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新聞—科學網
不斷深入的研究 近兩年,中科院化學所石墨炔研究團隊持續開展了石墨炔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實現了大面積、規模化製備;同時引領了國際上眾多科學家積極參與到該領域研究,推動了碳材料科學的發展,並為碳材料研究帶來難得的機遇。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
研究人員首次測定了石墨炔薄膜空穴遷移率,證明了理論計算提出的高遷移率,其遷移率隨著石墨炔薄膜厚度的增加逐漸下降,厚度為22納米的石墨炔薄膜的遷移率可達到100~500 cm2·V-1·S-1。 2014年,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炔薄膜是一類性能優良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兼具高選擇性和高導電性 石墨炔成甲醇電池理想膜材料
67641次閱讀 作者:郭樺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3月25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清潔高效能源電池之一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Zhou等通過化學沉積和高溫燒結法製備SnO2/石墨複合材料,其在100mA/g的電流密度下,比容量可達450mAh/g以上,在2400mA/g電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超過230mAh/g, 實驗表明,石墨作為載體,不僅能將SnO2顆粒分散得更均勻,而且能有效抑制顆粒團聚,提高材料的循環穩定性。
-
探究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主力(二):石墨類材料性能檢測
上一篇主要介紹了負極材料的基礎知識,那當我們拿到一個負極材料的時候,要怎樣才能對其性能進行測試呢,有怎樣根據一些基本的物理性能來對負極材料進行選擇呢,本系列的第二篇將帶你了解石墨負極性能測試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的判斷指標。
-
硫基電解液提升NCM/石墨電池循環性能
在電解液中添加FEC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負極的庫倫效率和循環性能,下圖展示了向MESL+LiTFSI電解液中添加1%(體積分數)的MESL後,石墨負極的循環性能和庫倫效率。從圖中能夠看到除了首次充放電因為電解液的分解導致庫倫效率有所降低外,在隨後的循環中電池的庫倫效率都接近100%,表明電解液在負極表面形成的SEI膜很好的抑制了電解液的持續分解。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在石墨炔能源存儲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團隊與化學研究所李玉良課題組合作,將石墨炔類材料先後應用於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容器等能源存儲器件,並對其電化學性能及儲能機制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系統研究。氯雜石墨炔的結構及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碳素材料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而石墨炔類材料是繼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之後,一類全新的碳素材料。
-
上海大學|石墨炔基材料在能源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
石墨炔擁有獨特的拓撲和電子結構,高電荷遷移率和優異的電子輸運性能,這些優異的性能使其在各種應用領域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在石墨炔家族中,γ-石墨二炔(GDY)是第一個被成功製備的成員,因此也最受關注。總結了近年來石墨炔在合成策略、功能機理和儲能及能量轉換領域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分析了阻礙其大規模製備以及在商業化應用方面的挑戰;最後,根據石墨炔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應對這些挑戰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通過對這篇綜述的介紹,幫助讀者們加深對石墨炔及石墨炔基材料的認識。
-
崔屹教授:新型石墨烯材料作為鋰負極載體 大大改善電池循環壽命
,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研究了一種新型褶皺石墨烯籠載體(WGC)用於金屬鋰負極,WGC提供優異的機械強度,具有更高的離子電導率和質量更好的固態電解質界面(SEI)。 鋰的枝晶與鋰電池的安全緊密相關,充電的時候如果控制得不好,金屬鋰的枝晶會長出來,像一棵樹長出樹枝,枝晶會捅破電池正負極之間的隔膜,造成短路,甚至引發爆炸。 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是負極材料和電解液接觸後生成的反應物,厚度約為50個納米左右。這層膜影響著電池的穩定性,決定著循環使用壽命到底是1000次還是10000次。
-
解析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早期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是使用鋰金屬負極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不用了呢?
-
清華大學:氟化SEI膜大幅提升鋰金屬二次電池循環穩定性
金屬Li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石墨材料的十倍以上,將石墨材料替換為金屬鋰能夠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40-50%,因此金屬鋰二次電池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但是金屬鋰負極在Li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枝晶,這一方面會導致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另一方面鋰枝晶過度生長還會引起正負極短路,導致安全問題。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正極溶出的金屬離子經由電解液擴散至負極,在負極表面還原沉積,單質的金屬沉積物催化電解液的分解,從而使負極阻抗顯著增加,最終導致電池容量的衰減。通過添加高溫添加劑或者新型鋰鹽提高SEI膜的穩定性可以延長負極材料的使用壽命,進而實現性能的提升。有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石墨材料儲存性能也不盡相同,人造石墨在高溫下的存儲性能優於天然石墨。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
一、負極衰減機理研究進展 碳材料,尤其石墨材料,是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負極材料。雖然其他負極材料,如合金類材料、硬碳材料等,也在被廣泛研究,但研究重點主要集中於活性材料的形貌控制和性能改進,關於其容量衰減的機理分析較少。因此,關於負極衰減機理研究的多是關於石墨材料的衰減機理。
-
關於鉀離子電池最新優秀工作總結
本文總結了近期鉀離子電池在新型負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隔膜中的研究進展,希望對有關研究人員有所啟發和幫助。1.然而,石墨化碳材料PIBs負極通常循環壽命短,穩定性差。Mater.: 溫度介導的石墨炔框架工程實現高性能鉀儲存石墨炔作為一種新型碳的同素異形體,具有大量的乙二炔鍵和均勻分布的「大三角」孔隙結構,使得鉀離子不僅能夠在層與層之間遷移,還能在層間垂直穿梭。
-
石墨炔:石墨烯之後 一種非常理想的儲鋰材料
石墨炔,是繼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之後,一種新的全碳納米結構材料。它由sp和sp2雜化形成的一種新型碳的同素異形體,是由1,3-二炔鍵將苯環共軛連接形成的具有二維平面網絡結構的全碳材料,具有豐富的碳化學鍵、大的共軛體系、寬面間距、優良的化學穩定性,被譽為是最穩定的一種人工合成的二炔碳的同素異形體。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為此,亟需開發出功率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優異的新型鋰離子啟動電池。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受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影響。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首先要從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改性入手,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容量、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 鋰電池低溫性能主要與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電極界面性質有關。
-
硫基電解液能夠提升NCM/石墨電池的循環性能
電解液是改善三元體系鋰離子電池循環性能的有效方法,法國巴黎第九大學的Benjamin Flamme(第一作者)和Jolanta wiatowska(通訊作者)、Alexandre Chagnes(通訊作者)等人開發了一種基於3-甲氧基四氫噻吩1,1-二氧化物(MESL)溶劑和LiTFSI鋰鹽的電解液體系,該電解液體系使得NCM111/石墨電池在4.5V截止電壓下仍然能夠保持良好的循環穩定性
-
中國石墨粉體與負極材料大會·2018鶴崗邀請函
它是極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不僅能夠延長電池使用時間,促使電壓平穩,增強導電率,還可降低電池成本。難怪,全國70%的天然石墨負極材料都來自鱗片石墨的主產區——黑龍江鶴崗。 這個初秋,我們將會同全國石墨粉體和負極材料的從業者,集結鶴崗,探討一些行進中的矛盾以及關於未來的可能。電池能量密度到上限了麼?礦產開發總是不可持續麼?要提升導電性就得增加成本麼?
-
日本科學家新開發具超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近日,東京理科大學發表與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岡山大學共同開發了一項適用於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之碳負極材料。
-
過程工程所在sp雜化氮摻雜石墨炔的氧還原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氮摻雜碳基催化劑具有良好的ORR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有望取代鉑類催化劑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氮摻雜構型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吡啶氮、亞胺氮、吡咯氮、氨基氮、腈基氮、石墨氮和氧化氮等。一般認為吡啶氮的存在創造了ORR活性位點,而其它高性能的氮摻雜類型鮮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