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天球演示裝置
專利號:200610044389.5 本專利項目是一種用於天文知識普及、天文、地理教學的演示裝置.該裝置用全新的演示方法來模擬地球自傳、漸變的晝夜更替和天體周日視運動等天文現象. 該裝置不同於現有技術生產的產品:用手撥動透明圓球轉動,用以演示從天球以外看天體視運動的傳統演示方法.而是通過由模擬地球自轉,星空受激發光,可視緯度控制,星空景象攝錄無線傳送,演示程序遙控等部件組成的演示裝置.該裝置可遙控選擇模擬演示:地球自轉及晝夜更替,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和其它天體的周日視運動,以及在地球任何緯度看到的變換的閃爍星空景象.通過演示,使有關天體視運動規律和天文現象的成因
-
真實的太陽系行星運動更神奇
我們被教科書太陽系運行配圖誤導了麼?在我們的常見課本中,太陽系的8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配圖一般是下圖這樣。而真實的行星運動,並不在一個圍繞恆星的固定盤面上。甚至包括恆星,星系…在更大的一個參照系內,自身均是如此。
-
X行星與抵抗運動
最近主流媒體有許多關於科學家可能發現到X行星的新聞。媒體又將它稱為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1/feature-astronomers-say-neptune-sized-planet-lurks-unseen-solar-systemhttps://en.
-
九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
後來,發現冥王星的質量低於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34;,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因此,從&34;改為&34;就不難理解了。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因此,從「九大行星」改為「八大行星」就不難理解了。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為八大行星?
天文學家為了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於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制定了相關標準,而冥王星因為不符合行星定義,因此被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中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分為三種:行星、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我們現在來看一下行星的定義:①圍繞太陽運轉;②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自身形狀要近似一個球體;③軌道附近不得存在比它質量更大的天體而冥王星並不符合第三條要求,因其軌道特殊(比較扁,而且傾角還大,與黃道面存在一個17度的夾角),它的近日點甚至比海王星的近日點還要近
-
太陽系行星群圖
,它是一顆G2主序星,佔據了太陽系所有已知質量的99.86%,太陽系內的天體在太陽引力的約束下運動。,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
太陽系究竟有幾大行星
太陽系究竟有幾大行星 原標題: 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太陽系裡最有生機的一顆行星。然而,直到現在,關於太陽系裡究竟有多少大行星,仍然是天文學家們探索研究的課題之一。
-
太陽系新行星定義……蔣世仰
(節選)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蔣世仰在《2007科學發展報告》中撰寫文章指出,在2006年8月13到25日的第27屆大會上,在進行深入討論後經過表決確定了新星定義和相關的矮行星與太陽系小天體的分類與規範。文章根據歷史順序,較系統地介紹這個問題的發展脈絡。
-
第九大行星出世?NASA:巨大行星暗藏太陽系
研究人員解釋道,這可能是一顆未知的行星。有可能就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顆行星的引力會會使得整個太陽系平面擺動,這些星體軌道的擺動也是由他帶來的。 Batygin博士說,沒有其他的模型可以解釋這些高軌道傾角的怪事,除非是第九大行星提供了一個額外的引力,否則不符合天體運動規律。
-
科普:太陽系是扁平的?真實太陽系運動軌跡,超出你的想像
太陽系行星行列呢?所謂的黃道平面是各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時形成一個軌道平面,各大行星運行軌道都在這個平面上,唯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不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與黃道平面形成了一個17°的傾斜角,由於冥王星運行軌道不在黃道平面上,又或者科學家出於情感因素覺得冥王星影響了太陽系的「美觀」,因此最終把冥王星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沒有了冥王星的太陽系,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與行星之間的距離
太陽系八大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陽系,指的是以太陽為中心的恆星系。
-
行星的運動軌跡,你知道多少?
太陽系內各個行星的運動有其獨特的特點,但都存在著一定的規律,他們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不停的自轉。行星的自轉。行星繞在自己的軸線旋轉就是行星的自轉。行星的軸線是指一條貫穿南北的假象線。每顆行星的自轉軸傾角都各不相同,八大行星中,除金星自東向西自轉外,其它都是自西向東旋轉。克卜勒定律。克卜勒定律也稱克卜勒「三大定律」是克卜勒發現的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這三條行星運動規律對天文學意義非凡,不僅徹底擊毀了託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還完善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
北極星是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嗎?
而行星一般比恆星要小很多,質量必須小於太陽的0.8%以上,本身不發光發熱,只有依靠反射恆星光芒才能夠被人類看到。我們太陽系裡,太陽是唯一恆星,質量佔有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系八大行星和若干矮行星、幾百顆衛星、無數彗星、小行星等所有天體加起來,只佔總質量的0.14%。
-
太陽系八大行星要多個「兄弟」了?「第九行星」或已被鎖定
太陽系八大行星要多個「兄弟」了?「第九行星」或已被鎖定宇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個詞語。雖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人類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提供了條件,但除了從事該行業的人對這方面知識有了解外,我們外行人對宇宙這個名詞知道的並不多。只知道它很大,很廣,人類在它面前很渺小而已。
-
太陽系八大行星,有的行星沒有衛星,最多的行星擁有超過69顆衛星
宇宙有兩個基本的特性,一是物質性,宇宙是有各種天體組成的,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星雲、星際物質等等;二是運動性,宇宙是在不斷的運動之中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宇宙中的各種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從而形成了天體系統。
-
太陽系是扁平的?真實的太陽系模擬運動軌跡圖,超出你的想像
,為什麼冥王星會被踢出太陽系行星行列呢?所謂的黃道平面是各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時形成一個軌道平面,各大行星運行軌道都在這個平面上,唯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不在,冥王星的運行軌道與黃道平面形成了一個17°的傾斜角,由於冥王星運行軌道不在黃道平面上,又或者科學家出於情感因素覺得冥王星影響了太陽系的「美觀」,因此最終把冥王星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沒有了冥王星的太陽系,
-
太陽系最全行星!太震撼了!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在直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行星,其餘的天體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軌道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是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最左側是太陽,向右依序為水星、金星、形成。
-
科技知識:太陽系八大行星之類地行星
宇宙浩如煙海,而我們所熟知的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當中一個小小的星系。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圍繞著太陽運轉的有八大行星,而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主要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被稱之為類地行星。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
-
為什麼「旅行者」號探測器不能從太陽系運動的反方向飛出太陽系?
為了講清這個問題,先說一下太陽系的結構特點,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面叫做黃道面,太陽系的其它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也幾乎都在黃道面運行。一,從地球發射的飛行器如果不考慮具體任務性質,只想離開太陽系,那它有4種明顯的方向,1,沿著黃道面且重直於太陽系公轉運動方向(向左或向右是一樣的);2,垂直於黃道面方向(向上或向下是一樣的);3,與太陽公轉運動同方向;4,與太陽公轉運動反方向。其中第1種除了受到幾大行星的些微影響以外,與第2種是一樣的,都是以速度V飛離太陽系,這沒什麼可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