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多能性幹細胞不依賴於TRF2的染色體末端保護機制

2020-11-30 生物谷

2020年11月29日訊/

生物谷

BIOON/---

端粒

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它保護我們的DNA,確保細胞健康分裂。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幹細胞

中的

端粒

保護機制是極其獨特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2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RF2-independent chromosome end protection during pluripotency」。

敲除TRF2的胚胎成纖維細胞中的染色體融合,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60-y。

在過去的20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了解端粒如何保護染色體末端不被錯誤地修復和連接在一起,畢竟這對我們理解癌症和衰老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健康的細胞中,這種保護是非常有效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端粒會逐漸變短,最終變得如此之短,以至於它們失去了一些保護功能。在健康的細胞中,這導致了我們的健康和體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相反,端粒的縮短對

腫瘤

的發展構成了一道保護性的障礙,癌細胞要想無限期地分裂,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在成年身體中,除了

幹細胞

和配子外的所有細胞都是體細胞。在體細胞中,我們知道一種稱為TRF2的蛋白有助於保護端粒。它結合併穩定一種掩蓋染色體末端的環狀結構:t環(t-loop)。當TRF2蛋白被移除時,這些t環就不會形成,染色體末端就會融合在一起,從而殺死細胞。

然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當小鼠胚胎

幹細胞

中的TRF2蛋白被去除後,t環繼續形成,染色體末端仍然受到保護,這些

幹細胞

基本不受影響。

當胚胎幹細胞分化為體細胞時,這種獨特的染色體末端保護機制就會消失,t環和染色體末端保護都會依賴於TRF2。這表明體細胞和

幹細胞

保護染色體末端的方式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論文第一作者、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DNA雙鏈斷裂修復代謝實驗室博士生Philip Ruis說,「如今我們知道幹細胞中t環的形成不需要TRF2,我們推斷一定有其他因素做同樣的工作或不同的機制來穩定這些幹細胞中的t環,我們想知道它是什麼。出於某種原因,

幹細胞

進化出了這種獨特的保護其染色體末端的機制,這種機制與體細胞中的不同。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它們有這種機制,但這很有趣。它開啟了許多問題,將使我們在未來的許多年裡忙個不停。」

這些研究人員還幫助澄清了多年來關於t環本身是否在保護染色體末端方面發揮作用的不確定性。他們發現,具有t環但沒有TRF2的

幹細胞

的端粒仍然受到保護,這表明t環結構本身具有保護作用。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DNA雙鏈斷裂修復代謝實驗室團隊領導Simon Boulton說,「我們的研究並沒有完全違背多年來的端粒研究,而是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對它進行了完善。基本上,我們證實了

幹細胞

保護它們的染色體末端的方式與我們之前所認為的不同,但這仍然需要t環。更好地了解端粒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它們如何保護染色體的末端,可以對導致過早衰老和癌症的潛在過程提供至關重要的新見解。」

這些研究人員將繼續開展這項研究,旨在詳細了解體細胞和胚胎細胞的端粒保護機制。(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Phil Ruis et al. TRF2-independent chromosome end protection during pluripotency.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60-y.

2.Researchers uncover the unique way stem cells protect their chromosome ends
https://phys.org/news/2020-11-uncover-unique-stem-cells-chromosome.html

相關焦點

  • 胚胎幹細胞保護染色體末端的獨門秘笈
    圖片來源:Pixabay根據癌症研究中心(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CCR)科學家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胚胎幹細胞有一種獨到的方法來保護端粒。端粒作為染色體兩端的結構,隨著每次細胞分裂而縮短。
  • Nature:幹細胞的端粒保護機制與眾不同_資訊中心_儀器信息網
    在體細胞內,端粒結合蛋白TRF2發揮著端粒保護作用。它結合併穩定端粒末端的t環(t-loop)結構,從而阻止染色體末端被識別為DNA損傷。在去除TRF2蛋白後,t環無法形成,染色體末端融合在一起,形成義大利麵狀的染色體,最終殺死細胞。
  • Nature背靠背|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在哺乳動物中,端粒的保護是由關鍵蛋白TRF2所介導的,TRF2會結合在染色體的末端,確保基因組的穩定性【1,2】。迄今為止,在被檢測過的所有細胞系中,TRF2的敲除都會使得染色體出現末端融合的現象。但是TRF2的敲除在胚胎幹細胞中的表型是什麼樣的還不得而知。
  • Nature背靠背 | 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一般來說,這種保護作用是由端粒蛋白複合體(Shelterin complex)所實現的,端粒蛋白複合體會結合在末端端粒重複序列上,阻止染色體末端與末端的融合。末端融合會造成基因組的不穩定性。在哺乳動物中,TRF2會通過形成T環結構保護端粒末端,並通過抑制引發染色體末端融合經典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TRF2是迄今為止檢測到的超過700個細胞系中對細胞增殖非常關鍵的因子,而且在小鼠中Trf2敲除也是致死的【1】。
  •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揭示端粒t環保護染色體機制
    他們揭示了這種稱為t環(t-loop)的環狀結構的纏繞和解開如何阻止染色體的末端被識別為存在DNA損傷,而且還揭示了這一過程是如何受到調控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1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DK phosphorylation of TRF2 controls t-loop dynamics during the cell cycle」。
  • Nature:揭示胚胎幹細胞利用獨特的策略保護它們的染色體末端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通常而言,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隨著細胞的每次分裂而縮短。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胚胎幹細胞(mESC)有一種獨特的方式來保護它們的端粒。
  • TRF2介導的端粒保護在多能幹細胞中是非必需的
    TRF2介導的端粒保護在多能幹細胞中是非必需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5:57:33 近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Eros Lazzerini Denchi及其研究小組發現
  • 發現小鼠幹細胞多能性關鍵基因決定簇
    這是繼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證明iPS細胞具有全能性後,在「幹細胞多能性維持機制」這一國際競爭最激烈的領域獲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此項研究成果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遺傳發育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共同完成,相關論文2010年4月10日在線發表於《生物化學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GENE DEV:鈍性末端端粒亦可保護染色體末端
    7月18日,GENE DEV雜誌在線報導,在被子植物中科學家發現不同於以往認識的鈍性末端端粒保護結構。單鏈端粒DNA突出結構,被認為是進化上保守的基本結構元件,發揮保護染色體末端的重要功能。以前人們認為,此DNA突出結構在端粒部位的形成,由前導鏈機制複製導致。此過程涉及一種機制尚不清楚的DNA複製後鈍性末端處理。
  • 幹細胞染色體分離機制的新發現
    幹細胞在regenerative medicine領域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工具之一,因為幹細胞是一種萬用細胞類型,能夠產生我們體內的所有細胞,並且有可能被用來治療因損傷或疾病造成的組織丟失。類似於胚胎起源的幹細胞可以在實驗室中產生,它們被稱為誘導幹細胞(例如從皮膚細胞中獲得)。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BAF複合物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植入前後的發育至關重要,並且在控制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胚胎幹細胞和早期胚胎中僅研究了少量BAF複合物亞基的功能,以及BAF複合物如何機械控制細胞命運決定尚不清楚。
  • Nature:揭示在胚胎中,造血幹細胞為何不產生淋巴細胞?
    2018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造血幹細胞(HSC)一直被認為是所有血細胞的祖先。在我們出生後,這些多能性幹細胞產生了我們的所有血細胞譜系:淋巴系細胞(lymphoid cell)、髓系細胞(myeloid)和紅系細胞(erythroid cell)。
  • 蜂王漿蛋白組分能維持幹細胞多能性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發現,蜂王漿的蛋白組分——名為Royalactin的蛋白質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該研究同時指出,在哺乳動物體內發現了其結構類似物,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
  • 蜂王漿的蛋白組分可維持小鼠胚幹細胞多能性|論文
    Regina對幹細胞多能性具有類似的促進作用,揭示了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內在機制。 圖1:Royalactin能夠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不過,這些保守的細胞信號通路尚未被弄清。 圖2:Royalactin在小鼠胚胎幹細胞中驅動基態狀多能性狀態。
  • Nature:首次實時觀察染色體末端修復過程
    維持染色體的末端(被稱作端粒)完整性允許細胞持續地分裂和實現永生。論文通信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癌症生物學副教授Roger Greenberg博士說,「端粒非常像鞋帶末端上的鞋花---它們阻止DNA末端受到磨損。」在大多數癌細胞類型中,端粒通過一種特定的被稱作端粒酶的酶將重複性的端粒DNA序列加入到染色體末端上來保持完整。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王皓毅團隊首次在體外模擬了人類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
    目前,由於X染色體相關基因突變、XCI偏移、以及性染色體非整倍性等原因已造成多種X染色體相關疾病,如血友病(Hemophilia)和蕾特氏症(Rett Syndrome),因此,人類X染色體失活過程及機制的揭示對於相關疾病治療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兩篇Nature文章深度解讀保護機體免於癌症的關鍵細胞機制!
    2020年4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兩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保護自身免於癌症的特殊細胞機制;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機體自然保護機制,其能夠誘發潛在疾病細胞發生程序性細胞死亡,從而就能阻斷不規則遺傳信息分布到子代細胞所誘發的癌症的發生,在這一過程中
  • 山東農大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
    ,其功能和調控機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幹細胞領域的熱點。STM通過與WUS相互作用形成複合體,進一步增強WUS與CLV3啟動子的結合強度,並激活其表達,從而增強莖端幹細胞的活性。此外,STM的表達還反過來依賴於WUS,WUS可以直接激活其互作因子STM的表達,以保證STM作為幹細胞增效因子的功能。
  • 裴端卿劉晶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研究表明,小鼠的多能性幹細胞在信號維持和功能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始發態(primed)的上胚層幹細胞(Epiblast stem cells, EpiSCs)和原始態(naive)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