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又開了諜戰劇先河,以空前的深度挖掘諜戰的意義,將諜戰的意義放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進行考察,表現出人物在信仰和人性的鬥爭中掙扎,在歷史的迷霧中迷茫,最後信仰戰勝了一切,從而人生得到升華。難得的是,《風箏》在這其中一直以客觀的態度,冷靜的看待那一段特定的歷史以及那一些特定人物,沒有給出自已的主觀判斷,而讓觀眾自已體味,思考。用大白話說,就是沒拿觀眾當傻子,也沒拿那些特定人物當傻13。
《風箏》在人物設定上也很有意思,鄭耀先是一個比軍統特務更像軍統特務的地下黨,象到什麼程度,就連他自已說自已是中共臥底都沒人信,這是一反常態的,以前的諜戰劇主角生活簡樸,不近女色,作風正派,一眼看去就是個中共地下黨,但這部戲裡鄭耀先喝紅酒吃牛排,還娶了風情萬種的中統老婆,在做人上也是心狠手辣,睚眥必報。在軍統內搞小圈子,搞個人勢力。這都是典型的國民黨作風。如果說是為了掩護身份的需要,我更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六哥,是他真實的人性。
就這樣一個威風八面的軍統六哥,對自已的組織卻愛得深沉,愛的純粹,愛的卑微。組織讓他去勞教,他雖有怪話但也仍然聽命,組織拿他去釣魚,他情有所難但仍然堅決完成任務。為了組織給他的任務,女兒不管了,兄弟讓他逮了,老婆為他死了,最後曾和他患難與共的紅顏知已也在他而不舍的追捕下服毒自盡。可以說六哥是個黨性非常堅定的中共黨員,但就是沒有人性。所以這個戲讓我看得很糾心,有時真恨不得他早早死了,別再害他的親人和兄弟。
正是這部戲如此的如排才引出了柳雲龍之問:信仰至高無上,到底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到底要高到什麼層次,才能讓你有一個決心,能夠犧牲到你最純樸人性中的那種基本關係!鄭耀先用自已的信仰,自已的黨性戰勝了自已的人性,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這首先讓觀眾產生一個價值判斷:就是這樣真的值嗎?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把信仰是否至高無上?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搞清楚。 首先信仰對個人來講真的可以至高無上,不信你費點勁去看看《岡仁波齊》。那是你們這些無信仰者無法理解的一部片子,岡仁波齊就是一座形狀有點奇怪的山,但對藏民來講那就是精神圖騰,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戰勝一切艱難困苦,排除一切世俗牽掛也要到達的聖地。你無法用理性來理解,也無法用價值來判斷。你覺得是苦差,但人家甘之若飴。所以鄭耀先將自已的信仰放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我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今天的我們無法理解當年革命者的信仰,就象我們今天無法理解那些去岡仁波齊朝聖的藏民,鄭耀先一輩子走南闖北,啥地方沒去過啊,但晚年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就想看看天安門。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最想幹的事居然是向國旗敬禮。北京,天安門,國旗構成了六哥心中的圖騰,是他信仰的具象化。
男風扇拿名單殺女同,男女友是中統也共暴露約會車撞死,男被共中暗殺入院,讓宮假殺己實殺中頭高,和中也共女江與監視其的宮到延安找影子遇韓,宮過炸藥區逃,男離宮殺江,戴笠死男被貶識假妓實中殺手李,嫁男遠走埋名,男瘸解放後李知男是共自殺死,男舉報國軍特務,老四被抓,韓被後放被審關,和男一起到廚房改造。韓一直想找男化名周實為鄭的證據,宮和延安內鬼白毛女相愛,宮送妻時劫公交跳江逃到港,破壞男徒弟馬工作殺火箭專家,但馬吞膠捲帶回材料,袁原是江男友,後愛韓,救出韓與婚。男原手下本可逃臺,遇裝乞為餌的男,為救男拼死抗被殺,右派選舉韓被選,袁為前途與韓離婚,男為己後路也為韓不平一起成右派被關後經打鳥煉鋼一直掃街兩人愛,宮回重慶與喜兒山洞結婚,宮藏男妻墳清明見男被抓,喜兒劫法場死,宮也死。文化大革被鬥,袁上吊,男知韓被抄日記有宮門倒郵票和宮帶回一致知韓是影子。男炸死被馬救出轉青海又10年掃地,80年後馬妻精神有病,馬多次尋,青海找男,馬病退,男女兒下鄉嫁最窮人回不了城,其哥中統高的兒子與韓接頭並要飯店前殺男重演當年爹被殺,但哥自殺。男陪韓喝毒酒韓死 男被救後進京,北京最後看升旗,結束。鬼子六聰明的腦袋只在解放前有用,解放後都在窮折騰掃街浪費30年。
單純把這個故事理解成信仰不同的,純屬被帶節奏,我們和國民黨是敵我矛盾,試想如果六哥在解放前暴露,敵人會講究兄弟情嘛?這部片子說大了就是階級立場不堅定,就算相處日久,把為套情報搞得假兄弟真敵人,當成真兄弟。峨眉峰就幹不出這事,如果威脅到他,瞬間可以殺所謂的兄弟。 在國民黨內部的又不止六哥一個,陳真兒,還有最初的那個,難道和他的同事們關係不好,攀不上兄弟姐妹?然而一旦坐實gcd,什麼下場,怎麼被對待的,和敵人講兄弟情,什麼毛病 。 感情?只能說你們現在這代人,沒覺悟,自己的同志都在被殺,還有工夫對敵人抱有感情,這不是信仰的問題,這是仇恨的問題 。
身邊的國民黨都是仇敵,都是血債的製造者,不管他們生活中是不是大善人,他們在gcd的問題上都是染血的屠刀,就衝這一點就不需要細想了。 敵我鬥爭不是請客吃飯,就說那個速記員,她每次把那麼多情報搞出來,等於天天在送她所謂的同僚大批大批的去我們的埋伏圈送死,怎麼樣,這麼說,你們的小心臟是不是又要吃不消了?因為她很清楚,她屬於哪裡,她是為了什麼,這不是兩黨的鬥爭,這是為了全國更多受苦的人翻身做主人。 這部作品對於我們要推翻的那個zf那個階級,介紹不明,批判不夠,以至於觀眾看不出前後的差異,覺得兩方只是政見不同,信仰不同,大錯特錯,那個只為少數人服務的zf管下,普通人民群眾飽受欺壓,衣不蔽體,街上的電線桿上掛著裝共產黨人頭顱的木籠子,現在的人根本不懂何叫白色恐怖 。
一樣的開篇就顯山露水,一樣的無人可訴,重壓在身,可柳雲龍不知何時改了路數,明顯變了臺詞黨,完全不似《暗算》般的質感推進,四集之內都是靠對話在鋪陳,言語多於心理刻畫,從主角到配角,話都多,演技略顯誇張,而讓吳秀波演技炸表的《黎明之前》缺更多的讓人迅速被帶入主演們的眼神和 臉部表情變化,甚至是《潛伏》也是如此,就已經公布的這些集數來說,不太忍心去說柳雲龍廉頗老矣,畢竟他是個好演員,而且是個難得的忠於類型片的演員,看得出他致敬的心,也可能是劇本改編時候的問題,但不得不說,原狀應該是很有文字功底的,就目前的臺詞來看,頗耐人尋味,忽而想到了鬼子六和劉新傑的魔性的笑,兩人都用痞氣在掩蓋自己的緊張和分裂,但吳秀波的處理比較自然,而柳雲龍的痞有點刻意,而且對於兩個人為了多年潛伏生存營造的人際圈和良好人緣口碑的刻畫,劉新傑的都是隨著劇情帶出來,而鬼子六的幾乎全部是靠臺詞烘託的,似乎是被說的很神,而不是我們真的覺得很神,手法上略有點欠妥。那個郎中,演技臺詞太誇張了,演員本身的娃娃臉也沒有做地下工作的沉穩,一點感想,共期待後面劇情的發展。
觀看過後感覺非常好,至少甩開近幾年諜戰類型抗日類型的電視劇八條街。從畫質和影片中的細節包括油封菸灰缸頭盔等等都非常精細不粗製濫造。至於劇情前期都和其他的諜戰劇差不多,如果有人說他不如偽裝者,那只能說那個人是喜歡偶像劇。但是拋開這些,柳雲龍能執著於播放和客觀的講述國共雙方也是很了不起,還有國家不管是出於政治需要還是別的原因這個已經代表了我黨的胸懷,到了劇情後期就處理得更好了既有悲劇也有喜劇,我們要正視那一段歷史,但不要過於解讀,如果說廣電總局說它是美化敵人,這個理由就有點牽強,國民黨和共產黨槍斃人時行刑的人都帶口罩墨鏡這個細節很讓人回味這個很黑色幽默,兩黨同樣都是殺人同樣都是不分青紅皂白,這就說明了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以及其它政黨最初的革命手段沒有什麼不同。革命是需要鮮血和犧牲的,一個民族被奴役了幾百年要想站起來必須經過血與火的淬鍊。這樣說可能是因為畢竟那一段歷史很多沒有解密,我們有可能到死也不會知道真相。但那一段歷史我們不能怪共產黨,因為這個不是政策的問題,是人性的問題,很多事情都出在了良心上面,人在做天在看,我就不信當年糾鬥的憤青大多是出於什麼狗屁階級覺悟,因為人類比我們想像的要自私,恐怕當年的大多數人是出於對權力的渴望,包括今天很多人還是對它無限痴迷,不要覺得現在社會拜金主義不好,至少他給了個對衝,不至於讓我們太直接暴露獸性,用潛伏中謝若林的話說,什麼狗屁理想主義,等到了和平一切都得向錢看。但不要小看錢,它不是一個好東西,但至少人人在他面前是平等的。以前是制度權力腐敗,現在是金錢腐敗,但這也是一種進步。還有最後一點劇情表現的非常好,國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愛相殺血濃於水,無論怎樣我們兄弟都曾一起攜手同行
看到最後兩集才來做評價的,很早就聽說這個電視劇了,但是一直沒有上映,所以一聽說開播了,就追了起來,我覺得一個好的電視劇,或者好的電影,不是說你看了笑了,然後什麼都沒有,這並不是一個好電影,好電視劇,看了一個電視劇,會讓你想去挖掘這個電視劇背後的故事,那個時代的故事,那個政黨的故事,會讓你回味,會讓你尋求,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這個電視劇不僅做到了。而且更進了一步,讓我們真的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男主角做到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情,拋妻棄子,不撫養女兒,把自己的兄弟一個一個的抓起來,即使到了最後,韓冰都已經被平反,作為國民黨特務已經不怎麼起作用了,但鄭仍然把她揪了出來,不得不為他的毅力,他的信念,他的認真較真,都讓我一次又一次震撼,至於很多人說韓冰為什麼是影子,我們來討論下,韓冰知道風箏是陳局長告訴她的,韓冰故意放了他們回國統區,袁農文件丟的時候,她也在現場,所以他完全可以是影子,鄭的信念,韓冰的信念,延鵝的信念,龔疏的信念,這彼此的信念的共鳴讓我們覺得真實,相互作用讓我們更加震撼。他們被批鬥,有時候自己卑鄙的想,也得虧文化大革命,計劃經濟,全國糧票,才肅清了反革命分子,特務分子,從一定程度上也淨化了社會空氣,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