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MOF材料流動起來——上海科大合作開發出有孔的液體吸附劑

2020-11-26 騰訊網

在許多工業過程中,液體吸附劑,例如水、聚乙二醇(PEG)及有機胺溶液等,被廣泛用於溼法氣體洗滌器中來除去酸性氣體。然而,液體吸附劑對設備有較強腐蝕性,使得維護成本大大提高。相比之下,固體吸附劑由於具有永久多孔性,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但MOFs材料以粉末或塊體形式存在,無法直接應用於現有的溼法氣體洗滌器中。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李濤教授課題組和Yongjin Lee教授課題組聯合開發了一種基於MOFs和液態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的多孔液體材料,這種多孔液體材料巧妙地結合了固體吸附劑和液體吸附劑各自的優點,為工業氣體分離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以「A General Way to Construct Micro- and Mes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Porous Liquids」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

左起:李濤教授、何三豐、崔靜、Yongjin Lee教授

該工作選擇了PDMS作為位阻型溶劑,這是由於PDMS能夠在極高(~10kDa)的分子量下仍然保留液體的流動性,這一性質能夠確保PDMS不會進入MOFs孔道使其多孔性得以保留。PDMS還具有優異的化學和熱穩定性、極低的蒸氣壓、高熱穩定性、低熔點、低比熱容、低粘度、低成本、無毒、極高的氣體擴散係數和無腐蝕性等特點。這些特質使得PDMS成為一個理想的多孔液體溶劑,將MOFs顆粒分散於PDMS溶劑中能在保留MOFs多孔特性的同時使其附有類似液體吸附劑的流動性。然而,由於MOFs材料表面性質和PDMS不兼容,如何形成穩定分散液是一個難題。對此,李濤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何三豐利用之前課題組開發的一種具有普適性的MOFs表面生長高分子的策略(He et al. Chem. Sci. 2019, 10, 1816-1822),將帶有PDMS支鏈的超薄高分子塗層均勻生長在MOFs顆粒表面。這一表面修飾步驟確保了MOFs顆粒與PDMS溶劑之間的相容性,使該膠體懸浮液(colloidal suspension)的分散穩定性大大提升

圖1.構建MOFs基多孔液體通用方法示意圖

圖2. (A)(B)多孔液體的照片;(C)(D)分別為多孔液體儲存三個月後在273K下二氧化碳的吸附等溫線和298K下水蒸氣的吸附等溫線。相比於純PDMS溶劑,多孔液體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吸附量分別提高了13倍和531倍。

利用上述方法,李濤課題組製備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官能團的MOFs基多孔液體材料。通過低壓CO2、N2、Xe和H2O吸附等溫線證明了MOFs材料的吸附特性在多孔液體中得以完美保留。同時通過H2O吸附等溫線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MD simulation),證明了製備得到的多孔液體材料儲存15個月後,其多孔性仍然能夠很大程度得到保留。得益於PDMS溶劑的優良特性,這類多孔液體材料不僅在室溫下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而且在-35°的低溫下時仍然具有流動性。利用PDMS溶劑高度可設計性,李濤課題組進一步通過提高PDMS的分子量和在PDMS分子鏈段上引入支鏈的方法,首次實現了在液態吸附劑材料中保留大至3.4nm的超大孔,極大拓展了多孔液體材料領域的可能性。由於MOFs材料和PDMS溶劑的豐富性,該方法的出現無疑將快速推動多孔液體領域的發展,並為MOFs材料在分離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該課題的研究工作全部在上科大完成,上科大為第一完成單位。李濤課題組2017級博士研究生何三豐為第一作者,同組2016級本科生陳立寒為第二作者。李濤教授和Yongjin Lee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中分子動力學模擬(MD simulation)實驗由物質學院Yongjin Lee教授課題組2017級碩士研究生崔靜完成。能量色散X射線譜由於奕教授課題組協助完成,充分體現了物質學院交叉合作的良好氛圍。該研究由上科大啟動基金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

來源 上海科技大學

文章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8458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上海科大《JACS》:讓多孔材料流動起來!
    在許多工業過程中,液體吸附劑,例如水、聚乙二醇(PEG)及有機胺溶液等,被廣泛用於溼法氣體洗滌器中來除去酸性氣體。然而,液體吸附劑對設備有較強腐蝕性,使得維護成本大大提高。
  • VOCs吸附劑專利技術概述
    概括了VOCs吸附劑方面的研究進展,並展望了吸附法脫除VOCs的研究方向。一、吸附機理物質內部的分子所受的力是對稱的,故彼此處於平衡。但處於界面處的分子的力場是不飽和的,液體或固體物質的表面可以吸附這種處於界面的分子,這種一種或幾種物質在另一物質表面積蓄的過程和現象稱為吸附。
  • 常用工業吸附劑-活性炭的種類
    目前工業上常用的吸附劑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鋁、矽膠和分子篩。這裡也附帶介紹幾種其他吸附劑和吸附劑浸漬(改性)。由於活性炭是工業及環境保護上最常用的吸附劑,所以在這裡為您重點介紹。今天為您先介紹一下活性炭的種類。
  • 關於吸附劑的小知識
    具有大的比表面、適宜的孔結構及表面結構;對吸附質有強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與吸附質和介質發生化學反應。衡量吸附劑的主要指標有:對不同氣體雜質的吸附容量、磨耗率、松裝堆積密度、比表面積、抗壓碎強度等。吸附劑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於它具有密集的細孔構造。
  • VOCs治理中常見吸附劑種類及特點解析
    VOCs吸附劑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活性炭、分子篩、黏土、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有機吸附劑。1)活性炭:活性炭是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吸附劑,它具有疏鬆多孔的性質,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和較大的孔容積,對VOCs的吸附能力較強,尤其對苯系物等大分子VOCs的脫除效果顯著,但是對甲醛等小分子吸附性能較差。
  • 傅若農:珠聯璧合功能盡顯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s)吸附劑
    由於MOFs具有優異的性質,如比表面高、熱穩定性好、納米級孔道結構均一、內孔具有功能性、外表面可修飾等,在分析化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20世紀前,多孔材料一般有兩種類型:無機材料和碳質材料。無機材料中以沸石分子篩為代表,而活性炭是在1900年之後才發現的,因其優良的吸附功能,在20世紀後半葉廣泛用於各個領域。但是在多種多樣的要求下。
  • 磁鐵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
    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近日宣布,該校科研人員與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團隊合作,發現一種新型磁性液體,通過控制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的自組裝,最終成功引導鐵磁流體從順磁性轉變成鐵磁性。通俗來講,磁鐵不再一定是堅硬的固體,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
  • 吸附劑的種類及其比表面積孔徑測試研究
    吸附 劑一、概述    能有效地從氣體或液體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體物質。    吸附劑一般有以下特點:大的比表面、適宜的孔結構及表面結構;對吸附質有強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與吸附質和介質發生化學反應;製造方便,容易再生;有良好的機械強度等。
  • 俄羅斯化學家開發出放射性碘的超級吸附劑
    有一些技術可以用來捕捉洩漏的大部分放射性碘蒸汽,但不可能完全做到。事實上,核電站工作室內空氣中碘-131的總含量有70%是由碘甲烷構成的,這是一種難以捕捉的物質。碘元素由於物理相互作用,很容易被廉價的吸附劑吸收,而碘甲烷則需要能夠與其形成化學鍵或交換同位素的吸附劑。市場上已經有這樣的產品,但還不完善。
  • 高粘稠液體的流動速度比低粘度液體的流動速度慢
    眾所周知,高粘稠液體(如蜂蜜)的流動速度比低粘稠液體(如水)的流動速度慢。現在,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當液體流過覆有化學塗層的毛細管時,常識反轉了。實際上,在經過毛細管道時,液體的粘性提高1000倍,則流動速度提高了10倍。流體流經管道的速度是具有非凡應用價值的參量:從工業過程(如煉油廠)到生物系統(如人的心臟)。傳統上,如果需要更快的流速,只能增加壓力。但是,這種技術有其局限性。壓力無法超過管道的最大負荷。
  • 上海科大開發新型人工光合作用系統,能量轉換效率超20%
    20%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新型電極的構造和系統工程優化,首次開發出了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能量轉換效率超過20%的二氧化碳(CO2)還原人工光合作用系統。圖1:基於CO2還原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的示意圖及其定量系統工程分析本研究創造性地開發了一種在納米多孔聚丙烯膜上負載納米多層級孔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去除氨氮廢水|常用的吸附劑 你知道幾種?
    重點主要集中在吸附法的機理、吸附劑的性質對比和再生方法的研究。研究較多的有沸石、粉煤灰、膨潤土等。氨氮的去除原理主要是非離子氨的吸附作用和與離子氨的離子交換作用,影響去除氨氮的主要因素包括與吸附劑溶液作用時間、吸附劑用量、溶液中氨氮濃度、吸附劑的粒度和溶液的溫度等。在廢水處理實踐中,多種廢水經二級處理後仍達不到排放標準,需要對二級出水作進一步的深度處理。為此,吸附法還被用於深度脫氮。
  • 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開發出節能「液體窗」
    【solardaily網11月6日報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液體窗,它不僅可以阻擋陽光以調節日光射入量,同時還能捕獲熱能並在晝夜間釋放,以降低建築能耗。
  • 插入過渡金屬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作為π-反鍵吸附劑去除二氧化氮
    B NO2吸附劑的瓶頸通過固體吸附劑對NO2進行選擇性吸附是一項頗有前景的技術,然而由於NO2是一種高度反應活躍和高腐蝕性的酸性氣體,目前很少有吸附劑表現出高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並且利用固體吸附劑進行NO2室溫去除的研究非常有限,只有少數的材料,如碳材料,分子篩和金屬有機框架(MOF)及其複合物被探索研究,而這其中的MOF材料則被視為最有前景的吸附劑,由於其具有可調的孔結構和功能化特性。
  • 淨水材料之吸附劑是什麼
    淨水材料之吸附劑是什麼吸附劑是利用多孔固體物資,去除水中一種或者多種物資的手法。這些物資被吸附在這些多孔物資表面。這些多孔物資被稱為吸附劑。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活性氧化鋁、輕質氧化鎂、矽膠等,另外還有一些改性纖維素類、改性木質素類吸附劑。
  • 【科技英才】侯旭:「玩轉」科研,流動液體來造門
    用流動液體來造門,可能嗎?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廈門大學的青年學者侯旭做到了。這種神奇的「門」,其實是他原創的一種「液體門控」膜材料。膜材料在諸如石油化工、清潔能源、汙水處理、淨化空氣、化學檢測等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而侯旭提出的「液體門控」概念,為節能、穩定、成本低廉地控制與分離各種流體提供了全新思路,有望助力實現傳統膜材料功能和性能的全面提升。
  • 有時候越粘稠的液體流動越快
    眾所周知,高粘稠液體(如蜂蜜)的流動速度比低粘度液體(如水)的流動速度慢。現在,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當液體流過覆有化學塗層的毛細管時,常識反轉了。實際上,在經過毛細管道時,液體的粘性提高1000倍,則流動速度提高了10倍。流體流經管道的速度是具有非凡應用價值的參量:從工業過程(如煉油廠)到生物系統(如人的心臟)。
  • 臺科大創新高分子材料降低太陽能電池及OLED成本
    臺科大化工系榮譽講座教授廖德章團隊,研發創新高分子材料,改變材料特性,創新發表單一材料就能同時應用於陰、陽電極,可提升太陽能電池發電與OLED發光效率,並有助於簡化製程、降低成本,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中澳學者合作研發新型「綠色」吸附劑 或為海水淡化技術提供新思路
    中新社廈門8月11日電 (李靜 諸姮)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11日披露說,該院副教授區然雯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王煥庭近期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該研究成果已於北京時間8月10日23時,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