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分析揭示 這種鸚鵡為何滅絕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當代生物學》

作為曾生活在北半球的唯一一種地方性新熱帶鸚鵡,卡羅萊納長尾鸚鵡是北美的標誌性鳥類。其最後一個倖存的標本於1918年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其滅絕原因仍有爭議。除了與棲息地破壞和活躍狩獵相關的過度死亡外,其生存範圍變得越來越零散及家禽病原體暴露,也可能會對它們造成威脅。西班牙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佩雷·格拉貝特等研究人員對卡羅萊納長尾鸚鵡的基因組分析沒有顯示出其廣泛的近親繁殖和種群數量下降的信號。研究結果表明,它的滅絕是一個突然的過程,很可能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科技日報)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原標題: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為何鳥類沒有牙齒;顏色鮮豔的羽毛如何演化;鱷魚怎麼會跟鳥類攀上親戚;鸚鵡為何能「說」人話?   更新鳥類演化的諸多論斷   全基因組分析的結果推翻以前的一些研究結論。此前研究推測現代鳥類的大爆發發生在6600萬年前大滅絕事件之前的1000萬年至8000萬年左右。然而新的分析表明,現代鳥類的爆發應該發生在白堊紀物種大滅絕之後1000—1500萬年以內,雖然這一時期覆滅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恐龍,部分鳥類卻存活下來。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新聞—科學網
    更新鳥類演化的諸多論斷 全基因組分析的結果推翻以前的一些研究結論。此前研究推測現代鳥類的大爆發發生在6600萬年前大滅絕事件之前的1000萬年至8000萬年左右。然而新的分析表明,現代鳥類的爆發應該發生在白堊紀物種大滅絕之後1000—1500萬年以內,雖然這一時期覆滅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恐龍,部分鳥類卻存活下來。
  • 美國唯一的本土鸚鵡,竟然「一夜間」滅絕,兇手竟然是——
    鸚鵡就是其中一種,一直以來,鸚鵡因其聰明的大腦被人類當作寵物,對它呵護有加,但在過去幾個幾個世紀裡,人類對鸚鵡並不是很友好。卡羅萊納長尾小鸚鵡是美國東部唯一的本土鸚鵡,從新英格蘭飛到佛羅裡達,再飛到科羅拉多東部定居,原本生活也還行,但到了20世紀初,僅僅幾十年,它就消失了。專家認為人類在該物種滅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 所有125隻個體將進行基因測序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3日報導,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全球只剩125個個體。專家將對鴞鸚鵡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以期提高該鳥類基因多樣性。據紐西蘭國際廣播電臺報導,鴞鸚鵡現僅存125隻,紐西蘭專家們將逐個分析它們的基因組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為一種動物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
  •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6 19:08:06 2020年8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紐西蘭奧塔哥大學Neil J.
  • 分析鴞鸚鵡生活的環境,看看鴞鸚鵡受到人類的那些影響
    今天我要和大家講一講世界上最看見的鳥,大家知道這種被稱為是最罕見的鳥是什麼嗎?相信很多人都是了解過的,就是鴞鸚鵡。鴞的意思是貓頭鷹,所聽名字你就知道了,長相是和貓頭鷹差不多的鸚鵡,貓頭鷹什麼樣子呢?一般常見的鳥類眼睛長在頭的兩側,但是貓頭鷹的臉正面是平的,眼睛長在一個平面上,鴞鸚鵡也是這樣,臉的正面幾乎是平的,然後眼睛在一個平面上。
  • ...基因組數據研究登《Nature》封面!進一步揭示基因組多樣性演化...
    研究團隊發表了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了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專家: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不少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轉化為一種慢性疾病,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潛伏,和人類長期共存。難道說我們真的要長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對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看法。
  • 裡約熱內盧的藍鸚鵡 天生滅絕的最美麗的動物之一
    斯皮克斯的金剛鸚鵡是最美麗的鸚鵡物種之一,它是巴西原生的藍鸚鵡。鸚鵡出現在2011年動畫電影裡約熱內盧之後,在世界各地出名,這是一部名叫藍(Blu)的極具魅力的鸚鵡,他走了數千英裡才找到。該物種的最後一隻母鸚鵡 當然,電影中有幸福的結局,但在現實生活中 自2000年以來,這隻鸚鵡已被列為自然滅絕物種。
  • bioRxiv: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機制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specific mutation pattern between human coronavirus SARS-CoV-2 and Bat-SARSr-CoV RaTG13」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浙江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技術揭示了人類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
  • Nature:科學家通過對97,691個全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誘發克隆性...
    2020年10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nherited causes of clonal haematopoiesis in 97,691 whole genom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97,691名個體機體的全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誘發克隆性造血(clonal
  • ...691個全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誘發克隆性造血過程的遺傳性原因!
    2020年10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nherited causes of clonal haematopoiesis in 97,691 whole genom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97,691名個體機體的全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誘發克隆性造血(clonal haematopoiesis
  • 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日前,高山等在ResearchGate 網站發表預印本文章《5』非翻譯區條形碼揭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毒力》,提出新冠病毒毒力與SARS接近,很難與人類長期共存,但我們要高度警惕潛伏在野生動物身上的「新對手」。
  • 這種瀕危的鸚鵡最愛吃一種果實,果實少了鸚鵡也瀕危了,真不值得
    這種瀕危的鸚鵡最愛吃一種果實,果實少了鸚鵡也瀕危了,真不值得。這個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雙腿和黃耳錐尾鸚鵡的翅膀相比較,真是太落後了。盲目的上山也是一種盲目之舉,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找到蠟棕櫚樹,因為這種樹木對於這種鸚鵡來說就是它們的命根子,把它們比作是為這種樹木而生也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 為何混養的虎皮鸚鵡總是會被牡丹鸚鵡欺負呢?
    如今比較常見的兩種小型鸚鵡莫過於虎皮鸚鵡和牡丹鸚鵡了,虎皮鸚鵡和牡丹鸚鵡都有個比較厲害的地方,那就是它們的鳥喙,特別是牡丹鸚鵡更是號稱鸚鵡中的戰鬥機,那麼,同為小型鸚鵡的虎皮鸚鵡和牡丹鸚鵡,而虎皮鸚鵡為何總是會被牡丹鸚鵡欺負呢?
  • 尼安德特人也是祖先,他們比猩猩、猴子聰明,為何還是滅絕了?
    簡單的來說,生命都具有延續性,一代接一代的出現,至少在短時間之中是不可能出現滅絕的情況,所以滅絕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外界影響。並且根據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的研究發現,就算是在如今,除了非洲人之,在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所以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是現代人類的一部分,根據《科學》雜誌報告指出,可能是中國境內是存在過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金色錐尾鸚鵡,看了這種鸚鵡以後你還會喜歡黃鸝嗎
    金色錐尾鸚鵡,看了這種鸚鵡以後你還會喜歡黃鸝嗎?這種鸚鵡身上只有2種色彩,翅膀上綠色所佔身體的部位並不多,尤其以金黃色來作為它們的主色,這種濃鬱的金色,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會映射出光芒來,成了金燦燦鸚鵡,十分豔麗。
  • 基因組分析揭示 我國南方存在狼的地方性群體
    隨後,昆明動物所分子進化與基因組多樣性課題組,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合作,提取了皮張樣本的DNA並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群體遺傳學分析發現,中國南方的狼是一個單獨的群體,和中國北方、青藏高原狼有差異且關係最近。研究人員發現,採自浙江的狼個體基因組中存在一種遺傳組分,可能來自於犬科的另一個物種,且分歧時間大於狼和亞洲豺犬。
  • 鴞鸚鵡瀕臨滅絕不是因為它笨,把人類的鍋推給鳥兒真的好意思嗎?
    所有爆紅的「網紅」動物幾乎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會由段子手們通過看圖說話和主觀臆測,編寫出這種動物的各種「萌點」或者人設,從而使大部分對其不甚了解的普通網友得到許多偏差的信息,誤以為這個動物真的如同段子手所說的那麼誇張。這種事情太多了,例如「非洲平頭哥」蜜獾、「鳥中哈士奇」鯨頭鸛,它們真實的信息都和網上流傳的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