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大《JACS》:讓多孔材料流動起來!

2020-12-08 騰訊網

在許多工業過程中,液體吸附劑,例如水、聚乙二醇(PEG)及有機胺溶液等,被廣泛用於溼法氣體洗滌器中來除去酸性氣體。然而,液體吸附劑對設備有較強腐蝕性,使得維護成本大大提高。相比之下,固體吸附劑由於具有永久多孔性,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但MOFs材料以粉末或塊體形式存在,無法直接應用於現有的溼法氣體洗滌器中。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李濤教授課題組和Yongjin Lee教授課題組聯合開發了一種基於MOFs和液態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的多孔液體材料,這種多孔液體材料巧妙地結合了固體吸附劑和液體吸附劑各自的優點,為工業氣體分離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以「A General Way to Construct Micro- and Mes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Porous Liquids」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文章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8458

左起:李濤教授、何三豐、崔靜、Yongjin Lee教授

該工作選擇了PDMS作為位阻型溶劑,這是由於PDMS能夠在極高(~10kDa)的分子量下仍然保留液體的流動性,這一性質能夠確保PDMS不會進入MOFs孔道使其多孔性得以保留。PDMS還具有優異的化學和熱穩定性、極低的蒸氣壓、高熱穩定性、低熔點、低比熱容、低粘度、低成本、無毒、極高的氣體擴散係數和無腐蝕性等特點。這些特質使得PDMS成為一個理想的多孔液體溶劑,將MOFs顆粒分散於PDMS溶劑中能在保留MOFs多孔特性的同時使其附有類似液體吸附劑的流動性。然而,由於MOFs材料表面性質和PDMS不兼容,如何形成穩定分散液是一個難題。對此,李濤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何三豐利用之前課題組開發的一種具有普適性的MOFs表面生長高分子的策略(He et al. Chem. Sci. 2019, 10, 1816-1822),將帶有PDMS支鏈的超薄高分子塗層均勻生長在MOFs顆粒表面。這一表面修飾步驟確保了MOFs顆粒與PDMS溶劑之間的相容性,使該膠體懸浮液(colloidal suspension)的分散穩定性大大提升。

利用上述方法,李濤課題組製備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官能團的MOFs基多孔液體材料。通過低壓CO2、N2、Xe和H2O吸附等溫線證明了MOFs材料的吸附特性在多孔液體中得以完美保留。同時通過H2O吸附等溫線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MD simulation),證明了製備得到的多孔液體材料儲存15個月後,其多孔性仍然能夠很大程度得到保留。得益於PDMS溶劑的優良特性,這類多孔液體材料不僅在室溫下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而且在-35°的低溫下時仍然具有流動性。利用PDMS溶劑高度可設計性,李濤課題組進一步通過提高PDMS的分子量和在PDMS分子鏈段上引入支鏈的方法,首次實現了在液態吸附劑材料中保留大至3.4nm的超大孔,極大拓展了多孔液體材料領域的可能性。由於MOFs材料和PDMS溶劑的豐富性,該方法的出現無疑將快速推動多孔液體領域的發展,並為MOFs材料在分離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該課題的研究工作全部在上科大完成,上科大為第一完成單位。李濤課題組2017級博士研究生何三豐為第一作者,同組2016級本科生陳立寒為第二作者。李濤教授和Yongjin Lee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中分子動力學模擬(MD simulation)實驗由物質學院Yongjin Lee教授課題組2017級碩士研究生崔靜完成。能量色散X射線譜由於奕教授課題組協助完成,充分體現了物質學院交叉合作的良好氛圍。該研究由上科大啟動基金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

圖1.構建MOFs基多孔液體通用方法示意圖

圖2. (A)(B)多孔液體的照片;(C)(D)分別為多孔液體儲存三個月後在273K下二氧化碳的吸附等溫線和298K下水蒸氣的吸附等溫線。相比於純PDMS溶劑,多孔液體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吸附量分別提高了13倍和531倍。

(來源:上海科技大學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

相關焦點

  • 讓MOF材料流動起來——上海科大合作開發出有孔的液體吸附劑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李濤教授課題組和Yongjin Lee教授課題組聯合開發了一種基於MOFs和液態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的多孔液體材料,這種多孔液體材料巧妙地結合了固體吸附劑和液體吸附劑各自的優點,為工業氣體分離提供了新思路。
  • 「JACS」福建物構所基於網格化學構築多孔有機籠取得重要進展
    迄今為止,在這一領域的經典研究案例主要集中於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其實,網格化學也可以用來預測離散型的化合物,包括金屬有機-配位籠(MONCs)和多孔有機籠(POCs)。與傳統的MOF和COF材料不同,POCs和MONCs屬於孤立的結構,這些離散的構築單元通過弱相互作用組裝成有序結構,其孔隙由籠內空腔和堆積貫通孔組成。
  • 中國科大研製納米尺度「富集效應」增強二氧化碳電還原性能的高效...
    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大博士生高飛躍和胡少進。研究人員使用簡單的微波熱合成,通過反應參數調節,成功製備了三種具有不同尖端曲率半徑的硫化鎘納米結構。有限元模擬表明這種半導體材料尖端曲率半徑減小會引起尖端附近的電場強度增大,從而增強鉀離子在電極附近的富集。
  • 福州大學JACS室溫可控合成球形COFs材料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林子俺研究員課題組在室溫合成球形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s)方面取得新進展。Soc., DOI: 10.1021/jacs.9b09189」。 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是一類結晶性有機多孔聚合物。其主要特徵是內部存在均勻分布的特定大小的孔結構,這些孔賦予了共價有機框架一些獨特的性質,使得它們在氣體存儲與分離、催化以及光電材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應用。
  • 上海高研院等在分子篩多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高研院等在分子篩多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21-01-13 上海高等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孫予罕、陳新慶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高效可重複使用的雙金屬Pd-Rh納米粒子(NPs)多孔材料催化劑(如圖1),利用其雙金屬納米粒子的協同效應,有效促進了N-乙基咔唑(NEC)的加氫和十二氫-乙基咔唑(12H-NEC)的脫氫,可逆地進行了多次高儲氫量的加氫和脫氫的循環。
  • 中國科大等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課題組與國際同行合作,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製備了系列自具微孔結構的陰離子交換膜材料。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多孔有機聚合物中貫通的孔道結構對實現陰離子的快速傳遞具有重要意義;陰離子在受限空間中具有不同於緻密膜結構的傳質特性。審稿人評價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工作,他們利用了商業化的試劑,製備了高性能的陰離子交換膜。所得材料各個方面的表徵很完整,性能令人驚嘆。
  • 多孔材料裡,納米粒子如何運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從浮石、軟木等天然材料,到當今製藥業用於純化的高度工程化多孔聚合物膜,多孔材料在自然和工業應用中幾乎是無處不在。除了製藥業,水汙染處理、食品/飲料加工、非均相催化、工業分離純化等多個領域中,多孔材料都具有廣泛且重要的應用。多孔材料的性質取決於其中孔隙的大小和形狀、孔隙度(空隙體積分數)和成分,而不同的應用往往需要不同性質的多孔材料。
  • 多孔隔熱材料的製備方法
    成孔技術是多孔隔熱材料發展的基礎。成孔劑的選擇對材料的成型和服役過程中顯微結構的演變以及使用性能的優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孔隔熱材料的製備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燃盡物加入法、發泡法、氣體發生法、冷凍乾燥法、凝膠注模法和多孔隔熱材料法等。
  • 幹細胞+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多孔支架培養含血管的3D心臟組織
    ——Quasi Vivo QV500流動培養和高度多孔的生物相容性明膠支架聯合,獲得健康心肌結構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在再生醫學領域,怎樣培養出含血管的組織,是未來應用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QV500流動培養系統為接種在明膠支架上的人間充質幹細胞(hMSCs)和人心肌祖細胞(hCMPC)提供充足的氧氣,促進細胞和營養物質向支架核心內擴散,並能快速有效地排除組織內的代謝廢物,促進血管生成,從而形成由血管樣和心臟樣細胞組成的組織結構密集的適於體內移植的原組織。(Pagliari S, et al.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COFs是一類新型的二維/三維晶態(2D/3D)有機多孔聚合物,它通過共價鍵將有機結構單元整合到預定的網絡結構中,使其具有可調節、可設計的結構和性能,因此COFs在氣體分離與存儲、傳感、催化、有機電子、能量轉換與存儲、環境與生物應用等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有機Cages是通過可逆共價鍵將有機單元連接成具有納米尺度的零維(0D)離散結構,它們的合成均遵循DCC原理。
  • 上海大學在基於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獲重要進展
    近期,上海大學理學院化學系超分子化學與催化研究中心王洪宇副教授等在基於大環的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相關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化學頂級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含鎂多孔支架材料的體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
    ,它是在現代CAD/CAM技術、雷射技術、計算機數控技術、精密伺服驅動技術及新材料技術的基礎上集成發展起來的。目的:探討含鎂多孔支架材料的體外抗菌活性和細胞相容性。方法:應用低溫快速成型技術製備聚乳酸/β-磷酸三鈣/鎂多孔支架材料,其中β-磷酸三鈣與鎂的質量比分別為2∶1和1∶2,分別設為PTM(2∶1)組、PTM(1∶2)組;同時應用低溫快速成型技術製備聚乳酸與聚乳酸/β-磷酸三鈣多孔支架材料,分別設為P組、PT組。
  • 納米結構的rGO複合C2N材料作為流動電極優化脫鹽性能
    但在脫鹽過程中,流動電極漿液的導電性差以及容易堵塞會限制脫鹽性能。本文將C2N@rGO材料製備成流動電極,通過形成導電網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去離子過程中活性粒子的數量,解決了通道堵塞問題並且提高了除鹽性能。該合成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積、豐富的微孔、高N摻雜和可調諧的石墨化結構,可以進一步提高原製備電極的脫鹽性能。
  • 一步冷凍——多孔無機材料堅固和彈性升級
    近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一步冷凍法來製造多孔無機材料,這種材料在被擠壓到原來尺寸的15%後可以彈回原狀,這些超輕彈性材料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生物醫學植入物和電子產品。
  • 【汽車與環境】吉林大學教授陳書明:多孔材料在汽車輕量化及NVH上...
    2018年12月7日-8日,以「創新驅動、技術引領」為主題的2018第六屆「汽車與環境」創新論壇在上海·安亭正式舉辦。以下是吉林大學教授陳書明的發言:吉林大學教授 陳書明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多孔材料在汽車輕量化及NVH中的應用。多孔材料無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汽車上用的非常多,比如汽車的內飾,不管是軟內飾還是硬內飾基本上都是在多孔材料材料範疇內。
  • 于吉紅院士新任JACS執行主編,遊書力研究員新任JACS副主編
    另外,JACS 近日還公布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遊書力研究員等4位科學家新任JACS 副主編,JACS 副主編團隊中還有中科院化學所萬立駿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于吉紅院士簡介  于吉紅教授一直致力於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研究,在分子篩納米孔功能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定向合成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迄今,在Science,Nat. Commun.,Sci. Adv., JACS,Angew Chem. Int. Ed., Chem 等學術期刊發表SCI檢索論文370餘篇。曾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
  • 成都科大勝英壓力傳感器
    成都科大勝英科技公司是一家擁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原創型研發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公司前身專注於先進電子技術應用於測控領域十餘年,在軍工、安全工程的科研院所擁有一批忠實客戶,用自有產品組建過數百套瞬態測試系統、雷射光幕測速系統。
  •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化學A》3D多孔碳質材料構造高容量電池負極
    LIB的陽極材料是石墨材料,儘管它們的循環穩定性優越,但速率能力和理論比容量較差。由於Na的儲量豐富、成本低,SIB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是滿足大型電子存儲需求的最有希望的替代方案。因此,理想電壓、低成本、優異比容量和理想倍率性能的新型LIB / SIB陽極材料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 多孔材料的比表面和孔分析理論及顆粒表徵技術進展研討會
    美國康塔儀器公司(Quantachrome Instruments),是國際著名的材料特性分析儀器專業製造商,在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致力於粉體及多孔物質測量技術的創新,碩果纍纍:1972年研製出世界第一臺動態氣體吸附比表面分析儀,同年又研製出世界第一臺商用氣體膨脹法真密度分析儀;1978年首次將連續掃描注汞技術應用到壓汞儀中
  • AFM:石墨烯和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及其應用前景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構成六角型蜂巢狀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高楊氏模量、高電子遷移率和優異導熱率等理化性質。石墨烯是我國「十三五」重點發展新材料之一,被列為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在新能源、國家安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