,鄧自剛率領的研究小組進行了第一次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測試。這種新型環形軌道將掀起一股速度更快的列車的浪潮。
鄧自剛表示,為了進一步推進這一項目,必須完成兩個階段性目標。他說:「第一階段是研製一條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能夠讓速度達到每分鐘25公裡。這個目標已經在2013年2月實現,促使研究人員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研究。第二個階段是為環形軌道安裝真空管,也就是打造真空管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在設計上,這輛列車在不搭載乘客情況下的最大速度可達到每分鐘50公裡。」
鄧自剛說:「列車的速度因為環形軌道半徑太小受到限制,軌道的半徑只有6米。這一項目的重要意義在於打造世界上第一個真空運輸系統原型。目前,我們正對這個新系統進行真空測試。在不久的將來成功運行之後,我們將公布我們的研究成果。」
█ 事實+
事實上,西南交大早在2013年3月便研製出了最初的高溫超導磁懸浮(HTS)測試環線,而最新的這個模型則加入了真空管道,成為世界上首個真空管道運輸(ETT)系統。
運行時,管道內的大氣壓比外界低10倍,列車可以將更多的動力用於驅動車輛提速前進。不過礙於實驗環線的半徑僅有6米,因此測試車輛的最高速度目前只達到了50公裡/時。
不過,根據研究人員的估算,未來真空管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運行速度最快可達近3000公裡/時。因此這項技術不僅能夠用於客運,而且還能被用於軍用/商業航空器的發射技術。(騰訊科學綜合西南交通大學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