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爛鰓是個很常見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容易就會引起死亡的問題,號稱魚病的頭號殺手!在魚類鰓部發生病變後或養殖水體水質不良時,魚類的呼吸作用會發生障礙。爛鰓是淡水魚養殖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魚病,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除此之外,鯉、鯽、鰱、魴、鱅魚也會有發生。
魚爛鰓後會引起體色發黑,軟骨外露,常離群獨遊,行動變得緩慢,體色變得暗黑,鰓絲呈粉紅或蒼白,繼而組織破壞,黏液增多並帶有汙泥,嚴重時鰓蓋骨的內表皮充血,中間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蝕成一個圓形或不規則的透明小窗,病魚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較高。
發病初期還可以治癒,一旦發展到中後期,病魚鰓部受到不可逆損傷,呼吸及血液循環受阻,基本就只有等死,每年都有很多新老養殖戶在這上面栽了大跟頭。然而,爛鰓看似簡單,實際上引起爛鰓的原因不止一種,每一種引起的原因都各不相同。
引發魚類爛鰓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種:
一是細菌性爛鰓病,一般是由柱狀黃桿菌引起的爛鰓病,更多是魚體與病原菌直接接觸而引起,尤其是魚的鰓部遭到機械損傷後更易感染。流行該病在水溫20℃~35℃範圍內均可發生,流行季節為4月~11月,6月~9月為發病高峰期。魚的密度越大、水質越差則越容易暴發流行。
二是真菌-鰓黴引起的鰓黴病,病原為鰓黴,或因處理不當繼發感染造成的。病魚鰓部呈蒼白色,有時有點狀充血或出血現象,有時呈現花鰓,嚴重時由於貧血,整個鰓呈青灰色。此病常使魚暴發性地死亡,鏡檢會發現鰓黴菌絲。
三是寄生蟲引起的各種鰓病,由於大量的寄生蟲存在鰓內,造成機械損傷,從而引起繼發性感染。造成這種情況的寄生蟲有很多,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等。此外,當蟲體在宿主鰓表面大量發生時,能刺激鰓組織分泌大量粘液,以致阻塞水流的暢通,幹擾了鰓絲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造成魚體因缺氧而食慾下降,代謝緩慢,嚴重時甚至死亡。
只有正確判別了爛鰓病,用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但就現階段走訪塘口發現的爛鰓問題,很少是由於單方面因素引起的,基本都是多重原因綜合感染而致,如果只是簡單的殺蟲殺菌,往往很難達到良好的療效,甚至還會加速死亡。
預防方案
1.保持水質清爽,清爽的水環境說明池塘的淨化能力比較強,物質能量循環比較流暢,池塘緩衝能力強。水質混濁容易導致水體耗氧量增多、光合作用變差,魚類食慾欲減退,免疫力下降,引發其它病害。
2.定期改底,穩定水質,防止氨氮、亞硝酸鹽超標。
3.定期驅蟲防蟲、減少寄生蟲和病菌的滋生。樂暢驅蟲是以安全無毒的澳洲小葉多苞桉為核心原料,兼顧驅蟲和機械傷口的炎症處理,讓寄生蟲逐步脫離魚體,同時處理寄生蟲導致的鰓部粘液過多、鰓小片腫脹的問題,通過這兩個方面的作用,達到魚體逐步恢復健康的目的。
無論是哪種原因引起的爛鰓病,要減少爛鰓的發病率,就要做好預防工作,「預防」永遠大於「治療」。做好以上幾點,保護好魚的肝膽健康,預防寄生蟲和細菌感染,讓魚長得更快,賣相更好!
文章來源龍昌動保,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