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西班牙「鬼城」拉洪克拉回歸傳統耕作法

2021-01-10 澎湃新聞

在西班牙東南部的拉洪克拉(La Jonquera),農夫阿方索·芝古德·古茲曼正在利用一種古老的耕作方法讓1000公頃的土地由貧瘠變肥沃。如果這種方式有效,將有助於防止土地荒漠化,並讓廢棄的「鬼城」拉洪克拉重獲生機。

據網絡政治刊物Politico.eu報導,芝古德·古茲曼2012年接管了家庭農場,並迅速決定嘗試一種更好適應氣候變化的農業技術。他擴大了農場的有機產品種植面積,還引入了一種「再生」技術,引入斜坡收集雨水的裝置,利用雨水灌溉。經過多年的開發,這種實踐有效改善了土地的生態狀況。

歐盟委員會資助的一項氣候變化研究指出,到本世紀末,西班牙的平均氣溫將增加2°C以上。歐洲審計院2018年12月發表的一份特別報告稱,西班牙是歐洲荒漠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約四分之三人口將受到影響。

西班牙南部被譽為歐洲的「水果籃」。拉洪克拉所在的穆爾西亞地區,土地面積中高達90%面臨荒漠化危險。若像芝古德·古茲曼這樣的農民未能找到適應方法,這片土地將無法繼續耕種。

「這個農場已經在我的家族傳承了五代人,」 芝古德·古茲曼說,「但氣候變化正在迅速影響這一領域,部分土壤被嚴重侵蝕,當我們挖掘到表土之下時,就會撞擊到基巖。」

最近,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區經歷了嚴重的乾旱,使穆爾西亞的水庫裡的水流失。荒漠化意味著更多土壤受到侵蝕,生物多樣性減少,還會造成地下水汙染和過度使用等問題。根據西班牙政府統計數據,穆爾西亞的水庫現存水量約佔其容量的21%。相比之下,西班牙其他地區的水庫水量約佔其容量的57.79%。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45%的歐洲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特別是在西班牙這樣的南歐國家。荒漠化與土壤中有機碳含量低有關,因有機碳能夠調節土地多種重要功能,有助於作物生長。

相關焦點

  • 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災害使我國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如不採取對應措施,到2030年我國種植業產量可能減少5%~10%。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低碳農業是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為手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做好病蟲害防治、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等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轉變,實現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匯的農業。前不久,在北京召開低碳農業研討會上,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 ...支持西班牙在歐盟內發揮更重要作用。中方願在應對氣候變化...
    文 / 夏洛特2020-12-24 00:54:55來源:FX168 【李克強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電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3日晚應約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電話。
  • TNC: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不可或缺
    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二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25)在西班牙馬德裡閉幕。COP25期間,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國際氣候政策主任約翰威爾迪克(John Verdieck)受邀參加了由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的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為主題的中國角邊會。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西班牙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由科技部主辦的「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成功舉辦,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出席邊會並致辭。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加強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普及氣候變化知識和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採取的措施,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認識,動員全社會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國家方案》的實施。  七、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領導,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溫家寶總理任組長,曾培炎副總理、唐家璇國務委員任副組長。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年有望移至西班牙舉行
    來源:央視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10月31日發表聲明稱,智利政府收到西班牙政府的邀請,於2019年12月2日至13日期間在馬德裡舉辦今年的氣候大會。埃斯皮諾薩表示,希望《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主席團能儘快審議這一方案。她還表示,這種國家之間本著多邊主義精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行為很鼓舞人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995年起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區輪換舉行。今年的氣候變化大會旨在充實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的細節,最初由巴西宣布承辦。2018年11月,巴西因內政問題撤回申請,智利隨後宣布接替巴西承辦。
  • 解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原則·目標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原則  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  遵循《氣候公約》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減緩與適應並重的原則;  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有機結合的原則;  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的原則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在以往的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我們更注重就過去的事件作出被動響應,而不是主動防禦未來的變化,然而應對氣候變化本身就是對風險作出選擇和管理的過程,只有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對適應有所領會,並且將適應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抑制未來氣候變暖的目標真正結合起來。目前全世界各國政府、環保界都已經在不斷地積累適應方面的經驗。
  • 應對氣候變化做好科研轉型
    科學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的火災季節有可能變得更長,火勢可能變得更猛烈。「人類正面臨一個緊迫的挑戰。現有的科學研究只是部分了解了氣候變化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將如何影響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人類該如何應對,這是一項挑戰。」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遠未完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尤為艱巨,這些國家不應該也不可能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採取超出其責任和能力的措施。這一點尤其要特別強調。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深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但是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明確提出「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_中國氣象局
    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年03月02日14:08
  • 氣候談判「間隔年」:解鎖自然力量 應對氣候危機
    而COP26的延期,使2020年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間隔年」。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出臺了一系列封鎖和停工政策),2020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上年減少8%,但伴隨全球各地應對疫情的封鎖狀態結束,碳排放很可能加速回彈。這就要求新一輪的 NDC要顯示出更大的雄心以應對急迫的氣候挑戰。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非洲大部分國家的民眾以農牧業為生,因此氣候變暖導致不少人陷入貧困。氣候變暖還導致該地區疾病流行以及生態平衡被破壞。氣候變化已經引起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高度關注。烏幹達環境部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眾教育領域投資,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尚比亞總統班達最近指出,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是政府的優先任務。
  •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地球氣候受太陽活動、地質運動、大洋環流、生物活動等因素的影響,發生了程度不同的冷暖乾濕變化。氣候的這種階段性變化屬於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人類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氣候變化內在規律性的認識,努力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在變化的氣候中尋求生產生活行為與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  從質量互變規律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外媒:西班牙有意接手舉辦氣候大會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外媒稱,西班牙領導人表示,願意讓馬德裡主辦原定12月份在智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據美聯社10月31日報導,智利總統皮涅拉10月30日取消了主辦12月2日至13日的氣候變化大會的計劃,以便將精力集中於恢復國內的安全。該國的騷亂已經導致至少十幾人喪生。
  • 我國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制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釐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這些重要共識是採取確定的應對行動的思想基礎。 第三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科學性。減緩方面,以節能減排為主的,包括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增加森林土地碳匯等措施的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