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布破壞環境和食品安全十大案例 毒包子、甲醛臭豆腐案上榜

2020-11-23 人民網安徽站

案例五:蚌埠市檢察院:監督移送一起銷售病死家禽案件

案件實例:2015年1月,被告人朱某某、王某某、吳某某明知丁某某的養雞場內死亡的雞死因不明,為牟取非法利益,仍購進 290 只死雞並加工銷售流入市場。

檢察官說法:在市場監管部門移送案件線索之後,蚌埠市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夯實證據基礎,並依法對該四人提起公訴。後經法院審理認為,朱某某等四人違反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法規,銷售死因不明的禽類,足以造成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其行為均已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根據四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分工,應判處四人相應的有期徒刑和罰金。

案例六:六安裕安區檢察院:成功監督一起「毒豆腐」案件

案件實例:為了讓臭豆腐不腐爛,竟然在臭豆腐中加入甲醛溶液。2015年5月初,裕安區檢察院偵監科幹警在瀏覽《大別山晨刊》時,一則關於行政機關查處臭豆腐作坊的信息引起了檢察幹警的注意。集體商討後,偵監部門認為該案可能涉嫌食品安全領域犯罪,立即與市場監督管理局取得聯繫,了解調查過程和處置情況並調取了涉嫌犯罪移送書及相關材料。

據查,涉案犯罪嫌疑人王某,31歲,湖南湘潭人,去年4月份來到六安經營「湖南臭豆腐」小吃。王某每天要製作上千塊豆乾,隨著氣溫升高,當天沒能售完的臭豆腐第二天就全壞了。在得知往臭豆腐中滴入甲醛可以使豆腐不腐,王某立即從化工站採購了10瓶甲醛溶液用於豆腐防腐。此後王某大量生產並儲存臭豆腐,除自己零售外,還批發給六安、合肥等地其他小吃經營者。經過檢驗,現場查獲的臭豆腐及滷水中均含有甲醛。

檢察官說法:甲醛是用途廣泛的化工產品,它對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且具有強致癌性,禁止用於食品生產。2015年6月12日,六安市裕安區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生產甲醛「毒豆腐」的犯罪嫌疑人王某依法批准逮捕。目前,該案已起訴至當地法院。

案例七:馬某等人非法運輸電鍍汙泥案

基本案情:2015年7至9月間,懷遠縣徐圩鄉居民馬某夥同尚某某、邵某某、邵某等人,出於獲利目的,在未取得環保許可的情況下,與部分電鍍生產企業內部人員預謀,多次從山東臨沂、江蘇崑山非法運輸電鍍汙泥(屬於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他們陸續將700噸電鍍汙泥在懷遠、蒙城等地傾倒掩埋,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其行為涉嫌汙染環境罪。

監督過程:2015年9月,懷遠縣檢察院獲悉汙染環境案線索,立即到環保部門調閱相關材料,經審查認為可能涉嫌犯罪。懷遠縣檢察院遂監督該縣環保局將該案線索移送公安機關。10月,省、市、縣的檢察、公安、環保部門就該案召開聯席會議,專門研究該案的處理問題。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案件點評: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但近年來,汙染環境、破壞環境資源的犯罪案件時有發生。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馬某等五人,為一己私利,非法傾倒處置數百噸含有重金屬成分的危險廢物,給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八:曹某某汙染環境案

基本案情:2014年11月份,犯罪嫌疑人曹某某在濉溪縣投資30萬元建了座熔鉛廠,未辦理經營許可證便投入生產。2015年3月,濉溪縣環保局執法人員檢查發現,該廠使用廢舊鉛蓄電池,回收提煉加工鉛錠,廠區內存有已拆解的廢舊鉛蓄電池10噸,已提煉的鉛錠17塊,每塊重1000斤。

監督過程:該案由該縣環保局移送濉溪縣檢察院審查把關。濉溪縣檢察院審查認為,熔鉛廠無任何汙染物處理設備,其生產行為對當地環境造成了損害,曹某某涉嫌汙染環境犯罪,建議環保部門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處理。2015年4月,濉溪縣檢察院對公安機關送達了《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2015年4月15日,公安機關主動立案偵查。

案例評析:環境關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切實擔負起保障民生的責任。濉溪縣人民檢察院及時監督公安機關對汙染環境犯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對維護民生民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案例九:蘇某等非法採砂案

基本案情:2014年12月,在淮河淮南段潘集區祁集鎮黃崗渡口上遊90米,蘇某某的非法採砂船與常某某的無證非運輸船,在非法採砂裝載作業期間,因船舶積配載不當、嚴重超載,造成非運輸船沉沒,事故造成1人死亡。

監督過程:淮南市檢察院接到省檢察院轉辦的當事人控告材料後,認為該事件涉嫌刑事犯罪,遂向淮南市水利局發出《建議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函》。公安機關隨即對該案立案偵查。

案例評析:河道非法採砂嚴重威脅淮河河勢穩定和堤防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此案的成功監督充分彰顯了檢察機關在保護民生民利、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方面的主動性和實效性。

案例十:俞某某濫伐林木案

基本案情:2014年10月,黃山金地林場的俞某某,違反森林法規定,組織人員在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地點以外的山場採伐林木,數量較大。經測定,採伐林木蓄積達38.98立方米。

監督過程:2015年3月中旬,黃山區檢察院在走訪過程中,聽到群眾反映金地林場濫伐林木情況嚴重,便立刻與烏石林業站聯繫,了解到金地林場負責人俞某某,組織他人在規定地點以外,採伐林木,已涉嫌濫伐林木罪,遂建議森林公安立案偵查。後來,黃山區檢察院又向森林公安機關發出《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公安機關收文後主動作出立案決定。

案例評析:森林是黃山市的重要生態資源和旅遊資源,黃山區是林業大區。濫伐盜伐現象屢禁不止,勢必對當地和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威脅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中,黃山區檢察院主動發現案源,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有力打擊了濫伐林木行為。

相關焦點

  • 浙江溫州公布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網絡圖保健食品添加處方藥、甜蜜素饅頭、境外疫區凍品……8月10日,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關工作情況及十大典型案例採用大量添加白砂糖進行多次浸泡、熬煮工藝生產的糖幹海參,其中不耐高溫的營養基質遭到破壞,糖尿病人群食用後易加劇病情,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法院打擊此類犯罪,有利於淨化市場環境,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米酵菌酸、植物基食品等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學術界觀點。
  • 鹹寧市公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十大案例
    據介紹,該市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包括案件查辦、保健食品、校園食品、農產品等四大方面,並公布了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十大典型案例。案例一:鹹寧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案2019年8月,鹹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鹹寧某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5月20日生產的某小點餅乾的不合格檢驗報告。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
    原標題: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關注 進口冷鏈食品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數十位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熱點事件作了系統梳理和科學解讀。
  • 湖北通報「環保專項」十大典型案例 635人因破壞生態環境被起訴
    此次發布的十個典型案例分別為:黃岡市檢察院依法建議移送全省首例涉嫌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犯罪案件;仙桃市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二名重大責任事故致嚴重汙染環境案犯罪嫌疑人;隨州市曾都區檢察院依法辦理一起超標排放有毒物質汙染水源案;通山縣檢察院依法追捕一起嚴重汙染環境犯罪案中三名漏犯;荊門市掇刀區檢察院嚴肅查辦一起濫伐林木「頂包案」背後的森林公安瀆職窩案
  • 浙江發布食品保健食品銷售欺詐十大典型案例
    6月23日,浙江省食安辦發布食品保健食品銷售欺詐十大典型案例。記者了解到,這些典型案例將在已啟動的全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百場」宣傳活動中,以微電影、知識展覽、科普講座等形式傳播,旨在讓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提高防範意識和能力,從源頭上遏制虛假宣傳高發勢頭。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米酵菌酸、植物基食品等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學術界觀點。
  • 十大致癌食物黑名單公布 多種你意想不到的食物均上榜
    最近,網上流傳的10大致癌食品黑名單中,醃菜就被列入其中。  根據國家食品醬醃菜衛生標準範圍管理的相關規定,每千克醃菜不得超過20毫克的亞硝酸鹽,人們食用的醬醃菜無外乎來自兩個途徑:自己製作和市場購買。
  • 山東省高院公布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涉及多個罪名,審判實踐中,罪名適用主要集中在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還有少部分案件根據證據情況和有關法律規定,以非法經營罪等定罪處罰,案件定性更加精準,有助於提升打擊犯罪的效果。第三,刑罰適用「一高一低」。為徹底剝奪犯罪分子非法獲利和再次犯罪的能力,財產刑懲治力度不斷加大,去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罰金刑適用比例高達87.68%。
  • 甲醛加工食品、違規用農藥…青島中院通報危害食藥品安全典型案例
    今天,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通報了14起危害食藥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安某某等人均系打工人員,他們明知馬某某生產、銷售利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等化工原料加工過的小銀魚,仍然參與生產、送貨等行為,與馬某某構成共同犯罪。啟示人們,維護食品安全,人人有責,切不可助紂為虐。
  • 山西省公布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自2018年5月開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334件691人,提起公訴212件453人,已判決案件均系有罪判決。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檢察機關開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總體情況,向社會公開發布山西省檢察機關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十大典型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
  •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烤肉店使用罌粟殼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5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廣泛收集案件線索,深入開展調查取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了一批涉案金額高,違法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篩選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案例
    江蘇法院於2019年7月1日正式啟動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近一年來,各環境資源法庭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著力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審結了一批涉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創新探索了一系列案件審判規則,以「司法利劍」全力守護「自然之美」。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現將各環境資源法庭審結的、具有示範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向社會發布。
  • 世界十大健康食品和十大垃圾食品
    十大對身體最有害食品:  1松花蛋(含鉛)2臭豆腐(損五臟之氣)3味精(更不能加溫;最多用少量拌涼菜;影響生殖系統,懷孕時影響下一代)4鹹菜等醃製類(致癌)5方便麵(含防腐劑)6葵花籽(影響肝功)7豬肝(膽固醇過高
  • 襄陽發布2019年度環境狀況公報及今年前5月環境違法十大典型案例
    今天(6月3日),襄陽市生態環境局對外發布《2019年襄陽市環境狀況公報》。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評價,2019年襄陽市市級和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均為100%;2019年度襄陽市區空氣品質為優良的天數有229天,優良天數所佔比率為62.7%。
  • 浙江金華查處商標侵權十大典型案例,食品商標侵權影響食安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褚旭婷)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商標也是一種重要的智慧財產權。日前,金華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侵犯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分別為:金華市金磐開發區尚美副食品商行侵犯「牛欄山」商標專用權案,武義縣泉溪曉彤旅遊休閒用品廠侵犯迪士尼註冊商標專用權案,東陽市藍月亮襪業有限公司侵犯「光腿神器」等商標專用權案,浙江聖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侵犯「FFF」、「Peppa pig」等商標專用權案,金華市婺城區泰後家居用品商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案,蘭谿市歐貝德食品有限公司侵犯
  • 安徽食藥監通報8批次食品不合格 合家福超市上榜
    安徽食藥監通報8批次食品不合格 合家福超市上榜來源:聯商網2017-08-03 15:02聯商網消息:8月2日,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公布2017年第30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通告》。據通告顯示,在抽檢4類食品555批次樣品中,共計8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其中,糧食加工品337批次,全部合格;食用農產品78批次,合格75批次,不合格3批次;速凍食品78批次,合格77批次,不合格1批次;飲料62批次,合格58批次,不合格4批次。
  • 石家莊市食藥監局發布2016年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是:1、深澤縣深澤鎮王場小學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案;2、石家莊慧宗商貿有限公司未經許可經營食品案;3、石家莊市鹿泉區元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案;4、北京御生堂集團石家莊製藥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劣藥上清丸案;5、河北嘉泰醫藥經營有限公司向無資質藥房銷售藥品案;6、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許可證審查案;7、裕華區桃李閣餐廳未經許可從事餐飲服務活動案
  • 【榮耀海法】海州法院一篇案例入選最高院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
    【榮耀海法】海州法院一篇案例入選最高院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2020-11-26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打擊破壞環境和危害食藥安全犯罪
    這也是寧夏檢察機關自2014年3月部署開展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以來,一以貫之的理念。     活動開展初期,自治區各級檢察院通過走訪行政執法機關、查詢信息平臺、關注新聞媒體相關報導等,對近年來發生的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行政處罰案件進行梳理,摸排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等案件線索,並藉助新聞媒體、網絡,充分發動群眾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