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過這首詩吧,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意思跟我們說的,人在事中迷是一個道理。就像我們身處宇宙中。但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處在宇宙的哪個位置,我們只能看到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一切,我們以為這就是宇宙。以我們現有的技術來看,我們甚至不知道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
我們暫且不說宇宙,就連地球的形狀,我們都只是在近代才明白,原來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圓形。地球外面還有太陽系,太陽系外還有銀河系,銀河系外是浩瀚無垠的宇宙,那麼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呢?
根據我們的天文望遠鏡所能觀測到的數據來看,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但這也只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數據。那麼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呢?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公元500年前就對宇宙有一定的了解,他甚至提出過地球是圓形的這個觀點。
他曾經說過,在所有的幾何立體圖形裡,球形是受力最均勻的一個,他也將其稱為最完美的幾何體。所以他說地球很有可能是一個球形,按照他這個理論來推測,宇宙很可能也是一個球體,當然這只是他以當時的科技和認知做出的猜測,沒有任何輔助性的證明。
到了東漢時期,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張恆也說出過自己的推論,他認為宇宙和地球的關係就像是蛋清和蛋黃。
宇宙大爆炸理論一直到近代才被提出,這種說法認為宇宙是經過爆炸形成,而現在的宇宙就是正在爆炸過程中,這種說法也認為宇宙應該是一個球形。
一直到2009年到2014年,科學家們用普朗克衛星拍攝到了宇宙微波輻射,通過數據得知宇宙可能真的和地球一樣是一個封閉的圓形球體。宇宙在膨脹的過程中,向外膨脹的力形成一種對抗的關係,這種作用下宇宙最終成了一個球體,而並不是我們所能觀測到的那樣是一個圓盤狀的物體。
但是對待這個結論也有人表示質疑。他們認為宇宙微波輻射可能只是一個獨立的偶然事件,並不能以此為根據而斷定宇宙的真正形狀。還是開篇說那句話,只緣身在此山中,人類只要還在宇宙中,就無法真正的了解到宇宙的形狀。除非有一天,人類的科技和技術可以走出宇宙,從外向內看的時候,才可以看清宇宙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