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辦公桌擺著一本《金氏世界紀錄大全2014》,郭川佔據了其中兩頁。
肖莉辦公桌的柜子裡擺著一本《金氏世界紀錄大全2014》。郭川佔據了其中兩頁,他是世界上唯一完成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的個人,打破了北冰洋(東北航線)不間斷航行的世界紀錄。
2016年10月25日,這位「中國職業帆船第一人」在跨太平洋航行中失聯。那是肖莉成為船長妻子的第7年,兩個兒子都未成年。經歷了一段「最黑暗」的日子,肖莉和家人選擇相信船長的無數種可能——不以生死定義郭川的失聯。
另外99%的不可能
回憶過去,對於現在的肖莉來說不那麼難了。她正在講述的,旁人聽來難免悲傷,她自己反倒平靜。
肖莉與郭川的「最後一次通話」是2016年10月24日晚上。當時郭川正駕駛帆船,行至夏威夷附近海域,試圖創造單人不間斷跨太平洋航行紀錄。此行的終點是上海,不出意外,郭川預計在11月5、6日抵達。
10月25日下午,郭川行至夏威夷附近海域時,與岸上團隊失去聯繫。當晚,肖莉沒有接到船長的電話。
失聯之初,肖莉對找到郭川抱有很大期待。「他對海洋那麼熟悉,可以通過海水的溫度辨別方向,還會看星星,任何時候問他幾點,誤差不會超過5分鐘。」她電話不敢離手,但手機最終還是沒響。
船長失去消息,她不得不面對財務上的現實問題。「你好像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從舊金山出發時,郭川的錢包丟了,他的銀行卡至今都處於凍結狀態。存款、資產多由郭川打理,他仍然是法律上的自然人,錢只能在銀行、股市暫放著。手頭緊張時,一塊4.4元的肥皂,肖莉一次只買一塊。
「風浪沉澱下來,很多人不再去談論了,但生活要繼續。」2017年,肖莉放棄做全職媽媽,嘗試在網上賣橄欖油、餐具、茶葉,賣不出去的大米到2019年都還沒吃完。「2017年是黑暗中的黑暗」,那年冬天,家裡還意外遭了賊。回憶起來,肖莉覺得那次被盜也很幸運,只因為「郭川所有的東西都紋絲不動地還在原位」。
「哭過嗎?」「肯定不少。」郭川的同學來探望,看著他們帶來的香水,肖莉哭個不停,船長每次出國回來都會給她帶一瓶。回憶起這些,她為當時的失態感到抱歉,「讓別人為難了」。
前兩天,她翻到了《金氏世界紀錄大全2014》,書裡郭川捧著認證書站在「青島號」前,他創造了新的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最快的紀錄。郭川的照片下,肖莉記著他常說的一段話:當面對1%的可能,99%的不可能時,要想不被這99%壓倒,就一定要專注1%的可能性,並不斷擴大這1%的可能性,這就離勝利越來越近。
肖莉的1%,是兩個兒子,是跟她一起走過黑暗時刻的公司團隊以及所有幫助過她的人。
她常提起那些給她送過溫暖的人,他們多是郭川的同學、朋友。郭川剛失聯的十幾天,家裡24小時都超過七八個人,他們晝夜不停地與海上的搜救隊溝通。搜救停止後,他們給兩個孩子買玩具,端午節寄粽子,春天寄桃子,家裡常常收到「愛心快遞」,還有的人直接微信轉帳給她。
現在的肖莉,選擇把另外99%的不可能放在角落,不去管它。
「郭川不能教給他們的,這項運動能」
郭川不在身邊的幾年,她反而更靠近帆船。2018年,肖莉被推選為中帆協大眾與青少年發展委員會委員,她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做這件事。以前,她與帆船最多的交集就是在郭川航行回來時去接他,把他的行李洗乾淨,該放哪放哪。也是在同一年,郭川成為入選中國帆船榮譽殿堂的第一個帆船人,肖莉代替丈夫接過了獎盃。
以前朋友問:「為什麼同意郭川航海?」她的回答特別簡單:「那是他的愛好,他在海上開心,你愛這個人,得讓他去做。」「真的只是興趣嗎?」這幾年,她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郭川喜歡打羽毛球,每個周二和周六,他都儘可能和老友們一起打球,他也喜歡拍照、滑雪,但為什麼這麼執著於帆船?
頒獎現場,《真心英雄》的音樂響起,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片閃過,中國水上運動發展歷程一幕幕顯現。肖莉看著最早的一批運動員穿著短褲背心訓練,到2012年中國選手拿到了奧運會的冠軍,她很震撼:「這樣一個運動走到今天實屬不易。」
在現場,聽身邊的人講帆船,肖莉才知道原來帆船上的個人防護裝備國內還很稀缺,中國帆船運動開始起步,但帆船運動的個人防護遠遠落後,翻帆的手套,也需要從國外定製。
她沒來得及和家人商量,就在頒獎臺上決定把獎盃留下,「郭川獲得的榮譽是大家的,我想把這個獎盃永遠留在中國帆船榮譽殿堂。」
國慶70周年閱兵式時,「揚帆遠航」的彩車駛過天安門,肖莉形容自己的眼淚像斷線的珠子,「我知道上面一定有我的最愛、我的郭川。」
2019年她參加了中帆協舉辦的中國家庭帆船賽。兒子們上了船,她沒有勇氣,站在一旁看著。肖莉覺得,兒子能跟父親有同樣的愛好是幸運的,這樣他們才能理解父親做的事情,「郭川不能教給他們的,這項運動能。」除了帆船,郭川其他的愛好也一直在家裡延續著。肖莉的一條朋友圈寫著:你不在家的日子,我替你好好過。
6月21日,肖莉和兩個兒子完成了日偏食的拍攝。他們拿著郭川那套用了十多年的設備,哥哥負責準備裝備、調整角度,弟弟每15分鐘按一次快門,她負責戴眼鏡看太陽,每15分鐘報時一次。「家裡的確少了一個人,但他一直都在身邊,只是需要慢慢體會。」「只是存在的方式不一樣了」
郭川失聯的這幾年,肖莉從沒覺得自己失去他了,能量一定是恆定存在的。「就像一棵樹。它在的時候給予我們氧氣,但也可能成柴火、成紙、成筷子。最後再回到土壤。只是存在的方式不一樣了。」
郭川失聯的第二年,肖莉帶孩子去了舊金山。睡前,她和兒子一起打開衛星地圖,沿著海岸線一點點放大,一眼看見了「青島號」。三個人被這個畫面溫暖了,「爸爸的船在那裡,就這麼明顯,就在那裡。」眼前的「青島號」不像原來一樣光潔乾淨,船身布滿灰塵,很多海洋生物附著在上面。兩個孩子船上和船下玩了四五十分鐘,她在下面拍照。
肖莉最近一次發消息給郭川是在兩個兒子去學帆船的那天。她告訴船長,「鼓勵兒子們參與帆船運動,不是鼓勵他們成為職業選手,而是鼓勵他們擁有一個和父親一樣的終身愛好,能更理解爸爸,學會和自己對話,尋找自己的方向。」 (據北青深一度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