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人類胚胎染色質三維結構動態變化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12月5日電(記者蕭海川)探求人類基因奧秘,始終是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國內兩支尖端科研團隊近來攜手攻關,共同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有助於更深一步了解生命發育過程。相關科研成果已通過長文形式發表在新近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這兩支科研團隊分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生殖醫學陳子江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教授領銜。經過努力,科研人員不僅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還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結構域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科研人員表示,此次進行的科學研究解析了人類精子和早期胚胎的高級結構。他們發現在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全基因組層次的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並發現CTCF蛋白從中發揮關鍵作用。

科研團隊還發現,與小鼠、獼猴等其他物種精子不同,人類精子不存在拓撲結構域。他們同時繪製了人類早期胚胎的染色質三維構象圖譜,這對深入理解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臨床意義。

記者了解到,近期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染色質高級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的表達調控密切相關。但染色質結構在配子、胚胎發育中的動態變化一直是未解之謎。因此,探究染色質三維結構在人類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動態變化及機制,對深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
    我科學家「看見」 人類胚胎染色質結構動態變化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延斌)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首次解析人類精子和早期胚胎的高級結構,首次繪製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三維構象圖譜……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陳子江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教授劉江領銜的科研團隊取得了上述新突破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哺乳動物中,染色質三維結構對基因的調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
  • 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體結構
    據中科院網站12月6日消息,染色體三維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的表達調控密切相關。研究染色體三維結構在人類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動態變化和調控分子對於深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有重要的理論和臨床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陳子江團隊合作,對精子及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染色體結構動態變化情況進行了描繪。研究成果於12月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
  • 體細胞核移植中染色質三維結構的重編程以及黏連蛋白的新功能
    然而核移植胚胎的發育能力明顯低於正常胚胎的發育能力,提示這其中可能有表觀遺傳記憶重編程的缺陷。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劇烈的染色體高級結構的重編程。由於細胞數量和實驗手段的限制,此過程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高解析度的動態變化之前一直研究甚少。
  • ...染色質三維結構的重編程以及黏連蛋白在抑制基因組激活中的新功能
    然而核移植胚胎的發育能力明顯低於正常胚胎的發育能力,提示這其中可能有表觀遺傳記憶重編程的缺陷。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劇烈的染色體高級結構的重編程。由於細胞數量和實驗手段的限制,此過程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高解析度的動態變化之前一直研究甚少。
  • Nuleic Acids Res:三維基因組數據的動態染色質可接近性模型
    近年來,以 Hi- C 為代表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揭示了較精細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單元,如 A、B 間隔 (A/B Compartments) 和拓撲結構域 (Topologically Associated Domains , TADs),它們在不同細胞類型、物種內都有保守性,是定量化地理解染色質三維結構形成和功能的關鍵性進展。
  • Nature Plants|首次在單細胞水平揭示植物配子、合子和葉肉細胞的染色質空間結構!
    近年來發表的植物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主要是通過運用原位Hi-C技術在混合的植物組織或器官樣品中獲得,實際上是成千上萬個不同細胞的平均值結構。在本研究中,作者開發了一種植物單細胞Hi-C技術(scHi-C)。利用該技術作者分別解析了水稻精細胞、卵細胞、合子細胞和葉肉細胞等單細胞的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發現每個細胞中染色質的空間摺疊不同,說明染色質的空間結構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結構。
  •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52:5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 研究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染色質運動狀態...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責編丨迦漵真核生物的DNA是通過染色質的形式儲存在細胞核中。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哺乳動物中,染色質三維結構對基因的調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2017年頡偉和劉江團隊背靠背報導了從小鼠受精後到著床前發育各個階段的胚胎染色質高級結構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結構重組【1,2】。
  • 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的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特別研究助理陳雪鵬告訴《中國科學報》,染色體三維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表達調控、發育等密切相關。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細胞功能的發揮、疾病的發生等。
  • ...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
    清華生命學院、醫學院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清華新聞網5月11日電 5月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醫學院那潔研究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孫瑩璞研究組緊密合作,在《自然》期刊發表題為《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研究揭示基因組激活前後表觀遺傳轉換規律》(Chromatin
  • 【中國科學報】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科學家正一步步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12月5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劉江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教授陳子江團隊合作成果。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的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 張勇課題組熱點解讀:RNA聚合酶降解對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影響;單細胞...
    研究者普遍認為,遠程增強子和靶基因空間上的直接相互作用可以調控基因轉錄,但轉錄對於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影響則存在爭議。過去的研究發現轉錄可以招募Cohesin從而調控染色質三維結構,而近期的一些研究卻發現,在早期胚胎中抑制Pol II的轉錄並不會對TAD的結構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闡明轉錄對染色質三維結構的調控作用。
  • 30-nm染色質纖維結構及其動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李國紅研究員主要針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表觀遺傳調控機理開展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並且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其中30nm染色質結構已入選多本國際著名《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教科書,其中包括《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和《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 Lif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 科學家揭示豬早期胚胎發育的三維基因組學重編程規律
    然而豬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及其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目前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近期,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張治華團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王彥芳團隊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趙建國團隊合作在Genome Biology期刊發表論文,構建了豬體細胞染色質三維結構圖譜,追蹤了豬早期胚胎發育過程染色質空間構象重編程過程,並比較了孤雌、孤雄胚胎與體外受精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結構的異同,揭示了在豬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要染色質結構重編程特點。
  • 兩篇Nature首次重建出染色質重塑蛋白-核小體的三維結構
    鑑於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以高度動態的方式發生的,染色質重塑蛋白讓細胞能夠快速地對它們的環境中的變化作出反應---這對啤酒酵母和人細胞都是如此。在介導基因可及性(gene accessibility)時,染色質重塑蛋白對發育和細胞分化是至關重要的;細胞類型是由它們表達的一組基因來確定的,而染色質重塑蛋白有助於確定細胞身份。圖片來自Hopfner Group。
  • Nature:測量單個細胞的染色質可接近性,從而揭示胚胎發育路徑
    2018年3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和位於德國海德堡市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證實細胞類型和發育階段能夠從數千個單細胞的染色質可接近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 也譯作染色質開放性)測量中推導出來。
  • 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的調控
    細胞核內DNA完全展開長達2米,而一般細胞核的直徑僅有10-20微米,因此基因組在細胞核內處於高度摺疊的狀態,同時不斷發生運動變化。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