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化學A》3D多孔碳質材料構造高容量電池負極

2021-01-11 Macromolecule

背景

基於鋰離子電池(LIB)和鈉離子電池(SIB)等可充電電池具有出色的速率能力和高可逆容量,可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提供動力。LIB的陽極材料是石墨材料,儘管它們的循環穩定性優越,但速率能力和理論比容量較差。由於Na的儲量豐富、成本低,SIB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是滿足大型電子存儲需求的最有希望的替代方案。因此,理想電壓、低成本、優異比容量和理想倍率性能的新型LIB / SIB陽極材料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從理論上講,具有高石墨化度和大表面積的碳質材料有利於Li+的儲存,而具有大表面積和擴大的層間間距的碳質材料則有利於Na+的儲存。然而在中等溫度下同時實現高石墨化度和大比表面積仍然是巨大的挑戰。引入合適的「催化劑」可以提高碳的石墨化程度,且使用SiO2作為非金屬催化劑,可以在適當的溫度下構造具有高石墨化度和大比表面積的碳質材料。

近期,武漢理工大學成功地合成了石墨化度高、比表面積大以及N,P共摻雜的SiO2基3D多孔網絡結構碳質材料(NPC)。首先將SiO2納米粒子分別作為非金屬催化劑和用於增加石墨化程度和孔數的模板均勻地分散在植酸中,然後在植酸表面上生長聚苯胺(PANi)。SiO2提高了石墨化程度和含碳材料的比表面積。另外,苯胺和植酸實現了N和P的雙重摻雜。當NPC用作LIB和SIB的陽極材料時,表現出優異的循環能力和倍率性能。文章以「Synchronously improved graphitization and surface area in a 3D porous carbon network as a high capacity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期刊《JMCA》。

結果與討論

多孔NPC的合成與結構

圖1a展示了合成過程:在肌醇六磷酸的存在下,SiO2作為模板,聚合產生聚苯胺水凝膠。NPC具有大量通道的多孔結構(圖1b)。SiO2作為模板劑確實會顯著增加表面積,從而使材料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多孔網絡結構在邊緣處的間距約為0.417 nm(圖1d和e),對應於石墨的(002)平面,P原子摻雜可層間距增大。圖1f顯示了3D多孔網絡結構中雜原子(N,P)的成功共摻雜以及C,O,N和P元素均勻分布。

圖1 (a)多孔NPC的合成圖。(b)多孔NPC的SEM圖像。(c)NPC的SEM圖像。(d)和(e)多孔NPC的TEM圖像。(f)多孔NPC的對應圖。

多孔NPC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圖3a示出了多孔NPC陽極在1A g-1的電流下具有不同循環數的充電/放電行為曲線。從第50個周期開始,循環能力開始提高,且有較高的可回收性和容量(圖3b)。在第50次循環時,可逆容量為574 mA hg-1,在450個循環後,它穩定地增加到1038 mA hg-1,並且CE達到99%。為了進一步探究鋰離子存儲的長期循環性能,作者研究了多孔NPC陽極在5 A g-1下的理想充放電容量(圖3d)。在第一個循環中,多孔NPC陽極的放電容量約為2093 mA hg-1,充電容量約為694 mA hg-1, ICE約為33%。增加的比表面積可增強第一個循環中的放電容量,但會產生更多的固體電解質相間(SEI)膜,從而降低了ICE。在800次循環後,循環的放電/充電容量趨於穩定,表明SEI膜是穩定的,且可逆容量高達835 mA hg-1。作者認為,在高電流密度下增加的充電/放電容量可以歸因於表面層的形成和分解。

圖3(a)充電/放電電壓曲線,(b)長期循環性能,(c)速率性能,和(d)長期循環性能。

多孔NPC電極的電化學性能

相比起NPC,多孔NPC在長期循環過程中具有出色的充放電性能和優異的可逆容量,具體表現為NPC多孔電極在50個循環後的CE可以超過98%,可逆容量可以達到230 mA hg -1。NPC多孔陽極在200個循環後表現出較低的容量衰減率,每個循環小於0.5%。此外,多孔NPC電極在0.2、0.5、1、2、5和10 A g-1處的可逆容量分布為280、229、195、164、128和104 mA hg-1(圖4c)。多孔NPC電極在不同的電流密度下可提供高達99%的CE。而且,與以前的報導相比,多孔NPC電極具有更出色的速率穩定性。多孔NPC陽極在高電流或低電流下的長期循環性能也非常好(圖4d)。

多孔NPC電極對於LIB和SIB的優異性能可以通過以下四個原因來解釋:首先,石墨化程度的提高可增大LIB多孔NPC電極的電導率;第二,增大的比表面積可使電解質完全滲透到LIB和SIB的多孔NPC陽極中。第三,N,P共摻雜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並擴大LIB和SIB的層間距。上述三個因素的協同作用可以改善多孔NPC電極的循環穩定性、可逆性和速率能力。

圖4 (a)充電/放電電壓曲線,(b)長期循環性能,(c)速率性能,和(d)長期循環性能。

結論

綜上所述,使用雙官能度SiO2作為石墨化催化劑和孔形成模板劑,可以同時實現石墨化和表面積均高的多孔N / P摻雜碳質材料(porous-NPC)。所得的多孔NPC材料表現出優異的長期循環和速率能力性能。石墨化度高、比表面積大、豐富的N,P共摻雜物這三個因素的協同導致LIB多孔NPC電極的電化學性能和快速動力學。同時比表面積大、N,P共摻雜和增大的層間間距可以改善多孔NPC電極的電化學性能。這種多孔NPC電極有望用於LIB和SIB的大規模應用。

參考文獻:

doi.org/10.1039/D0TA10179F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容量負極材料  第一作者:劉海咪  通訊作者:木士春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省佛山仙湖實驗室  硬碳由於其豐富的資源,穩定性和無毒性而被廣泛研究應用於鋰\鈉離子電池的負極,但是其可逆容量,倍率能力和初始庫侖效率不高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而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見負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化學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較為廣泛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為金屬基(Sn基材料  然而,碳納米管直接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會存在不可逆容量高、電壓滯後及放電平臺不明顯等問題。  如Ng等採用簡單的過濾製備了單壁碳納米管,將其直接作為負極材料,其首次放電容量為1700mAh/g,可逆容量僅為400mAh/g。
  • 大連理工大學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央廣網大連12月1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呂東光)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昊教授的能源材料及器件實驗室在影響因子高達11.553的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上,發表以「Fe3N constrained inside C nanocages as an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through post-synthesis
  • 共價有機骨架多孔有機材料,提升超級電容器的容量
    共價有機骨架多孔有機材料,提升超級電容器的容量超級電容器使用的技術與可再充電電池中使用的可逆化學反應有很大不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研究中心生產的一種多孔有機材料可以顯著改善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和傳遞,超級電容器是能夠傳遞快速而有力能量的裝置。KAUST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使用稱為共價有機骨架(COF)的材料來提高能量密度的方法。這些是結晶的多孔聚合物,由通過牢固的"共價"鍵將分子結合在一起的有機結構單元形成。
  • 東京理科大等開發出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第一部應用化學科的駒場慎一教授(責任作者)、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的神山梓(碩士畢業,第一作者)和研究推進機構綜合研究院的久保田圭委託副教授,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能源環境材料研究基地的館山佳尚組長、NIMS的博士後研究員Youn Yong以及岡山大學研究生院自然科學研究科的後藤和馬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容量遠遠高於以往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硬碳
  • 日本科學家新開發具超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近日,東京理科大學發表與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岡山大學共同開發了一項適用於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之碳負極材料。
  • 華中科大發表關於新型Li3P/C高容量電池負極研究進展
    Li3P/C納米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圖一)。在電化學過程中,受益於其獨特的微/納米結構,電子能夠在多孔碳骨架導電通道中迅速傳輸;同時,負極活性材料Li3P被限域於多孔碳孔隙中,可有效在二次顆粒層次抑制體積變化和獲得穩定SEI界面結構,從而避免了整個Li3P / C負極的結構塌陷。
  • 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鋰離子電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環壽命長、無記憶效應、工作溫度範圍寬、環境友好等諸多優點[1],已成功地成為可攜式電子設備的主要動力源。同樣在載運工具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研究價值。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2-3],負極材料的優化對提高鋰離子電池的總體性能有著較大作用。SnO2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儲量豐富,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
  • 南京大學研發新型鎂電池負極材料
    【鋁道網】採用金屬鎂作為負極的可充電鎂電池具有資源豐富、理論比能量高、無鋰枝晶生長、安全性好、價格低廉等潛在的優點。然而,由於二價Mg2 的極性較大、Mg2 嵌入到正極材料中的動力學緩慢等問題,嚴重製約了鎂電池的實際性能。到目前為止,在鎂電池中只有少數的金屬/合金型或離子嵌入型負極材料表現出合適的放電容量和循環穩定性。為了改善鎂電池電極材料的綜合性能,必需對其原子結構和表界面進行優化設計。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武科大提出協同摻雜助力C-S顯著改善軟碳負極材料儲鋰性能策略
    隨著傳統能源的利用,產生的環境汙染日益凸顯,發展高效清潔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存儲技術已迫在眉睫,鋰離子電池因其高的能量密度、低的自放電特性以及長的循環壽命等特點獨特的優勢,被認為是一種高效的電化學儲能技術。軟碳有著來源豐富與可控制結晶度,與電解液相容性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鋰電負極材料,但其較差的導電性與低的鋰離子擴散速率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技術|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2-3],負極材料的優化對提高鋰離子電池的總體性能有著較大作用。SnO2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儲量豐富,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但由於SnO2的鋰化過程中存在不可逆反應(SnO2 +4Li++ 4e-→Sn+ 2Li2O)造成初始容量損失較大,並且SnO2導電性差,在充放電過程中較大的體積膨脹使材料粉化團聚導致循環穩定性差[4]。
  • 【高工鋰電·前沿】負極材料新突破 Fe2O3將替代石墨?
    【高工鋰電綜合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秦曉英研究小組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武漢大學在選擇性催化構築合金負極材料固體電解質膜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國際權威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發表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柯福生副教授小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提出運用選擇性催化分解調控高能量密度合金負極材料的固體電解質膜
  • 矽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飛躍:一種碳納米管/矽微球結構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 )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穎方法來使用這種有應用潛力但是目前仍問題的儲能材料。矽被用於電腦晶片和許多其他產品,因具有十倍於石墨負極的儲鋰容量,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然而,矽負極在鋰化/去鋰化過程中涉及巨大的體積變化,導致其循環穩定性較差,並且太弱而無法承受電極製造的壓力,制約了矽基負極的實際應用。
  • 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氧化鎢基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雖然目前主要使用石墨作為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但是,納米氧化鎢基材料已經躋身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此前,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寧德時代是做什麼的,不過,在這之後,必然會有更多的人知道:寧德時代已經成為了中國動力電池的名片,是中國動力電池的代表企業,也是中國汽車產業裡極少擁有話語權的供應商,還是世界四大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其他三家分別是LG化學、三星SDI、松下。在動力電池的賽道上,這四家企業佔全球裝機量的60%以上。
  • 不同形貌與碳包覆對NiSe負極容量與SEI的影響
    1、背景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石墨負極,雖價格低廉,但其低容量(340mAh/g)已不能滿足市場要求;矽負極的容量可達3590mAh/g,但其體積膨脹高達320%,易造成電極塗層粉化脫落、容量衰減、性能惡化;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硒化物具有相對較高的容量,同時體積膨脹也遠低於矽負極。
  • 碳纖維表面生長SnO2納米花:高性能鋰電/鈉電負極材料
    內容簡介▶ TOC 摘要圖SnO2是一種典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無毒、廉價、高理論容量、優異電化學性能等優點,被視為極具潛力的鋰/鈉電池負極材料。然而和其他氧化物電極材料一樣,SnO2在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和粉化問題是制約其電化學性能及循環穩定性的瓶頸問題之一。湖南大學馬建民老師課題組設計了一種氮摻雜碳纖維表面生長SnO2納米簇的複合結構(NC@SnO2),其中碳纖維起到負載SnO2納米簇、抑制SnO2團聚以及高效電子傳輸網絡三方面作用。
  • 新型電池負極材料石墨二炔 提升電池效率和穩定性
    蓋世汽車訊 鋰離子電池通常採用石墨類碳材作為負極材料。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研究新型二維碳網狀物,即碳納米纖維膜石墨二炔,在電池應用中的適用性。石墨二炔和石墨烯(石墨烯是單原子層石墨)一樣又平又薄,但是孔隙率更高,而且可以調整電子性能。據研究人員介紹,利用特製前體分子,採用簡單的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可以製備這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