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和一諾,中國最強女閨蜜是怎樣煉成的?

2020-11-25 騰訊網

文章授權轉載自精英說(ID:elitestalk)

昨天,《人物》對科學家顏寧的一篇專訪再次把她推向微博熱搜,在採訪中,顏寧說道:「到了40歲,才發現這年齡前所未有的好」。

顏寧今年42歲,未婚,上個月剛獲得2019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人們喜歡她,把她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不僅僅是因為她在科學領域所做出的成就,還有她篤定、豐盈的內心世界及通透、灑脫的人生觀。

此前,顏寧的密友李一諾寫了一篇文章——《我和顏寧的這些年》,回憶了兩人在清華校園的讀書時光。在畢業多年後的今天,她倆一人在科研領域戰績斐然;一人在慈善、教育領域發光發熱。

作為優秀女性代表,她們無疑活出了女性最美的樣子。被媒體譽為「最強閨蜜」的她們,在這些年來經歷了什麼,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說姐希望藉此文章,讓讀者們認識到一個更立體、多面的顏寧及李一諾。

上個世紀90年代,清華大學的九食堂。

兩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小女生總喜歡頻繁地出現在那裡,一邊吃飯,一邊偷偷摸摸地東張西望,像在做著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她們時常現身於此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偷看」一個似乎是來自水利系的美女。那姑娘也極愛在此用餐,用兩個偷看者的話來說,「酷似奧黛麗·赫本」,讓人一見難忘。

圖片來源於《人物》,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們一邊欣賞著女神的美貌,一邊又扼腕於出現在女神身邊形形色色的追求者,順便腦補出一段段驚天地動鬼神的「情感大戲」。

可誰又能想到,這兩個有點無聊、有點八卦又有點可愛的清華女生,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名動中國的顏寧與李一諾。

這段有趣的往事,被清晰地記敘在李一諾的回憶文章《我和顏寧這些年》裡,它是兩人大學時代的軼事,更是「革命情誼」的見證。

誰的青春裡,又沒有個一塊做傻事的人呢?

李一諾(左)和好友顏寧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可看到如今的顏寧與李一諾,你卻很難把她們和「偷看美女」的大學小姑娘聯繫在一起,因為她們都太耀眼,太「高大上」了,仿佛和凡人隔著天與地的距離,我們只好仰望——

顏寧,清華畢業後赴普林斯頓讀博,師從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學成歸來受聘於母校,30歲即成清華最年輕的教授,而後又成為普林斯頓大學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今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一度在國內引發轟動;

李一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後加入麥肯錫,僅用六年就做到全球董事合伙人,後被比爾·蓋茨聘為基金會中國負責人,除了致力於解決全球貧困與健康問題,她獨創「一土教育」,希望以教育創新推動教育公平。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們倆,各自有著神仙般的履歷,做著心中認定的那件正確的事。人生軌跡或許各有不同,有一點卻從未改變——二十多年過去,她們還是那對可以一起偷看美女的好閨蜜。

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性?女人應該活成什麼樣?顏寧與李一諾用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

清華最年輕教授顏寧:

不要叫我「女科學家」

「顏寧」這個名字第一次為世人所熟知,是在2014年。彼時,這個「清華最年輕教授」帶著一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首次解析了葡萄糖轉運蛋白晶體結構。這個讓普通人聽得雲裡霧裡的專業詞彙背後,是一個困擾了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可它就這麼被顏寧帶頭攻克了,鮮花與掌聲、獎項與榮譽如潮水一般向她湧來。人們在深入了解後,更是發現了了不得之處:

十年間,她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將近20篇論文,其中有兩篇被《科學》評為「年度十大進展」。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巨大的認可與肯定。考慮到她年紀還這麼輕,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又是位「應將更多精力放在家庭」的女性,能做到如此成就,實屬難得。

可顏寧卻說,自己最不喜歡的,就是別人說她是一位「女科學家」,並以這個身份為前提誇耀她是多麼不容易。在做客央視節目《開講啦》的過程中,她直截了當地提出:

「女科學家」,暗含著對女性的隱性歧視。畢竟,沒人會強調「男科學家」,科學家就是科學家,大家用實力說話,與性別無尤。

圖片來源於央視節目《開講啦》

性格直率,勇於為女性代言,成了顏寧在學術成就之外印在公眾心裡的另一重標籤。

她的確是特別的,也是極其少有的在中國輿論場域中,公開聲明不會結婚的精英代表人物。不過她也有她的底氣,首先她是在中美兩國頂尖高校任教的科學家,自身的實力與價值不需要再通過結婚去證明;其次,她幸運地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父母會支持女兒按照想要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橫加幹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或許正是在實力與幸運的雙重守護下,才愈發培育出顏寧天真直率的心性。

在一場分享會上,有個青年探聽她的作息規律,顏寧直接回懟「關你毛事」;

在與清華的男同事面試新一屆博士生過程中,面對他們給女性候選人提出的「如何平衡科研與家庭」的問題,顏寧直接打斷說這種提問含有「歧視」,並告訴女生不用作答;

當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教授在論文中報告了一種全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在國內學術界引發轟動之時,只有顏寧公開質疑數據的準確性,一口氣把人家得罪了個乾淨。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就是顏寧。她身上的那股天真氣性,歷經多年而未改,你或許會被這種直言不諱的風格所惹怒,但靜下心來才發現,和她相處,永遠不必藏著掖著。

「是什麼就是什麼」,對世界永不磨滅的好奇心與銳利的傲氣,或許正構成了科學家顏寧在學科探索與人生道路上一往無前的動力。

她的博士生導師施一公至今仍記得顏寧在做留學申請時,寫給他的自薦信——

「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顏寧的導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是個多麼囂張、多麼跋扈的姑娘啊!

也正因為如此,身為顏寧的良師,施一公格外能理解她在關鍵時刻所作出的決定,比如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後,放棄留美的優厚條件回國任教;又比如在清華教書已經教得得心應手之後,突然又回到普林斯頓。

因為在本質上,顏寧就是個隨性而活、隨心而動的人。你以為她只是為了「報效祖國」而海歸?不是的,不過是因為畢業的時候剛好收到了清華的offer、又很想念母校;多年後海歸是因為在清華受「排擠」?也不是,不過是因為開始想念普林斯頓罷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生命是如此短暫,我們總要努力去擴展生命的寬度,多去經歷和體驗。」而選擇先後到清華與普林斯頓教書,都只是人生的「經歷和體驗」的一部分而已。

時至今日,顏寧依然是那個不顧及外界眼光、只自由自在生活的科學家。她會在微博上瘋狂安利當紅小生朱一龍,也會自稱「姐姐」,和手下學生一起聚餐、唱歌、瘋玩。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是獲獎無數、光環加身的科研女神顏寧,更是一個有愛有恨、有優勢也有缺點的真實的人。她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一種中國科學家可能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多樣性。因為有她,這一群人就變得更加豐富了,而不是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是「清一色」的。

愛玩跨界的「蓋茨女神」李一諾:

最害怕泯然眾人

今年四月底五月初,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她學生時代的好閨蜜李一諾,第一時間在自己的公眾號「奴隸社會」中貼出了這封喜訊。

顏寧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通知書

與此同時,李一諾也拋出了一個「世紀難題」:為何在通知書中,顏寧的英文名字不是「Ning」,而是「Nieng」呢?並且如果仔細翻看顏寧以往的科研成果,或是外媒相關報導,都會發現她的英文名字都是「Nieng」。

對此,李一諾狡黠地表示,那是因為上大學的時候,顏寧跟著自己一起考託福,自己請了家裡人幫忙排隊報名,結果,家裡人的拼音不過關,誤把「Ning」拼成了「Nieng」。

結果,顏寧就只好以這個英文名字去考試、申請,一直沿用到如今,竟然成了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獨一無二的英文名。

顏寧(左)與閨蜜李一諾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Ning」變成「Nieng」的趣事,可能只是這對好閨蜜深度參與對方人生的印證之一。可從人生軌跡上來看,李一諾卻實實在在地走了一條和顏寧截然不同的道路。

2000年,二人本科畢業,雙雙前往美國留學,一個在普林斯頓讀博,另一個則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深造。美東美西的距離並未隔斷她們的感情,只要空閒,兩人還是會隔空約飯,或一起參加活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真正的分水嶺是在博士畢業之時,李一諾突然離開了學術領域,進軍商業世界,成了麥肯錫的員工。得知這個消息的顏寧是懵圈的,在此之前,她一直以為李一諾會和她一樣,做教授、搞學術,將專業發揚光大。

可李一諾沒有。

與顏寧與生俱來的學術熱情不同,李一諾更具有一種嘗試不同領域的闖勁兒。儘管這意味著,她將離開校園的庇護,離開學術的象牙塔,更多地見識社會的規則與殘酷。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千禧年之初,顏寧回國,成了一時風頭無二的「清華最年輕教授」,可此刻的李一諾,卻在麥肯錫開始了「暗無天日」的日子。

從表面上看,李一諾絲毫不輸顏寧,甚至比顏寧更「成功」,她整日化著精緻的妝,背著名牌包包出入於美國最高端的寫字樓,接觸的都是行業領軍人物,起薪是11萬美金。出身於單親家庭、家境普通的李一諾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多錢,「感覺數都數不完」。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可私底下,只有她自己清楚,作為一個沒有商科背景的人,在一群商界大牛中工作是多麼沒有安全感。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每天都「如履薄冰」,感覺下一秒就會被開除。

即便在商界,李一諾也感受到職場安插在女性頭上的天花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與顏寧面對的是同樣的困境,並無分別。

但內心有團火焰在燃燒的李一諾,卻愣是以「邊幹邊學邊裝」的態度,一步步打破專業限制、職場壁壘。她用六年時光,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員工成長為合伙人。那一年,北美有600個合伙人,其中中國大陸本科背景的人只有兩個,李一諾是其中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李一諾將永不服輸的鬥志總結為一點:「我最害怕泯然眾人。」 對此顏寧甚為贊同,人生在世,總得拼出點不一樣,這種拼搏可以是對學術,也可以是對更大的社會圖景。

在麥肯錫的第十年,對精緻繁華到無邊的商業世界感到些許乏味的李一諾,第一次見到了比爾·蓋茨。她本以為自己會對世界首富「如何賺錢」的話題感興趣,可最終打動她的,是比爾·蓋茨告訴她的「如何花錢」。

李一諾和比爾·蓋茨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那個曾創造過全世界最多財富的男人,將自己對社會公益的理解娓娓道來:「我曾經誤以為,商人就是安心賺錢,政府就是安心解決社會問題,但後來才發現,並非如此。」

在全球健康、貧困與環境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真空。如果每個人都安靜地「各司其職」而無視現實,結果只會越變越糟。

作為成功的商人,也應承擔起責任。

李一諾被比爾·蓋茨說服了,接下來的結果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她主動放棄了節節攀升的豐厚薪資,從麥肯錫辭職,自願降薪2/3,跳槽去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北京代表處,成為一名負責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依舊笑得明媚溫暖,彼時的她,已結婚生子,是3個孩子的母親。對下一代天然的關切讓李一諾心甘情願地將精力都放到社會公益上來,而不是繼續留在麥肯錫的世界裡,只是「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

加入蓋茨基金會的三年以來,她成績斐然:北京代表處的核心預算漲了四倍,開始了支持中國扶貧,支持中國藥監局改革,中國農業經驗支持非洲發展等新的大項目…… 有麥肯錫的前同事對她表示了羨慕,他們說,一諾,我們累死累活賺錢,你卻在想著怎麼幫世界首富「花錢」,比較下來,還是你幸福。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李一諾對前同事們的玩笑不置可否,通過推動各類社會問題的解決,她切切實實地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那裡沒有燈紅酒綠的繁華,而可能是一個等待著接種疫苗的孩子,或一個等待著工作機會的母親。

為此,她深覺自己還可以做更多。

2016年,一土學校正式在京創立,致力於在全球視野下探索基礎教育創新。同時,以學校為基礎,希望通過一場圍繞教育的社會創新,積聚社會共識與資源,推動當下教育生態的改善,尤其致力於實現教育公平。

李一諾探訪北京皮村的流動兒童學校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李一諾曾見證過一個荒謬的場景——一個富庶家庭可以花上650萬的「贊助」,給孩子買來一個貴族學校面試名額;而流動兒童學校的孩子們一年的學費不到3000。

換算下來,富人的650萬「門票」,可以支持21700個流動兒童接受教育。正是這種反差,讓她愈發堅定自己所做事情的正確性。

李一諾在北京皮村的流動兒童學校做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能為這些孩子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為他們的老師免費提供一土IT支持系統,比如為流動兒童發聲,爭取合格辦學資質……

從商業到慈善,再跨界到教育,同時還要兼顧家庭,李一諾遭遇過的困難遠比想像中更多,可每每閉上眼睛,想像著孩子們在草地上歡快地奔跑,全身的力量都好似被點燃:

因為孩子,好的日子,一定還在前頭。

同窗相隨二十載,定義女性最美的樣子

1996年,當顏寧與李一諾雙雙考進清華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入住同一幢宿舍樓,一定不會想到彼此的人生會有如此奇妙的交疊。

那時,李一諾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霸」,顏寧是調皮搗蛋、不靠譜的「學渣」。兩人的相遇有些偶然性,大一暑假,高數發揮失常的李一諾決定留校補習,卻遇見了分數更加慘烈的顏寧。兩人同病相憐,惺惺相惜,這才開啟了一段持續20年的友誼。

2018年春天,顏寧和李一諾在清華園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那個時候的李一諾,當真是顏寧學習的榜樣與跟隨的對象。在顏寧的回憶文章《我和一諾》中,她列數了自己是如何一路跟著李一諾,考託考G,進實驗室,做實習……直到刷出一份和李一諾同樣亮眼的CV。

而從小就根正苗紅的乖乖女李一諾,也被顏寧帶得學會了聽流行音樂,看武俠小說,就連每天蹲點九食堂偷看美女的鬼點子,也是由顏寧提出後,再由二人付諸實踐。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兩人大四時的實習領導陳克勤教授,曾這樣預測這對「一動一靜」姐妹花的未來:

「李一諾一定會成為靠譜的科學家,而顏寧則會成一個每天胡說八道的商界人士。」

可誰又能想到若干年後的她們,仿佛互換了人生——顏寧埋頭科研,一頭扎進了科學探索的世界;而李一諾愛玩跨界,從商業到慈善再到教育,一路披荊斬棘,風生水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沒人能預測到自己的未來,顏寧與李一諾也不例外。她們像兩條平行的直線,突然某一天相交,卻朝著對方原先所在的軌道延伸過去,過上了對方原本可能擁有的人生。

可是誰活成什麼樣,又有什麼要緊呢?她們都是當代中國最優秀女性的代表,用自己的溫柔與堅韌,守護著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她們,都是女性所能展現的最好的樣子。

作者:克裡斯,精英說90後小編,香港傳媒小碩,一個脫離高級趣味涉獵廣泛的嗷星人。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References:

十點人物誌 《中國最牛閨蜜:一個是清華最年輕教授,一個幫世界首富「花錢」》

人物 《顏寧 天真生產力》

央視新聞 《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網友也興奮了》

中國新聞周刊 《顏寧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她終於說出原因了......》

中國日報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的微博畫風卻是這樣……》

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兒 《清華女神顏寧:「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大家《誰來回答顏寧之問:我們的女科學家都去哪裡了?》

奴隸社會 《我親愛的顏寧:居老師的確挺帥的》

《開講啦》— 顏寧

一諾對談顏寧:學霸已成往事。

一席《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關門歇業,如果有一天這個數字到零了,那我們就是最高興的了 | 李一諾 一席第610位講者》

奴隸社會 《李一諾:我不是女神,世界可笑又怎樣?》

一土學校| 一土集團| ETUSchool

人物 《李一諾 貪心的人》

清華招生 《顏寧&李一諾:同窗相隨二十年》

每日人物 《李一諾:一個職業女性如何打怪升級》

奴隸社會 《3個娃,麥肯錫到蓋茨基金會,奴隸社會還有馬甲線!》

—END—

文末,給大家推薦一個優質公眾號:因荷得藕

【理想島歷史文章精選】

The most popular articles

單身碩博看過來!

如果還沒加入理想島研究生交友群,

請點擊下方藍色標題速速進群。

北大女碩士、87年、身高167,想找一個77至89年的男青年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關注公眾號理想島(ID:lixiangdao002),提升認知維度。

相關焦點

  • 顏寧和一諾:我們這些年
    李一諾:我和顏寧這些年……現在寫這個題目很有些趨炎附勢的嫌疑……如果你還不知道顏寧是誰,那說明你是一個被主流和非主流媒體都放棄的孩子,我也救不了你了。在追隨美女的幾年裡,見證了美女和各種不靠譜長相又對不起觀眾的男生談戀愛。每次都為她扼腕,感嘆清華男生普遍水平之差,導致這個A女陪D男的惡果。不過一直到畢業,我們也不知道這位美女姐姐姓甚名誰,她大概也一直不知道有這麼倆女生為了看她跑去九食堂吃飯。不過現在想想,當年的簡單快樂記憶猶新。
  • 顏寧、李一諾這對清華姐妹花為何如此強大?
    此前,顏寧的密友李一諾寫了一篇文章——《我和顏寧的這些年》,回憶了兩人在清華校園的讀書時光。在畢業多年後的今天,她倆一人在科研領域戰績斐然;一人在慈善、教育領域發光發熱。作為優秀女性代表,她們無疑活出了女性最美的樣子。被媒體譽為「最強閨蜜」的她們,在這些年來經歷了什麼,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 生命密碼解讀:兩位清華女神——李一諾和顏寧的相似點
    李一諾和顏寧性格的相似點李一諾和母親之前解讀科研女神顏寧的生命密碼信息的時候,我關注了李一諾,顏寧的清華摯友。這樣性格的人,具備很強的領導力和號召力,精力旺盛,勇敢,有自我主張,不輕易妥協,具備足足的陽性能量,很能打拼。達到我5個以上的人,氣勢超強,極其具有領導力和影響力。負面能量就是,能量會失衡,太以個人為中心。
  • 中國最牛閨蜜:一個是清華最年輕教授,一個幫世界首富「花錢」
    01李一諾:顏寧有一種傻傻的天真女科學家很少見到撒貝寧在主持時,被「回擊」得啞口無言,直到他遇到了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您比較顛覆我們對女科學家的想像。」「這是歧視,為什么女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呢?」「您不應該叫顏寧,應該叫顏值。」「『寧』送給你了。」▲ 顏寧和撒貝寧這位科學家,好像挺特別。
  • 中國最牛閨蜜:一個堅持不婚成清華最年輕教授,一個美女辣媽替世界...
    顏寧和李一諾在事業、婚姻、金錢和理想的選擇上,與世俗中的大部分人都格格不入。為什麼她們的人生就能夠不被設限?在她們身上,生活真的有所謂「真相」嗎?或許,她們會給你一個不同的答案。02你聽過「中國最牛閨蜜」嗎?
  • 中國女科學家顏寧闢謠!
    近日,對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消息,顏寧也非常無奈了。她的微博這麼說:到哪投訴這種說瞎話都不眨眼的啊?不理呢,竟有人當真;理呢?替ta們抬咖麼?據上觀新聞報導,4月30日,中國女科學家顏寧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2017年度科技人物顏寧: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真相
    清華生科院院長、顏寧的「損友」兼大學時代的輔導員王宏偉回憶說。  據顏寧的大學同學兼閨蜜、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在《我和顏寧這些年》一文中的敘述,顏寧從小學就開始看武俠小說,追明星八卦,大學時選修了電影課,到處看電影。大二時,被李一諾認為「不靠譜」的顏寧,忽然要去競選系學生會主席,沒想竟一舉戰勝了外班的一位競爭對手,成功當選。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在顏寧之前,入選外籍院士的中國人也都是大牛中的大牛,包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啊!這開掛的人生】一般來說,科學家往往不是流量所愛。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作者在刻畫這一人物形象時嚴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實,並不把保爾的堅強意志和剛強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認為是在英勇的戰鬥和艱苦的勞動中,在刻苦的學習和嚴格的律己中鍛鍊出來的。我今天想說明的既是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想說明廣義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16-7-11 張漫子  38歲,對於許多中國女性來說,是一個忙於照顧上小學的孩子的年紀,是一個逐步承擔更多生活瑣事、為家庭而收斂的年紀。她們時而為額頭眼角冒出的皺紋而惆悵,時而為雙重的責任而迷茫。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那樣子,就像一名女大學生在秀自己新得的一件寶貝,而非一位頭頂諸多光環的科學家。  這種角色的反差還有更多體現。無論是上個世紀80年代報告文學裡的陳景潤,還是媒體報導中顏寧的導師、同事及領導施一公,他們的標籤都是:艱苦奮鬥、低調謹慎。但顏寧與他們不同,她活得本真、自我:在微博上大談熱播劇劇情、轉發她喜愛的明星照片、做微信公號主編,和閨蜜一起做視頻訪談,在網上對看不慣的事情直接批評。
  • 傑出女科學家顏寧:用180天解開世界50年難題,卻離開了中國
    在中國有很多生物醫學領域的學者,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後都選擇去往美國發展,這樣的行為對於中國來說都是一種損失,因為現在人才對於時代的價值不可估量,而想要培養一個人才需要耗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不是每個人生來都可以成為人才,所以能力對於一個人,甚至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直很重要。
  • 2019年中考語文備考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主要內容     1、故事梗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品以作者自己的經歷為基礎,通過描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一個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過程,展示了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過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的廣闊畫面。
  • 顏寧,一個視自由為生命的女科學家
    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GWIS(Graduate Women in Science)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含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Florence R. Sabin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授予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
  • 清華女教授顏寧,遠走美國成為「院士」又曝新突破!
    中國有句老話「人怕出名豬怕壯」意思是人出了名招致麻煩,就像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而在中國這樣的現象更是尤為嚴重,中國民眾的八卦現象聞名世界,吃瓜群眾更是數不勝數,「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雖然目前中國的國民素質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依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人見不得別人好,嫉妒別人取得的成就,得到的榮譽。
  • 探訪丹東阿里郎 「雞血培訓」是怎樣煉成的
    探訪丹東阿里郎 「雞血培訓」是怎樣煉成的 (5/6) "← →"翻頁
  • 被譽為「天才女教授」的顏寧,回應了「棄國歸美」的真正原因!
    77年出生的顏寧,在小的時候,也和普通的同齡人一樣貪玩。可是誰又能想到這個貪玩的小女孩,會在日後變成一位最年輕的科學家。1996年,19歲的顏寧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而從小就對生物學感興趣的顏寧,自然選擇了與生物科技有關的專業。
  • 顏寧:
    自由的「科研小公主」:  開明父母從不「逼婚」  顏寧一直單身。對於此類話題,她一概不予回應,嚴密地守護著自己的個人世界。一次,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學術報告會上,一個男生站起來提問,「顏老師,請問您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顏寧沒有正面回答。  顏寧不太願意說出自己的作息時間。
  • 顏寧再獲大獎,我很慶幸她離開了中國
    中國美女科學家顏寧,一提到她,大家肯定都知道,一個傳奇的科學家。顏寧從清華畢業,通過自薦的方式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碩博,學業有成後毫不猶豫地回國任教。2017年,顏寧絲毫沒有預兆地出走美國,至今還沒有透露回國的意願。
  • 一個月前,棄清華遠赴美國的天才女教授顏寧,為美國「再立新功」
    ,畢竟如今這個年代,只要大學申請表和簡歷做得好,大家都有機會遠赴國外讀個世界名校。,如果貴校能夠錄取我,我就不必再大費周章的去準備材料和申請其他高校了。」2016年,顏寧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中的最小候選人。 2017年,她又被選為「影響中國」的年度科技人物。同年,顏寧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及終身導師。提及原因,顏寧說,「換個環境,避免固步自封」。