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電池負極材料石墨二炔 提升電池效率和穩定性
蓋世汽車訊 鋰離子電池通常採用石墨類碳材作為負極材料。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研究新型二維碳網狀物,即碳納米纖維膜石墨二炔,在電池應用中的適用性。石墨二炔和石墨烯(石墨烯是單原子層石墨)一樣又平又薄,但是孔隙率更高,而且可以調整電子性能。據研究人員介紹,利用特製前體分子,採用簡單的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可以製備這種材料。
-
石墨炔:石墨烯之後 一種非常理想的儲鋰材料
石墨炔,是繼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之後,一種新的全碳納米結構材料。它由sp和sp2雜化形成的一種新型碳的同素異形體,是由1,3-二炔鍵將苯環共軛連接形成的具有二維平面網絡結構的全碳材料,具有豐富的碳化學鍵、大的共軛體系、寬面間距、優良的化學穩定性,被譽為是最穩定的一種人工合成的二炔碳的同素異形體。
-
高導熱石墨膜(石墨散熱片)生產工藝詳解和應用實例
手機廠商目前推出的新的手機散熱解決方案,比如金屬背板散熱、導熱凝膠散熱,均系在石墨膜的基礎上,通過與金屬導熱板或者導熱凝膠的結合,進一步提升散熱效果。目前,石墨膜已經成為手機散熱的基礎材料。高導熱石墨膜是近年來面世的新型材料,目前主 要用於消費電子產品的散熱,系消費電子組件。高導熱石墨膜自 2009 年開始批量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2011 年開始大規模 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屬於新興行業。
-
5G時代高導熱石墨材料的新機遇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的1G和2G時代,手機較少受到散熱方面的技術困擾。但隨著3G智能機時代的來臨,手機硬體配置越來越高,CPU不斷向多核高性能方向升級,通信速率不斷提升,以及不斷追求手機的輕薄化、小型化,帶來的散熱需求也不斷上升,先後出現了導熱矽脂、導熱凝膠、導熱石墨片、多層石墨膜和熱管散熱等新材料和散熱器件。
-
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新聞—科學網
隨著富勒烯、碳管及石墨烯等碳材料陸續通過物理方法成功製備,如何製備石墨炔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焦點。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玉良帶領團隊從表面化學反應結合固態生長合成化學的新視角出發,首次在銅表面上合成了具有本徵帶隙sp雜化的二維碳的新同素異形體石墨炔,開闢了人工化學合成碳同素異形體的先例。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
隨後,他們發現,單層石墨烯硬度高,卻有很好的韌性,是當時已知導電性能最好的材料。常溫下高達15000 cm2·V-1·S-1的電子遷移率,使得石墨烯成為製造高速電晶體的希望所在。 2010年,單層石墨烯已經從實驗室逐步走向產業化道路,英國科學家的這項基礎工作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AEnM:石墨炔:新興電催化劑載體用於能量轉換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雖然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開發一種高效和可持續的技術生產清潔能源來代替不可再生能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電催化技術因其操作簡單,經濟高效以及投入成本低等優點被認為是一個理想的技術。電催化劑是電催化技術的核心,開發高性能以及高穩定性的電催化劑是當前所面臨的巨大的挑戰。
-
上海大學|石墨炔基材料在能源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
總結了近年來石墨炔在合成策略、功能機理和儲能及能量轉換領域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分析了阻礙其大規模製備以及在商業化應用方面的挑戰;最後,根據石墨炔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應對這些挑戰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通過對這篇綜述的介紹,幫助讀者們加深對石墨炔及石墨炔基材料的認識。
-
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發展優勢
傳統的透明導電材料,如ITO,價格昂貴,易碎,不靈活。儘管碳納米管、多晶石墨烯和金屬納米線等替代網絡已經被提出,但這些材料的透明導電性能使它們不適用於廣泛的應用。幾乎所有現代可攜式和家用電子產品的激動人心的特點都是由光電子器件驅動的,它廣泛地使用透明導電薄膜,如觸控螢幕、液晶顯示器、有機光電池和有機發光二極體。由於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透明性和力學性能,因此被認為是取代現有的昂貴的銦錫氧化物(ITO)作為透明導電膜的理想材料。石墨烯氧化物以膠體懸浮液的形式,不僅可用於低成本的大批量生產,而且與基於柔性基體的新興技術相兼容。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雙極板研究與塗層製備
其中,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屬於低溫燃料電池(如圖1所示),具有高的轉換效率、低的操作溫度以及低汙染等特點,應用十分廣泛,目前主要應用於交通、便利電源裝置和家庭發電裝置等領域。燃料電池是把化學能直接連續轉化為電能的高效、環保的發電系統。
-
過程工程所開發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選擇性電催化劑
他們在深刻理解DMFC中甲醇催化氧化和氧氣催化還原機理的基礎上,設計貴金屬基異質結構納米材料,充分利用異質材料中的晶格應變效應和電子耦合效應調控材料的催化性能,不僅使材料具有優良的催化活性,而且使材料對DMFC中的甲醇氧化或氧氣還原具有很好的選擇性。
-
過程工程所在sp雜化氮摻雜石墨炔的氧還原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氮摻雜碳基催化劑具有良好的ORR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有望取代鉑類催化劑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氮摻雜構型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吡啶氮、亞胺氮、吡咯氮、氨基氮、腈基氮、石墨氮和氧化氮等。一般認為吡啶氮的存在創造了ORR活性位點,而其它高性能的氮摻雜類型鮮有報導。
-
軟性電子產品崛起 軟性透明導電膜躍居關鍵材料
軟性電子崛起的產業趨勢已日趨明朗,軟性顯示器、軟性照明、軟性太陽能電池、軟性傳感器等產品已經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在這產業趨勢之下,具有可撓性、高光穿透度、高導電度的軟性透明導電膜是許多軟性光電產品的基礎。 因此,軟性透明導電膜將會成為軟性光電產品的戰略性材料。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在石墨炔能源存儲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團隊與化學研究所李玉良課題組合作,將石墨炔類材料先後應用於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容器等能源存儲器件,並對其電化學性能及儲能機制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系統研究。氯雜石墨炔的結構及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碳素材料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而石墨炔類材料是繼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之後,一類全新的碳素材料。
-
化學學院沈興海課題組揭示錒系單離子與石墨炔配位規律並提出核...
石墨炔是一種新型的二維碳材料對石墨炔結構特徵的深入探究及對其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都將對石墨炔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核燃料循環領域,針對特定離子間的選擇性分離關係到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首先,為了將高放廢液中的次錒系元素轉變成短壽命或者穩定的核素,從而降低或消除核廢物的長期危害,研究人員提出了「分離-嬗變」的處理方法。
-
「李玉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石墨炔碳納米材料的人
◆石墨炔在催化領域的應用李玉良課題組利用石墨炔成功實現了對零價鐵原子和鎳原子的負載,製備了大面積零價金屬單原子催化劑。>鈣鈦礦材料當中,鈣鈦礦與石墨炔材料形成的異質結提供了一個實現激子分離和光電子激發及轉移的額外通道,提高光電轉化效率。
-
合成氨產率提高近十個數量級:石墨炔基Pd原子催化劑|NSR
在常溫、常壓下高選擇性、高產率合成氨(NH3)至今仍是難題。該領域中,原子催化劑具有諸多優點,有望成為變革性的下一代催化劑。Pd-GDY催化劑應用於電催化合成氨反應,獲得了極高的選擇性和氨產率。
-
柔性電子崛起 | 一文讀懂柔性透明導電膜!
柔性電子崛起的產業趨勢已日趨明朗,柔性顯示器、柔性照明、柔性太陽能電池、柔性傳感器等產品已經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在這產業趨勢之下,具有可撓性、高光穿透度、高導電度的軟性透明導電膜是許多柔性光電產品的基礎。 因此,柔性透明導電膜將會成為柔性光電產品的戰略性材料。
-
「精確制導」——鈀催化1,3-二炔的高選擇性氨甲醯化反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毫無疑問,精度高、突防強、殺傷大、效益高的精確制導武器是戰爭中的利器。而化學領域的「精確制導武器」往往就是各種高反應活性、高選擇性的催化劑,特別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過渡金屬催化劑。過渡金屬催化的醯基化反應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被廣泛地運用於合成多功能醯基和延長碳鏈等。
-
關於鉀離子電池最新優秀工作總結
然而,相對於Li+ 的尺寸 (0.76 ),K+ 的尺寸較大 (1.38 ),在電極材料中嵌入/脫出會極大地破壞了結構穩定性,進而導致電化學性能下降。因此,開發兼具優異循環穩定和倍率性能的電極材料是實現PIBs成功應用的關鍵。2D材料因其較高的面積體積比,快速的電子轉移以及優化的離子擴散通道,對電化學反應動力學十分有利,被認為是比較理想的電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