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人類前腦發育過程中的染色質可及性變化圖譜

2020-12-03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十一月

人類前腦發育是從妊娠期到出生後持續存在的一個漫長而充滿動態變化的過程【1】。該時期包括腦部皮質擴展、神經祖細胞多元分化與擴增以及神經膠質細胞的形成和成熟等多種過程。多種細胞發育過程高度同步化,如果這種發育過程被破壞的話,會在人體腦部引起多種疾病比如自閉症和智力發育缺陷【2】。但是目前為止,對於這些細胞活動的具體控制的分子程序的全面、詳細的了解還並不充分。

近日,史丹福大學J. GreenleafSergiu P. Paca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題為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in a model of human forebrain development的文章,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細胞來源的三維類器官中對前腦發育過程中的染色質的可及性動態變化過程進行了研究。

基因表觀遺傳調控在控制發育階段過渡與細胞分化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3,4】。基因與遠端增強子元件之間的作用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都是動態變化的,而且嚴格發生在某些具體的細胞譜系之中,但是這調控之中富含與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的可能性【5,6】。目前,染色質可及性已經變成基因調控潛能的重要代表性數據之一【7】。

因此,對人類前腦發育過程中的染色質可及性研究對於神經細胞譜系發育過程的基因調控以及人類前腦疾病的進一步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然而,在腦組織中進行研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無法長時間對特定的細胞譜系進行追蹤來研究其中的表觀遺傳動力學,因而無法對前腦的發育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作者們使用了人誘導多能幹細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hiPS)來源的3D人腦類器官,該技術可以用於在體外對大腦早期階段的發育進行長時間的直接的研究【8,9】。

人腦類器官的發育過程已經被證明在體外培養的280天時間裡能夠模擬人類從胚胎到胎兒的早期階段的過渡以及變化過程【10】。

圖1 對人腦類器官細胞進行染色質可及性分析

在建立了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源的位置特異性的兩個前腦類器官Cortical spheroids(hCS)以及Subpallial spheroids (hSS)後,作者們將其在體外培養了20個月(圖1)。

進一步地,作者們對兩種類器官中的細胞進行分離並進行了ATAC-seq(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與RNA-seq(圖1)。

作者們共對hCS與hSS類器官中收集了117個ATAC-seq的數據與54個RNA-seq的數據,對20個月的早期腦部發育過程中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的表觀遺傳調控與基因表達的特點進行分析並建立圖譜。

作者們通過與原代腦組織培養以及一些有的表觀遺傳的資料庫進行比對後發現,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源的3D前腦類器官能夠很好地概括體內染色質可及性的特點

作者們將這些數據與已經發現的一些推定可能存在的增強子-基因連接以及細胞譜系特異性轉錄因子的數據進行了整合,進一步通過免疫染色等方式確認了前腦類器官與原代組織培養之間細胞中時空動態性染色質可及性的一致。

隨後作者們將與精神分裂症與自閉症的譜系相關的基因、遺傳變異圖譜和基因表達調控的可及性模式進行分析,揭開了涉及到的細胞類型和易感時期。最後作者們鑑定了在皮質神經發育過程中染色質的動態變化過程,其中1/4的調控區域屬於活性區域,與之相關的轉錄因子可能是驅動這些發育過程的轉變。

總的來說,作者們的工作使用體外長時間培養的3D類器官人腦模型進行研究,發現體外的類器官與原代人類器官的染色質可及性狀態與人類原代組織培養的過程是一致的(圖2)。利用該實驗平臺,作者們建立了特定轉錄因子驅動的表觀遺傳學的改變以及在人腦皮層神經發生過程中的染色質可及性的模型變化過程。在未來,利用病人來源的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培養的類器官將有利於對多種疾病的遺傳學以及病理學方面特徵與詳細機制進行分析,將為神經精神類疾病等提供更多的表觀遺傳方面調節的見解。

圖2 人前腦類器官染色質可及性分析工作模型圖

製版人:琪醬

參考文獻

1. Silbereis, J. C., Pochareddy, S., Zhu,Y., Li, M. & Sestan, N.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andscapes of theDeveloping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uron89, 248-268,doi:10.1016/j.neuron.2015.12.008 (2016).

2. Juric-Sekhar,G. & Hevner, R. F. Malformations of Cerebral Cortex Development: Moleculesand Mechanisms. Annu Rev Pathol 14, 293-318,doi:10.1146/annurev-pathmechdis-012418-012927 (2019).

3. Stergachis,A. B. et al. Developmental fate andcellular maturity encoded in human regulatory DNA landscapes. Cell 154, 888-903, doi:10.1016/j.cell.2013.07.020 (2013).

4. Buenrostro,J. D. et al. Integrated Single-CellAnalysis Maps the Continuous Regulatory Landscape of Human HematopoieticDifferentiation. Cell 173, 1535-1548 e1516,doi:10.1016/j.cell.2018.03.074 (2018).

5. Consortium,E. P. An integrated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in the human genome. Nature 489, 57-74, doi:10.1038/nature11247 (2012).

6. Grubert,F. et al. Genetic Control ofChromatin States in Humans Involves Local and Distal Chromosomal Interactions. Cell 162, 1051-1065, doi:10.1016/j.cell.2015.07.048 (2015).

7. Klemm,S. L., Shipony, Z. & Greenleaf, W. J.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and theregulatory epigenome. Nat Rev Genet 20, 207-220,doi:10.1038/s41576-018-0089-8 (2019).

8. Pasca,S. P. The rise of three-dimensional human brain cultures. Nature 553, 437-445,doi:10.1038/nature25032 (2018).

9. Amiri,A. et al. Transcriptome and epigenomelandscape of human cortical development modeled in organoids. Science 362, doi:10.1126/science.aat6720 (2018).

10. Yoon,S. J. et al. Reliability of humancortical organoid generation. Nat Methods16, 75-78,doi:10.1038/s41592-018-0255-0 (2019).

相關焦點

  • Science兩連發 | 人類胎兒基因表達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目前關於人體發育的分子和細胞學研究主要來自遺傳學,模式生物的研究以及細胞系的體外實驗,而不是直接研究發育中的人體組織。得益於新技術與新計算方法之間的協同作用和單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飛速發展,我們對人體生殖和早期胚胎階段的細胞種類和動態變化有了深入了解。相比早期發育階段,胎兒發育伴隨著各種器官的生長和成熟,以及幾百上千種細胞的擴增和分化。
  • 兩篇Science論文構建出胎兒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2020年1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布羅特曼-巴蒂精準醫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出兩個細胞圖譜,用於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和染色質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也譯為染色質可訪問性)。
  • 腦科學日報:首個人胚胎端腦發育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發布
    1,Cell | 首個人胚胎端腦發育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發布來源:BioArt近日,來自格拉斯通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John Ruberstein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Science:重大進展!人類原發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
    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是一個全球聯盟,旨在加速對癌症分子基礎的理解。TCGA系統性地收集了來自原發性人類癌症組織的DNA突變、甲基化、RNA表達和其他的綜合數據集。TCGA已成為鑑定基因組畸變、發生變化的轉錄網絡和癌症亞型的寶貴資源。
  • Science:人類迎來目前最為全面的癌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Chang 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 TCGA 中的 410 個腫瘤樣本的測序結果繪製了目前最為全面的癌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通過這一圖譜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表觀遺傳學對基因的調控位點及其調控機制。這項研究的最新成果發表於 10 月 26 日的 Science 雜誌。
  • ...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結合與癌症發生存在著關聯
    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是一個全球聯盟,旨在加速對癌症分子基礎的理解。TCGA系統性地收集了來自原發性人類癌症組織的DNA突變、甲基化、RNA表達和其他的綜合數據集。TCGA已成為鑑定基因組畸變、發生變化的轉錄網絡和癌症亞型的寶貴資源。
  •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2:31:0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Kun Zhang小組利用高通量測序方法,揭示了同一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52:5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 科學家揭示人類胚胎染色質三維結構動態變化
    新華社濟南12月5日電(記者蕭海川)探求人類基因奧秘,始終是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國內兩支尖端科研團隊近來攜手攻關,共同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有助於更深一步了解生命發育過程。相關科研成果已通過長文形式發表在新近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組蛋白H3K9的甲基化與基因的轉錄抑制及異染色質有關。H3K27甲基化可導致相關基因的沉默,並且與X染色體失活相關。H3K36的甲基化與基因轉錄激活相關。組蛋白修飾調節基因表達和發育。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解決在人類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如何發生重編程,中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頡偉(Wei Xie)課題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孫瑩璞(Ying-Pu Sun)課題組和徐家偉(Jiawei Xu)課題組研究了人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中的關鍵組蛋白標記。
  • 中國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
    我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首次解析人類精子和早期胚胎的高級結構,首次繪製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三維構象圖譜……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陳子江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教授劉江領銜的科研團隊取得了上述新突破
  • 新技術揭開人類細胞生長發育之謎
    ,以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為了解生命的產生過程,我們需要系統性地分析人體每一種細胞種類及其在發育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和分子機理。」針對目前大部分單細胞測序技術只能檢測基因表達而忽略其他分子水平變化的局限,曹俊越等人又研發了高通量單細胞雙圖譜測序技術sci-CAR,可以同時檢測上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並成功構建首個哺乳動物器官水平(腎臟)的單細胞雙圖譜
  • 從單細胞窺探生命奧秘 新技術揭開人類細胞生長發育之謎
    之前,11月13日,《科學》還刊登了洛克菲勒大學、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羅特曼·巴蒂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新技術創造的兩個細胞圖譜,以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針對目前大部分單細胞測序技術只能檢測基因表達而忽略其他分子水平變化的局限,曹俊越等人又研發了高通量單細胞雙圖譜測序技術sci-CAR,可以同時檢測上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並成功構建首個哺乳動物器官水平(腎臟)的單細胞雙圖譜。此外,目前的單細胞測序技術依然局限於描述細胞的靜態而忽略了動態變化。
  • Genome Biology丨瞿昆組開發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實驗和分析新技術
    它能夠在單個細胞層次,揭示細胞間在基因結構、基因表達,表觀遺傳狀態等多方面的異質性,在免疫學、神經科學、腫瘤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與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相比,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測序技術無論在實驗方法上,還是數據分析上,均存在巨大挑戰。
  •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17:3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在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多能細胞迅速分裂分化,但是每個器官細胞譜系的調控程序仍不清楚。他們發現,僅紅系細胞簇的增強子可開放(圖1c),也只有胚胎Hba-x基因處於開放染色質中,與成體基因形成鮮明對比。圖1. 早期小鼠器官發生的單細胞染色質圖譜細胞特異性的染色質圖譜接下來,研究人員定義了細胞類型特異性的染色質,用於鑑定常見的生物學過程。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他們發現,僅紅系細胞簇的增強子可開放(圖1c),也只有胚胎Hba-x基因處於開放染色質中,與成體基因形成鮮明對比。早期小鼠器官發生的單細胞染色質圖譜 細胞特異性的染色質圖譜接下來,研究人員定義了細胞類型特異性的染色質,用於鑑定常見的生物學過程。他們以19,453個細胞核作為變量,利用其開放性差異來觀察305,187個基因組區域。圖譜顯示了細胞特異性的開放染色質區域在不同部位的分離(圖2a)。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2017年頡偉和劉江團隊背靠背報導了從小鼠受精後到著床前發育各個階段的胚胎染色質高級結構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結構重組【1,2】。最近,劉江和陳子江團隊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中,CTCF蛋白對拓撲相關結構域(TAD)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詳見BioArt報導:)【3】。
  • 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