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胚胎幹細胞利用獨特的策略保護它們的染色體末端

2020-11-30 生物谷

2020年11月29日訊/

生物谷

BIOON/---通常而言,位於染色體末端的

端粒

隨著細胞的每次分裂而縮短。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胚胎

幹細胞

(mESC)有一種獨特的方式來保護它們的

端粒

。他們發現mESC並不像大多數細胞那樣,將暴露的端粒作為受損的DNA處理,而是調用通常僅在發育的最早階段使用的基因,以避免不必要的DNA修復。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2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RF2-mediated telomere protection is dispensable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論文通訊作者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Eros Lazzerini Denchi博士。論文第一作者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Marta Markiewicz-Potoczny博士。

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59-4。

通過揭示細胞可以保護它們的端粒的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這些新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一些癌細胞所採用的生存策略:它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規避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端粒自然縮短所帶來的生長限制。

胚胎

幹細胞

在胚胎發育早期出現,具有獨特的能力,幾乎可以產生人體任何一種類型的特化細胞。Lazzerini Denchi及其同事們首次發現了它們保護端粒的不同尋常的方法,他們發現這些

幹細胞

在缺乏一種稱為TRF2的蛋白的情況下可以存活下來,其中TRF2結合併保護染色體尖端。這種蛋白對於數百種不同類型的細胞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如果沒有它,暴露的染色體末端會觸發DNA損傷修復途徑的錯誤激活,從而將未受保護的染色體末端連接在一起。染色體融合在一起,細胞失去了分裂的能力。但是,當Denchi團隊從胚胎幹細胞中移除TRF2時,染色體保持了完整性,這些

幹細胞

繼續增殖。

他說,「我們原以為這些幹細胞會病得很嚴重,但實際上它們完全沒有問題。」然而,只要他們促使缺乏TRF2的胚胎

幹細胞

分化成更高級的發育狀態,它們的行為就像沒有TRF2的細胞一樣:染色體融合,細胞迅速死亡。

在後續實驗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剔除TRF2而讓端粒不受保護時,胚胎幹細胞通過激活一組通常只在受精後不久開啟的基因來做出反應,其中在受精後不久,胚胎僅由兩個細胞組成。Denchi說,「當我們搞亂端粒的那一刻,胚胎幹細胞開始表達一些通常在胚胎發生早期表達的基因。這些基因通常在胚胎

幹細胞

中和任何其他分化狀態下被關閉,但在這種新的情形下,它們被大量使用。」

這種反應似乎是這些幹細胞在沒有TRF2的情況下能夠茁壯成長的關鍵。而在成年細胞中,細胞分裂會導致端粒逐漸縮短,而在發育的早期階段,端粒的序列會不斷延長。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重新激活發育早期使用的基因,胚胎

幹細胞

可能能夠拉長暴露的端粒,而不是觸發DNA損傷反應。

他們的實驗表明,其中的一個稱為ZSCAN4的發育基因似乎是胚胎

幹細胞

保護它們的染色體末端所採取的策略的關鍵部分。這個基因有時會在癌細胞中激活,這可能會幫助它們擺脫端粒縮短所帶來的正常生長限制。(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Marta Markiewicz-Potoczny et al. TRF2-mediated telomere protection is dispensable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59-4.

2.Embryonic stem cells have their own strategy for protecting chromosome end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embryonic-stem-cells-strategy-chromosome.html

相關焦點

  • 胚胎幹細胞保護染色體末端的獨門秘笈
    通過揭示意料之外的細胞端粒保護途徑,新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癌細胞產生的一些生存策略,癌細胞必須找到一種方法,避免自然狀況下端粒縮短帶來的生長限制,而端粒的縮短同樣發生在老化的進程。胚胎幹細胞,出現在胚胎發育的早期,具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幾乎能夠發育成為身體任何一種特定類型的細胞。
  • Nature:揭示多能性幹細胞不依賴於TRF2的染色體末端保護機制
    在體細胞中,我們知道一種稱為TRF2的蛋白有助於保護端粒。它結合併穩定一種掩蓋染色體末端的環狀結構:t環(t-loop)。當TRF2蛋白被移除時,這些t環就不會形成,染色體末端就會融合在一起,從而殺死細胞。然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當小鼠胚胎幹細胞中的TRF2蛋白被去除後,t環繼續形成,染色體末端仍然受到保護,這些幹細胞基本不受影響。
  • Nature:幹細胞的端粒保護機制與眾不同_資訊中心_儀器信息網
    然而,在這項最新的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TRF2的端粒保護作用是可有可無的。從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去除TRF2蛋白後,t環繼續形成,染色體末端仍然受到保護。這也就是說,即使TRF2不存在,幹細胞在很大程度上不會受到影響。
  • 20年間,胚胎幹細胞的「革命之路」 | Nature長文
    今年3月,一項發表於《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揭示了利用來源於胚胎幹細胞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胚胎幹細胞一直讓我很興奮。它們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新發現,並有著改變生命的意義。我對此毫不懷疑。」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Dieter Egli強調道。
  •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43:54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ames M. A.
  • Nature:首次實時觀察染色體末端修復過程
    維持染色體的末端(被稱作端粒)完整性允許細胞持續地分裂和實現永生。論文通信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癌症生物學副教授Roger Greenberg博士說,「端粒非常像鞋帶末端上的鞋花---它們阻止DNA末端受到磨損。」在大多數癌細胞類型中,端粒通過一種特定的被稱作端粒酶的酶將重複性的端粒DNA序列加入到染色體末端上來保持完整。
  •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揭示端粒t環保護染色體機制
    2019年11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位於端粒末端的環狀結構(loop)起著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可阻止染色體發生不可挽回的損傷。
  • Nature:iPS細胞分化發育能力低於胚胎幹細胞
    專題:Nature系列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東京農業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利用老鼠進行的實驗中發現 iPS細胞是「初始化」後的普通體細胞,但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能分化生成各種組織細胞。更重要的是,它繞開了胚胎幹細胞研究一直面臨的倫理和法律等諸多障礙,因此受到科學家的青睞。 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將iPS細胞和胚胎幹細胞分別植入實驗用的老鼠胚胎中,嘗試能否使其發育成健全的身體各組織。
  • GENE DEV:鈍性末端端粒亦可保護染色體末端
    7月18日,GENE DEV雜誌在線報導,在被子植物中科學家發現不同於以往認識的鈍性末端端粒保護結構。單鏈端粒DNA突出結構,被認為是進化上保守的基本結構元件,發揮保護染色體末端的重要功能。以前人們認為,此DNA突出結構在端粒部位的形成,由前導鏈機制複製導致。此過程涉及一種機制尚不清楚的DNA複製後鈍性末端處理。
  • Nature:重大突破!首次製造出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
    這項研究中描述的這種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是首個已知的能夠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攜帶親本細胞基因組單拷貝的人子細胞。人類細胞被認為是雙倍體的,這是因為它們遺傳兩套染色體,總共46條染色體,其中23條來自母親,23條來自父親。唯一的例外就是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它們是單倍體細胞,含有一套染色體,即23條染色體。這些單倍體細胞不能通過分裂產生更多的卵子和精子。
  • CRISPR編輯人類胚胎有高風險—導致染色體大段甚至整體缺失
    此外,今年發表於bioRxiv的文章指出,人胚胎中利用CRISPR-Cas9技術進行基因編輯常會導致染色體大片段缺失,這讓人們對Nature一文的結果有更多疑慮,也更為擔心CRISPR技術的安全風險【5】。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利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就能在活體細胞中隨著時間延續來監測SOX2和OCT4的波動情況,同時還能闡明這些波動如何影響胚胎幹細胞的命運。 3.Nat Cell Biol:利用人胚胎幹細胞構建出的胚狀體揭示BMP4破壞胚胎對稱性 doi:10.1038/s41556-019-0349-7 人類胚胎如何打破對稱性是一個謎。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利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就能在活體細胞中隨著時間延續來監測SOX2和OCT4的波動情況,同時還能闡明這些波動如何影響胚胎幹細胞的命運。3.Nat Cell Biol:利用人胚胎幹細胞構建出的胚狀體揭示BMP4破壞胚胎對稱性doi:10.1038/s41556-019-0349-7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教授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書寧臨床組合作,發現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新機制,首次揭示了體內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
  • 多篇文章揭示染色體的奧秘!
    在準備進行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黏連蛋白已從染色體的臂中移除。但是,只有當停留在染色體中部的黏連蛋白被分離酶切割後,一對姐妹染色單體才能完全分離開來。隨後,這對姐妹染色單體遷移到紡錘體的兩個相對的末端,在那裡它們形成了子細胞的遺傳基礎。
  • JMCB:利用胚胎幹細胞誘導功能性精子細胞
    馮立新研究員採用的方法可從雄性胚胎幹細胞(XY 染色體)在體外同時生成遊動的精子和卵子。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進一步闡明了從胚胎幹細胞生成精子和卵子分子機理,是這一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之前,科學家們已經證明了胚胎幹細胞(ESC)能在體外分化出胚性生殖細胞,馮立新研究小組體外誘導分化並不經過類胚體形成,通過利用轉基因技術直接從胚胎幹細胞轉化為生殖細胞。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 【學術前沿】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揭示Dcaf11調控小鼠胚胎...
    端粒能防止染色體末端的重組和降解,對維持細胞染色體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1】。成體細胞由於缺乏有效的端粒維持機制,端粒在細胞分裂中逐漸縮短,最終引發細胞分裂的停滯和衰老【1,2】。端粒縮短是引發個體衰老的重要原因,是許多人類衰老相關疾病的典型病症【3-6】。
  • Cell重磅|胚胎編輯試驗可導致染色體丟失,易位等副作用
    該研究顯示最常見的修復結果是微同源介導的末端連接,這發生在合子的第一個細胞周期中,導致胚胎的閱讀框非鑲嵌式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大約一半的斷裂仍未修復,導致無法檢測到父本等位基因,並且在有絲分裂後,失去了一個或兩個染色體臂。相應地,Cas9脫靶切割由於兩個等位基因的切割而導致染色體損失和半純合插入缺失。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2019-03-14 14:34: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