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牌無疑是最流行的遊戲用品之一,54張牌編織出一個玄妙的王國,小小牌盒裡裝著國王老K,王后Q,衛士小J,還有10組被呼來喚去的編卒,更有大小鬼,這大小鬼又出奇地厲害,連老K都管得。鏈科技小編今天介紹的科技新聞就與「紅桃皇后」有關,並且與已故多年的生物學家達爾文還有瓜葛。這就是生物學界的「紅皇后假說」。「紅皇后假說」和達爾文的物種選擇說一樣,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演化生物學觀點之一。據英國《自然》雜誌日前發表的一篇演化學報告,一項最新模擬研究對該假說提供了一種解釋,其認為要理解不同演化驅動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得看一個種群在其演化過程中所處的階段。
假說,實證,確認,這是各門學科科學運行的一條主線,也是科學形成的基本模式。事實上,不少假說被事實否定,然後修正,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目前,有以上兩種假說「物種選擇說」和「紅皇后假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遺傳結構的進化。「紅皇后假說」描述了物種之間持續的演化競爭,由美國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利·范·瓦倫1973年提出,用以解釋他所觀察到的物種恆定滅絕風險定律,即一個分類群的滅絕可能性,與其存在的時間長度沒有關係,只是物理環境和生物環境的隨機性決定。但這個發現與迄今許多化石記錄都不符。物種滅絕究竟與類群「年長」決定,還是純粹的隨機性決定,尚需進一步驗證,「紅皇后假說」也備受質疑。此次研究表明,物種最終滅絕,與隨機非生物效應的關係更大,也就是物理環境造成的,而不是物種自己「老死的」。本研究的結果意味著,「紅皇后假說」已經撥雲見日,前景一片光明。
下面,小編再介紹一款鏈科技成果庫項目:一種從微生物菌體中提取製備類胡蘿蔔素的方法。
該發明屬於生物工程和生物分離工程領域。該方法是微生物菌體發酵結束後,發酵液與菌體分離得到溼菌體,再通過物流管道導入爆破罐中進行高壓蒸汽爆破破壁;細胞破碎後的溼菌體脫水,得到菌體碎片形成的濾餅;每千克濾餅加入有機溶媒 10~25升,30~55℃攪拌浸提 20~50分鐘;過濾,得到含類胡蘿蔔素油脂的有機溶媒提取液;提取液在 40~60℃條件下真空濃縮,回收有機溶媒,得到類胡蘿蔔素油脂,單次提取收率達 90%以上。小編了解到,本方法省去傳統工藝中的脫水乾燥和菌體粉碎工序,工藝流程短,能耗和其他成本顯著降低。整個過程簡單、質量可控,適合於工業化生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