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自身抗體」可能「幫倒忙」,導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

2020-12-14 環球時報新媒體

據英國《衛報》當地時間13日報導,科學家發現,免疫系統產生的劇烈「友好火力」,可能會導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並使病人身患一種名為「長期新冠病毒病」(long Covid)的疾病。也就是,當病毒被擊敗後,醫療問題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新冠病毒(資料圖)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大量被誤導的抗體,這些抗體的攻擊目標是人體器官、組織和免疫系統本身,而不是擊退入侵的病毒。

科學家們比較了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免疫反應,發現前者體內存在著大量異常抗體。這些抗體阻斷了抗病毒防禦,消滅了有益的免疫細胞,並從多個方面攻擊身體器官,從大腦、血管、肝臟到結締組織和胃腸道。

進一步的測試表明,患者血液中的「自身抗體」(Autoantibodies)越多,病情就越嚴重。與狼瘡患者相比,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抗體更多。狼瘡是一種由類似異常抗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家、該研究論文的資深作者亞倫·林(Aaron Ring)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產生的自身抗體,實際上幹擾了對病毒的免疫反應。」林補充說:「我們確信,這些自身抗體對新冠肺炎患者是有害的,在感染減弱後,這些有害影響很可能繼續存在,給患者留下更持久的醫療問題。」他說:「由於抗體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可以想像,它們可能對疾病長時間的發展推波助瀾。」

資料圖

林與耶魯大學的免疫生物學教授Akiko Iwasaki合作,對194名患有不同程度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醫院工作人員進行了「自身抗體」篩選,這些抗體針對近3000種人類蛋白質。正常抗體通過附著在病毒表面的蛋白質上使病毒失活,但是「自身抗體」的形狀是錯誤的,並且會錯誤地附著在人類細胞上,或由人類細胞釋放的蛋白質上。

報告稱,與30名沒有感染病毒的健康醫院工作人員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自身抗體反應急劇增加」。一些患者的某些「自身抗體」在感染新冠病毒前就明顯存在,而另一些患者則隨著病情的發展而出現並增強。

報導稱,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類風溼關節炎、狼瘡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是由免疫系統出現故障並攻擊身體器官而造成的。但對於病毒感染及其誘導自身免疫反應的能力,人類還所知甚少。

資料圖

林說,如果新冠肺炎「自身抗體」在體內持續存在,它們可能在「長期新冠病毒病」中起作用。他說:「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症候群可能是由長期存在的自身抗體引起的,這種抗體在病毒從體內清除後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是這樣的話,有一些免疫抑制療法,比如一些風溼病的治療方法,可能是有效的。」

(編輯:WDQ)

相關焦點

  • 新研究提供可能導致新冠併發症的幹擾素問題的細節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反應的研究人員可能最終能夠解釋為什麼一些人有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COVID-19併發症。COVID人類基因努力詳細介紹了一對關於幹擾素問題的突破性發現,這些問題可能在COVID-19的過程中危及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一些人有幹擾素的自身抗體,而另一些人可能患有以前未被診斷的影響幹擾素功能的遺傳病。
  • 國際最新研究稱,新冠肺炎男性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更高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9日在線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稱,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
  • 國際最新研究稱:新冠肺炎男性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更高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9日在線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稱,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
  • 南非專家: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呈年輕化
    (抗擊新冠肺炎)南非專家: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呈年輕化中新社約翰尼斯堡1月6日電 (記者 王曦)針對當前激增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南非醫學專家6日回應稱,在發現新冠肺炎病毒發生變異後,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明顯呈現年輕化。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不過,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陳志南院士領導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已率先開展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並取得初步療效。研究人員還發現,美普拉珠單抗可競爭性結合CD147,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CD147的結合,阻止病毒繼續感染新的細胞,顯示該抗體具有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力。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一項發布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論文研究了紐約市2家醫院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群體的狀況,研究共納入了1150名患者,257名(22%)為重症,中位年齡為62歲(51-72),這些重症患者中,大多數是6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男性,其中近一半患有肥胖症[3]。
  • 逾300萬病例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重症風險更高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的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男性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風險更高。
  • 英媒:新冠肺炎如何引發危險的血塊?
    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11月2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之所以導致患者體內形成一些危險的血塊,可能是由於免疫系統的攻擊對象是患者的身體而非病毒。據了解,過於活躍的免疫反應產生的過度炎症會導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形成血塊。現在,研究人員正在梳理這一機制。有些血塊的形成原因可能是自身抗體,這些抗體不會識別外來入侵者,而是攻擊會形成細胞膜的分子。
  • 新冠二次感染「重症患者」首現美國!專家:對疫苗研發是警示信號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美國內華達州公共衛生實驗室承擔大量檢測和研究工作。對比此前(5月31日)影像學檢查結果,當日胸部X光片顯示多發性斑片影,提示病毒性或非典型肺炎的可能。且當日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6月6日,患者的新冠抗體IgG/IgM都呈陽性。 對該患者4月和6月的病毒樣本進行基因測序,發現兩次感染的毒株有5個不同的核苷酸,研究團隊據此稱其為二次感染。
  • 重磅 | 勃林格殷格翰啟動新藥臨床研究對抗新冠肺炎
    勃林格殷格翰致力於對抗新冠肺炎,不斷貢獻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全力開發新的治療方案,幫助那些面臨最嚴重併發症的患者。 Lorraine B.對於住院患者來說,一旦新冠肺炎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通常無法自主呼吸,可能需要機械呼吸機來提供生命支持和為全身供氧。儘管我們希望未來的疫苗有助於減少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但我們仍需滿足感染患者對呼吸系統併發症的治療需求,同時為醫療專業人士提供替代機械通氣的有效方法,從而減輕醫院的治療負擔 。」在所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約有15%會出現嚴重疾病症狀。
  • 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沒有症狀而有些人病情危重?這是此次疫情的最大困惑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1日對此進行了解答。根據英國《自然》周刊登載的一篇論文,對2200多名重症監護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答案或許在於特定的基因。
  • 以色列研發「雞尾酒」抗體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2020-10-20 10:18:38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0月18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找到應對新冠病毒的「雞尾酒」抗體藥物,它既可以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又可以幫助高危人群和抗疫前線人員預防感染。未來數月中,他們將對抗體藥物進行臨床試驗。
  • 美疾控中心研究發現: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早於中國數周
    美國東部時間 12 月 1 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周一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最早的新冠肺炎病例於2019 年 12 月中旬出現,這比公共衛生部門發現的美國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早約一個月,也早於中國正式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數周之久。
  • 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重症風險更高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的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男性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風險更高。
  • 研究人員發現導致COVID-19患者形成血栓的有害「自身抗體」
    據外媒BGR報導,醫生們在新冠大流行早期就了解到,新冠病毒會導致血栓,從而導致意外症狀,包括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等。由於這些COVID-19併發症可能會危及生命,醫生們一直在用血液稀釋劑治療患者。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確定了一種導致血栓形成的抗體,但他們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一些新冠患者會出現這些有害的「自身抗體」。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所謂的 「自身抗體」在COVID-19中有利於凝血的作用。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黃) | interactive-biology網站作者 | 湯波 徐斯佳責編 | 高佩雯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已近半年,各國正在積極開發候選疫苗,各種潛在的治療方法也在緊張開展臨床試驗,抗體療法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開展了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臨床試驗,療效值得期待。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這些後遺症「可能很常見」
    5月11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綜述顯示,重症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精神錯亂和躁動等症狀的情況很常見。 該研究稱,儘管仍需進行更多研究,但大多數患者在康復後可能不會出現長期精神問題。
  • 天境生物公布新冠肺炎重症臨床研究中期結果,加速GM-CSF單抗研發...
    上海和美國蓋瑟斯堡2020年5月28日 /美通社/ -- 天境生物(「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MAB),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聚焦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創新生物藥公司,今日公布旨在研究TJM2單抗治療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伴發的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CRS)第一部分臨床研究的中期結果(臨床試驗註冊號
  • 對抗新冠肺炎,守住重症治療最後一道防線!
    但對於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一開始就需要使用較強的抗生素,給予較為廣譜的抗菌藥物,覆蓋較多的病原菌。在病原學檢測結果出來後,再決定是否給予降階梯治療或調整治療方案。 我國國家衛健委印發的《重症、危重症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 則闡述,新冠肺炎患者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廣譜抗菌藥。
  • 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耗竭和多樣性喪失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風險因素
    T細胞過度表達引起的細胞功能耗竭可能是新冠肺炎重症發展的關鍵免疫風險因素。相關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在免疫學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上。  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初始症狀多為發熱、乏力和乾咳,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等嚴重表現。多數患者預後良好,部分嚴重病例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或膿毒症休克,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