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交易]中船防務: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
[關聯交易]中船防務: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本次重大資產置換暨關聯交易方案調整構成重組方案重大調整的核查意見 時間:2019年04月04日 19:41:07 中財網
-
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助力上海長興島打造世界一流海洋裝備製造基地
上海長興島海洋裝備製造資料圖 上海長興島位於長江入海口,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近年來,長興島聚焦高端製造、技術創新等重點領域,集聚了江南造船、中遠海運重工、振華重工和滬東中華等龍頭企業,形成集聚度高、關聯性緊、競爭力強的海洋裝備產業集群。 2020年9月,在上海長興產業經濟發展推介會上,上海市長興島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崇明區政府、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籤訂三方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
用自主智慧財產權保障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技術發展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我國陸權與海權並重的戰略方針,作出了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的戰略部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作為中央直屬的特大型軍工企業集團,肩負著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提供裝備保障的重要職責。
-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 在「藍色經濟」驅動背景下,中國海工裝備產業有望迅速崛起。面對未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海工裝備企業發展之路何去何從?經過多年的產業升級與調整轉型,我國海洋工程技術應朝著高、精、尖領域發展。我國海洋工程技術發展預期在**年,實現內地海洋工程裝備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在**年,我國全面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設計和製造技術。
-
中國裝備製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8-2025年)
《中國裝備製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8-2025年)》主要研究分析了裝備製造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裝備製造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裝備製造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裝備製造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裝備製造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裝備製造市場競爭格局及裝備製造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裝備製造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裝備製造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中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年中國原油產量和表觀消費量變化趨勢 單位:萬噸 **-**年我國原有產量及石油消費量(單位:億噸) 《中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對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海洋石油工程裝備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海洋石油工程裝備行業發展現狀、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市場動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重點企業經營狀況、海洋石油工程裝備相關政策以及海洋石油工程裝備產業鏈影響等
-
中國海洋工程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截至**陸上石油的發展與開採難度越來越大,為了我國的能源安全以及拓展我國新的能源儲備,向海洋發展,勘探新的油氣田已成為國家戰略。畢竟隨著我國向深海採油的力度加大,海工裝備設施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賦予國家戰略新的高度,向海洋發展已在市場形成共識,如此就賦予海洋工程設備板塊新的成長空間。《「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的相關報導更強化了市場預期。
-
工信部發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2012年)
為加快貫徹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的技術方向,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2012年),引導企業加強深海資源開發所需裝備的研製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60周年發展紀實
2010年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迎來60周年華誕,撫今追昔,意在登高望遠;知往鑑今,志在開拓未來。作為新中國成立最早的海洋科研機構之一,海洋研究所見證了新中國海洋科研事業的起步、創新與發展。回首60年的發展歷程,海洋研究所邁出的每個步伐,無不踩著時代的旋律,打上時代的烙印。
-
...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加快突破關鍵製造裝備,提高工藝...
>2020-11-02 17:07:55來源:FX168 國務院辦公廳: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
2018年海洋工程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未來將呈現大型化、作業...
我國海工裝備製造水平較發達國家主要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未來我國海工裝備份額將進一步上升,應對海工裝備大型化、作業環境複雜化的發展趨勢。2018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天然氣產量為1602.7億立方米;而201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約為6.5億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729億立方米。油氣消費繼續快速增長,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全年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
-
裝備製造的尖端領域,千億市場逐步打開(10月8日)
預計2019-2038年中國50座以上客機採購規模約1.4萬億美元,按照轉包價值鏈分布測算,未來國際航空零部件轉包市場規模約1000億元。以ARJ-21、C919為代表的國產民航客機逐步批產,有望帶動規模約1600億元的航空零部件國內分包市場,產業鏈上優質核心企業有望受益於國內軍民航空零部件製造市場的快速發展。
-
2019-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製造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
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是提升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搶佔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由製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年,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超過8萬億元,在裝備製造業中的佔比提高到15%;**年銷售收入超過了9萬億元,較**年相比有所增長。
-
從「淺海」駛向「深海」——中國船舶工業跨越式發展紀實
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發布,也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發展明確了目標。根據規劃,到2015年和2020年,年銷售收入分別達到2000億元以上和4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0%和35%以上,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的配套率分別達到30%和50%以上;產業規模、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推動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大國和強國。
-
聚焦海洋裝備國產化,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性支撐—新聞...
軍工裝備領域,從航空母艦到水下探測浮標;科研裝備領域,從遠洋考察船到實驗儀器儀表;產業裝備領域,從特種海洋工程平臺到自動化生產線;海洋公性技術領域,從耐壓密封材料到定位信號傳輸系統,都是未來發展的目標,也都伴隨著一系列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以「智慧海洋」為導向 提升海洋認知能力 世界海洋強國無不高度重視深海資源勘探與科學認知。
-
2020-2026年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畢竟隨著我國向深海採油的力度加大,海工裝備設施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賦予國家戰略新的高度,向海洋發展已在市場形成共識,如此就賦予海洋工程設備板塊新的成長空間。《「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的相關報導更強化了市場預期。據相關媒體報導,「十二五」期間在中國的近海大陸架和大陸坡將會再建設5000萬噸的產能,帶動的海工裝備總投資將超過2500億元。
-
「蛟龍深潛」的產業期待——院士連問浙江海工裝備
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新興海洋產業,包括了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製造業、海洋儀器裝備製造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水淡化業及海水化學工業等,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們的目光也要像『蛟龍號』的遠航一樣,看得更深遠一些。」金翔龍說。 如今,海洋經濟的發展氛圍正日漸濃厚。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及產業規劃思路
以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興海洋產業,是未來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關鍵點。隨著未來我國海洋經濟在政策層面的推動、海洋產業配套基礎的完善及在技術領域的不斷提升進步,也將帶動各新興海洋產業突破各自發展瓶頸。推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高端化、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系列化、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規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工程化、推動海洋新材料適用化、海洋服務業多元化。
-
中冶重機:謀全局精耕細作 鑄精品砥礪前行
,「中冶重機」始終堅持拼搏、努力開拓、不斷創新、積極轉型,逐步成為了引領國內外冶金裝備製造業的知名企業品牌。在過去不斷探索、不斷轉型、不斷發展的十多年中,「中冶重機」始終堅持苦練內功,定位高端產品市場,走市場化管理之路,瞄準全球化市場目標,同時,「中冶重機」品牌自主產品設計更精巧、質量更精良、性能更精準、服務更精心,成功實現了由「製造」向「智造」質的飛躍,「中冶重機」品牌影響力也日益提升,隨著一系列品牌產品「亮劍」海外市場,「中冶重機」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並向著更廣闊的海外市場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