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省派曹縣鄉村振興服務隊10名隊員進駐菏澤市曹縣莊寨鎮,其中,有一名90後女青年凌海燕。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很多同學進名企年薪幾十萬,但她毅然選擇把青春拋灑在基層一線,她說,在基層看到村民們一張張開心的笑臉,比實現財富自由更有成就感。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在基層幫扶已有一年多,她早已習慣向外人推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大莊寨」!
凌海燕(中)與養殖大戶交流核桃種植情況
「看到他們的笑臉比實現財富自由,更有成就感」
在北京大學讀研期間,凌海燕在學生會擔任幹部職務,這讓她有了很多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
「讀研期間,我曾經到四川省樂山市一個貧困縣的衛計局掛職。有一天,我和同事到村裡了解政策落實情況,早晨6點就出門了,要坐4個小時的車才能到地方,而且那段山路還經常發生泥石流,隨時都可能會有危險。」凌海燕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這件事對她觸動很大,讓她覺得通過自身努力減輕貧困人口就醫負擔,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所以在畢業的時候,她放棄了繼續讀博,毅然選擇了考選調生。
「研究生畢業後,我也有部分同學選擇了進入一些知名企業,年薪都能達到幾十萬。但是,我覺得在基層看到村民們一張張開心地笑臉,比實現財富自由更有成就感。雖然有時你可能不知道他在笑什麼,但我心裡是說不出的高興。」凌海燕說,在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校長說過一句話讓曾經迷茫的她堅定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式。校長說:只要我們確信,確信良知、確信美好、確信未來,就會堅守正確的價值判斷,所有的糾結和艱辛都會成為財富,成為歲月長河中最寶貴的禮物。
凌海燕(中)到白茅東村了解村內情況
畢業後的凌海燕通過選調生考試來到了山東省財政廳工作,還沒來得及分配具體科室的她緊接著就被派往老家淄博的一個街道辦事處工作,在基層當起了一名真真正正的「辦事員」。可「辦事員」剛剛當了一個多月,凌海燕又根據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入省派曹縣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曹縣莊寨鎮當起了「服務員」。
「凌海燕是我們隊裡唯一的女同志,北大碩士研究生畢業,工作很認真,主動承擔隊裡的任務,常常好幾個周不回家。來了以後,她第一年就掛職副鎮長,第二年掛職曹縣財政局副局長,非常優秀。」談起隊員凌海燕,省派曹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劉興磊口中是滿滿的肯定。
「路更寬了、燈更亮了,都會覺得很驕傲」
莊寨鎮白茅東村和白茅西村是凌海燕和組長劉坤、隊員白傳之的幫扶村,主要牽頭任務是綜合保障協調和鄉村文明建設。在4月底的溫暖春風裡,前往白茅東村的路上,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看到一條7公裡長的公路,路面平坦寬敞,車輛暢通無阻。「這條路叫蔡鍾路,是連接白茅東村和白茅西村的一條主路。之前這條路的路況很差,可以說是大坑套小坑。」凌海燕說,來到莊寨鎮後,他們動手拍攝了一部關於道路情況和村民訴求的專題片《路啊!路》,引起了相關部門重視。在服務隊隊長劉興磊的帶領下,隊裡向有關部門爭取了2100萬元的資金,為村民修好了這條路。
平坦的蔡鍾路
走進白茅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並不是整齊的房屋,而是道路上一根根的路燈。「我們村的路燈因為之前搞綠化時不小心挖壞了,也一直沒修,這件事讓服務隊記心裡了。隨後,他們想辦法為村裡安裝了233盞太陽能路燈。」白茅東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克來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服務隊還為每戶村民在屋外規劃了一個花圃,裡面都種滿了花,現在花也都長出來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白茅東村安裝了233盞太陽能路燈
在白茅西村村委會的後面,有一座新建的戲曲文化廣場,廣場上建設了一個鄉村大舞臺。從遠處看,鄉村大舞臺整個布局宛如一位戲中的旦角坐在那裡,臺上的背景牆就是這位旦角的面部,舞臺的中央呈現出的是她的衣衫,舞臺的底角就如同她的裙擺一樣。「自從建了這個戲曲文化廣場後,每天吃過晚飯,村民都會來到這跳舞、扭秧歌等,評價都很好!」白茅西村村委會會計許銀中說,在服務隊來之前,戲曲文化廣場和鄉村大舞臺這塊地方就是一塊荒地。
白茅西村戲曲文化廣場
省派曹縣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莊寨鎮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了,眼看著白茅東村和白茅西村一點一滴的變化,凌海燕也頗有感觸:「當我來到基層後,看到基層的工作紛繁複雜、千頭萬緒,但作為服務隊的一員,看到幫扶村的路更寬了、燈更亮了、老百姓笑了,都會覺得很驕傲。」
請看「我們」繁華美麗的大莊寨!
「我經常會邀請我的同學來莊寨鎮來玩,我會告訴他們:請看『我們』繁華美麗的大莊寨。」凌海燕是山東淄博人,初到莊寨鎮時,很多時候聽不懂當地村民說的話,但是久而久之,她已經習慣當地村民說的話,與這裡的感情越來越深,說到莊寨時更多時候用「我們」。
在白茅東村的南邊,有一片望不到邊的田野,在這裡種滿了核桃和小麥。見到凌海燕來看經濟作物的情況,路過的核桃種植大戶王世庫慌忙停下腳步,高興地拉著凌海燕去他的地裡:「海燕妹妹,走,去的我地裡看看我種的核桃和小麥,都長得老高了。」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一問得知,在服務隊沒有來之前,王世庫是一名無業人員,服務隊來了之後,凌海燕帶著他多次前往萊西、淄博等地考察經濟作物品種,還幫他解決了用地、用水、用電等問題。現在,王世庫已經擁有核桃140畝、小麥100畝,可以算得上白茅東村的大戶人家了。
正在建造的白茅西村產業園車間
白茅東村發展種植,白茅西村發展產業園,這是凌海燕與隊友劉坤、白傳之對這兩個村的規劃方向。在白茅西村的北邊是一處建設用地,一座面積2000平方米的樣板車間已出現雛形,在這個車間的旁邊還有一處已經打好地基、施工好的水泥地。凌海燕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介紹,這片產業園區叫做新本宜村級產業園,又叫做鄉村振興共享車間,除已經建設好的廠房之外,還有3座規模更大的樣板車間。「莊寨鎮主要以木料板材加工為主,產業園的定位是生產小型家具和工藝品,施工完成投入使用之後,年產值預估可達4億到5億之間。」凌海燕說。
與苗圃園合作的綠植
廠房的前面是一片綠化帶,裡面種植了許多綠植。「這裡的綠植是與苗圃園進行合作,綠植成熟之後,一部分可以用建設村裡面的道路,另一部分苗圃園區進行回收,增加一部分的收入。」凌海燕說,為了保養這些綠植和清理工業園區內的衛生,服務隊專門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公益崗位,幫助一戶貧困戶解決沒有工作的問題,每天能收入80元錢。此外,綠化帶的甬道是用以前村裡廢棄的養豬棚的牆磚所拼裝而成的,達到了廢物再利用,而且又美觀。
凌海燕的朋友圈寫著: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我們校歌裡有的一句話,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在校園的時候我們看到是未名湖水,走出校園就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到服務隊之後,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點開凌海燕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她的個人介紹寫著這麼一句話: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意為一方面要看的很高,另一方面又要踏實。實際上,凌海燕也是這樣做的。
【來源:大眾網菏澤】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