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古代帝王陵,民間有「七十二陵」的說法,還有「陝西的黃土埋皇上」的說辭,而自西周起,先後有14個政權在陝西建都,截止2019年10月,陝西省已發現的帝王陵有82座,包括黃帝、炎帝2陵。
在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南一個名為「南指揮村」的村莊,這處村莊附近有一片奇怪的農田,千年來寸草不生,這也讓村民們感到非常為難,要知道這一片土地能夠生長莊稼,也是造福村民的事情。
可無論當地的村民怎麼澆水施肥,它就是不讓莊稼生長,而村裡面的老人就對年輕人說,他們年輕時候也想過許多辦法,可那裡就是長不出莊稼,邪門的很。
因此這塊地就空閒了很長的時間,後來到1976年,有一個趙姓村民想要挖點土修補自家的院牆,於是推著小土車來到了這塊怎麼也不肯長莊稼的「荒地」,後竟挖出了些奇怪的土塊,明顯不是普通的黃土,而且有黃有紅,還夾雜著碎石,非常堅硬。
後來趙姓村民與同村的人一塊閒談,就談到了這件事情,而很偶然的陝西省考古所考古專家在旁聽到了這件事情。
鳳翔縣並不是一個一般地方,古稱雍,是周、秦的發祥之地,贏秦創霸之區、秦始皇加冕之地,因此考古專家敏銳的感覺到「荒地」之地有古墓,因此進行了勘測和發掘,發現這座古墓佔地面積竟足足有兩個國際標準籃球場大,經過發掘,專家也是驚慌失色:下面是位大人物。
這便是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最大古墓——秦公一號大墓,也是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多達186具殉人,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則是我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我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
根據石磬上的文字,推斷出墓主人是秦景公,秦景公的同母弟後子針曾如此評價他:「秦公無道。」原本秦景公對自家弟弟很是寵愛,但在公元前541年,後子針遭人誣陷,害怕會遭到誅殺,因此逃往晉國,從秦國帶走的財物也有上千兩,決定等秦國替換國君後再返回。
秦晉兩國也曾對峙整整八十多年之久,後來卻因為後子針久居晉國,經過調解,秦晉破冰,恢復了關係,而河東裴氏是後子針的後人。
另外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過程中,發現秦公一號大墓中的盜洞共有247個,當時考古專家的心也是拔涼拔涼的,不過大墓還是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光是秦公一號大墓的墓室建造,就足以讓人驚豔了。
大墓中槨木的木質歷經數千年都還保存完好,原因是槨室周圍和上方填有木炭,外圍又填有青膏泥,而這些東西正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氣進入,從而保護了槨室,現今在墓址旁建有的秦公大墓遺址博物館,也是我國首家農民創辦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