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了!在深海的極端環境,孕育了外形連也很「極端」?

2021-01-15 青島水族館

 一種星蟲動物(Sipuncula worm)

 

其實,這些深海生物之所以長成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受深海的特殊環境所迫。


例如,為了適應深海的高壓,它們往往演化出了纖薄的皮膚和骨骼、體內的含水量也比普通魚類更高。由於抵達深海的光線十分微弱,很多魚類擁有碩大的眼睛,從而儘可能看清環境。


另外,很多深海魚類能夠自體發光,這項技能對於尋找食物及配偶都有重要意義。而碩大的胃部、嘴部以及鋒利的牙齒,自然是為了應對深海食物匱乏的情況。

 

隨著人類的過度捕撈、汙染排放以及全球變暖,許多淺水生物被迫深入到冰冷黑暗的水域以求生存。有些生物因此重獲新生,而同時也帶來了物種入侵等生態問題。深海採礦更是直接影響了深海環境,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直至2017年底,深海採礦項目的總數將達27個,其中最大開礦區面積達83,000平方千米。


但願我們能在許多深海生物徹底消失前找到它們,發現它們的生存奧秘,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相關焦點

  • 驚!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物
    驚!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物世界上很多極端環境,對人而言遠遠達不到生存的標準,但世界上同那存在很多生物可以在極端環境下生存。下面讓我們細數這些生命適應力極強的生物。跳蛛站在世界屋脊的肩上,誰能說它個小?喜馬拉雅跳蛛顧名思義,蛛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上的蜘蛛。
  • 海洋論壇聚焦極端環境研究
    深圳晚報訊(記者 汪仕林) 11月28日,由自然資源部南海局、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導,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人因工程研究院、深圳市先進技術協同創新協會主辦,深圳市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協會、深圳市深灣醫療器械轉化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深海島礁極端環境適居性及人體作業效能研究及人才發展論壇」在深圳市學府融合展示中心舉行。
  • 地球上的極端生命:6種極端環境下的頑強生物
    能在巖石中生存的細菌到能承受巨大的熱、冷和輻射的微生物,生命可以採取一些極端的形式。這些有進取心的生物不僅揭示了地球上生命的彈性,還揭示了宇宙其他地方生命的可能性。這裡有一些特別令人驚奇的所謂極端微生物的例子。
  • 澳大利亞發現奇怪深海生物 眼睛凸出外形卡通(圖)
    這條怪魚長有數十隻尖利牙齒,眼睛凸出,外形十分「卡通」。中新網2月22日電據外媒報導,繼上周一條頭似海豚身似鱷魚的奇怪深海生物於新南韋爾斯省擱淺,澳大利亞再有漁民發現奇怪的深海生物。據報導,這條怪魚長有數十隻尖利牙齒,眼睛凸出,外形十分「卡通」。這條長38公分的魚是在奧德來源維多利亞省海岸被捕網抓住。
  • 令人佩服的頑強生命力,極端海洋環境下的十大物種!
    廣闊無垠的海洋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其中不乏奇特怪異的生物。
  • 外星生命或與地球極端環境微生物相似
    科學家認為尋找外星人的關鍵在於對地球生命的研究,尤其是那些處於極端環境中的生物。具有智慧的外星人可能距離我們非常遙遠而無法聯繫,但一些低級的外星生物被認為是非常有可能存在於我們附近,並有望被人類所發現,目前太陽系中就有這樣的天體存在,比如木衛二、火星等。
  • 恆星中心可以孕育生命?科學家:你不知道生物可以有多極端
    在觀測系外行星或者探索太陽系其他天體的時候,科學家都會關注它們的平均溫度、大氣層、液態水資源、磁場等因素,認為這些都是孕育生命必不可少的因素不過,幾個月前也有科學家認為,即便很像地球,火星也仍然不適合生命居住,其表面的環境甚至連地球上生命力驚人的極端生物都無法生存。這樣的研究令人失望,難道生命對於環境的要求竟然如此之高,連火星都無法滿足?最近,紐約市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指出:我們可能對於極端生物有什麼誤解。宇宙中不但有生命力遠超過地球生物的極端生命,它們甚至可以生存在極其恐怖的環境下,比如恆星的內部。
  • 深海中的11種極端生物(組圖)
    南極蝦是南極地區許多大型動物的主食,為幾乎每一種海洋生物提供營養素。格陵蘭鯊是獨角鯨的深海鄰居,它們是睡鯊家族的成員。這種鯊魚移動、生活和呼吸都非常緩慢,它們能夠緩慢的生長到與大白鯊體型相當。它們極端的生活環境使我們難以獲得它們的信息。儘管它們的肉中含有毒素,但是在冰島仍然被認為是一種美味。
  • 科學網—極端微生物:不可估量的資源
    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早在2003年,科學家在2400多米的深海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微生物,它們長期生存在含鐵、硫等礦物的深海熱溢口附近,在121℃高溫時仍具有繁殖能力。這株名為「菌株121」的古菌,也是當時已知最為耐熱的生命。 如今,微生物承受的溫度極限將進一步刷新。
  • 地球最強水熊蟲,極端環境下它也能活,有哪些辦法能滅掉它?
    導讀:地球最強水熊蟲,極端環境下它也能活,有哪些辦法能滅掉它?最近看劇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這麼一種生物,那就是水熊蟲,號稱地球最強,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強悍的動物,那麼它究竟厲害都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它甚至能夠活到太陽燃燒殆盡的那一天。
  • 李澤椿:謹防極端天氣影響生態環境安全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成成 任俊  最近幾年,一場暴雨便可以讓市民在城市裡「看海」,一到秋冬季節京津冀地區便陷入「十面霾伏」…… 在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背景下,人類的生存環境與生態環境面臨的危機日益凸顯。
  • 極端天氣環境汙染風險管控亟待加強
    極端天氣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亟待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目前,極端天氣下災害事件發生頻繁。特別是在沿海城市,除了受上遊徑流洪水災害的影響外,還會受到颱風、海冰和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由此帶來的伴生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多樣化、複雜化、新型化,特別是倒灌水(海水倒灌、河水倒灌等)、河水(或湖水)、雨洪水「三水」夾擊。汙染物隨著河流洪水徑流下洩,同時隨著潮汐導致海水上溯。
  • 極端微生物:將生物學帶入新領域-光明日報-光明網
    海底熱液噴口、鹽湖、酸鹼泉、深海……在這些本不應該存在生命的環境中,科學家們找到了微生物,並將它們統稱為「極端微生物」。美國科學家認為,對極端微生物的研究或許是尋找外星人的關鍵——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多樣化的,或許就可能在耐酸、較高溫度環境中生存。
  • 極端環境微生物生命特徵及環境適應機理項目取得系列成果
    極端環境微生物是生命的奇蹟,它們蘊涵著生命進化歷程的豐富信息,代表著生命對於環境的極限適應能力,界定了生物圈的「邊界」,是生物遺傳和功能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寶藏。研究極端環境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點及適應機理,對於揭示生物起源的奧秘和發展的規律、闡明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機制和動力、認識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與地球化學變化之間的關係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將大大促進極端環境微生物資源在生物技術產業中的利用。
  • 光伏組件耐極端氣候環境性能的研究綜述
    對於大部分地區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來說,不需要多加考慮極端氣候對光伏組件的影響。但隨著全球新能源的迅速發展,以及普通環境區域光伏發電項目的日益飽和,再加上極端環境自身豐富的新能源資源與其對新能源發展的需求,必然使光伏發電應用場合具有廣泛性。例如,隨著南極科考活動的日漸深入,各國科考團開始關注南極新能源應用問題,並積極探索高效利用新能源的方法。
  • 《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學術報告綜述
    2020年11月7日至11月8日,超常環境力學領域學術報告會暨《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召開。首先他介紹本次會議主題「超常環境力學領域學術報告會暨《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的三個含義:第一,是中國科學院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的超常環境力學領域的年度學術報告會。主要目的是總結研究進展,強化學術交流、謀劃協調發展,推動超常環境力學領域的研究進展。第二,支撐鄭曉靜院士所提出的極端力學。它就像一面旗幟,讓國內學術界對力學有一個簡單、明確、深刻的認識。
  • Science:極端環境下嗜熱古細菌的奧秘
    硫化葉菌是古細菌王國的一名成員,其個細菌相似是一種單細胞有機體,可以在日本北海道的溫泉中分離得到;一些古細菌往往在平凡的環境中過著普通的生活,比如在湖泊中、大海中以及昆蟲和哺乳動物的腸道中;而其它古細菌則會在非常嚴酷的環境中生存,比如深海火山口熱水中、火山泥和死海中等。
  • 應對極端嚴寒天氣 做好環境應急響應
    近期,面對大風、強降溫的極端天氣,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港區分局高度重視、及時部署,深入排查,充分做好環境應急響應準備。一、領導高度重視。面對極端寒潮天氣,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提前部署,帶隊開展應急檢查,對重點企業進行幫扶指導,督促企業做好環境應急事件準備。
  • 極端恐怖的深海怪物,以劇毒水母為食,人類卻覺得憨態可掬
    而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極端恐怖」的深海怪物,來看看你們認不認識吧。不知道各位看官對這個深海裡的神奇物種有什麼看法呢?你們覺得這樣的海龜,你們敢養在身邊嗎?
  • 探尋地球上的極端生命:高壓蒸煮10小時仍存活
    北京時間6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試圖在周圍的星球上及太陽系內尋找能夠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努力研究地球上生命的極端形態,希望發現能夠在其他星球的惡劣環境下存活的地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