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加工食品、違規用農藥…青島中院通報危害食藥品安全典型案例

2021-01-08 齊魯網

齊魯網3月14日訊 (記者韓苗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今天,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通報了14起危害食藥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1 】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加工小銀魚

2014年7月至今,被告人馬某某利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等化工產品加工有毒、有害的小銀魚,批發銷售獲利。期間,安某某從事記帳、銷售及安排接送貨物等活動;劉某某根據馬某某安排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等化工原料大量加工小銀魚並發貨、送貨;陳某某跟馬某某打工,根據馬某某安排生產並接貨、銷售。個體商戶李某某明知小銀魚系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進行加工後,仍然購進銷售。

馬某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二十萬元。安某某等人分別被判處一年至二年不等的的有期徒刑,並處一萬元至二萬元不等的罰金。

點評

本案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服務,在當地海鮮市場經營時間較長,影響較大。安某某等人均系打工人員,他們明知馬某某生產、銷售利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等化工原料加工過的小銀魚,仍然參與生產、送貨等行為,與馬某某構成共同犯罪。啟示人們,維護食品安全,人人有責,切不可助紂為虐。

【案例2】頂風作案銷售「巴西牛肉」

施某某系個體工商戶,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間,其明知「巴西牛肉製品」系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而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食品,為獲取非法利益,仍從廣東省番禺市購入「巴西牛肉製品」,對外銷售「巴西牛肉製品、巴西牛腩筋、牛寶等牛下貨」,銷售金額約68萬元。

施某某銷售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銷售的巴西牛肉及牛製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有其他嚴重情節,其行為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四十萬元。

點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項之規定,屬於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即構成犯罪。

【案例3】工業松香用於家禽褪毛並銷售

2016年2月至5月17日期間,劉某某在菜市場經營的家禽屠宰點內,使用國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松香對鴨、鵝進行褪毛並在市場上銷售。案發後,查獲並扣押疑似松香的黃色晶狀固體76公斤、黑色膠狀物質5公斤。經鑑定,主要成分為松香酸(工業松香)。

劉某某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五千元。

點評

使用國家明文禁止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工業松香為鴨、鵝褪毛,並加工成有毒、有害食品進行銷售,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鑑於劉某某主動投案,依法對其從輕處罰。

【案例4】白菜上噴灑含有甲醛成分防腐劑

2016年5月3日,被告人馬某某為使收購的白菜在長途運輸中保持新鮮,指使工人向白菜根部噴灑非食用物質甲醛。公安機關在收購白菜的現場扣押已經噴完甲醛的白菜1500餘公斤,綠色噴壺一把,白色方桶一個,經鑑定,扣押的綠色噴壺和白色方桶內的液體中均檢出甲醛成分,含量分別為116.45g∕kg、267.90g∕kg。馬某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

馬某某在食用農產品運輸、貯存過程中使用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均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點評

《刑法修正案(八)》出臺後,加重對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行為的處罰,只要有生產、銷售有害食品行為即構成犯罪。此案中,馬某某添加禁用食品添加劑,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是食品生產、銷售者保障食品安全,責無旁貸。

【案例5】銷售含有「西地那非」成分的保健食品

 2014年至2017年初,胡某在明知「德國黑金剛」等男性用壯陽類保健食品中含有「西地那非」等西藥成分,通過網絡購買該類男性用壯陽類保健食品,又通過網絡、物流等方式進行批發銷售,銷售金額達18萬餘元。經檢測,被查扣的39種保健食品中含有「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等西藥成分。涉案保健食品總價值為17 397.5元。

胡某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保健食品,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應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點評

「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系列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於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第一批)》中的物質。根據《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的規定,《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上的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案例6】在散裝糧食上噴灑農藥滅蟲

2016年8月1日至4日,王某某在市場內經營糧油店,在其銷售的散裝糧食上噴灑農藥滅蟲,致銷售的糧食受汙染。經檢測,查獲的玉米粒、毛綠豆、五常大米、花生等13種糧食中,均檢測出敵敵畏成分。

王某某其行為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

【案例7】種植大蔥使用農藥甲拌磷

李某某在自己家的蔥地中,使用國家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農藥甲拌磷殺蟲,將大蔥銷售給某大蔥收購點,郭某某到該收購點收集蔥葉帶回養殖場餵羊,導致飼養的34隻羊死亡,價值36760元。經檢測,在大蔥中均檢出甲拌磷成分。

李某某使用國家明文禁止使用的農藥甲拌磷,並對其種植的有毒、有害的大蔥進行銷售,並造成了他人所飼養的羊部分死亡的後果,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三萬元。

點評

經檢測確認,送檢的大蔥樣本檢出含有農藥甲拌磷成分,含量在0.022-0.072mg/kg不等(國家標準限量0.01mg/kg),不符合GB2763-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要求。

【案例8】亞硝酸鹽醃製鹹鴨蛋

2015年4月份至2016年4月份,陶某某從身份不明人處,購進8噸粉狀鹽產品、3噸塊狀鹽產品,使用上述兩種鹽產品醃製鹹鴨蛋,共銷售44624斤。公安機關和食藥、鹽政部門聯合檢查,檢測出陶某某使用的粉狀鹽產品、塊狀鹽產品均不符合GB5461-2000食用鹽標準,且含有亞硝酸鹽。

被告人陶某某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五萬元。

【案例9】工業用火鹼浸泡牛肚

2015年6月份以來,王某某與其妻高某(已判刑)加工生產豬下貨、牛肚等肉製品,2人使用非食用的工業用氫氧化鈉(俗稱工業用火鹼)浸泡牛肚,並將牛肚對外銷售。其中,王某某負責購買原料、烹煮牛肚、添加工業用火鹼,高某負責清洗原料、對外銷售。經鑑定,生產加工的半成品牛肚中的PH值為10.33。

王某某夥同妻子高某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摻入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工業用火鹼,並將添加了工業火鹼的食品對外銷售,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點評

本案系由青島市電視臺記者暗訪發現並報案。「工業用火鹼」系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中的非食用物質。

【案例10】用「吊白塊」加工合成澱粉絲

2015年底以來,董某某未取得任何食品生產許可手續,私自開辦合成澱粉絲(人工翅絲)加工廠。在生產過程中,違法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用物質,並冒用「巨昌」品牌銷售,涉案價值15萬元。經檢測,在其生產的成品及半成品合成澱粉絲中,檢出甲醛次硫酸氫鈉(吊白塊)及甲醛等有毒有害成分。

董某某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八萬元。

【案例11】無證屠宰生豬

2013年5月份以來,趙某夥同妻於某某,在未辦理屠宰手續及許可證的情況下,從周邊養殖戶手中收購生豬進行屠宰,在未經檢驗檢疫的情況下對外銷售。截至案發,共屠宰生豬500餘頭,銷售金額達人民幣80餘萬元。經對趙某屠宰場內當場查扣的二份生豬肉進行檢測,沒有檢出沙丁胺醇、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物質。

趙某、於某某私設生豬屠宰場,從事生豬的屠宰、銷售等經營活動,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在共同犯罪中,趙某系主犯,應按照其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於某某系從犯,依法予以減輕處罰。趙某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於某某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點評

趙某屠宰場的生豬肉雖然沒有檢出沙丁胺醇、克倫特羅(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物質,但是其未辦理屠宰手續及許可證,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案例12】麵條湯料中添加罌粟殼

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間,遲某某在經營小吃部時,為吸引食客,違反國家規定,在加工的麵條湯料中非法添加罌粟殼,至案發生產銷售金額為4萬餘元。經鑑定,依法提取並送檢的麵條湯料中含有嗎啡、罌粟鹼、那可丁。

 遲某某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法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並處罰金幣八萬元。

點評

小小一碗麵條,直接關係到消費者身體健康。本案彰顯了審判機關依法嚴厲打擊犯罪、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安全的決心。

【案例13】用工業鹽假冒加碘食鹽

被告人徐某某在自己家中,以標有「中國高級精鹽」字樣的精製鹽為原料,使用「海藻碘鹽」字樣的包裝材料,進行分裝生產假冒的加碘食鹽。2016年3月份,將17包(每包50千克)精製鹽和加工的60箱「海藻碘鹽」(每箱50袋,每袋400克),分別以每包30元和每箱38元的價格銷售給調味品超市。案發後,在徐某某家中查獲假冒的「海藻碘鹽」44箱(每箱50袋,每袋400克)、大包精製鹽22包(每包50千克)及包裝機等包裝工具一宗。經檢測,查獲的「海藻碘鹽」均為精製工業鹽,不含碘成分。

徐某某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源性疾病,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五千元。

【案例14】製售涼皮摻入非食品原料

2014年初至2015年7月13日,徐某某未辦理生產經營合法手續,為了使生產的涼皮筋道、賣相好,在生產涼皮中加入其從淘寶網上購買的涼皮改良劑、涼皮調面料等物質,又從夜市地攤購買了硼砂,在製售涼皮過程中加入硼砂,共計銷售3000餘斤,銷售金額達7200餘元。經抽樣檢測,查獲的涼皮檢出硼砂301.1mg/kg,涼皮改良劑檢出硼砂24.7mg/kg,涼皮調皮料檢出硼砂14.3mg/kg。

徐某某為牟取非法利益,明知硼砂系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故意在生產涼皮食品過程中摻入,並在市場上銷售,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五千元。

點評

衛生部《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一批)的規定中,明令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硼砂。

[責任編輯:楊凡、崔維莉、韓苗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布會通報典型案例
    韓曉寒 攝  長城網石家莊1月20日訊(記者 韓曉寒)1月19日,石家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市2016年以來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開展情況,曝光十大典型案件。並通報了2016年全市食品藥品執法工作開展情況。
  • 石家莊市食藥監局發布2016年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河北省石家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獲悉,該局於2017年1月19日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市2016年查辦的10起食品、藥品典型案件。這些案例是:1、深澤縣深澤鎮王場小學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案;2、石家莊慧宗商貿有限公司未經許可經營食品案;3、石家莊市鹿泉區元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案;4、北京御生堂集團石家莊製藥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劣藥上清丸案;5、河北嘉泰醫藥經營有限公司向無資質藥房銷售藥品案;6、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許可證審查案;7、裕華區桃李閣餐廳未經許可從事餐飲服務活動案
  • 泰州警方通報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來源:泰州網警 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偵辦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7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9名,3起案件被省公安廳掛牌督辦,破獲全國首例生產、銷售假「太歲」保健品案和全國首例生產、銷售罌粟花粉案,確保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山東公布第10批例食品藥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山東公布第10批例食品藥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2020-11-27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民生無小事,上鐵法院發布《涉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
    2020年10月30日,上海鐵路運輸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涉食品藥品安全案件審判情況通報》以及《上海鐵路運輸法院涉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以下簡稱「典型案例」),其中典型案例包括十件各類型的涉食品藥品安全案件。
  • 眉山多起食品安全違法違規典型案例遭曝光!
    為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眉山市稽查執法工作緊緊圍繞「查案件、保安全、促規範」總目標,通過「春雷行動」「嬰幼兒配方乳粉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大檢查」「散裝白酒專項整治」「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長江十年禁捕」等行動,查辦一批大案要案,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嚴懲一批違法違規主體,務求早發現、早處置,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 河北曝光今年三季度食品藥品八大典型案例
    記者張欣媛攝河北新聞網10月17日訊(記者張欣媛 實習生董源)今天下午,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食品藥品案件查處和投訴舉報情況,同時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食品藥品八大典型案例,涉及食品方面5起、藥品方面3起。
  • 張家界市食安委辦公室公布10起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其中關注度高、代表性強的10起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如下: 一、張家界某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案 2017年3月,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張家界某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經營場所監督檢查時,發現其銷售的同樂瑪卡腦質量可疑
  •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烤肉店使用罌粟殼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5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廣泛收集案件線索,深入開展調查取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了一批涉案金額高,違法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篩選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公布食品藥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第九批)
    堅決落實「四個最嚴」 全力守護食藥安全——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公布食品藥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第九批)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出臺《關於在食品藥品執法辦案中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若干問題的意見》,要求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定不移落實
  • 山東省高院公布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齊魯網3月16日訊(記者 李俊峰 王晴晴)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今天通報2016年度山東法院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有關情況,並公布四起典型案例
  • 關於印發揚州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的通知
    一、市食藥監局(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食品藥品安全綜合協調,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組織查處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負責全市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指導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工作;負責食品、保健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管理和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負責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後的監督管理;負責收集匯總、統一發布食品藥品安全信息;會同市衛計委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 青島中院發布涉外商事審判中英文白皮書和典型案例
    5月11日,青島中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青島法院2016-2019年涉外、涉港澳臺商事審判中英文雙語白皮書和調解典型案例。案例4:陳某訴臺灣某食品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一、基本案情】原告陳某與被告臺灣某食品公司籤訂了《房屋租賃合同》,約定臺灣某食品公司租賃原告位於青島香港花園的一處房屋作為酒店及辦公使用。
  • 鹹寧市公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十大案例
    楚天都市報12月26日訊(記者周鵬 通訊員紀甜一)今天上午,鹹寧市召開新聞發布會,該市將以「最嚴厲的處罰」落實到食品安全行政執法、刑事司法各個環節,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今年該市共辦理食品相關案件106起,公安機關辦理涉食藥犯罪案件26起。成功破獲一起售賣保健品詐騙案件,抓獲嫌疑人58人。
  • 食品安全,你必須知道的這些!
    》(以下簡稱「通報」)和《上海鐵路運輸法院涉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以下簡稱「典型案例」)。上鐵法院將始終堅持以服務保障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食品安全戰略為己任,進一步充分發揮食品藥品安全案件審判職能,嚴厲打擊危害食藥品安全犯罪,依法審理涉食品藥品安全糾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合法權益,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 山西省市場監管局公布食品、藥品違法典型案例
    日前,山西省市場監管局將2019年6月以來,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查辦的部分食品、藥品違法典型案例向社會進行了公布。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屬無證非法經營行為。根據《關於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辦案機構將該案移送大同市公安局調查處理。
  • 公安部公布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依法打擊制假售假犯罪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公安部公布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為進一步深化打擊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偽劣商品違法犯罪,保持對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嚴打高壓態勢,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公安部4月22日對外公布公安機關打擊危害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制假售假犯罪十起典型案例。
  • 漣源公安一偵辦案例入選中央依法治國辦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為充分發揮執法司法的引導規範功能,中央依法治國辦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監局等部門,發布了15件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其中,漣源市公安局治安大隊辦理的李某等人生產銷售假藥案被列為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 無食品生產許可、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山東曝光食品安全十個典型...
    ,打擊製售假冒偽劣食品專項行動工作成效,落實五個一批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的要求,11月22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畜牧獸醫局聯合召開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典型案例發布會。
  • 安徽發布破壞環境和食品安全十大案例 毒包子、甲醛臭豆腐案上榜
    後經法院審理認為,朱某某等四人違反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法規,銷售死因不明的禽類,足以造成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其行為均已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根據四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分工,應判處四人相應的有期徒刑和罰金。 案例六:六安裕安區檢察院:成功監督一起「毒豆腐」案件 案件實例:為了讓臭豆腐不腐爛,竟然在臭豆腐中加入甲醛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